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朝鮮西北部最重要的城市,位於朝鮮國京師漢城之北約520華裏處,位於大同江的下遊(大同江之於朝鮮相當於長江之於中國),大同江是朝鮮民族的發源地.


    平壤又稱為平壤府,是平安道的首府,有”兩江重鎮”之稱,時人有讚平壤形勝”負山阻水,控製西北,俯瞰長江(朝鮮的大同江),遠臨曠野”,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平壤被朝鮮最高統治階層定為陪都,俗稱西京,又因平壤城中遍植柳樹,所以,平壤又有柳京之稱.


    平壤城池分為內城,中城,外城,北城四部分,內城有五門,南為朱雀門,東為大同門,東北為七星門,東南為長慶門,西為靜海門.內城之外為中城,南門為正陽門,東門為含毯門,北門為慶昌門,西門為普通門.中城之外為外城,南為國避門,西為多景門.另外,內城的北端有北城,南為轉錦門,北為玄武門.


    平壤城經過多年的建設,到此時已是相當的繁華,其與已被日軍攻占的京師漢城並稱為朝鮮的兩大商業中心.


    平壤城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般.


    田小二等人在李元通的引導下,沿外城南門的國避門緩緩進入中城.


    一路欣賞著這異域的風土人情,田小二等人有一種目不暇接的感覺.


    自入城以來,給田小二等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朝鮮國有別於中華的建築,雖然此時由於西方文化的滲透,很多帶有西式風格的磚瓦建築開始在平壤盛行起來,但是,大多數平壤居民還是沿襲著平壤古老的傳統,多居於馬尾式的住宅之內,這些住宅以木搭架,用拉哈辮抹泥為牆,屋頂四麵坡,以稻草及其它的飾物覆蓋,每屋有四到五扇門或窗.


    田小二好奇地問起屋內的布置,李元通笑著迴答道,室內通屋為炕,進屋脫鞋,盤腿而坐.


    田小二聽罷,嘖嘖稱奇.


    此時正值平壤的早市時間,平壤的大街上往來的行人,商賈很多,雖然不似天京城那般磨肩擦踵,車水馬龍,但也算得上是熱鬧非凡,似乎這一切都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


    朝鮮國人喜穿素白色的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衣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係帶.婦衣短衣斜襟無鈕扣,以彩帶為長裙,分為纏裙,筒裙.老年婦女多著白色長裙,長及腳跟.男子多穿白膠鞋,女子多穿船形膠鞋.


    與中華漢族一樣,除了在節假日等隆重的喜慶節日需穿帶有民族特色的盛裝之外,朝鮮民眾在平時穿的都很隨便.


    朝鮮的飯食主要以米飯,打糕,冷麵為主,而受中華文化的影響,自李元通這一朝開始,朝鮮國慢慢從中華的八大菜係中引入一些精美的菜食做為朝鮮家居生活中的一種補充,譬如說,在中國家喻戶曉的滿漢全席,也被移植到了朝鮮的皇宮之中,成了朝鮮王室的鎮宮之食.


    如此不一樣的習俗,如此不一般的風情,令田小二等頗多感慨,誰知,眾人正感歎間,迎麵又走來一群頭頂物什的朝鮮婦女,她們有說有笑,閑庭漫步般地從大街上走過,而頭頂上的物什卻也是四平八穩,就好似握在手中一般的自然.


    見此情景,田小二等人沒來由地又發出一陣感歎.


    雖然此時平壤城外已是大軍壓境,但平壤城中卻仍是一片安靜詳和的景象,大家該唱就唱,該吃就吃,樂觀的氛圍充斥著整個平壤城.


    田小二等人也受到了感染,有一種融入其中的衝動.


    除了這些與中華很是不相同的風土人情,還得特別提到的是,朝鮮國大部分人都講朝鮮語,而漢語是朝鮮的第二語言,朝鮮從上至下,從皇家到普通百姓家,很多人都精通漢語,象朝鮮國王李元通,他就特別迷戀中華的文化,他在漢文化上的造詣,那是很多中國人都沒辦法比的,特別是他那一口流利的漢語,那說的是連田小二都很佩服.


    至於象丞相李過,朝鮮元帥霍東洋,勇將李元培,那也俱都是漢文化的仰慕者,對漢文化的很多方麵均有涉獵,甚至可以算得上是精通.


    眾人邊看邊說邊行,不知不覺之中,已行至了內城,而朝鮮國設在平壤的行宮就在內城之中.


    朝鮮的京師在漢城,漢城之中的皇宮被稱為景福宮,而在西京平壤,同樣也有一個與漢城皇宮一模一樣的行宮,也叫景福宮.


    景福宮占地頗廣,根據資料記載,總麵積約有57公頃左右,由330棟左右的建築組成,共建有5000多個間(古時以四個柱子為一間).


    當然,這景福宮與擁有幾千年曆史的中華帝國的金碧輝煌的皇宮相較,也隻是小巫見大巫,不過,雖說比不上中國的皇宮,但與朝鮮國內以及周邊一些國家的建築相較,景福宮也算得上是比較大的建築群了.


    進了景福宮,田小二一眾人等被迎至景福宮中專門宴請貴賓的迎客殿,大家分賓主而坐.


    李元通先是發表了一通深情激昂的開場白,意思是說,他們以最真誠的心意,最熱烈的情懷,隆重歡迎中華帝國的貴賓光臨朝鮮國,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李元通還非常識趣地邀請大家一起遙祝中華帝國的大皇帝身體康健,萬壽無疆.


    田小二代表眾人向熱情好客的朝鮮國君王表示了感謝.


    接著,好吃好喝的便如流水般地被送了上來,美酒佳肴,讓眾人暫時忘卻了戰事的煩惱.


    酒過三巡,黃旭便在席間問起了戰事的情況.


    吃喝是次要的,戰事的進展才是田小二等人最關心的.


    說起戰事,朝鮮元帥霍東洋無疑是解說的主角,而李過與李元培則從旁予以補充.


    據這三人所說,日軍此次進犯朝鮮的軍隊,總計有十個師團,總人數計有八十萬,對外號稱百萬.


    其實,田小二率軍離京之前,已從姚大洪的情報部門獲悉了這些消息,隻不過,他還想要與朝鮮的這些當事人再確認一下罷了.


    八十萬人?靠,小小的倭國總計才多少人,這一下子就出動了八十萬大軍,可想而知,他們那個心有多大,田小二想.


    出動這麽多人,絕不單單隻是為了侵占一個小小的朝鮮吧,想到這,田小二不禁佩服起黃旭的高瞻遠矚來,如果這朝鮮被滅了,這小日本一定會將主意打到中華帝國的頭上,如果戰火真的被燒到了中華的境內,那中華的百姓就要受苦了,還好,黃旭早已料到了這一點,當機立斷,馬上派出抗日援朝大軍到朝鮮的地頭來與日對決,意欲將戰火擋在國門之外,多了不起的決策啊!


    做為中華帝國的援朝元帥,帝國皇帝的兄弟,田小二這一次說什麽都不會辜負黃旭的重托,他一定要率軍將日本人趕盡殺絕,永除後患.


    田小二接著又請霍東洋等人介紹一下這八十萬日軍的詳細情況.


    霍東洋等人欣然從命.


    日軍此次是以首相伊藤博文為侵朝司令官,其麾下計有十個師團,總共八十萬人.


    在伊藤博文的統率下,由三傑與三虎,吉田鬆陰,阪本龍馬,高杉晉作,大保久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等六人分別統率日軍侵朝的十個師團,他們分三路向朝鮮進犯.


    由於日本采取的是偷襲戰術,再加上朝鮮疏於防患,三天之內,日軍便已閃電般地占領了朝鮮南方大部分的土地,現在兵鋒直指朝鮮的陪都平壤,如果平壤再失守,那朝鮮軍民的士氣必定重挫,亡國想必不遠矣.


    所以,對來勢洶洶的日軍,絕不能小視.


    而此次進犯平壤的日軍十個師團的部署態勢分別是:


    第一,二,三師團,由吉四鬆陰與大保久利通率領,從東線來犯.


    第四,五,六師團,由阪本龍馬與西鄉隆盛率領,由西線來犯.


    第七,八,九師團,由高杉嚴晉與木戶孝允率領,由北線來犯.


    第十師團,做為總預備隊,留鎮總指揮部,由司令官伊藤博文親自指揮.


    日軍傾巢而出,看來對平壤是誌在必得.


    田小二聽完,點了點頭,又問起了朝鮮軍隊的部署情況.


    說起朝鮮軍隊,負責匯報的朝鮮三人組,李過,霍東洋,李元培都低下頭,很是內疚.


    仔細詢問之下,田小二才知道,朝鮮國民軍最精銳的四十萬大軍,已在日軍的閃電戰下損失殆盡,現在唯一剩下的精銳之師就是由李元培率領的王宮近衛軍,總計還有二十萬人,如果再加上朝鮮以北的各州府的自衛軍,滿打滿算,可以湊齊四十萬人.


    說白了真正能打仗的,也許就是李元培手下的那二十萬人.


    說到這,大概情況,田小二也算了解了.


    總體情況還不算太壞,如果將自己率領的三個軍團共計六十萬人算上,那中朝聯軍也有百萬之眾,其中,能與日軍一戰的也至少有八十萬人,從總人數來說,並不輸與日軍.


    況且,中朝聯軍還占有天時,更占有地利與人和,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可以說,這仗還未打,日本就已先輸了三分,再者,日軍推進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三天之內就占領了朝鮮南方的土地,占線拉的太長,補給起來,就一定會有困難,這就給了中朝聯軍可趁之機.


    田小二有信心,隻要找準時機,中朝聯軍必勝日軍.


    有了信心,那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談談聯合指揮權的問題,以及研究研究破敵之策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天國當附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凡不是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凡不是錯並收藏迴到天國當附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