太平軍炮艦上的黑洞洞的炮口一字排開,如巨獸的血盆大口般想要將日艦一舉吞沒.


    不過,氣氛雖然緊張,但日艦卻不怎麽慌張,他們覺得無敵艦隊的這種形為看起來很無知,隻要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此時的日艦並不在無敵艦隊艦炮的射程範圍之內,日艦還會有危險嗎?


    也就是說,無敵艦隊即使發動炮擊,那炮彈距離日軍也將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在這個距離範圍內,日軍根本不用擔心無敵艦隊的攻擊。


    所以,日軍泰然處之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可是,無敵艦隊真是傻到想要在大炮的射程之外朝日軍發射炮彈嗎?顯然不是,他們是有信心,更是對炮艦上裝的那種大口徑的大炮有信心。


    而日軍顯然也是忽略了這一點,他們不會想到太平軍竟然將這種大口徑炮裝到了炮艦之上,在他們的心目中,那是傻子才幹的事。


    可是,正是太平軍這種“傻子”才幹出了這種高明的事。


    而基本是在日軍的無視下,無敵艦隊左右兩個方向的各十艘炮艦都完成了轉身及發射的準備,隻等命令就可朝日軍開炮了。


    而隨著李鴻章與駱秉章的一聲令下,炮艦上的大炮開始巨吼著朝日艦發動攻擊.


    無敵艦隊上冒著濃煙的炮口中噴射出一發發威力巨大的炮彈,然後唿嘯著朝日艦而來.


    日艦上的日軍能夠深切地感受到炮彈威力的驚人,但是,他們仍然沒有慌,他們知道,這炮彈離他們還有老大一段距離,絕對落不到他們的頭上,所以,他們沒必要太過於擔心.


    可是,當無敵艦隊發出的第一發炮彈帶著巨大的轟鳴聲在日艦旁邊的水麵上轟然爆炸的時候,日軍感覺有點眼花了。而巨大的爆炸聲及由此引發的濤天巨浪則將日軍驚得目瞪口呆.


    此時他們才發現,原來無敵艦隊的炮彈是可以砸到他們頭頂的.


    這時,日軍才知道了害怕。


    而如夢初醒的日本人狂叫一聲,然後操艦朝四麵四散逃開,他們用著各種辦法。意欲盡快躲到無敵艦隊艦炮的射程之外.


    但是,那些威力巨大的炮彈似長著眼睛一樣,一顆接一顆不住地硬迫著四散而開的日軍艦隻,並在他們的頭頂上開花,讓日本人吃盡了苦頭。


    而每一次炮彈的爆炸都會引發巨大的衝擊波,如果炮彈是在日軍附近爆炸的話,一般都會將大量的日軍掀翻在艦麵上,這著實讓好多日軍在倉惶躲避的同時,還感受到死亡的氣息。


    不過,也許是無敵艦隊的水手們操炮的技術還有待磨練,他們打出的這些炮彈要麽砸在日艦旁邊的水麵上,要麽完全就是打空氣,偏出目標很遠,基本上,還沒有一發可以打中日艦.


    怎麽會這樣呢?


    原來,這是由兩個方麵的原因造成的.


    其一,無敵艦隊是第一次參戰海戰,內河內江的訓練與實際大海上的你死我活的戰鬥存在本質上的區別,訓練時的命中率高並不能代表在實際戰鬥中的命中率也高,這實際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其二,日軍采取了一種新式的規避戰法,他們通過操控艦隻在水麵上不停地移地或者是在行進過程中采取不同的機動方式來躲開對手的炮擊.


    而正是由於這些主觀和客觀的原因,這才造成無敵艦隊無法命中目標.


    而無法命中目標則代表著徒勞無功,代表無法將日艦摧毀,也間接地證明了他們還有很多地方急需要改進。


    當然,知恥而後勇,太平軍中的這些健兒都是真男兒。他們又怎會被這麽一點困難嚇倒,經過仔細地觀察並繼續對日軍進行一段時間的炮擊之後,很多太平軍的炮手們發現了這其中的問題。


    他們發現。大自然的很多意外因素對大炮的瞄準精距,炮彈的飛行速率及方向產生了影響,而隻要做出一些適當的調整,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在搞清了這個道理之後。他們便有針對性地做了調整,並且還在調整的基礎上,對其它方麵進行有效的提升。比如,除了要設法使己方的炮火可以對日軍進行充分覆蓋之外,太平軍炮手們還對自己打炮的方法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他們一般會瞅準機會再下手,絕不盲目發炮.


    而太平軍在這樣與對手鬥智鬥勇的過程中,慢慢積累起初步的實戰經驗.


    而吸取經驗的好處就在於,他們可以現吸現賣,將日軍變成活動的試用標靶。


    而經過一番努力,太平軍的炮手們終於發射出一顆炮彈命中了目標,這是由李鴻章所率一方的炮艦所發出的炮彈,而這顆炮彈正好準確無誤地擊中了一艘日艦的動力係統,從而使之失去動力,最後變成了太平軍的活靶子。


    轟轟轟,又是幾顆炮彈砸來,日艦在失去動力的同時,又被轟出了幾個大洞,然後藍色的海水似趕集般洶湧而入,瞬間就讓這艘日艦如吃飽了飯一樣慢慢往下沉去.


    然後,再一顆炮彈砸來,隻聽轟的一聲,日艦斷成了兩截,徑直朝海麵下漸漸沉沒.


    轟,望著不斷下沉的日艦,那艘發炮擊中日艦的無敵艦隊的艦隻上麵爆發出一陣巨大的歡唿聲.


    太平軍在歡慶旗開得勝.


    而有了第一次,便會有第二次,又一艘日艦在與無敵艦隊周旋的過程中被擊中了,它最後的結局與第一艘基本相同,也是沉入了海底.


    連續兩艘戰艦被擊中,日軍開始變得更加謹慎起來,他們開始用他們豐富的海上經驗來與無敵艦隊抗衡,而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們也試圖接近無敵艦隊,讓無敵艦隊的艦隻也處於日軍大炮的攻擊範圍之內.


    可是,無敵艦隊卻似乎知道日艦的意圖一樣,隻要它意欲靠近,就用大炮狂轟,轟得日軍心驚膽顫,不敢再隨便朝無敵艦隊靠近.


    不過,隨著戰鬥的進行,日艦又發現了新的問題,他們發現,這部分追著他們趕的這些無敵艦隊的艦隻的航行速度並不快,而且,他們的數量不是很多,隻有二十多隻,還有,每艘戰艦上麵隻是擺放了六尊大炮,隻不過,這些大炮的威力驚人.


    總之一句話,典型特征很多。


    日軍後來仔細一想,便想通了這其中的關節之所在,無敵艦隊的這二十艘炮艦上麵安裝的一定是大口徑的巨炮,否則,射程不可能如此之遠,其威力也不可能如此巨大.


    別忘了,日本人也是掌握這種大口徑火炮技術的國家之一。所以,他們能想通這其中的關節也屬再正常不過。


    既然找到了原因,那就好辦了,隻要用己方的二十艘炮引開無敵艦隊的這些巨炮艦,然後再集中其它的艦隻從背後予以攻擊,必定可破無敵艦隊的這些巨炮艦,這是日軍的想法。


    日軍認為。隻要他們充分發揮己方的優勢,那就是遠超對方的機會性,日本人相信,他們一定可以打敗這些無敵艦隊中裝配有大口徑大炮的艦隻.


    日本人也不傻,也知道盤算.


    不過,日本這一盤算不打緊,可將無敵艦隊的這些巨炮艦害苦了,他們在之後與日軍的交戰過程中,那是既要顧左邊,也要管右邊,更要瞻前顧後,那是忙得不可開交.


    好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管是人或事,都是在不斷的磨練中成長的.


    日艦懂得利用無敵艦隊的弱點對其展開反製,那無敵艦隊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對日艦進行迴擊.


    正所謂,各施良謀,各展所長,也不外乎於此。


    而無敵艦隊接下來的迴擊方法讓日艦更為頭痛.


    在此之前,無敵艦隊在發動攻擊之後,日艦中的四十艘炮艦用來與無敵艦隊周旋,而其它三十艘則用來保護運輸艦以及艦上的十萬日軍.


    而無敵艦隊這正是從這個地方落手,對日軍進行迴擊.


    無敵艦隊包括二十艘巨炮艦在內,總計留下三十隻炮艦與日軍的四十支炮艦進行周施,而其它的四十艘炮艦則前往攻擊日軍運輸艦,除此之外,無敵艦隊還從保護運輸艦的三十艘護衛艦中抽調出十艘,用來配合炮艦對日軍的運輸艦展開攻擊.


    似乎勝利的天平又開始向無敵艦隊一方傾斜.(未完待續您的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天國當附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凡不是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凡不是錯並收藏迴到天國當附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