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節
男主高攀不起,告辭(穿書) 作者:落雨秋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人聰明詭譎狡詐如狐, 咱們不得不細細提防。”
宮令箴的履曆, 涼王是細細研讀過的, 反正不是一個簡單的人,若完全將他當作二十多歲初入官場的毛頭小子,那就太過大意了。
盡管心腹家臣有些不以為然,但王爺吩咐了,他也會照做。
“王爺,此事不能操之過急。等酆光子、潘聿銘到來吧。正如您所說,宮令箴是一個很細心的人,咱們若是過於急迫,讓他察覺到什麽就不好了。”總得讓那至善老道投了涼王的陣營,上了船之後,後麵的事才好辦。
“可以,但一些相關的後手也別忘了準備,本王記得,至善是有個衣缽傳人的?去將他將來涼州!”
“還有就是看緊宮令箴的人,如果近日有人要出涼州,也殺了。反正涼州荒僻,窮山惡水出刁民,死人是很正常的事。關於他的書信都要攔截,如有異常便立即扣下。”
涼王,一如林蔚然所料那般謹慎,真的寧可錯殺也不肯放過。
說完這句,然後涼王埋首公務,久久沒有說話。
等他再次抬頭時,卻是忍不住驚歎,“這宮令箴真是個人才,可惜,人才總是被虧待。”他一直密切關注著京城的情況,自然不會漏了宮令箴這半年多來的所作所為。他立了那麽多功勞,不說別的,至少九卿之位必有他一席。他那弟弟泰昌帝真是太過迂腐了,竟然有功不賞,讓那些資曆大的大臣們屍位素餐,真是夠了。
心腹家臣嗯了一聲,不解地看向他家王爺。
“你看看這折子就知道了。”涼王將手中的折子推到他跟前。
心腹家臣打開一看,折子上麵寫著,“......京城秋季水稻用新式插秧種植法,一季豐收,平均每畝產量達到五百二十八斤......”
看完,心腹家臣也是歎為觀止,真是好高的產量啊。他們涼州也有種植水稻的,但是少,畝產量也低,每畝也就兩百多斤產量吧。
“此刻京城上下都在慶祝糧食豐收呢。”涼王目光落在京城方向。
心腹家臣附和著涼王的話,“這宮令箴真是治世能臣啊。他來到涼州,經略幾年,涼州或許會有一番新氣象也未可知。”
“可惜現在還不能讓他大展身手的時候。”
“王爺,要不要臣秘密派人與之接觸一下?”心腹家臣提議,他是看王爺似乎很欣賞宮令箴。
“不必。”涼王可沒忘記宮家可是正宗的忠皇派。
“等我兒文翎榆與李家的婚事訂下來,成定局了,大家成為了同一戰壕的人了再說。”涼王按壓了一下太陽穴,這樣的人最好還是能為他所用,否則的話,還真是一大損失呢。
“王爺說得是,屆時,王爺的陣營必能再添一員大將!”
“盡快將我兒與李家小女的親事訂下來!”
這李家兄妹來涼州真是好哇,挾裹著宮家無法退縮。
他先前還擔心宮家與那兩孩子感情疏遠,宮家會棄車保帥,斷絕與李家那兩孩子的關係,達不到拖宮家上船的目呢。
“必要的時候,提醒一下李家那老東西這些年從突厥那裏弄了多少好處。”涼王的聲音很冷,
心腹家臣低頭,“是。”
左州丞府宮家
這日,宮大人請來李晏。
“你們是不是認識唐七?”他直接開門見山問道。
李晏驚訝地看向他表哥宮令箴,
看到他這神色,宮令箴就知道答案了,他不得不再次感歎小妻子的敏銳。
“唐七是不是喜歡你妹妹?”
“是的。”李晏還在疑惑哪裏泄露了風聲。
唐七也是他看好的妹夫人選,都說商人重利,但唐七不一樣。
其實打他娘去世之後,他和妹妹的日子並不算好過。而外祖宮家離隴西府太遠了,甚至來一次人不容易。李家也拘著他們兄妹二人,並不想讓他們親近外祖家,以致多年他們都不曾去過虞國公府探親了。
艱難的時候,唐七總是偷偷地接濟他們。
隻不過李家並不同意他妹妹一個嫡女嫁給唐家一門商戶罷了,即使唐家很富有。
宮令箴手有一下沒一下地敲著桌麵,涼王已經開始戒備了,這兩日他的人曾試圖出城,首先是城門戒嚴,其次就是即使出了城他們無一不是發現被人跟蹤的。不能再試探下去了,否則會出事的。他們此刻急需一人將秘信安全送出去,送到京城,送到泰昌帝的手上。
於是,宮令箴將涼王有反意一事告知李晏,這也是他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
聞言,李晏臉色倏然一變,他是個聰明人,他由此想到了李家,甚至想得更深一些。他是隱約覺得李家並不幹淨。
李晏欲言又止,然後一咬牙,“表哥,李家並不幹淨。”
“我知道。”宮令箴並不意外。
這是他和妻子林蔚然商討之後得出來的結論,李家地處隴西府,隴西府並不是一個富饒之地,物產也並不豐富。而李家自老李太尉致仕,還利用察舉製托起了一位本家的太尉,並形成一股勢力,每年耗費的銀子可不少,這些銀子從何而來?這些世家很大的程度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從這一點去想就不難猜出李家會在哪裏動手腳了。
“表哥,如果到最後實在不行,必要時,虞國公府可與我們兄妹二人斷絕關係!”
“想什麽呢!”宮令箴拍了他肩膀一下,“情況沒到那份上,也不會到那份上,放心吧。”
李晏淒然苦笑。
想到他們兄妹二人的到來會給宮令箴會給虞國公府帶來無盡的麻煩,一時間,李晏後悔了。
他們兄妹二人就像那一根線,一頭是涼王那邊,一頭是宮家。本來線是很薄弱的,一扯就能斷,但他們的到來,卻是加固了那根線的結實程度。涼王那邊的線一扯,就能將宮家拖入深淵。
“唐七那人可信嗎?”宮令箴問。
“可信的。”李晏點頭。
宮令箴的履曆, 涼王是細細研讀過的, 反正不是一個簡單的人,若完全將他當作二十多歲初入官場的毛頭小子,那就太過大意了。
盡管心腹家臣有些不以為然,但王爺吩咐了,他也會照做。
“王爺,此事不能操之過急。等酆光子、潘聿銘到來吧。正如您所說,宮令箴是一個很細心的人,咱們若是過於急迫,讓他察覺到什麽就不好了。”總得讓那至善老道投了涼王的陣營,上了船之後,後麵的事才好辦。
“可以,但一些相關的後手也別忘了準備,本王記得,至善是有個衣缽傳人的?去將他將來涼州!”
“還有就是看緊宮令箴的人,如果近日有人要出涼州,也殺了。反正涼州荒僻,窮山惡水出刁民,死人是很正常的事。關於他的書信都要攔截,如有異常便立即扣下。”
涼王,一如林蔚然所料那般謹慎,真的寧可錯殺也不肯放過。
說完這句,然後涼王埋首公務,久久沒有說話。
等他再次抬頭時,卻是忍不住驚歎,“這宮令箴真是個人才,可惜,人才總是被虧待。”他一直密切關注著京城的情況,自然不會漏了宮令箴這半年多來的所作所為。他立了那麽多功勞,不說別的,至少九卿之位必有他一席。他那弟弟泰昌帝真是太過迂腐了,竟然有功不賞,讓那些資曆大的大臣們屍位素餐,真是夠了。
心腹家臣嗯了一聲,不解地看向他家王爺。
“你看看這折子就知道了。”涼王將手中的折子推到他跟前。
心腹家臣打開一看,折子上麵寫著,“......京城秋季水稻用新式插秧種植法,一季豐收,平均每畝產量達到五百二十八斤......”
看完,心腹家臣也是歎為觀止,真是好高的產量啊。他們涼州也有種植水稻的,但是少,畝產量也低,每畝也就兩百多斤產量吧。
“此刻京城上下都在慶祝糧食豐收呢。”涼王目光落在京城方向。
心腹家臣附和著涼王的話,“這宮令箴真是治世能臣啊。他來到涼州,經略幾年,涼州或許會有一番新氣象也未可知。”
“可惜現在還不能讓他大展身手的時候。”
“王爺,要不要臣秘密派人與之接觸一下?”心腹家臣提議,他是看王爺似乎很欣賞宮令箴。
“不必。”涼王可沒忘記宮家可是正宗的忠皇派。
“等我兒文翎榆與李家的婚事訂下來,成定局了,大家成為了同一戰壕的人了再說。”涼王按壓了一下太陽穴,這樣的人最好還是能為他所用,否則的話,還真是一大損失呢。
“王爺說得是,屆時,王爺的陣營必能再添一員大將!”
“盡快將我兒與李家小女的親事訂下來!”
這李家兄妹來涼州真是好哇,挾裹著宮家無法退縮。
他先前還擔心宮家與那兩孩子感情疏遠,宮家會棄車保帥,斷絕與李家那兩孩子的關係,達不到拖宮家上船的目呢。
“必要的時候,提醒一下李家那老東西這些年從突厥那裏弄了多少好處。”涼王的聲音很冷,
心腹家臣低頭,“是。”
左州丞府宮家
這日,宮大人請來李晏。
“你們是不是認識唐七?”他直接開門見山問道。
李晏驚訝地看向他表哥宮令箴,
看到他這神色,宮令箴就知道答案了,他不得不再次感歎小妻子的敏銳。
“唐七是不是喜歡你妹妹?”
“是的。”李晏還在疑惑哪裏泄露了風聲。
唐七也是他看好的妹夫人選,都說商人重利,但唐七不一樣。
其實打他娘去世之後,他和妹妹的日子並不算好過。而外祖宮家離隴西府太遠了,甚至來一次人不容易。李家也拘著他們兄妹二人,並不想讓他們親近外祖家,以致多年他們都不曾去過虞國公府探親了。
艱難的時候,唐七總是偷偷地接濟他們。
隻不過李家並不同意他妹妹一個嫡女嫁給唐家一門商戶罷了,即使唐家很富有。
宮令箴手有一下沒一下地敲著桌麵,涼王已經開始戒備了,這兩日他的人曾試圖出城,首先是城門戒嚴,其次就是即使出了城他們無一不是發現被人跟蹤的。不能再試探下去了,否則會出事的。他們此刻急需一人將秘信安全送出去,送到京城,送到泰昌帝的手上。
於是,宮令箴將涼王有反意一事告知李晏,這也是他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
聞言,李晏臉色倏然一變,他是個聰明人,他由此想到了李家,甚至想得更深一些。他是隱約覺得李家並不幹淨。
李晏欲言又止,然後一咬牙,“表哥,李家並不幹淨。”
“我知道。”宮令箴並不意外。
這是他和妻子林蔚然商討之後得出來的結論,李家地處隴西府,隴西府並不是一個富饒之地,物產也並不豐富。而李家自老李太尉致仕,還利用察舉製托起了一位本家的太尉,並形成一股勢力,每年耗費的銀子可不少,這些銀子從何而來?這些世家很大的程度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從這一點去想就不難猜出李家會在哪裏動手腳了。
“表哥,如果到最後實在不行,必要時,虞國公府可與我們兄妹二人斷絕關係!”
“想什麽呢!”宮令箴拍了他肩膀一下,“情況沒到那份上,也不會到那份上,放心吧。”
李晏淒然苦笑。
想到他們兄妹二人的到來會給宮令箴會給虞國公府帶來無盡的麻煩,一時間,李晏後悔了。
他們兄妹二人就像那一根線,一頭是涼王那邊,一頭是宮家。本來線是很薄弱的,一扯就能斷,但他們的到來,卻是加固了那根線的結實程度。涼王那邊的線一扯,就能將宮家拖入深淵。
“唐七那人可信嗎?”宮令箴問。
“可信的。”李晏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