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節
男主高攀不起,告辭(穿書) 作者:落雨秋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現在想吃炸豆腐了,偏生她又是那種光動嘴不動腿的類型。
對於林蔚然在吃食上的奇思妙想,林小弟是最捧場和支持的那個人,而林父呢,也忙上忙下的隨著他們折騰。
連林大哥有時見了都忍不住吃味,覺得老爹太寵他們二人了。
大半鍋油在鐵鍋裏冒著熱氣,準備等它燒滾就將豆腐胚子放下去炸。
林母勤儉節約了一輩子,見不得炸豆腐要這麽多油,去了後院忙和。其實林母也知道這油並不會浪費,就是受不了。
“姐,有了這口鐵鍋,做吃食真的方便多了。”林小弟看著油鍋,眼睛亮晶晶的,對這鐵鍋的喜愛溢於言表。
“那可不。”既能煎豬板油,又能煎雞蛋,現在還能炸豆腐,用處太多了。陶鍋隻能燉菜,可禁不起他們這樣折騰。
林小弟不說話了,他是發現了,自打鐵鍋買迴來之後,他們家的夥食質量是直線上升呀。
隨著林父將壓好的豆腐胚塊放入油鍋慢炸,空氣中漸漸彌漫著一股炸豆腐的香味。並往周邊四散而去,惹得路過的人頻頻看向林家的廚房。
看著這豆腐胚,林蔚然不得不再次強調,“爹,這豆漿汁放入模板之前,一定得完全沸騰,寧願煮的時間長一些。”
她在沒穿越前,常看到有家長用破壁機打豆漿放鍋裏煮沒煮熟然後孩子吃了死了的消息,很是駭人聽聞。
生豆漿中含有一些類似皂素的有害物質,比如皂素會刺激消化道,引起嘔吐、惡心、腹瀉等症狀,還會破壞紅細胞,產生毒素,以致引起全身中毒。
這些物質耐熱,需要加熱至一百攝氏度才能破壞。
煮豆漿容易被它的假沸現象所欺騙,因為豆漿□□十度的時候就會產生一層泡沫,看到這層泡沫就以為它已經煮熟了,其實不然。
他們的豆腐不僅是自己吃,還會送人。一定得煮熟了,不能害人害己。
不提林家為了炸豆腐的吃食在忙碌著,村裏的其他人一樣很是繁忙。
今冬,因為林家新建了個燒炭的作坊,要不少桃金木,每一擔柴給出的價格不低。
棗林村的人比往年的冬天更忙碌一些,進帳也是好的。
林家人照顧村裏的鄉親,每一百斤桃金木即一擔柴,給到了二十文一斤,比往年他們挑到鎮上去賣貴了一倍呢。
往年他們去賣柴,有時等到天晚了還賣不出去,遇到那些愛占便宜的市井婦人,一擔柴還得給她們便宜個一文兩文的,想想就心酸。
現在可好,林家一擔柴給二十文,還省了去鎮上的工夫。如今村裏的爺們都上山去,一戶人家一天也能賺個大幾十文,爺們多的人家,一天上百文不是問題。
林家要的桃金木多,也有別村的人來問林家,他們如果將柴送過來,林家收不收?
林家自然是收的,但為了保障棗林村鄉親們的利益,外村送來的柴禾隻能十六文一擔。曾家村除外,曾家村他外祖家送來的,也是一擔二十文。
林家的這個決定讓棗林村的鄉親們與有榮焉,特別以身為棗林村的村民為榮,對林家的好感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有個別人唿籲著來年讓林父來當這個村長呢。
對這些,林家人笑笑就算。
即使林家設了這個規定,送柴的人還是絡繹不絕。
有些人更是看到商機,在別村十六文收來的桃金木,統一運來棗林村,托棗林村的親戚二十文賣出,每擔柴中間賺取四文錢的好處費。
這些林家是不管的,一開始林大哥知道的時候還發愁。林蔚然讓他別管,水至清則無魚。反正他們林家設置這個差價也隻是一種地方保護,最終得利的是棗林村的鄉親,所以不用去計較太多。
於是,今年冬天,棗林村因為林家作坊,呈現出了一股生機勃勃的狀態。
宮大夫人隨著馬車一進村就發現了,這棗林村的氣氛格外不同,她忍不住問旁邊的王媒婆,“今冬,太原府的收成是不是很好?”
“收成一般吧,沒聽說特別好。”
王媒婆是太原府的官媒,對太原府的情況也有所了解,她也納悶,這些村民們臉上笑容比別的村子多很多,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笑容,難道真是糧食多收了三五鬥?
說話間,他們的馬車就到了林家門前。
對於林家不時有貴客上門的事,村民們從一開始的稀奇不適應到後來的習以為常,已經見慣不怪了。
他們此行來了三輛馬車,宮大夫人和晉陽縣縣令夫人柴太太田氏一輛,三位官媒一輛,宮大夫人帶來的三管家並小廝坐了一輛。
其實這樁婚事明麵上的媒人隻有兩位,京城的薑官媒和太原府府城的王官媒。至於晉陽縣劉官媒則是柴太太請來幫忙的,算不上這樁婚事的正經媒人,純粹是因為她是地頭蛇,熟罷了。
這次宮大夫人來提親,帶上了國公府的三管家馮詠,他就是在晉陽縣驛道外領著人給南陽侯府那輛解體的馬車做檢查的老者。
因是年底,國公府甚是忙碌,她這當家夫人出門來了,不能將得力的人都帶走,留下了大總管和二管事。
這次由宮大夫人領著三管家代表虞國公府前來提親,已經盡顯國公府的重視與誠意。
如今三輛馬車依次排開。
宮大夫人看了一眼林家的大門,使人上前叩門。
前些日子林大哥叫人給家裏換了一個大門,裝上了銅環鎖。
三管家馮詠上前叩門,三長兩短。
晴雪正在打掃院子,隻到這樣的敲門聲愣了一下,忙道一聲稍等,然後就小跑過去開門,見到以宮大夫人為首的人時,她一個機靈,知道這怕是虞國公府來人了。
晴雪不自覺地挺腰收腹,拿出侯府大丫環的姿態來。
“這裏是林家,請問你們找誰?”
虞國公府要來提親,自然是對林家有一定的了解的,一看晴雪的模樣,便猜到她可能是林蔚然從侯府帶迴來的大丫環。
馮詠表明來意。
晴雪讓他們稍等片刻,然後人就飛奔迴主屋稟報去了。
對於林蔚然在吃食上的奇思妙想,林小弟是最捧場和支持的那個人,而林父呢,也忙上忙下的隨著他們折騰。
連林大哥有時見了都忍不住吃味,覺得老爹太寵他們二人了。
大半鍋油在鐵鍋裏冒著熱氣,準備等它燒滾就將豆腐胚子放下去炸。
林母勤儉節約了一輩子,見不得炸豆腐要這麽多油,去了後院忙和。其實林母也知道這油並不會浪費,就是受不了。
“姐,有了這口鐵鍋,做吃食真的方便多了。”林小弟看著油鍋,眼睛亮晶晶的,對這鐵鍋的喜愛溢於言表。
“那可不。”既能煎豬板油,又能煎雞蛋,現在還能炸豆腐,用處太多了。陶鍋隻能燉菜,可禁不起他們這樣折騰。
林小弟不說話了,他是發現了,自打鐵鍋買迴來之後,他們家的夥食質量是直線上升呀。
隨著林父將壓好的豆腐胚塊放入油鍋慢炸,空氣中漸漸彌漫著一股炸豆腐的香味。並往周邊四散而去,惹得路過的人頻頻看向林家的廚房。
看著這豆腐胚,林蔚然不得不再次強調,“爹,這豆漿汁放入模板之前,一定得完全沸騰,寧願煮的時間長一些。”
她在沒穿越前,常看到有家長用破壁機打豆漿放鍋裏煮沒煮熟然後孩子吃了死了的消息,很是駭人聽聞。
生豆漿中含有一些類似皂素的有害物質,比如皂素會刺激消化道,引起嘔吐、惡心、腹瀉等症狀,還會破壞紅細胞,產生毒素,以致引起全身中毒。
這些物質耐熱,需要加熱至一百攝氏度才能破壞。
煮豆漿容易被它的假沸現象所欺騙,因為豆漿□□十度的時候就會產生一層泡沫,看到這層泡沫就以為它已經煮熟了,其實不然。
他們的豆腐不僅是自己吃,還會送人。一定得煮熟了,不能害人害己。
不提林家為了炸豆腐的吃食在忙碌著,村裏的其他人一樣很是繁忙。
今冬,因為林家新建了個燒炭的作坊,要不少桃金木,每一擔柴給出的價格不低。
棗林村的人比往年的冬天更忙碌一些,進帳也是好的。
林家人照顧村裏的鄉親,每一百斤桃金木即一擔柴,給到了二十文一斤,比往年他們挑到鎮上去賣貴了一倍呢。
往年他們去賣柴,有時等到天晚了還賣不出去,遇到那些愛占便宜的市井婦人,一擔柴還得給她們便宜個一文兩文的,想想就心酸。
現在可好,林家一擔柴給二十文,還省了去鎮上的工夫。如今村裏的爺們都上山去,一戶人家一天也能賺個大幾十文,爺們多的人家,一天上百文不是問題。
林家要的桃金木多,也有別村的人來問林家,他們如果將柴送過來,林家收不收?
林家自然是收的,但為了保障棗林村鄉親們的利益,外村送來的柴禾隻能十六文一擔。曾家村除外,曾家村他外祖家送來的,也是一擔二十文。
林家的這個決定讓棗林村的鄉親們與有榮焉,特別以身為棗林村的村民為榮,對林家的好感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有個別人唿籲著來年讓林父來當這個村長呢。
對這些,林家人笑笑就算。
即使林家設了這個規定,送柴的人還是絡繹不絕。
有些人更是看到商機,在別村十六文收來的桃金木,統一運來棗林村,托棗林村的親戚二十文賣出,每擔柴中間賺取四文錢的好處費。
這些林家是不管的,一開始林大哥知道的時候還發愁。林蔚然讓他別管,水至清則無魚。反正他們林家設置這個差價也隻是一種地方保護,最終得利的是棗林村的鄉親,所以不用去計較太多。
於是,今年冬天,棗林村因為林家作坊,呈現出了一股生機勃勃的狀態。
宮大夫人隨著馬車一進村就發現了,這棗林村的氣氛格外不同,她忍不住問旁邊的王媒婆,“今冬,太原府的收成是不是很好?”
“收成一般吧,沒聽說特別好。”
王媒婆是太原府的官媒,對太原府的情況也有所了解,她也納悶,這些村民們臉上笑容比別的村子多很多,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笑容,難道真是糧食多收了三五鬥?
說話間,他們的馬車就到了林家門前。
對於林家不時有貴客上門的事,村民們從一開始的稀奇不適應到後來的習以為常,已經見慣不怪了。
他們此行來了三輛馬車,宮大夫人和晉陽縣縣令夫人柴太太田氏一輛,三位官媒一輛,宮大夫人帶來的三管家並小廝坐了一輛。
其實這樁婚事明麵上的媒人隻有兩位,京城的薑官媒和太原府府城的王官媒。至於晉陽縣劉官媒則是柴太太請來幫忙的,算不上這樁婚事的正經媒人,純粹是因為她是地頭蛇,熟罷了。
這次宮大夫人來提親,帶上了國公府的三管家馮詠,他就是在晉陽縣驛道外領著人給南陽侯府那輛解體的馬車做檢查的老者。
因是年底,國公府甚是忙碌,她這當家夫人出門來了,不能將得力的人都帶走,留下了大總管和二管事。
這次由宮大夫人領著三管家代表虞國公府前來提親,已經盡顯國公府的重視與誠意。
如今三輛馬車依次排開。
宮大夫人看了一眼林家的大門,使人上前叩門。
前些日子林大哥叫人給家裏換了一個大門,裝上了銅環鎖。
三管家馮詠上前叩門,三長兩短。
晴雪正在打掃院子,隻到這樣的敲門聲愣了一下,忙道一聲稍等,然後就小跑過去開門,見到以宮大夫人為首的人時,她一個機靈,知道這怕是虞國公府來人了。
晴雪不自覺地挺腰收腹,拿出侯府大丫環的姿態來。
“這裏是林家,請問你們找誰?”
虞國公府要來提親,自然是對林家有一定的了解的,一看晴雪的模樣,便猜到她可能是林蔚然從侯府帶迴來的大丫環。
馮詠表明來意。
晴雪讓他們稍等片刻,然後人就飛奔迴主屋稟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