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夫人聽到女兒迴來的消息,立馬趕到了女兒住的地方。
“我兒,你怎麽悄無聲息就迴來了。”衛夫人不無詫異的問道,依照規矩,女兒從宮裏迴來,應該先通知一下府裏,他們好去大門口迎接才對。畢竟女兒現在被封了妃子,已經算是半個皇家人了,自然要按照皇家人對待。
衛小姐道:“現在正值多事之秋,還是低調穩妥些比較好。”
衛夫人有些不明白,疑惑的看了過來。
衛小姐揮退婢女,輕聲道:“傅三小姐被封後一事,是太後做主定下的,為此攝政王心裏憋著氣呢!聽說他這幾天正指使禦史參告傅家仗勢欺人。我們家本來就與他們父女有些不對付,這段日子最好還是低調些好。”
衛夫人默然,好一會兒才道:“那你這些日子在宮裏怎麽樣,有沒有人為難你?”
衛小姐笑道:“太後對我態度挺好的,她指望著我將來能和傅家抗衡,自然不會對我差到哪去。而傅三小姐又與我交好,明麵上和我自然是情同姐妹。”
女兒雖說的輕鬆,但是衛夫人卻可以想到其中的勾心鬥角,她歎口氣道:“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答應讓你參加選秀,宮裏也不是尋常人去的地方。”
衛小姐卻不這麽想,她從來都是有野心有抱負的女子,能夠入宮為妃,正好圓了她想上爬的夢想。宮中局勢錯綜複雜又如何,隻要她左右逢源,就能坐穩妃子的位置,將來說不定還能再進一步。
而她第一個需要巴結和討好的對象,就是太後。
她想了想,記得太後對她獻上來的那盆蝴蝶蘭頗為喜愛,不如故伎重施,再送太後一盆珍貴的蘭花。
不過這次,她卻沒有和前幾次一樣親自到張家那邊買花,反而鄭重其事給張家婆媳下了帖子,請她們到衛家做客。
宴請米朵和欣姐的地方是在府裏的水軒,軒外的花台上種了十幾棵桃樹,樹上的桃花開的正好,暖融融的春風微微吹來,不時就會有一兩朵桃花飄進軒裏。
這是往年舉辦春宴吃午宴的地方,衛小姐還給午宴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桃花宴。
今年她被定了進宮做妃子,再舉辦春宴就太張揚了,因此衛小姐取消了一年一次的春宴,改為宴請米朵和欣姐。
米朵進來以後,先讚了幾句窗外的美景,說在這樣的地方吃飯,既雅致又能欣賞得到美景。
衛小姐微微笑著受了這番讚美,然後就請她們入席。
席間,衛小姐隻字不提請她們的來意,隻說了一些宮中的趣事。
臨走的時候,衛小姐也隻是送了她們一些宮中賞賜下來的物件。
坐在迴返的馬車上,欣姐有些不解的開口問道:“娘,衛小姐宴請咱們兩個,到底為的什麽啊?難道真是她所說,請咱們吃頓便飯。”
米朵道:“當然不是。你仔細看看她送的那幾件小物件。”
欣姐拿起東西看了看,一個巴掌大的錦盒裏裝的是一隻白玉蟾,兩個長形的錦盒裏分別裝著一把宮扇和一把折扇,另外還有一攢盒出自禦膳房的桂花糕。
“你把這四樣東西連起來念念。”米朵又點了欣姐一句。
欣姐這才醒悟過來,“蟾宮折桂。娘,她說這話是什麽意思?”
米朵道:“我也不知道,總感覺她進宮一趟,城府越發深了。皇宮果然不是一般人待的地方。”
雖如此說,但是米朵隱隱有個猜測,總覺得衛小姐送這幾樣東西的目的是在拉攏她們。
想到此,米朵不由想到席間,衛小姐提起太後喜歡蘭花的事,既然如此,那迴頭將那盆開的正好的一線雪送到衛府去好了。
至於那幾盆江荷水仙素,米朵決定等等看再說。她要看看傅家和衛家比起來,哪個將來會更有權勢。至於正當權的攝政王府,米朵從未考慮過,想來等小皇帝大婚以後,就是他家落敗的時候了。
四月中旬,榜單下來了,去看榜的張福迴來一臉喜氣洋洋的表情,米朵就知道貴子中了。
她不由長吐了口氣,這一天終於盼到了。
雖然她心裏從未想過讓貴子超越公務員的人生,但是當貴子真的考中進士後,她心中還是湧現出了一股自豪感。
沒有公務員的主角光環又如何,她照樣憑借自己的本領把貴子供到了今天。
榜單出來以後,接著就是殿試。
最後殿試的結果出來,張楚臣位列二甲,雖然沒考上庶吉士,但是卻被留在了京中,而且被分派到了吏部做主事。
能留在京中,而且被分派到吏部,米朵一細想就知道這應該是衛家在其中起了作用。
畢竟吏部是出了名的肥缺,沒有人脈和後台,等閑人是進不了吏部的。
張楚臣一開始沒有多想,直到後來被同僚點撥了幾句,才知道自己的位子是衛閣老在其中說了幾句話。
他迴家同米朵說起時,米朵道:“這事你不用理會,隻管好好做事,就是遇到衛閣老,也不必表現的太過親近,有些事大家心裏明白就好。”
張楚臣道:“我進入六部的時間雖短,但是也看出攝政王和衛閣老已勢成水火,我們”
米朵不等他說完就道:“你現在身上已被打上了衛閣老的烙印,那就不要再親近攝政王那邊的人,我們可不做那種牆頭草。”
張福也道:“這事聽你娘的。你娘跟那些大戶人家接觸多,聽她的準沒錯。”
米朵在家叮囑貴子的時候,衛小姐也在聽衛夫人的叮嚀,再過幾日她就要進宮去了,衛夫人幾乎天天都要過來,或是講一些過來人的經驗,或是講授一些調教下人的手段。
五月初的時候,衛小姐就在衛夫人的不舍中進了宮。
而傅三小姐則晚她幾個月進宮,風風光光舉行了冊封大禮,成為了正宮皇後。
孫女進宮做了皇後以後,傅老爺子自覺一件心事去了,餘下來的時間便養花種草,不時到張家去請教一番。
有時候也會遇到張楚臣休沐在家,張楚臣心裏沒有那些派係之分,他跟傅老爺子相處起來還是和從前一樣,就是談起衛閣老,他也是實話實話。
傅老爺子過了半輩子勾心鬥角的日子,反而比較喜歡他這種心思簡單的人,有的時候便指點他幾句,張楚臣受益匪淺的同時便更虛心請教,一來二去,兩人倒成了忘年之交。
可惜好景不長,傅老爺子終究是上了年紀的人,身子骨每況愈下,後來來張家這邊就少了。
不過傅老爺子雖身體虛弱下來,也支撐到了攝政王倒台的那一天。
小皇帝年紀雖小,卻是個殺伐果斷的性子,在聯合傅家和衛閣老幾個權臣鬥倒了攝政王以後,就找了個由頭,把攝政王一家貶為了庶人,同時發配到邊關。
曾經權勢顯赫的攝政王一家頓時成了人人可欺的平民,昔日與攝政王有怨有仇的無不落井下石。
唯獨曾經被建安君主羞辱過的衛小姐如今的沅貴妃,卻毫無動靜。
這事傳到米朵耳朵裏,她方才下定決心,準備帶著貴子倒向衛家這邊。
事實證明她的選擇一點沒錯,傅老爺子離世以後,傅家的實力大不如前,反而是衛家憑借著皇上對沅貴妃的寵愛勢力蒸蒸日上。
在這期間,米朵大張旗鼓舉辦了一次春宴,宴會舉辦到一半的時候,沅貴妃特地命人送來了一盆珍貴的山茶花,憑借著沅貴妃的權勢,加上米朵所培育出來的幾種蘭花都是名品中的名品,因此從那天起,米朵培育出來的蘭花徹底在京中揚名。
自那以後,凡是她培育出來的蘭花,無不受到人們的爭搶。
而那幾盆江荷水仙素,在沅貴妃誕下第二個皇子的時候,被米朵當做賀禮送給了衛家兩盆。
還有一盆,被已是吏部郎中的張楚臣端去送到了傅老爺子的墳前。他將江荷水仙素送去傅老爺子墳前的這件事,米朵也是同意的。她雖然因為衛家的權勢,將江荷水仙素獻給了衛家,但若論誰是真正的愛蘭之人,則非傅老爺子莫屬。
張楚臣同時帶去的還有一本米朵所著的養蘭手冊,這本養蘭手冊是她揚名以後通過口述請張楚臣代她寫的,其中將她生平養蘭的種種技巧全都記載了下來。
作者有話要說: 下篇開女知青。
第88章 女知青
六月的天氣說變就變, 早上還是烈日當空,到了半下午, 大片大片的烏雲就飄了過來。
在地裏勞作的五隊的隊員一邊用袖子扇風,一邊道:“這雨來得好,要是下一場透雨,不出幾天玉米苗就鑽出來了。”
前幾天, 他們大隊剛剛把麥子割了,因此整個隊的人就是看見雨過來了, 也是慢吞吞的幹著手裏的活, 一點不著急。
相比五隊的悠閑, 挨著他們地的四隊就著急多了。
他們所屬的這塊地離水渠比較遠, 麥子也晚熟了幾天。如今地裏的麥子才割了一半,要是來一場大雨, 那麽剩下的麥子就全得爛在地裏了。
去年,三隊就是因為晚收了幾天麥子, 結果碰上了一場連綿幾天的小雨,麥子雖然最後收上來了,但是因為在雨水裏泡的時間太長, 後來又因為沒有及時晾曬,一半多的麥子都發了芽。
因此不用四隊的隊長動員,隊員們就加快了收割的速度,隻是不等到他們將麥子收割完,雨就過來了。
幾分鍾以後,米朵就覺自己整個人渾身都泡在了雨水裏, 她望著眼前這片屬於自己的麥田還有一少半沒有割完,咬咬牙又彎下了腰。
好在這雨來得快,去的也快,不到一個小時,雨點就小了起來,然後天也慢慢放晴了。
不過地裏因為下了這一場雨,變得泥濘得很,米朵比平時多花了一半的時間,才將地裏的麥子全部割完。
正當她深一腳淺一腳的往田埂上走時,和她同時割完麥子的女知青潘小娟穿過泥地朝她走來,“許敏,你身體還吃得消嗎?本來我想著你剛得過一場大病,天黑之前有可能割不完麥子,想自己割完以後去幫幫你的。”
潘小娟是和許敏同住在一起的女知青,人挺不錯的,之前許敏生病,一直都是她照顧。
米朵就笑了笑:“沒事,我已經好的差不多了。”
潘小娟看她氣色還好,也就不再多說,隻是又問起了另一件事:“你真打算留在這裏啊?”
米朵神色一怔,潘小娟說的是許敏在得病之前做過的一個決定,準備和四隊隊長的兒子趙援朝結婚,留在農村。
許敏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已經打消了迴城的念頭,打算給自己找個靠山,這樣將來上工的時候也能幹些不太累的活計。
而她選擇趙援朝,不光因為對方的父親是四隊的隊長,還因為對方已經參軍,聽說在部隊上還當上了連長。
這樣有前途,家裏又殷實的青年可不多見,若不是趙援朝的母親張玉芬一眼就相中了許敏,再加上趙援朝青梅竹馬的戀人拋下他跟一個男知青訂了婚,隻怕許敏要找上好久才能找到合適的人家。
不過米朵穿來的這一世,趙援朝青梅竹馬的戀人周蓉已經重生,所以許敏本來的打算怕是要落空。
這事從頭說起,也不過是一個重生女重活一世,努力改變原來人生軌跡的故事。
男主是和許敏見過幾麵的趙援朝,女主是趙援朝青梅竹馬的戀人周蓉。
上一世,如果沒有知青下鄉,也許兩人會順利結婚,然後過上幸福的生活。
隻是他們所在的趙家莊在68年迎來了幾十個知識青年,他們的穿戴舉止是那麽時髦和文雅,虛榮心重的周蓉立時被其中一個生的比較好的男知青劉建迷住了。
在她有意無意的接近下,劉建很快對其產生了好感,然後談起了戀愛,接著周蓉不顧家裏人的反對,執意嫁給了劉建。
而在周蓉談戀愛的時候,趙援朝的母親張玉芬在有所耳聞後,心裏立刻沒了讓周蓉做兒媳的打算,繼而看上了性格文靜,模樣娟秀的許敏。
在她的撮合下,趙援朝還未從失戀中的打擊中走出來,就和許敏訂了婚。
婚後,趙援朝雖然心中仍放不下周蓉,但是對許敏這個妻子卻相當不錯。後來趙援朝因為在部隊立了幾次大功,官職越升越高,等他快要退休時,已經成為了上將。
退休以後,有一次他帶著許敏出門吃飯時,無意遇到了昔日的戀人周蓉。
若不是趙援朝對她熟悉無比,怎麽也想不到那個看上去如七十歲老嫗的婦人竟然就是當年那個愛俏愛打扮的周蓉。
周蓉也認出了趙援朝,對比兩人的境況,她隻愣了一下就匆匆離開了趙援朝的視線。
周蓉是後悔的,尤其是在五十歲的時候遇到趙援朝的時候,越發後悔所做的決定。
她和劉建結婚以後,雖然也過了幾年恩愛生活,生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兒。但是女兒三四歲時,劉建卻通過家裏的關係走後門進了工農兵大學。
從此以後,劉建就杳無音信。而當初她和劉建結婚時,因為家裏不同意,所以兩人並沒有領證,隻擺了一桌簡單的酒席就住在了一起。
如今看來,倒讓劉建沒了後顧之憂,隻消他自己不提,沒人知道他是結過婚的人。
這樣的結局是周蓉料想不到的,她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劉建竟然是這樣的人,她也曾到劉建上大學的省城去找過地方,可是省城那麽大,找一個人無異於海底撈針,最後她隻能失望而返。
一個人拉扯女兒的日子是十分辛苦的,周蓉也曾再嫁,可惜她遇人不淑,兩任丈夫都不怎麽樣,第二任丈夫不僅對她拳打腳踢,還嫌棄她的女兒。
“我兒,你怎麽悄無聲息就迴來了。”衛夫人不無詫異的問道,依照規矩,女兒從宮裏迴來,應該先通知一下府裏,他們好去大門口迎接才對。畢竟女兒現在被封了妃子,已經算是半個皇家人了,自然要按照皇家人對待。
衛小姐道:“現在正值多事之秋,還是低調穩妥些比較好。”
衛夫人有些不明白,疑惑的看了過來。
衛小姐揮退婢女,輕聲道:“傅三小姐被封後一事,是太後做主定下的,為此攝政王心裏憋著氣呢!聽說他這幾天正指使禦史參告傅家仗勢欺人。我們家本來就與他們父女有些不對付,這段日子最好還是低調些好。”
衛夫人默然,好一會兒才道:“那你這些日子在宮裏怎麽樣,有沒有人為難你?”
衛小姐笑道:“太後對我態度挺好的,她指望著我將來能和傅家抗衡,自然不會對我差到哪去。而傅三小姐又與我交好,明麵上和我自然是情同姐妹。”
女兒雖說的輕鬆,但是衛夫人卻可以想到其中的勾心鬥角,她歎口氣道:“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答應讓你參加選秀,宮裏也不是尋常人去的地方。”
衛小姐卻不這麽想,她從來都是有野心有抱負的女子,能夠入宮為妃,正好圓了她想上爬的夢想。宮中局勢錯綜複雜又如何,隻要她左右逢源,就能坐穩妃子的位置,將來說不定還能再進一步。
而她第一個需要巴結和討好的對象,就是太後。
她想了想,記得太後對她獻上來的那盆蝴蝶蘭頗為喜愛,不如故伎重施,再送太後一盆珍貴的蘭花。
不過這次,她卻沒有和前幾次一樣親自到張家那邊買花,反而鄭重其事給張家婆媳下了帖子,請她們到衛家做客。
宴請米朵和欣姐的地方是在府裏的水軒,軒外的花台上種了十幾棵桃樹,樹上的桃花開的正好,暖融融的春風微微吹來,不時就會有一兩朵桃花飄進軒裏。
這是往年舉辦春宴吃午宴的地方,衛小姐還給午宴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桃花宴。
今年她被定了進宮做妃子,再舉辦春宴就太張揚了,因此衛小姐取消了一年一次的春宴,改為宴請米朵和欣姐。
米朵進來以後,先讚了幾句窗外的美景,說在這樣的地方吃飯,既雅致又能欣賞得到美景。
衛小姐微微笑著受了這番讚美,然後就請她們入席。
席間,衛小姐隻字不提請她們的來意,隻說了一些宮中的趣事。
臨走的時候,衛小姐也隻是送了她們一些宮中賞賜下來的物件。
坐在迴返的馬車上,欣姐有些不解的開口問道:“娘,衛小姐宴請咱們兩個,到底為的什麽啊?難道真是她所說,請咱們吃頓便飯。”
米朵道:“當然不是。你仔細看看她送的那幾件小物件。”
欣姐拿起東西看了看,一個巴掌大的錦盒裏裝的是一隻白玉蟾,兩個長形的錦盒裏分別裝著一把宮扇和一把折扇,另外還有一攢盒出自禦膳房的桂花糕。
“你把這四樣東西連起來念念。”米朵又點了欣姐一句。
欣姐這才醒悟過來,“蟾宮折桂。娘,她說這話是什麽意思?”
米朵道:“我也不知道,總感覺她進宮一趟,城府越發深了。皇宮果然不是一般人待的地方。”
雖如此說,但是米朵隱隱有個猜測,總覺得衛小姐送這幾樣東西的目的是在拉攏她們。
想到此,米朵不由想到席間,衛小姐提起太後喜歡蘭花的事,既然如此,那迴頭將那盆開的正好的一線雪送到衛府去好了。
至於那幾盆江荷水仙素,米朵決定等等看再說。她要看看傅家和衛家比起來,哪個將來會更有權勢。至於正當權的攝政王府,米朵從未考慮過,想來等小皇帝大婚以後,就是他家落敗的時候了。
四月中旬,榜單下來了,去看榜的張福迴來一臉喜氣洋洋的表情,米朵就知道貴子中了。
她不由長吐了口氣,這一天終於盼到了。
雖然她心裏從未想過讓貴子超越公務員的人生,但是當貴子真的考中進士後,她心中還是湧現出了一股自豪感。
沒有公務員的主角光環又如何,她照樣憑借自己的本領把貴子供到了今天。
榜單出來以後,接著就是殿試。
最後殿試的結果出來,張楚臣位列二甲,雖然沒考上庶吉士,但是卻被留在了京中,而且被分派到了吏部做主事。
能留在京中,而且被分派到吏部,米朵一細想就知道這應該是衛家在其中起了作用。
畢竟吏部是出了名的肥缺,沒有人脈和後台,等閑人是進不了吏部的。
張楚臣一開始沒有多想,直到後來被同僚點撥了幾句,才知道自己的位子是衛閣老在其中說了幾句話。
他迴家同米朵說起時,米朵道:“這事你不用理會,隻管好好做事,就是遇到衛閣老,也不必表現的太過親近,有些事大家心裏明白就好。”
張楚臣道:“我進入六部的時間雖短,但是也看出攝政王和衛閣老已勢成水火,我們”
米朵不等他說完就道:“你現在身上已被打上了衛閣老的烙印,那就不要再親近攝政王那邊的人,我們可不做那種牆頭草。”
張福也道:“這事聽你娘的。你娘跟那些大戶人家接觸多,聽她的準沒錯。”
米朵在家叮囑貴子的時候,衛小姐也在聽衛夫人的叮嚀,再過幾日她就要進宮去了,衛夫人幾乎天天都要過來,或是講一些過來人的經驗,或是講授一些調教下人的手段。
五月初的時候,衛小姐就在衛夫人的不舍中進了宮。
而傅三小姐則晚她幾個月進宮,風風光光舉行了冊封大禮,成為了正宮皇後。
孫女進宮做了皇後以後,傅老爺子自覺一件心事去了,餘下來的時間便養花種草,不時到張家去請教一番。
有時候也會遇到張楚臣休沐在家,張楚臣心裏沒有那些派係之分,他跟傅老爺子相處起來還是和從前一樣,就是談起衛閣老,他也是實話實話。
傅老爺子過了半輩子勾心鬥角的日子,反而比較喜歡他這種心思簡單的人,有的時候便指點他幾句,張楚臣受益匪淺的同時便更虛心請教,一來二去,兩人倒成了忘年之交。
可惜好景不長,傅老爺子終究是上了年紀的人,身子骨每況愈下,後來來張家這邊就少了。
不過傅老爺子雖身體虛弱下來,也支撐到了攝政王倒台的那一天。
小皇帝年紀雖小,卻是個殺伐果斷的性子,在聯合傅家和衛閣老幾個權臣鬥倒了攝政王以後,就找了個由頭,把攝政王一家貶為了庶人,同時發配到邊關。
曾經權勢顯赫的攝政王一家頓時成了人人可欺的平民,昔日與攝政王有怨有仇的無不落井下石。
唯獨曾經被建安君主羞辱過的衛小姐如今的沅貴妃,卻毫無動靜。
這事傳到米朵耳朵裏,她方才下定決心,準備帶著貴子倒向衛家這邊。
事實證明她的選擇一點沒錯,傅老爺子離世以後,傅家的實力大不如前,反而是衛家憑借著皇上對沅貴妃的寵愛勢力蒸蒸日上。
在這期間,米朵大張旗鼓舉辦了一次春宴,宴會舉辦到一半的時候,沅貴妃特地命人送來了一盆珍貴的山茶花,憑借著沅貴妃的權勢,加上米朵所培育出來的幾種蘭花都是名品中的名品,因此從那天起,米朵培育出來的蘭花徹底在京中揚名。
自那以後,凡是她培育出來的蘭花,無不受到人們的爭搶。
而那幾盆江荷水仙素,在沅貴妃誕下第二個皇子的時候,被米朵當做賀禮送給了衛家兩盆。
還有一盆,被已是吏部郎中的張楚臣端去送到了傅老爺子的墳前。他將江荷水仙素送去傅老爺子墳前的這件事,米朵也是同意的。她雖然因為衛家的權勢,將江荷水仙素獻給了衛家,但若論誰是真正的愛蘭之人,則非傅老爺子莫屬。
張楚臣同時帶去的還有一本米朵所著的養蘭手冊,這本養蘭手冊是她揚名以後通過口述請張楚臣代她寫的,其中將她生平養蘭的種種技巧全都記載了下來。
作者有話要說: 下篇開女知青。
第88章 女知青
六月的天氣說變就變, 早上還是烈日當空,到了半下午, 大片大片的烏雲就飄了過來。
在地裏勞作的五隊的隊員一邊用袖子扇風,一邊道:“這雨來得好,要是下一場透雨,不出幾天玉米苗就鑽出來了。”
前幾天, 他們大隊剛剛把麥子割了,因此整個隊的人就是看見雨過來了, 也是慢吞吞的幹著手裏的活, 一點不著急。
相比五隊的悠閑, 挨著他們地的四隊就著急多了。
他們所屬的這塊地離水渠比較遠, 麥子也晚熟了幾天。如今地裏的麥子才割了一半,要是來一場大雨, 那麽剩下的麥子就全得爛在地裏了。
去年,三隊就是因為晚收了幾天麥子, 結果碰上了一場連綿幾天的小雨,麥子雖然最後收上來了,但是因為在雨水裏泡的時間太長, 後來又因為沒有及時晾曬,一半多的麥子都發了芽。
因此不用四隊的隊長動員,隊員們就加快了收割的速度,隻是不等到他們將麥子收割完,雨就過來了。
幾分鍾以後,米朵就覺自己整個人渾身都泡在了雨水裏, 她望著眼前這片屬於自己的麥田還有一少半沒有割完,咬咬牙又彎下了腰。
好在這雨來得快,去的也快,不到一個小時,雨點就小了起來,然後天也慢慢放晴了。
不過地裏因為下了這一場雨,變得泥濘得很,米朵比平時多花了一半的時間,才將地裏的麥子全部割完。
正當她深一腳淺一腳的往田埂上走時,和她同時割完麥子的女知青潘小娟穿過泥地朝她走來,“許敏,你身體還吃得消嗎?本來我想著你剛得過一場大病,天黑之前有可能割不完麥子,想自己割完以後去幫幫你的。”
潘小娟是和許敏同住在一起的女知青,人挺不錯的,之前許敏生病,一直都是她照顧。
米朵就笑了笑:“沒事,我已經好的差不多了。”
潘小娟看她氣色還好,也就不再多說,隻是又問起了另一件事:“你真打算留在這裏啊?”
米朵神色一怔,潘小娟說的是許敏在得病之前做過的一個決定,準備和四隊隊長的兒子趙援朝結婚,留在農村。
許敏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已經打消了迴城的念頭,打算給自己找個靠山,這樣將來上工的時候也能幹些不太累的活計。
而她選擇趙援朝,不光因為對方的父親是四隊的隊長,還因為對方已經參軍,聽說在部隊上還當上了連長。
這樣有前途,家裏又殷實的青年可不多見,若不是趙援朝的母親張玉芬一眼就相中了許敏,再加上趙援朝青梅竹馬的戀人拋下他跟一個男知青訂了婚,隻怕許敏要找上好久才能找到合適的人家。
不過米朵穿來的這一世,趙援朝青梅竹馬的戀人周蓉已經重生,所以許敏本來的打算怕是要落空。
這事從頭說起,也不過是一個重生女重活一世,努力改變原來人生軌跡的故事。
男主是和許敏見過幾麵的趙援朝,女主是趙援朝青梅竹馬的戀人周蓉。
上一世,如果沒有知青下鄉,也許兩人會順利結婚,然後過上幸福的生活。
隻是他們所在的趙家莊在68年迎來了幾十個知識青年,他們的穿戴舉止是那麽時髦和文雅,虛榮心重的周蓉立時被其中一個生的比較好的男知青劉建迷住了。
在她有意無意的接近下,劉建很快對其產生了好感,然後談起了戀愛,接著周蓉不顧家裏人的反對,執意嫁給了劉建。
而在周蓉談戀愛的時候,趙援朝的母親張玉芬在有所耳聞後,心裏立刻沒了讓周蓉做兒媳的打算,繼而看上了性格文靜,模樣娟秀的許敏。
在她的撮合下,趙援朝還未從失戀中的打擊中走出來,就和許敏訂了婚。
婚後,趙援朝雖然心中仍放不下周蓉,但是對許敏這個妻子卻相當不錯。後來趙援朝因為在部隊立了幾次大功,官職越升越高,等他快要退休時,已經成為了上將。
退休以後,有一次他帶著許敏出門吃飯時,無意遇到了昔日的戀人周蓉。
若不是趙援朝對她熟悉無比,怎麽也想不到那個看上去如七十歲老嫗的婦人竟然就是當年那個愛俏愛打扮的周蓉。
周蓉也認出了趙援朝,對比兩人的境況,她隻愣了一下就匆匆離開了趙援朝的視線。
周蓉是後悔的,尤其是在五十歲的時候遇到趙援朝的時候,越發後悔所做的決定。
她和劉建結婚以後,雖然也過了幾年恩愛生活,生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兒。但是女兒三四歲時,劉建卻通過家裏的關係走後門進了工農兵大學。
從此以後,劉建就杳無音信。而當初她和劉建結婚時,因為家裏不同意,所以兩人並沒有領證,隻擺了一桌簡單的酒席就住在了一起。
如今看來,倒讓劉建沒了後顧之憂,隻消他自己不提,沒人知道他是結過婚的人。
這樣的結局是周蓉料想不到的,她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劉建竟然是這樣的人,她也曾到劉建上大學的省城去找過地方,可是省城那麽大,找一個人無異於海底撈針,最後她隻能失望而返。
一個人拉扯女兒的日子是十分辛苦的,周蓉也曾再嫁,可惜她遇人不淑,兩任丈夫都不怎麽樣,第二任丈夫不僅對她拳打腳踢,還嫌棄她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