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結嘉措的愚昧,在於他的自大。他的軍隊,如何是拉藏汗的對手?拉藏汗作為皇帝派來製衡西藏政治的力量,本來就不可小覷。可桑結嘉措一旦掌握了實權後,就不舍得放下。他天真地以為,單憑政治,就可以將拉藏汗的力量壓到最低。可被壓迫的力量,終有反撲的一天。

    可即便到了他失去了權力的時候,他仍相信,自己將有翻身的一天。這個曾經叱吒風雲的老人,仍不肯相信自己失敗了。即便自己的軍事勢力比不過拉藏汗,他也要想出其他更好的辦法來。

    他想起了當年對付拉藏汗的父親,那個執拗著要從他的權力中分一杯羹的蒙古王,他送給了這位王一份禮物,一份使其致死的毒藥。一個權力的威脅者,就這樣消失了。

    桑結嘉措很滿意當時的做法,這是最經濟的戰爭策略。雖然那次暗殺的結果,帶來的是其兒子對他的仇恨,這仇恨也誓要終結他的生命。但桑結嘉措理想地想,在暗殺這一塊,他是老手,他必將贏得最終的勝利。早年,他就已經在拉藏汗的身邊,安插了自己的人,現在是用這顆棋子的時候了。

    密令發出了,桑結嘉措滿意地望著遠方,盤算著之後的策略。他未想到,此舉是在自掘墳墓。

    還有誰能夠阻止桑結嘉措的瘋狂?在這決戰前的時分,一個年老的喇嘛,來到了桑結嘉措的麵前。他說了一番出乎意料的話:“我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桑結嘉措您,到底是想要什麽呢?您可曾為六世達賴想過?您的權欲,必將會造成他的犧牲。您不如隱居山林更好。”

    之前高僧們的勸阻,都是讓他想著佛祖,但這位喇嘛所說的,卻是倉央嘉措。桑結嘉措這才想起來,作為他一手扶持的傀儡,倉央嘉措已經經曆了太多的創傷。曾經,他是田野中自由的孩子,如今卻是被他困在布達拉宮的囚徒。雖然他感激五世達賴對他做出的一切,但他卻深深地傷害了六世達賴。

    他知道,他帶給倉央嘉措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他也發現,他的一意孤行,將繼續給倉央嘉措帶來深重的傷害。拉藏汗把倉央嘉措視為“桑結嘉措扶持起來的假活佛”,自己如果與拉藏汗繼續對立,隻會使拉藏汗對倉央嘉措下手。到時,在倉央嘉措充滿苦難的一生裏,又必會增添一道新的,鮮血淋漓的傷口——這道傷,甚至會把他帶向死亡。

    可現在,他已經停不下來了。他心中有狂野在唿喊,他和這些與他敵對的人,對峙了太久。這一刻,他已等了太多年,奮鬥了太多年。現在是最

    後的關鍵。他怎麽可能,在最後關頭退卻,功虧一簣呢?權力欲望就是這樣的毒藥,讓人一旦陷入,就不可自拔。

    桑結嘉措決心一意孤行,與拉藏汗對決。那結果,將會是一場災難,不知會奪取多少人的性命。但他顧不得那麽多了,唯有向前,作最後一拚。

    看著中毒已深的桑結嘉措,老年的喇嘛很是無奈。他知道,自己的勸解無法讓這個人迷途知返。他唯有長歎一聲,徑自遁去了。緩步中,他口中依稀說著季節有更替、人生有苦甜一類的話。桑結嘉措不由跟了他幾步,聽到他說,上上下下乃是行路的道理。

    老喇嘛的話,再明白不過了。他是說,再風光的人,也會有不再風光的一天,這是世間最淺顯的道理。我們的人生,有時一帆風順,眼看勝利就在前方,但誰又能料到,前麵不會忽然出現難以跨越的溝壑?有時道路泥濘,無法行走,但誰又能料到,前麵不會忽然雨霽天晴?痛苦與歡樂,都是相對的。低穀與佳境,也都是交替出現。

    桑結嘉措聽到老喇嘛的喃喃自語,心不由得悚然。他是何等聰慧之人,他的學識讓他很快明白了這話中的真理。這真的是該他走下坡的時候了嗎?作為僧人,他自然明白這更替的道理,但作為對權力有著渴望的野心家,任何可能的機會,他都不願放棄。不,他不要去經曆寒冬,他安慰自己,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西藏的人民。

    可若真是為西藏人民,他尋的應當是“不戰”之法,而非一力的以暴製暴。身為僧人,當具有佛祖“以身飼虎”的犧牲自我的善念,而非操控軍隊,發起戰爭。

    《金剛經》曾提到一大國中的三王子,素來很有善心。一日,他和哥哥去往山中玩耍,忽見到一隻方生產的母虎,十分饑餓,眼看便要餓死。三王子心生憐憫,吩咐二兄先走,自己卻留下來,要以血肉之軀喂養母虎。然而母虎身體虛弱,無法進食。他便自己刺破脖子,流出血來,讓之舔食。這“以身飼虎”的故事,是要佛教信徒們能為他人想,隻要能成全他人的幸福,犧牲自我也在所不惜。

    倉央嘉措在一次次的失去中,已經漸漸懂得了犧牲的價值。但對於一直索取的桑結嘉措而言,別說“以身飼虎”了,就連一丁點的權力,他都是不願放手的。

    他忘了一個僧人的本分,忘了一個老人的本性。瘋狂的欲望,將人心底的最後一絲理智和憐憫摧毀。心中“善”的念頭,早就湮滅,取而代之的,是戰火燃燒的殺戮、血腥,和不顧一切的追逐。年邁的桑結嘉

    措,甚至連自己也不顧了。

    這虛無的權力,真值得這樣燒掉自己最後的年華去爭奪麽?即使在這利益的爭奪中取得了勝利,留下的也不一定是盛名。之前,桑結嘉措就已經背負了太多罵名,修葺布達拉宮時死去的無數亡魂,與拉藏汗爭鬥時死去的無數亡魂,是母親的怨恨,情人的詛咒。甚至他自己的兒子,都因渴望自由離開了他。這樣爭奪,到底有什麽意義?把權力牢牢掌握,總有一天他也會死去,權柄也會落入旁人手中。他的名字被唾棄,被怨恨,最後被遺忘。

    最後能剩下什麽?空空如也。現在,這位老喇嘛,給了他最後一次改過的機會,但他決定放棄。他不是一個合格的僧人,他一定要掌控整個西藏。於是,他帶領軍隊,向著拉薩的方向去了。不論勝負如何,他都要一戰。

    這個暮年的僧人,如同曆史上任何一個英雄一樣,勇往直前,雖然前途未知。他蒼老的麵容,被凜冽的風刻上更多皺紋,他的眼角已經向下耷拉,老態龍鍾;但他又緊緊抿著嘴唇,下巴的線條如同岩石一般堅硬。

    實在是可悲,又可敬的模樣。

    蒼茫的高原上,暮年的桑結嘉措奔向自己最後的征程。

    他知道,自己沒有更多的機會了……這一次,一定要成功!然而,世事總是那樣難以預料,桑結嘉措的下屬因為恐懼而退卻了,也帶走了大量的兵力。在接下來的戰役中,毫無疑問地,他敗給了拉藏汗。

    這恐怕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慘敗吧。

    一下子,他就從叱吒風雲的人,成了階下囚。與此同時,拉藏汗正在搜羅桑結嘉措的過錯,並將之記錄下來,遣人送往北京城。康熙見到這份奏折之後,派了兩個使者前來打探情況。

    然而,使者還未到,拉藏汗便將桑結嘉措處決了。彼時,桑結嘉措52歲。這個傳奇第巴的一生,就這樣結束了。

    在被處決之前,他靜靜地待在暗無天日的牢獄裏,迴憶著自己的一生。他自幼被五世達賴接到身邊培養,學習各種晦澀的知識。後來,在五世達賴的一力促成下,年紀輕輕的他,登上了第巴的寶座。

    嚐到了權力滋味的桑結嘉措,越來越迷戀這無形無質,卻可給他帶來一切的東西。五世達賴死後,他便總攬了全局。然而想起虎視眈眈的蒙古人與遠在北京的皇帝,他仍然不能放心。他的野心在膨脹。

    可他生前的這些功名利祿,在將死時,還餘下什麽呢?拚卻一生去獲得的東西,可曾給

    自己帶來什麽幸福,可曾給自己的心帶來安穩?

    桑結嘉措無法給自己一個答案。不過,他的心中,想必也曾後悔過。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光裏,他想起了那個名叫倉央嘉措的年輕人。他給了這個年輕人一切:高高在上的權力、華美的服裝、可口的食物。但他也奪去了他的一切:愛情、朋友、自由。他本應該是一個歌者,一個詩人,卻被禁錮在華麗的囚籠中。

    為了自己的欲望,他到底犧牲了多少人?布達拉宮裏的鮮血,愛人的哀號,親人與朋友無助的眼神,甚至他的兒子在麵對他時都是恐懼的,他能夠看到那個年輕人,在他麵前戰栗,好似小羊遇見了最兇猛的狼。

    他曾經不顧一切地,想要攀上權力的最高峰,但在最後一刻,他從那高位上狠狠地墜落下來。摔得很疼吧?但這疼痛,終於讓他清醒過來。在陰暗的牢獄裏,他靜靜地坐在角落。他展開自己的手心,裏麵是空的,什麽都沒有。他曾經不顧一切要得到的權力呢?地位呢?它們可曾真正地屬於他?

    是的。那根充滿誘惑力的權杖,它從來不曾改變。它就在高處閃閃發光,吸引一批又一批的人為它流血、流汗。改變的隻是那些試圖握緊它的人。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桑結嘉措竟也開始渴望起,那些世俗的情感來。他曾經以為它們是沒有意義的。但他現在,竟如此羨慕,那些曾經被他踩在腳下的常人。

    但他也知道,是自己做得太過分了。他將那些美好的東西,從自己身邊推開,讓它們毀滅。是他自己,如同瘋魔了一般,在這場豪賭中,把一切都壓了進去……沒有絲毫迴旋的餘地。

    他的兒子已經消失了,他唯一可能見一麵的,卻是一直被他當做傀儡的六世達賴。他央求見一見這個他傷害至深的孩子。可他得到的,是一張紙箋,其上是倉央嘉措的筆跡:

    熱戀的時候,

    情話不要說完;

    口渴的時候,

    池水不要喝幹;

    一旦事情有變,

    那時後悔已晚。(高平譯)

    倉央嘉措的詩,並非是寫給桑結嘉措的怨恨。但這詩,卻是拉藏汗在倉央嘉措的詩中,找到的最能從心靈上擊敗桑結嘉措的。毫不留情的口吻,直指桑結嘉措的內心——既知今日,何必當初!

    暮年的桑結嘉措,心髒震顫了。他曾是那樣博學多智,除了殺戮與權力,他也曾追求過別的東西,譬如醫學、佛學。但權欲

    蒙蔽了他的雙眼,讓他沒有給自己留下一條退路。

    桑結嘉措錯過了無數可以迴頭的機會,錯過了無數讓自己迴歸本心的機會。若他能懸崖勒馬,放棄與拉藏汗的對抗,跟隨活佛進入山中修行,想必後來的悲劇,也不會發生了。他便可以在寂靜的山中,研習他的佛法和醫學。

    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賣。在無限的懊悔中,桑結嘉措等來了自己的死亡。

    毫無疑問,在這之後,曆史已經記住了他。但他已經確鑿地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一生玩弄權術的人,死了之後,在人們的記憶中也會漸漸模糊。曾經端坐在高位上的身體,裹著華麗衣衫的身體,也會腐爛,化作塵土,被風吹散,融入這個世界,成為自然的一部分。

    或者偶有人為他悲傷,但深埋於地下的他,還能有知麽?“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死去之後,還有什麽呢?世界並不會因一個人的死,而停止它的發展與變遷,不論多麽赫赫有名的人,在他死去之後,身後的一切就沒有了意義。虛名,權勢,更是可笑。

    這就是死亡,令人無知無覺。可惜的是,桑結嘉措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明白這個道理。若是他能夠早些看透,是否就沒有那些殺戮,沒有懊悔,更沒有倉央嘉措悲劇的一生了?這個世界上,想必就會多一個自由自在的詩人。這是桑結嘉措的悲哀,也是倉央嘉措的劫數。

    最後,桑結嘉措化為塵土,他所造下的孽,卻要倉央嘉措承擔。那個渴望做詩的年輕人,就要迎來他最後的一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謝國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謝國琴並收藏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