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2月27日,日本皇宮的正殿鬆之閣內,正在召開緊急的禦前會議,所有重臣都跪坐於地,氣氛陰鬱沉重,明治天皇則是眉頭緊皺,滿臉的愁容。
聯合艦隊覆滅的消息,完全出乎日本政府的認知,再悲觀,再多疑的人,都沒料想到這樣的結果,一時間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麽辦了,似乎都失去了語言功能,會場上一陣異樣的沉默。
內務卿伊藤博文非常了解明治天皇的心思,今天召開禦前會議,本身就是一件異乎尋常的事情。
要知道現在是戰爭時期,而且已經設立了大本營,按照《戰時大本營條例》,戰爭時期的事情都要由大本營來協商決定,而天皇卻在這樣一個特殊時刻,召開禦前會議,商討一些本應該由大本營決定的事。
這說明天皇正使用日本人特有的“腹語暗示”來透露一個訊息:他希望能用戰爭之外的手段,來處理目前的局勢。
之前日本政府一度達成共識,要尋求歐美國家出麵斡旋,以結束戰爭並勒索賠案。但沒想到形勢發展如此之快,短短幾天,日本已經徹底喪失了製海權,沒有了物質補給,正在東亞大陸上苦戰的日軍各個師團,無疑將麵臨極為嚴峻的局麵。
伊藤博文咳嗽了一下說道:“陛下,如今形勢已非,原先的策略必須重新考慮,現在再期望中國賠款,已經沒有意義了。如果能盡快與中國達成和約,應是最理想的結果,為達此目的,帝國適當做出些許退讓,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這番話深得天皇之心,他點點頭:“這是老成謀國之言,想不到對方海軍竟然如此的強大,實在出乎意料,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言下之意,頗為懊悔。
井上馨問道:“伊藤君,你這是要讓帝國向支那求和嗎?”
黑田清隆則是死硬到底:“陛下,帝國必須決戰到底,決不能向支那妥協認輸,伊藤的意見是讓大和民族向卑賤的支那人屈膝投降,寧死也不可啊。”
西園寺公望斥罵:“都是你們這幫人,不知己,不知彼,卻貿然開戰,自以為必勝,今日能戰之兵都已盡出,精銳戰艦皆已被毀,還要死撐,誤國誤君,都是你等!”
川村純義大罵西園寺公望:“有今日之事,都是因為你和伊藤國賊,如果早開戰兩年,支那準備必不充分,何至於此!”
雙方罵成一團,把天皇氣得直打哆嗦,一言不發,直接起身出去了,爭吵中的諸大臣一片錯愕。
當天,天皇發下“聖諭”,讓青木周藏立刻去英國,懇請英國出麵斡旋,能夠和平解決爭端。這也是伊藤博文的建議,他認為直接與中國議和,可能國民和政府內部都無法接受,那就應該懇請國際出麵調解。雖然俄國傾向日本,但俄國出麵,中國不見的買賬,英國的影響力最大,應該能促使中國談判。
雖然日本政府想要低調處理,但是海上慘敗的消息還是不可遏止的瘋傳開來,到了28日早上,《時事新報》終於登載出了相關報道,一時間整個東京騷動了,整個日本騷動了!
日本人民在之前忍受著重稅盤剝,忍受著物價飛漲,忍受著失業,忍受著饑餓,由於巨額的軍費負擔,連政府機關的職工,也已經拖欠了好幾個月的薪水,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夠從一場偉大的勝利當中,得到豐厚的現金補償,來彌補多年來的苦難,這是他們忍受一切的源動力。
而政府和輿論一直也是這麽說的,更加大了人民的期待,報紙上一再宣揚“皇軍”的勝利,讓他們覺得美好的結果是理所成章的,已經觸手可及了。
但是,消息傳來,竟然是這樣的慘敗,稍有腦子的人都會明白,沒有了海軍,沒有了補給,前線部隊也就沒有了彈藥和糧食,這仗還怎麽打得下去呢?
夢想的氣球七彩斑斕,鮮豔奪目,卻就在咫尺眼前化為泡影,巨大的失望之後,會是怎樣的憤怒啊!
28日晚,數萬日本民眾聚集在東京的長野公園,舉行國民大會,譴責政府無能,軍隊無能,敗壞國家前途。
失望而憤怒的人群唿喊著:“有血有肉的男兒都來啊!有勇氣有擔當的人民都來啊!那些無恥的官僚和將軍們,毀掉了國家的未來,也毀了我們的生活,卻沒有出來做個交待!天皇陛下,你有沒有體諒我們的赤子之心啊!”
集會慢慢失控,隨後與周圍的警察發生了衝突,最後變成了騷亂。騷亂很快蔓延到整個東京,狂熱的市民搗毀了親政府的《國民新聞》報社,放火焚燒政府機構以及許多派出所,打砸搶燒商場、銀行、基督教會和市內電車,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日本政府不得不緊急頒布《戒嚴令》,逮捕了大批民眾。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橫濱、神戶、大阪、名古屋、京都、廣島、長崎等各大城市都發生了大規模的騷亂,農民、工匠、職工、腳夫、車夫等城鄉各行各業的勞動群眾都參與騷亂,弄得日本政府焦頭爛額,為了平息事態,政府首腦太政大臣三條實美於3月2日宣布辭職,並在當天剖腹自殺以謝罪。
日本國內亂成一團,正在前線征戰的日軍卻更是度日如年。從2月28日開始,劉步蟾分派艦隊,開始攔截日本船隻。
由於青龍,白虎,滄海,昆侖四艦較為老舊,修理起來很麻煩,而開濟艦受傷太重,不知道猴年馬月能修複,因此這五艘軍艦都無法執行任務,剩下的六艘新艦就成為任務的主力。
劉步蟾把駐紮馬尾港的小型艦隊拉迴來,一共有“恬吉”、“鎮安”、“馭遠”、“海安”“澄慶”、“橫海”、“金甌”、“登瀛洲”、“鈞和”九艘炮艦,此時日本由小炮艦組成的警備艦隊,早已縮迴了國內。
劉步蟾還從湄公河內河艦隊那裏調來龍威、超武、伏波三艘炮艦,然後將所有的艦隻分成三個編隊,每個編隊是兩艘主力艦,再配上四艘炮艦。
三個艦艇編隊輪班,在朝鮮海峽的兩側,二十四小時不停地巡航。為了防止日本人趁著空隙偷渡,中國組織了數以百計的魚雷艇,快艇,甚至包括民用船隻,從東海至朝鮮海峽,再到日本海,布置了一道嚴密的監視網,每一艘船都是海上烽火台,隻要日本船往西進入海洋,就會無所遁形。
從28日至3月5日,僅僅幾天功夫,日本派出的十五艘運輸船,竟有十三艘被攔截,八艘被擊沉,五艘逃了迴去,其中有一艘甚至已經靠近到朝鮮東海岸的元山,也沒有逃脫船沉人亡的結局。
日本的海上交通線被掐斷了,日本陸軍的末日也要來了。
風雪交加的中國東北,在二月底的時候,山縣有朋在得到援兵後,便發起了新的進攻。
第一,第二,第六師團組成的第一軍於2月26日攻占了鳳城;
第三和第四師團組成的第二軍於27日攻占了寬甸;
山縣有朋親自指揮由第五和近衛師團組成的第三軍,於28日占領了岫岩。
三個軍從三個方向窺伺戰略重鎮遼陽。
劉錦棠按照丁雲桐的指示,指揮著近衛軍北方集團軍,且戰且退,不斷消耗日軍的銳氣,彈藥,糧食。到了3月初,大部隊已經後撤至遼陽至海城一線。
此時的中國東北,地廣人稀,總共也隻有幾百萬人口,再加上近衛軍嚴格的堅壁清野政策,日軍所到之處真的千裏無人煙,又是天寒地凍的季節,觸目所及,完全是白茫茫的一片,根本無法獲得一點補給品。
此時,日軍指揮官們已經得到了大海戰的結果,知道要大難臨頭了。
聯合艦隊覆滅的消息,完全出乎日本政府的認知,再悲觀,再多疑的人,都沒料想到這樣的結果,一時間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麽辦了,似乎都失去了語言功能,會場上一陣異樣的沉默。
內務卿伊藤博文非常了解明治天皇的心思,今天召開禦前會議,本身就是一件異乎尋常的事情。
要知道現在是戰爭時期,而且已經設立了大本營,按照《戰時大本營條例》,戰爭時期的事情都要由大本營來協商決定,而天皇卻在這樣一個特殊時刻,召開禦前會議,商討一些本應該由大本營決定的事。
這說明天皇正使用日本人特有的“腹語暗示”來透露一個訊息:他希望能用戰爭之外的手段,來處理目前的局勢。
之前日本政府一度達成共識,要尋求歐美國家出麵斡旋,以結束戰爭並勒索賠案。但沒想到形勢發展如此之快,短短幾天,日本已經徹底喪失了製海權,沒有了物質補給,正在東亞大陸上苦戰的日軍各個師團,無疑將麵臨極為嚴峻的局麵。
伊藤博文咳嗽了一下說道:“陛下,如今形勢已非,原先的策略必須重新考慮,現在再期望中國賠款,已經沒有意義了。如果能盡快與中國達成和約,應是最理想的結果,為達此目的,帝國適當做出些許退讓,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這番話深得天皇之心,他點點頭:“這是老成謀國之言,想不到對方海軍竟然如此的強大,實在出乎意料,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言下之意,頗為懊悔。
井上馨問道:“伊藤君,你這是要讓帝國向支那求和嗎?”
黑田清隆則是死硬到底:“陛下,帝國必須決戰到底,決不能向支那妥協認輸,伊藤的意見是讓大和民族向卑賤的支那人屈膝投降,寧死也不可啊。”
西園寺公望斥罵:“都是你們這幫人,不知己,不知彼,卻貿然開戰,自以為必勝,今日能戰之兵都已盡出,精銳戰艦皆已被毀,還要死撐,誤國誤君,都是你等!”
川村純義大罵西園寺公望:“有今日之事,都是因為你和伊藤國賊,如果早開戰兩年,支那準備必不充分,何至於此!”
雙方罵成一團,把天皇氣得直打哆嗦,一言不發,直接起身出去了,爭吵中的諸大臣一片錯愕。
當天,天皇發下“聖諭”,讓青木周藏立刻去英國,懇請英國出麵斡旋,能夠和平解決爭端。這也是伊藤博文的建議,他認為直接與中國議和,可能國民和政府內部都無法接受,那就應該懇請國際出麵調解。雖然俄國傾向日本,但俄國出麵,中國不見的買賬,英國的影響力最大,應該能促使中國談判。
雖然日本政府想要低調處理,但是海上慘敗的消息還是不可遏止的瘋傳開來,到了28日早上,《時事新報》終於登載出了相關報道,一時間整個東京騷動了,整個日本騷動了!
日本人民在之前忍受著重稅盤剝,忍受著物價飛漲,忍受著失業,忍受著饑餓,由於巨額的軍費負擔,連政府機關的職工,也已經拖欠了好幾個月的薪水,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夠從一場偉大的勝利當中,得到豐厚的現金補償,來彌補多年來的苦難,這是他們忍受一切的源動力。
而政府和輿論一直也是這麽說的,更加大了人民的期待,報紙上一再宣揚“皇軍”的勝利,讓他們覺得美好的結果是理所成章的,已經觸手可及了。
但是,消息傳來,竟然是這樣的慘敗,稍有腦子的人都會明白,沒有了海軍,沒有了補給,前線部隊也就沒有了彈藥和糧食,這仗還怎麽打得下去呢?
夢想的氣球七彩斑斕,鮮豔奪目,卻就在咫尺眼前化為泡影,巨大的失望之後,會是怎樣的憤怒啊!
28日晚,數萬日本民眾聚集在東京的長野公園,舉行國民大會,譴責政府無能,軍隊無能,敗壞國家前途。
失望而憤怒的人群唿喊著:“有血有肉的男兒都來啊!有勇氣有擔當的人民都來啊!那些無恥的官僚和將軍們,毀掉了國家的未來,也毀了我們的生活,卻沒有出來做個交待!天皇陛下,你有沒有體諒我們的赤子之心啊!”
集會慢慢失控,隨後與周圍的警察發生了衝突,最後變成了騷亂。騷亂很快蔓延到整個東京,狂熱的市民搗毀了親政府的《國民新聞》報社,放火焚燒政府機構以及許多派出所,打砸搶燒商場、銀行、基督教會和市內電車,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日本政府不得不緊急頒布《戒嚴令》,逮捕了大批民眾。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橫濱、神戶、大阪、名古屋、京都、廣島、長崎等各大城市都發生了大規模的騷亂,農民、工匠、職工、腳夫、車夫等城鄉各行各業的勞動群眾都參與騷亂,弄得日本政府焦頭爛額,為了平息事態,政府首腦太政大臣三條實美於3月2日宣布辭職,並在當天剖腹自殺以謝罪。
日本國內亂成一團,正在前線征戰的日軍卻更是度日如年。從2月28日開始,劉步蟾分派艦隊,開始攔截日本船隻。
由於青龍,白虎,滄海,昆侖四艦較為老舊,修理起來很麻煩,而開濟艦受傷太重,不知道猴年馬月能修複,因此這五艘軍艦都無法執行任務,剩下的六艘新艦就成為任務的主力。
劉步蟾把駐紮馬尾港的小型艦隊拉迴來,一共有“恬吉”、“鎮安”、“馭遠”、“海安”“澄慶”、“橫海”、“金甌”、“登瀛洲”、“鈞和”九艘炮艦,此時日本由小炮艦組成的警備艦隊,早已縮迴了國內。
劉步蟾還從湄公河內河艦隊那裏調來龍威、超武、伏波三艘炮艦,然後將所有的艦隻分成三個編隊,每個編隊是兩艘主力艦,再配上四艘炮艦。
三個艦艇編隊輪班,在朝鮮海峽的兩側,二十四小時不停地巡航。為了防止日本人趁著空隙偷渡,中國組織了數以百計的魚雷艇,快艇,甚至包括民用船隻,從東海至朝鮮海峽,再到日本海,布置了一道嚴密的監視網,每一艘船都是海上烽火台,隻要日本船往西進入海洋,就會無所遁形。
從28日至3月5日,僅僅幾天功夫,日本派出的十五艘運輸船,竟有十三艘被攔截,八艘被擊沉,五艘逃了迴去,其中有一艘甚至已經靠近到朝鮮東海岸的元山,也沒有逃脫船沉人亡的結局。
日本的海上交通線被掐斷了,日本陸軍的末日也要來了。
風雪交加的中國東北,在二月底的時候,山縣有朋在得到援兵後,便發起了新的進攻。
第一,第二,第六師團組成的第一軍於2月26日攻占了鳳城;
第三和第四師團組成的第二軍於27日攻占了寬甸;
山縣有朋親自指揮由第五和近衛師團組成的第三軍,於28日占領了岫岩。
三個軍從三個方向窺伺戰略重鎮遼陽。
劉錦棠按照丁雲桐的指示,指揮著近衛軍北方集團軍,且戰且退,不斷消耗日軍的銳氣,彈藥,糧食。到了3月初,大部隊已經後撤至遼陽至海城一線。
此時的中國東北,地廣人稀,總共也隻有幾百萬人口,再加上近衛軍嚴格的堅壁清野政策,日軍所到之處真的千裏無人煙,又是天寒地凍的季節,觸目所及,完全是白茫茫的一片,根本無法獲得一點補給品。
此時,日軍指揮官們已經得到了大海戰的結果,知道要大難臨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