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節
男主高攀不起,告辭(穿書) 作者:落雨秋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拖!林蔚然一把拽住宮令箴的手,
他迴望她。
借著袖子的遮掩,她快速地在他的手掌寫下一個字。
意識到她寫了什麽,宮令箴眼眸一閃,當即看向文翎樺,“我沒有否認你那幅王曦之《道德經》小楷的真跡,我也相信我手中這幅是真跡,許鵬程不會騙我,我的眼睛也不會騙我。我為了弄這幅真跡,大費周折,就為了能請到至善道長,如今光憑他沈瓊一麵之詞,就讓我與道長失之交臂,可能嗎?”
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但宮令箴緊信他手中這張是真的。文翎樺手上那幅,他看了兩眼,也像是真的。但是,那又如何?
既然妻子讓他拖,那這事就不能棺蓋定論。
“可是結果已經出來了啊,我手上這幅是真的真跡,連沈大師都確定了。”文翎樺一臉你這是在無理取鬧的表情。
宮令箴淡淡一笑,“那麽,沈大師,你敢下定論說我這張不是真跡嗎?”
沈瓊在看最後一遍,順便在心中打腹稿,然後就聽到宮令箴又說了一句話,這句話差點讓他拿不住手中的字畫。
“沈大師,你可要看仔細了啊。可不要再次犯了丁寅年的錯誤。”
沈瓊看向宮令箴的目光頓時驚疑不定,丁寅年的事,是他一生的恥辱。知曉的人很少,知道的人且都答應了替他保密,不會拿它來說事的。宮令箴是如何知道的,是誰撕毀了約定?
但他不敢賭宮令箴究竟知不知道內情,於是他哀求地看向文翎樺。
文翎樺明白了,宮令箴沒那麽容易退讓,且還握有沈瓊的把柄,他要是再逼迫下去,沈瓊這枚棋子也要廢了,“令箴兄弟,看在涼王府的麵子上,你就退讓一步如何?”
嗬嗬,退讓?他文翎樺好大的臉。
“你就讓一步吧,以後咱們都是親戚了。”文翎榆語氣傲然。
這話囂張得很,林蔚然微微側目,發現說話的人是文翎榆,果然就如傳言一般,囂張跋扈得很。他與李珺熹八字還沒一撇呢,就以親戚自居了,確實夠自大的。
“我倒是想,但我已經取得了王曦之《道德經》小楷的真跡,如此大費周折,糊裏糊塗就讓我讓步,這不好吧?即使是輸,我也要輸個明白啊。”
“那你亟待如何?”文翎樺問。
宮令箴斬釘截鐵地道,“真跡隻有一幅!你沈瓊能看出來哪一副是真哪一幅是假嗎?”
沈瓊低頭,“這兩幅字,我判斷不出來,到底哪一幅才是真的。”
“世子也聽到了?至善道長說了,他要的是王曦之《道德經》小楷的真跡,誰能完成他這個心願,他就會考慮跟誰走。”
對宮令箴的話,至善道長點點頭,肯定了他的說法。
宮令箴繼續說道,“真跡隻有一幅!而我們手中的兩幅字沒人能辨別出來到底哪一副是真哪一副是假。所以,稍後我會將酆光子、潘聿銘請來幫忙鑒別。當然,你們涼王府也可以再請一到兩位鑒賞大家來。這是對你對我以及對至善大師都是一種公平負責的做法。”
“貧道讚同宮居士的提議。”
文翎樺猶豫,將這兩人請來涼州,最少都要十天半個月吧,耗時太長了。但此時他也拿不出太好的主意,於是隻能暫時無奈地同意了宮令箴的提議。
第155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155章
“大少奶奶, 你覺得到底哪一副才是真的真跡啊?”下山途中, 晴雪仍舊百思不得其解。
哪一副是真的?這問題問得很好。不過當時林蔚然沒有說話,卻在迴到府中時,對宮大人說, “一會咱們去書房吧。”
宮大人點了點頭,他也有感妻子應該有話要說。
書房那一片,不僅有宮大人自己單獨的書房, 還有幕僚和其他人的辦公區域。
林蔚然安頓好宮小鞅之後, 就來到這裏。
他們還在討論之前的問題:
“這線條, 這字的勾畫, 完全符合王公落筆的習慣啊, 不可能是假的。”
“還有就是,你們沒看到,涼王世子拿著的那一幅其實和我們手上這幅很相似,隻不過是筆墨的濃淡不一而已。”
林蔚然靜靜地聽了一會,走出來, “這兩幅都是真跡。涼王手中的那副是真跡;當然, 我們手中這一副也是真跡!”
剩下的人都是心腹,絕對的心腹,所以林蔚然的話也說得很明白。
林蔚然的話讓在場所有人都瞠目, “這, 這怎麽可能?”
這樣一個結論, 怎麽都無法讓人信服。但說這話的是大少奶奶, 他們想質疑卻又礙於她的身份, 一時間踟躕不已。
最後是宮大人替他們問了出來,“有什麽依據嗎?”
“裱畫師有一門手藝,可以將一副畫作一層層揭開,根據宣紙的厚度,一般可以揭三層。第一層最清晰:咱們手上這幅應該是第二層,墨色較原作淡了許多。你們看,是不是在濃墨處較清晰,其餘部位線條比較淺,而且落款的印章也比較模糊?涼王府手上那副應該是第三層,而且琅琊王家的人一定進行過一定的描補。”
林蔚然這解釋實在是太讓人吃驚了,所有人都沒說話。
宮令箴低頭思索,她的推斷不無道理,琅琊王家確實有那個能力對王曦之的畫作進行描補。
良久,才有人開口,“裱畫師還有這樣的手藝嗎?真是聞所未聞。”
“試一試不就知道了?江兄,我記得你裱畫的手藝很不錯的......”
給他們解了惑之後,夫妻二人穩步宮大人的書房。
林蔚然一臉期待地問宮大人,“你猜,這第三幅真跡在哪?”她剛才在外麵沒提第三幅真跡,也就是原作的第一層,但她覺得宮大人應該會想到這個問題。
宮大人笑她,“要不要試試咱們想的是不是一樣?”
“好呀,就看咱倆是不是心有靈犀。”
於是兩人各取了一支筆,背對著對方,寫下了一個名字。
他迴望她。
借著袖子的遮掩,她快速地在他的手掌寫下一個字。
意識到她寫了什麽,宮令箴眼眸一閃,當即看向文翎樺,“我沒有否認你那幅王曦之《道德經》小楷的真跡,我也相信我手中這幅是真跡,許鵬程不會騙我,我的眼睛也不會騙我。我為了弄這幅真跡,大費周折,就為了能請到至善道長,如今光憑他沈瓊一麵之詞,就讓我與道長失之交臂,可能嗎?”
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但宮令箴緊信他手中這張是真的。文翎樺手上那幅,他看了兩眼,也像是真的。但是,那又如何?
既然妻子讓他拖,那這事就不能棺蓋定論。
“可是結果已經出來了啊,我手上這幅是真的真跡,連沈大師都確定了。”文翎樺一臉你這是在無理取鬧的表情。
宮令箴淡淡一笑,“那麽,沈大師,你敢下定論說我這張不是真跡嗎?”
沈瓊在看最後一遍,順便在心中打腹稿,然後就聽到宮令箴又說了一句話,這句話差點讓他拿不住手中的字畫。
“沈大師,你可要看仔細了啊。可不要再次犯了丁寅年的錯誤。”
沈瓊看向宮令箴的目光頓時驚疑不定,丁寅年的事,是他一生的恥辱。知曉的人很少,知道的人且都答應了替他保密,不會拿它來說事的。宮令箴是如何知道的,是誰撕毀了約定?
但他不敢賭宮令箴究竟知不知道內情,於是他哀求地看向文翎樺。
文翎樺明白了,宮令箴沒那麽容易退讓,且還握有沈瓊的把柄,他要是再逼迫下去,沈瓊這枚棋子也要廢了,“令箴兄弟,看在涼王府的麵子上,你就退讓一步如何?”
嗬嗬,退讓?他文翎樺好大的臉。
“你就讓一步吧,以後咱們都是親戚了。”文翎榆語氣傲然。
這話囂張得很,林蔚然微微側目,發現說話的人是文翎榆,果然就如傳言一般,囂張跋扈得很。他與李珺熹八字還沒一撇呢,就以親戚自居了,確實夠自大的。
“我倒是想,但我已經取得了王曦之《道德經》小楷的真跡,如此大費周折,糊裏糊塗就讓我讓步,這不好吧?即使是輸,我也要輸個明白啊。”
“那你亟待如何?”文翎樺問。
宮令箴斬釘截鐵地道,“真跡隻有一幅!你沈瓊能看出來哪一副是真哪一幅是假嗎?”
沈瓊低頭,“這兩幅字,我判斷不出來,到底哪一幅才是真的。”
“世子也聽到了?至善道長說了,他要的是王曦之《道德經》小楷的真跡,誰能完成他這個心願,他就會考慮跟誰走。”
對宮令箴的話,至善道長點點頭,肯定了他的說法。
宮令箴繼續說道,“真跡隻有一幅!而我們手中的兩幅字沒人能辨別出來到底哪一副是真哪一副是假。所以,稍後我會將酆光子、潘聿銘請來幫忙鑒別。當然,你們涼王府也可以再請一到兩位鑒賞大家來。這是對你對我以及對至善大師都是一種公平負責的做法。”
“貧道讚同宮居士的提議。”
文翎樺猶豫,將這兩人請來涼州,最少都要十天半個月吧,耗時太長了。但此時他也拿不出太好的主意,於是隻能暫時無奈地同意了宮令箴的提議。
第155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155章
“大少奶奶, 你覺得到底哪一副才是真的真跡啊?”下山途中, 晴雪仍舊百思不得其解。
哪一副是真的?這問題問得很好。不過當時林蔚然沒有說話,卻在迴到府中時,對宮大人說, “一會咱們去書房吧。”
宮大人點了點頭,他也有感妻子應該有話要說。
書房那一片,不僅有宮大人自己單獨的書房, 還有幕僚和其他人的辦公區域。
林蔚然安頓好宮小鞅之後, 就來到這裏。
他們還在討論之前的問題:
“這線條, 這字的勾畫, 完全符合王公落筆的習慣啊, 不可能是假的。”
“還有就是,你們沒看到,涼王世子拿著的那一幅其實和我們手上這幅很相似,隻不過是筆墨的濃淡不一而已。”
林蔚然靜靜地聽了一會,走出來, “這兩幅都是真跡。涼王手中的那副是真跡;當然, 我們手中這一副也是真跡!”
剩下的人都是心腹,絕對的心腹,所以林蔚然的話也說得很明白。
林蔚然的話讓在場所有人都瞠目, “這, 這怎麽可能?”
這樣一個結論, 怎麽都無法讓人信服。但說這話的是大少奶奶, 他們想質疑卻又礙於她的身份, 一時間踟躕不已。
最後是宮大人替他們問了出來,“有什麽依據嗎?”
“裱畫師有一門手藝,可以將一副畫作一層層揭開,根據宣紙的厚度,一般可以揭三層。第一層最清晰:咱們手上這幅應該是第二層,墨色較原作淡了許多。你們看,是不是在濃墨處較清晰,其餘部位線條比較淺,而且落款的印章也比較模糊?涼王府手上那副應該是第三層,而且琅琊王家的人一定進行過一定的描補。”
林蔚然這解釋實在是太讓人吃驚了,所有人都沒說話。
宮令箴低頭思索,她的推斷不無道理,琅琊王家確實有那個能力對王曦之的畫作進行描補。
良久,才有人開口,“裱畫師還有這樣的手藝嗎?真是聞所未聞。”
“試一試不就知道了?江兄,我記得你裱畫的手藝很不錯的......”
給他們解了惑之後,夫妻二人穩步宮大人的書房。
林蔚然一臉期待地問宮大人,“你猜,這第三幅真跡在哪?”她剛才在外麵沒提第三幅真跡,也就是原作的第一層,但她覺得宮大人應該會想到這個問題。
宮大人笑她,“要不要試試咱們想的是不是一樣?”
“好呀,就看咱倆是不是心有靈犀。”
於是兩人各取了一支筆,背對著對方,寫下了一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