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吳勇一家原本是遠鄉侯的家生子,吳勇還是先前遠鄉侯跟前的小廝,後來做了管事,蒙了主子的恩典給一家子脫了奴籍。隻是他運氣不好,脫籍沒兩年老侯爺就死了,他又得罪過當時還是世子的現任遠鄉侯,因此老侯爺一死,他就被攆了出來。京裏那些大戶人家都知道他得罪過遠鄉侯,因此沒人敢用他。
不過我們尋常老百姓家別說遠鄉侯,就是京兆尹一年也見不了幾迴。而且這吳勇確實能幹,老侯爺在世的時候,他還管著府裏的一處田莊,他家那口子也是能洗能涮,下麵的一兒一女也都聽話得很。”
米朵一開始沒想要這種大戶人家的家生子,一來是沒那個門路,二來是怕他們是犯了錯被趕出來的。
不過聽許牙婆的話,這吳勇一家倒是個例外,她便提出要見見這個吳勇。
許牙婆看米朵有幾分意動,第二天就把吳勇領了過來。
米朵掃了對方幾眼,就相信了許牙婆的說辭,這吳勇看著確實是一個老實人,想來是多半不知道變通,所以才得罪了現任遠鄉侯。
於是米朵見過人以後,就把吳勇一家留了下來,每個月給他們一家五兩銀子的薪酬。
這事定下來以後,離新年也沒有幾天了。
自從吳勇一家留下來以後,宅子裏頓時熱鬧許多。吳勇的媳婦劉氏委實是個勤快人,從前又是在侯府的廚房做事的,因此做飯的差事就被她攬了過去。
吳勇和劉氏所出的女兒春姐今年剛好十歲,梅青和梅朱看她機靈,便讓她進屋打個下手什麽的。春姐下麵還有一個小她四歲的弟弟,朗哥,隨了他爹的性子內向的很,劉氏便讓他跟著自己在灶下燒火。
而吳勇則被米朵派出去四處打探京中的情況,她現在初到京城,自然先要理好京中複雜錯綜的各種關係,才好入手。
吳勇本是侯府的家生子出身,原來跟著老侯爺做小廝時,已經積攢起了不少人脈。如今米朵要他打聽京中的形勢,他便找素日相好的幾個朋友結合自己的見聞,將京中近幾年的形勢說了個**不離十。
“當今聖上最寵信太監,原來是王公公最紅,後來王公公不知犯了什麽錯被攆了出去,便被他的幹兒子頂了上去。現在紫禁城最紅的太監便是這位王公公的幹兒子,高培高公公,眾人都說他是出了名的認錢不認人。但這高公公也有一個好處,隻要你塞錢塞的多,他就肯給你辦事。不像原來的王公公,隻收錢不辦事。
除了高公公,這京裏最有權勢的就是琳貴妃的娘家,恩遠侯一家。恩遠侯是琳貴妃的親哥哥自不必說,他底下的三個兒子也個個都執掌兵權。
不過這恩遠侯雖然權勢威赫,但是卻格外敬重輔佐過先帝的衛宰相,有時衛宰相看不慣那些太監弄權,出言諫上,都是恩遠侯替他說話。而他所生的三個兒子也都隨了他的品行,從不仗著權勢欺壓弱小。
老侯爺在的時候常說,隻要這恩遠侯和衛宰相還在,即便聖上寵信太監,這朝綱就亂不了。隻是不知道衛宰相能不能活到太子登基。”
米朵聽吳勇提到太子,想起這個世界的劇情,便問了一句,“太子這人如何?”
吳勇道:“小人從前跟著老侯爺時,有幸見過太子一麵,與坊間所傳的一樣,這位太子極為平易近人,對待隨從也都是和顏悅色。老侯爺在世的時候常說,太子將來定是位仁義之君。”
米朵從吳勇先前說京中形勢的短短幾句話裏就知道當今聖上大約是個昏聵之君,肆意寵信太監,幸好有衛宰相和恩遠侯這樣的人忠心輔佐,不然這天下早就亂了。有這樣的昏君在前,隻要太子行得稍微正一些,對待下麵稍微禮賢下士一些,就勢必會獲得朝中大臣們的好感。
這也難怪太子在上一世時會籠絡住那麽多人才,然後擊敗半路殺出來的齊王,最後坐穩了天下。
不過她不是野心勃勃的貴女,對齊王,對皇位也沒什麽非分之想,太子如何,齊王如何,跟她關係不大,因此她很快就又問起京中鬥茶的風氣。
吳勇道:“京中鬥茶的風氣還是幾十年前興起來的。老人們都說先帝在做太子的時候就好鬥茶,後來先帝登基以後,上行下效,京裏就開始流行鬥茶。一開始隻是宮廷裏的妃嬪們聚在一起鬥茶,後來就流行到王公大臣之家,漸漸的,京裏的一些商戶也開始流行鬥茶。
後來先帝駕崩,今上登基,偏巧今上隨了先帝的性子,也熱衷於鬥茶一事。因此京裏鬥茶的風氣一直盛行。有些大戶人家更遍邀京中的茶技高手到府上參加他們舉辦的鬥茶會。
這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之前小人說的恩遠侯府,據說琳貴妃能獲得今上的專寵,就是因為分得一手好茶,所以這恩遠侯府每到四月,琳貴妃過生辰的時候,就會在府裏舉行鬥茶會。而今上也每每會在這一天大肆封賞恩遠侯,恩遠侯為了讓茶會更熱鬧,有時便會拿出一些賞賜來當鬥茶會的彩頭。因此誰家舉辦的鬥茶會都不及恩遠侯家的熱鬧。
再有就是榮華長公主和鎮國公夫人。不過這兩年鎮國公夫人身子骨不太好,所以已經不大怎麽舉辦鬥茶會了。而榮華長公主卻不喜恩遠侯的那一番做派,她舉辦的茶會從無什麽彩頭,加上她又是出了名的眼界高,尋常人根本入不了她的眼,因此每年參加長公主府茶會的人要比恩遠侯的鬥茶會要少一些。
不過因為長公主頗得今上敬重,所以每年還是會有很多茶技出眾的人參加茶會,以求討得長公主的歡心。聽說去年一位小官的女兒就因為在茶會上露了一手好茶技,就被長公主收為了義女。
當然舉辦鬥茶會的不光隻這三家,隻不過都不及這三家名氣比較大罷了。”
“照你這樣說,參加長公主府的鬥茶會沒什麽門檻,隻要有好茶技就行。”
吳勇道:“其實不光是長公主府舉行的鬥茶會,京中任何一戶人家舉行的鬥茶會,隻要有一手好茶技的人都可以參加,在茶會上不分什麽三六九等,隻論茶技高低。”
米朵沒想到京中的鬥茶會竟然開放如此,並不設什麽門檻,看來隻要她有一手好茶技,將來揚名京中並不是件難事。
作者有話要說: 終於準時了一迴。
第127章 表姑娘
三月三, 既是京城人到郊外遊春的節日, 也是榮華長公主舉行鬥茶會的時候。
米朵清晨起來,剛梳洗完畢, 春姐就端著一個托盤從外麵走了進來。
托盤上放著幾朵含苞欲放的月季花, 顏色俱是嬌嫩的玉黃色、淡粉色和淺紫色。
春姐嘻嘻笑道:“昨兒我聽梅青姐姐說,姑娘要到長公主府參加茶會。早起我看院子裏的月季花開的挺好,就選了幾朵開的好看的,給姑娘簪花戴。”
米朵想起今日是上巳節,京裏有在這一天佩戴香草的習慣, 就笑道:“那朵玉黃色的不錯, 梅青, 你幫我戴上。”
梅朱看米朵選的是玉黃色的月季, 就揀出了一件薑黃色的對襟褂子, 底下則配了一條石青色的撒花裙。
米朵一向信得過梅朱的眼光, 穿上這身剛做的新衣裳,草草用了早飯, 就坐上馬車前往長公主府。
長公主府的大前廳早已備下了一張大茶幾, 專門用來考量那些前來鬥茶的新人。
府裏的老管家頗通茶技, 便被派來做裁判, 每位想要參加茶會的新人, 都得先過他這一關。
米朵在老管家的要求下, 信手點了一杯茶,茶盞中的湯花鮮白如雪,在那湯花上卻又幻化出了一朵栩栩如生的蓮花。
其實早在米朵注水的時候, 老管家就覺出眼前這位女子的茶技不俗,等到看見湯花以及幻化出的蓮花,老管家的臉上就露出了笑容,“姑娘,裏麵請。”
榮華長公主舉行鬥茶會的地方是在府裏的雲心水榭,寬敞的水榭裏四下裏擺滿了茶幾和蒲團,侍女們打開水榭裏的四麵窗戶,便有微風夾雜著清涼之意吹了進來,同時視線也開闊了起來。
米朵進到水榭時,長公主正高踞於一張羅漢床上和身邊的一個年輕女子說話。
她微微上前行了一禮,長公主輕輕點了點首,就有一個侍女把米朵領到了一個臨窗的位置前。
米朵坐定以後,便掃了一眼場中,確如吳勇所說,長公主府的鬥茶會一點也不熱鬧,整個水榭也不過坐滿了三分之一。
半個時辰以後,場中坐滿了三分之二的茶技高手後,鬥茶會便開始了。
米朵氣定神閑的開始炙茶,也許是她表現出來的樣子是這些人中最為輕鬆的一個,長公主很快就注意到了她,在發現她的動作異常嫻熟流暢後,長公主就對她有了兩分好印象。
旁邊坐著的年輕女子就是長公主去年新收的那個義女宋錦兒,她看到長公主的目光頻頻看向米朵,就知道她對後者起了一絲惜才之意。
她不甘讓米朵搶了風頭,便喚來身邊的丫鬟低聲吩咐幾句。
須臾,丫鬟取來了宋錦兒常用的一套茶具,長公主有些不解的看了宋錦兒一眼,“錦兒你也要下場?”
宋錦兒笑道:“不知為什麽,看到他們在下麵鬥茶,我就有些手癢,還請母親不要笑話。”
長公主跟這個義女相處已有一年,她的性格秉性已經了解的差不多,聽她這樣一說,就知道宋錦兒是起了爭鬥之心,生怕底下的那個女子把她比下去。
她不禁微微笑道:“本宮怎麽會笑話你。不過今日你親自下場,做母親的怎麽也得有點表示,這樣,本宮這支金累絲嵌紅寶石雙鸞點翠步搖,就給你做彩頭。”
長公主說著話就從發髻上取下了那支華貴無比的步搖,“這還是本宮在鬥茶會上第一次出彩頭,錦兒,你可不要讓本宮失望才成。”
長公主心裏還是偏向自己剛認的這個義女一些,很快就給她下場鬥茶找了個名目,這樣即使贏了,旁人也不會多說什麽。更不會覺得她是不甘讓旁人搶了自己的風頭。
宋錦兒是心思玲瓏之人,長公主的深意,她幾乎猜的**不離十,這樣一來,她就越發想把場中的眾人比了下去。而那個頻頻惹得長公主注意的女子更是她最大的競爭對手。
米朵卻不知這一番變故,她將沸騰好的熱湯水倒進茶瓶,就開始調製茶膏,陸續往裏麵注水。
等她點好一杯茶,宋錦兒那邊才剛剛碾好茶。
長公主府的丫鬟手腳利索的在米朵的茶幾前點了一支計算時間的長香。
這時候其他人不過才剛開始注水,長公主忍不住起身走到米朵的茶盞前看了一眼。
就見鮮白的重重雪沫之上幻化出了三枝梅花,每枝梅花之上都有三五朵梅花,赫然是一幅生動的雪梅圖。
長公主忍不住讚道:“手法嫻熟,圖案漂亮,一看就知道是下了苦功的。”
那邊宋錦兒聽到長公主的讚譽,心裏生出微微的煩躁,不過她很快就把這絲煩躁壓了下來,轉而認真的開始羅茶,調製茶膏。
米朵點完茶,便注意到了宋錦兒。對方羅茶調製茶膏的手法不在她之下,注水的手法看上去也非常特別。
看來這人應該就是吳勇所說的那位被長公主收為義女的小官之女了,果然點的一手好茶。
米朵轉動這些念頭之時,宋錦兒已經利落的點好了茶,她雖是最後一個下場,卻還是趕在了好幾個人的頭裏點好了茶。
茶盞裏浮動的湯花看上去與米朵的不分伯仲,湯花之上更幻化出了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
長公主不由微微點了點頭,“錦兒的茶技越發精益了。這朵牡丹花不僅形似,更兼有了幾分神似,不錯,真是不錯。”
宋錦兒心裏得意,表麵卻謙虛的笑道:“母親謬讚了,一朵牡丹花不算什麽,我聽說宮裏的琳貴妃還能點出一幅花鳥圖。那才是真的絕技。”
長公主笑道:“你的天賦並不在她之下,假以時日,也能達到她那樣的高度。”
母女兩個說話的時候,場中的不少茶盞已經先後露出了水痕,立時就有丫鬟上前滅了長香。
最後隻剩下了米朵和宋錦兒跟前的兩支長香。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米朵麵前的茶盞裏那幅幻化出的雪梅圖慢慢消散,然後在半炷香後漸漸露出了水痕,而幾乎就在同時,宋錦兒的茶盞也露出了水痕。
後者當即臉色一白,她落後米朵一步點出湯花,時間上本就差了一截,如今兩人麵前的茶盞同時露出水痕,不用看長香的長短就能立判高下。
長公主有些吃驚,她雖看好米朵的茶技,但是卻想不到米朵竟然能真的贏了宋錦兒,堅持到了最後。想到此,她不禁有些惋惜,若是米朵早一年來到她府上鬥茶,說不定現在被她認作義女的就是眼前的這位女子了。
真是可惜,不過好在自己先前拿出了那支步搖做彩頭,有這支步搖做彩頭,即便自己沒有認她做義女,想來這京中也不會有人小瞧了她去。
“你贏了。”長公主帶著惜才的心理說完這句,便命人拿來那支華貴無比的步搖,“這是我先前許下的彩頭,你既然贏了錦兒,這支步搖就是你的了。”
從長公主府出來以後,跟在米朵身後的梅青還有些不敢置信,“姑娘,長公主不會反悔?那支步搖一看就珍貴無比,她真就那麽舍得?”
米朵笑道:“傻丫頭,一支步搖在長公主眼裏根本算不上珍貴,所以你安心收好了便是。”
看慣好東西的米朵根本沒將那支步搖放在心上,何況既是長公主所贈,那麽以後肯定不好拿出去換錢,也不能拿去送人,以她的身份也沒資格戴,幾乎等同於雞肋。
唯一的好處就是,有了長公主贈的這個彩頭,米朵的知名度立時提高了許多。
從那以後,邀請她去赴鬥茶會的請帖便一直不斷,當中更有恩遠侯府派人來送的請帖。
米朵來者不拒,她的茶技很快就讓她在各種鬥茶會上嶄露頭角,一年以後便名動京城。
米朵卻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她參加鬥茶會的同時,遍訪京城中隱藏的茶技高手,學習他們的長處。
五年以後,她的茶技就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因為她喜種蘭花,又始終不肯婚嫁,人們便贈了她一個馨蘭娘子的雅號。
與此同時,聖上在纏綿病榻幾個月以後駕崩,太子在眾臣的支持下順利登基。
新帝在坐穩了帝位以後,就推行了一係列新政。
京城的局勢立時為之改變,原來奢靡鋪張的風氣也因為新帝崇尚節儉而漸漸消失。
而鬥茶的這個雅好,也慢慢在上層社會中消失。一來是新帝不喜茶餅,反而喜歡散茶,一時間從宮廷到達官貴人紛紛流行起了散茶。二來是,新帝的一係列革新動作讓這些王公大臣們人心惶惶,人們慢慢的就沒了鬥茶的雅興。
倒是民間的鬥茶風氣卻絲毫不減,尤其是江南那邊,因為遠離京城這個名利場,又有幾個有名的大家推崇,因此鬥茶的雅事比比皆是。
而米朵就在這個時候離開了京城,動身前往江南。
小船到達江南的那天正好趕上了雨天,在蒙蒙細雨的點綴之下,不遠處的樹木江水就像是一幅優美的圖畫。
梅青舉起紙傘,替米朵遮去外麵的細雨。這幾年她和梅朱一直跟在米朵身邊,不離不棄,親眼見證了米朵在京城如何從籍籍無名到名動京城,又是如何從門庭若市到門庭冷落。
不過這一切都是過去的事了。
不過我們尋常老百姓家別說遠鄉侯,就是京兆尹一年也見不了幾迴。而且這吳勇確實能幹,老侯爺在世的時候,他還管著府裏的一處田莊,他家那口子也是能洗能涮,下麵的一兒一女也都聽話得很。”
米朵一開始沒想要這種大戶人家的家生子,一來是沒那個門路,二來是怕他們是犯了錯被趕出來的。
不過聽許牙婆的話,這吳勇一家倒是個例外,她便提出要見見這個吳勇。
許牙婆看米朵有幾分意動,第二天就把吳勇領了過來。
米朵掃了對方幾眼,就相信了許牙婆的說辭,這吳勇看著確實是一個老實人,想來是多半不知道變通,所以才得罪了現任遠鄉侯。
於是米朵見過人以後,就把吳勇一家留了下來,每個月給他們一家五兩銀子的薪酬。
這事定下來以後,離新年也沒有幾天了。
自從吳勇一家留下來以後,宅子裏頓時熱鬧許多。吳勇的媳婦劉氏委實是個勤快人,從前又是在侯府的廚房做事的,因此做飯的差事就被她攬了過去。
吳勇和劉氏所出的女兒春姐今年剛好十歲,梅青和梅朱看她機靈,便讓她進屋打個下手什麽的。春姐下麵還有一個小她四歲的弟弟,朗哥,隨了他爹的性子內向的很,劉氏便讓他跟著自己在灶下燒火。
而吳勇則被米朵派出去四處打探京中的情況,她現在初到京城,自然先要理好京中複雜錯綜的各種關係,才好入手。
吳勇本是侯府的家生子出身,原來跟著老侯爺做小廝時,已經積攢起了不少人脈。如今米朵要他打聽京中的形勢,他便找素日相好的幾個朋友結合自己的見聞,將京中近幾年的形勢說了個**不離十。
“當今聖上最寵信太監,原來是王公公最紅,後來王公公不知犯了什麽錯被攆了出去,便被他的幹兒子頂了上去。現在紫禁城最紅的太監便是這位王公公的幹兒子,高培高公公,眾人都說他是出了名的認錢不認人。但這高公公也有一個好處,隻要你塞錢塞的多,他就肯給你辦事。不像原來的王公公,隻收錢不辦事。
除了高公公,這京裏最有權勢的就是琳貴妃的娘家,恩遠侯一家。恩遠侯是琳貴妃的親哥哥自不必說,他底下的三個兒子也個個都執掌兵權。
不過這恩遠侯雖然權勢威赫,但是卻格外敬重輔佐過先帝的衛宰相,有時衛宰相看不慣那些太監弄權,出言諫上,都是恩遠侯替他說話。而他所生的三個兒子也都隨了他的品行,從不仗著權勢欺壓弱小。
老侯爺在的時候常說,隻要這恩遠侯和衛宰相還在,即便聖上寵信太監,這朝綱就亂不了。隻是不知道衛宰相能不能活到太子登基。”
米朵聽吳勇提到太子,想起這個世界的劇情,便問了一句,“太子這人如何?”
吳勇道:“小人從前跟著老侯爺時,有幸見過太子一麵,與坊間所傳的一樣,這位太子極為平易近人,對待隨從也都是和顏悅色。老侯爺在世的時候常說,太子將來定是位仁義之君。”
米朵從吳勇先前說京中形勢的短短幾句話裏就知道當今聖上大約是個昏聵之君,肆意寵信太監,幸好有衛宰相和恩遠侯這樣的人忠心輔佐,不然這天下早就亂了。有這樣的昏君在前,隻要太子行得稍微正一些,對待下麵稍微禮賢下士一些,就勢必會獲得朝中大臣們的好感。
這也難怪太子在上一世時會籠絡住那麽多人才,然後擊敗半路殺出來的齊王,最後坐穩了天下。
不過她不是野心勃勃的貴女,對齊王,對皇位也沒什麽非分之想,太子如何,齊王如何,跟她關係不大,因此她很快就又問起京中鬥茶的風氣。
吳勇道:“京中鬥茶的風氣還是幾十年前興起來的。老人們都說先帝在做太子的時候就好鬥茶,後來先帝登基以後,上行下效,京裏就開始流行鬥茶。一開始隻是宮廷裏的妃嬪們聚在一起鬥茶,後來就流行到王公大臣之家,漸漸的,京裏的一些商戶也開始流行鬥茶。
後來先帝駕崩,今上登基,偏巧今上隨了先帝的性子,也熱衷於鬥茶一事。因此京裏鬥茶的風氣一直盛行。有些大戶人家更遍邀京中的茶技高手到府上參加他們舉辦的鬥茶會。
這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之前小人說的恩遠侯府,據說琳貴妃能獲得今上的專寵,就是因為分得一手好茶,所以這恩遠侯府每到四月,琳貴妃過生辰的時候,就會在府裏舉行鬥茶會。而今上也每每會在這一天大肆封賞恩遠侯,恩遠侯為了讓茶會更熱鬧,有時便會拿出一些賞賜來當鬥茶會的彩頭。因此誰家舉辦的鬥茶會都不及恩遠侯家的熱鬧。
再有就是榮華長公主和鎮國公夫人。不過這兩年鎮國公夫人身子骨不太好,所以已經不大怎麽舉辦鬥茶會了。而榮華長公主卻不喜恩遠侯的那一番做派,她舉辦的茶會從無什麽彩頭,加上她又是出了名的眼界高,尋常人根本入不了她的眼,因此每年參加長公主府茶會的人要比恩遠侯的鬥茶會要少一些。
不過因為長公主頗得今上敬重,所以每年還是會有很多茶技出眾的人參加茶會,以求討得長公主的歡心。聽說去年一位小官的女兒就因為在茶會上露了一手好茶技,就被長公主收為了義女。
當然舉辦鬥茶會的不光隻這三家,隻不過都不及這三家名氣比較大罷了。”
“照你這樣說,參加長公主府的鬥茶會沒什麽門檻,隻要有好茶技就行。”
吳勇道:“其實不光是長公主府舉行的鬥茶會,京中任何一戶人家舉行的鬥茶會,隻要有一手好茶技的人都可以參加,在茶會上不分什麽三六九等,隻論茶技高低。”
米朵沒想到京中的鬥茶會竟然開放如此,並不設什麽門檻,看來隻要她有一手好茶技,將來揚名京中並不是件難事。
作者有話要說: 終於準時了一迴。
第127章 表姑娘
三月三, 既是京城人到郊外遊春的節日, 也是榮華長公主舉行鬥茶會的時候。
米朵清晨起來,剛梳洗完畢, 春姐就端著一個托盤從外麵走了進來。
托盤上放著幾朵含苞欲放的月季花, 顏色俱是嬌嫩的玉黃色、淡粉色和淺紫色。
春姐嘻嘻笑道:“昨兒我聽梅青姐姐說,姑娘要到長公主府參加茶會。早起我看院子裏的月季花開的挺好,就選了幾朵開的好看的,給姑娘簪花戴。”
米朵想起今日是上巳節,京裏有在這一天佩戴香草的習慣, 就笑道:“那朵玉黃色的不錯, 梅青, 你幫我戴上。”
梅朱看米朵選的是玉黃色的月季, 就揀出了一件薑黃色的對襟褂子, 底下則配了一條石青色的撒花裙。
米朵一向信得過梅朱的眼光, 穿上這身剛做的新衣裳,草草用了早飯, 就坐上馬車前往長公主府。
長公主府的大前廳早已備下了一張大茶幾, 專門用來考量那些前來鬥茶的新人。
府裏的老管家頗通茶技, 便被派來做裁判, 每位想要參加茶會的新人, 都得先過他這一關。
米朵在老管家的要求下, 信手點了一杯茶,茶盞中的湯花鮮白如雪,在那湯花上卻又幻化出了一朵栩栩如生的蓮花。
其實早在米朵注水的時候, 老管家就覺出眼前這位女子的茶技不俗,等到看見湯花以及幻化出的蓮花,老管家的臉上就露出了笑容,“姑娘,裏麵請。”
榮華長公主舉行鬥茶會的地方是在府裏的雲心水榭,寬敞的水榭裏四下裏擺滿了茶幾和蒲團,侍女們打開水榭裏的四麵窗戶,便有微風夾雜著清涼之意吹了進來,同時視線也開闊了起來。
米朵進到水榭時,長公主正高踞於一張羅漢床上和身邊的一個年輕女子說話。
她微微上前行了一禮,長公主輕輕點了點首,就有一個侍女把米朵領到了一個臨窗的位置前。
米朵坐定以後,便掃了一眼場中,確如吳勇所說,長公主府的鬥茶會一點也不熱鬧,整個水榭也不過坐滿了三分之一。
半個時辰以後,場中坐滿了三分之二的茶技高手後,鬥茶會便開始了。
米朵氣定神閑的開始炙茶,也許是她表現出來的樣子是這些人中最為輕鬆的一個,長公主很快就注意到了她,在發現她的動作異常嫻熟流暢後,長公主就對她有了兩分好印象。
旁邊坐著的年輕女子就是長公主去年新收的那個義女宋錦兒,她看到長公主的目光頻頻看向米朵,就知道她對後者起了一絲惜才之意。
她不甘讓米朵搶了風頭,便喚來身邊的丫鬟低聲吩咐幾句。
須臾,丫鬟取來了宋錦兒常用的一套茶具,長公主有些不解的看了宋錦兒一眼,“錦兒你也要下場?”
宋錦兒笑道:“不知為什麽,看到他們在下麵鬥茶,我就有些手癢,還請母親不要笑話。”
長公主跟這個義女相處已有一年,她的性格秉性已經了解的差不多,聽她這樣一說,就知道宋錦兒是起了爭鬥之心,生怕底下的那個女子把她比下去。
她不禁微微笑道:“本宮怎麽會笑話你。不過今日你親自下場,做母親的怎麽也得有點表示,這樣,本宮這支金累絲嵌紅寶石雙鸞點翠步搖,就給你做彩頭。”
長公主說著話就從發髻上取下了那支華貴無比的步搖,“這還是本宮在鬥茶會上第一次出彩頭,錦兒,你可不要讓本宮失望才成。”
長公主心裏還是偏向自己剛認的這個義女一些,很快就給她下場鬥茶找了個名目,這樣即使贏了,旁人也不會多說什麽。更不會覺得她是不甘讓旁人搶了自己的風頭。
宋錦兒是心思玲瓏之人,長公主的深意,她幾乎猜的**不離十,這樣一來,她就越發想把場中的眾人比了下去。而那個頻頻惹得長公主注意的女子更是她最大的競爭對手。
米朵卻不知這一番變故,她將沸騰好的熱湯水倒進茶瓶,就開始調製茶膏,陸續往裏麵注水。
等她點好一杯茶,宋錦兒那邊才剛剛碾好茶。
長公主府的丫鬟手腳利索的在米朵的茶幾前點了一支計算時間的長香。
這時候其他人不過才剛開始注水,長公主忍不住起身走到米朵的茶盞前看了一眼。
就見鮮白的重重雪沫之上幻化出了三枝梅花,每枝梅花之上都有三五朵梅花,赫然是一幅生動的雪梅圖。
長公主忍不住讚道:“手法嫻熟,圖案漂亮,一看就知道是下了苦功的。”
那邊宋錦兒聽到長公主的讚譽,心裏生出微微的煩躁,不過她很快就把這絲煩躁壓了下來,轉而認真的開始羅茶,調製茶膏。
米朵點完茶,便注意到了宋錦兒。對方羅茶調製茶膏的手法不在她之下,注水的手法看上去也非常特別。
看來這人應該就是吳勇所說的那位被長公主收為義女的小官之女了,果然點的一手好茶。
米朵轉動這些念頭之時,宋錦兒已經利落的點好了茶,她雖是最後一個下場,卻還是趕在了好幾個人的頭裏點好了茶。
茶盞裏浮動的湯花看上去與米朵的不分伯仲,湯花之上更幻化出了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
長公主不由微微點了點頭,“錦兒的茶技越發精益了。這朵牡丹花不僅形似,更兼有了幾分神似,不錯,真是不錯。”
宋錦兒心裏得意,表麵卻謙虛的笑道:“母親謬讚了,一朵牡丹花不算什麽,我聽說宮裏的琳貴妃還能點出一幅花鳥圖。那才是真的絕技。”
長公主笑道:“你的天賦並不在她之下,假以時日,也能達到她那樣的高度。”
母女兩個說話的時候,場中的不少茶盞已經先後露出了水痕,立時就有丫鬟上前滅了長香。
最後隻剩下了米朵和宋錦兒跟前的兩支長香。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米朵麵前的茶盞裏那幅幻化出的雪梅圖慢慢消散,然後在半炷香後漸漸露出了水痕,而幾乎就在同時,宋錦兒的茶盞也露出了水痕。
後者當即臉色一白,她落後米朵一步點出湯花,時間上本就差了一截,如今兩人麵前的茶盞同時露出水痕,不用看長香的長短就能立判高下。
長公主有些吃驚,她雖看好米朵的茶技,但是卻想不到米朵竟然能真的贏了宋錦兒,堅持到了最後。想到此,她不禁有些惋惜,若是米朵早一年來到她府上鬥茶,說不定現在被她認作義女的就是眼前的這位女子了。
真是可惜,不過好在自己先前拿出了那支步搖做彩頭,有這支步搖做彩頭,即便自己沒有認她做義女,想來這京中也不會有人小瞧了她去。
“你贏了。”長公主帶著惜才的心理說完這句,便命人拿來那支華貴無比的步搖,“這是我先前許下的彩頭,你既然贏了錦兒,這支步搖就是你的了。”
從長公主府出來以後,跟在米朵身後的梅青還有些不敢置信,“姑娘,長公主不會反悔?那支步搖一看就珍貴無比,她真就那麽舍得?”
米朵笑道:“傻丫頭,一支步搖在長公主眼裏根本算不上珍貴,所以你安心收好了便是。”
看慣好東西的米朵根本沒將那支步搖放在心上,何況既是長公主所贈,那麽以後肯定不好拿出去換錢,也不能拿去送人,以她的身份也沒資格戴,幾乎等同於雞肋。
唯一的好處就是,有了長公主贈的這個彩頭,米朵的知名度立時提高了許多。
從那以後,邀請她去赴鬥茶會的請帖便一直不斷,當中更有恩遠侯府派人來送的請帖。
米朵來者不拒,她的茶技很快就讓她在各種鬥茶會上嶄露頭角,一年以後便名動京城。
米朵卻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她參加鬥茶會的同時,遍訪京城中隱藏的茶技高手,學習他們的長處。
五年以後,她的茶技就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因為她喜種蘭花,又始終不肯婚嫁,人們便贈了她一個馨蘭娘子的雅號。
與此同時,聖上在纏綿病榻幾個月以後駕崩,太子在眾臣的支持下順利登基。
新帝在坐穩了帝位以後,就推行了一係列新政。
京城的局勢立時為之改變,原來奢靡鋪張的風氣也因為新帝崇尚節儉而漸漸消失。
而鬥茶的這個雅好,也慢慢在上層社會中消失。一來是新帝不喜茶餅,反而喜歡散茶,一時間從宮廷到達官貴人紛紛流行起了散茶。二來是,新帝的一係列革新動作讓這些王公大臣們人心惶惶,人們慢慢的就沒了鬥茶的雅興。
倒是民間的鬥茶風氣卻絲毫不減,尤其是江南那邊,因為遠離京城這個名利場,又有幾個有名的大家推崇,因此鬥茶的雅事比比皆是。
而米朵就在這個時候離開了京城,動身前往江南。
小船到達江南的那天正好趕上了雨天,在蒙蒙細雨的點綴之下,不遠處的樹木江水就像是一幅優美的圖畫。
梅青舉起紙傘,替米朵遮去外麵的細雨。這幾年她和梅朱一直跟在米朵身邊,不離不棄,親眼見證了米朵在京城如何從籍籍無名到名動京城,又是如何從門庭若市到門庭冷落。
不過這一切都是過去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