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傭兵們有自己的車,車都是被改裝過的,可以防彈,上邊還裝了武器和衛星導航係統。每一名雇傭兵都全副武裝,手上抱著槍支,臉上塗著迷彩,看不出他們的模樣,但感覺很可靠。
誌願者團隊租了四輛吉普車和一輛軍用卡車,被雇傭兵們圍在中間,護送至他們的目的地。
他們身處這個國家的這一個月,這些雇傭兵們將會一直保護著他們的安全。
車隊一路前進,他們的目標是一個難民集中的小鎮,小鎮的位置處於這個國家靠東的位置。他們一路過去,大約還有十多個小時的車程。
武裝反對分子不允許平民離開國家太遠,所以對國家周邊的城市實施了無差別攻擊。政府有心想解決這個問題,卻也隻是有心無力。難民們隻能待在一個地方,靜候著戰爭的結束。
莫長安坐在靠窗的位置,望著車外的殘垣斷壁,心中一時不知道應該想什麽。
本來一路上過來,還有些興奮,相互聊著天的大家,看到這一幕,也漸漸閉上了嘴。
在來這邊的飛機上,他們每個人的手上都被發了一本小冊子,小冊子上是這個國家發生戰亂之前的樣子。那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小國家,國家裏的建築都十分具有特色,曾經引來了許多遊客遊玩。
而現在,這些景象都不複存在了。
某些野心勃勃的國家為了賺錢,不講道義將武器賣給了武裝反動分子,這才造成了這個國家戰亂遲遲無法結束的結果。
不僅是城鎮有戰爭之後的痕跡,就連他們走的這一路,都能看到被炸彈炸過留下的大坑。屍體像是被專人處理過了,不然很容易引起瘟疫。
莫長安的心情很沉重,心裏仿佛多了塊鐵,嘴上仿佛貼了封條,就連吃飯都沒胃口。他本來應該暈車的,現在就連暈車都沒心情了。
去目的地的路上,特別是在經過城鎮的時候,雇傭兵們都很警惕,生怕從什麽地方竄出武裝反對分子來攻擊他們。雖然他們幹的這一行就是遊走於生死之間,但不代表他們就放任生死。
他們所過之處,一個人影都沒見到。
一直到日落時分,他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見到了人煙。
但見到了人和沒見到人又有什麽區別呢?在這裏,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小孩,臉上都是一副死氣沉沉的樣子。小鎮的建築已經殘破不堪,大家們勉強住在沒有完全損毀的房屋中。
許多人的身上都包紮著紗布,有些紗布還往外滲著血,一看就知道是隨意包紮的。
戰爭時期,藥品是亟需的戰略物資,平民們有的東西,早就被武裝反對分子搶走了,他們根本就沒有東西用。隻有偶爾從前來的誌願者們,得到一些幫助。
“大家一路過來都很累了,把帳篷紮好之後好好休息吧,明天才會開始有任務。”
誌願者組織的領隊找到了他們之前聯係的人,似乎是這一片聚集地的領頭人,他在這裏很有威望。他們在一旁交流著這次帶來的物資,還有人員配備。
而莫長安在帳篷搭好了之後,便好奇地向周邊走去。
“晚上很危險,不要到處亂走。”一名雇傭兵攔住了他。
“我就去那邊看看,似乎有很多人聚集在那裏。”莫長安指了指那一座看起來像是教堂的建築,距離他們的營地並不遠。
“我和你一起過去。”
“謝謝。”
在來的時候,莫長安就穿上了商景行給他寄過來的防彈衣。為了不讓防彈衣顯得太顯眼,他帶來的衣服都是深色的。
雇傭兵並沒有嫌他過去麻煩,而是主動跟著他一起過去,可以說是非常盡責了,一點都不愧對他們高額的傭金。
當然,這對於那些雇傭兵來說都是應該做的。隻有優質的服務才能獲得好的口碑,好的口碑才能要更高的價格,而且還有人願意來雇傭他們。
太陽已經落山,教堂裏傳來微微的火光。
這座小鎮早就沒有了電供應,水自然也是沒有的,整個小鎮就靠著教堂邊上的那一口井過活。至於食物,是政府提供的,但也不多,政府打仗也需要食物。
靠近教堂,莫長安聽見裏邊傳來讀單詞的聲音。莫長安聽不懂他們在讀什麽,應該是他們國家的語言。
從窗戶中往裏看,約有二十來個孩子坐在地上,每一個身上多多少少都帶著傷。篝火前,一名失去了右臂和雙腿的男子,用僅剩的左手在一塊黑板上寫著板書。
老師教得很認真,學生們學得也很認真,沒有一個人走神。
莫長安突然就想到了之前學過的課文——《最後一課》。
教堂裏的老師仿佛變成了書中的喊麥爾先生,與學生們上著最後一課:“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隻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他們永遠不知道,什麽時候就再也見不到明天了。他們上的每一堂課,都有可能是最後一課。
“他們希望孩子們通過讀書,能夠離開這個已經千瘡萬孔的國家。但事實上,除非戰爭結束,否則幾率十分渺茫,最好的不過是被類似我們的組織吸收,成為雇傭兵。”旁邊的雇傭兵對莫長安說道。
莫長安不知道要怎麽迴答,深吸了一口氣,扭頭離開。
“謝謝先生陪我過來,我現在要迴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梅深不見涼的手榴彈
這章寫得有點難受,之前看到了一張圖,在廢墟中的學校。身處於和平國家的我們,真的很難想象到他們過的日子。
第164章
因為條件不夠, 所以莫長安他們兩個人一個帳篷睡著。
雇傭兵是不會全部休息的, 在他們剛到目的地的時候就已經有一部分去休息了。等到大家都休息的時候,那一部分提前休息的人便會把其餘沒有休息的人換下來,他們輪班值守。
盡管身邊有一個人睡著,但莫長安一晚上都沒有睡得安穩。
夢中, 他醒來,便處於一個滿是硝煙的戰場中央。
四周無人,但無數的炮火向他所在的地方襲來,他隻能狼狽地躲著。如果他沒有躲開, 等待著就是死亡的下場。
漸漸地,他發現自己不是一個人了。除了他, 還有別的人跟他一起躲避著這些攻擊。他們身上多多少少都受了傷, 已經變成泥土色的衣服與鮮血混合在一起,明明已經竭力了, 還不斷躲避著。
畫麵又一變, 轟炸停了下來, 莫長安的耳邊全是哭泣的聲音。
妻子跪坐在丈夫的屍體麵前嚎啕大哭, 孩子趴在父母的屍體上目光呆滯, 他似乎還沒有迴過神來,父母就已經離他而去了。
在莫長安不知道的情況下, 係統麵板中,他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正在飛速地填充中,距離他能夠他抽到的那本書已經很接近了。
淩晨五點,莫長安猛地醒來, 渾身上下已經被汗水濕透。
這邊沒有電,也沒有信號,所以莫長安的手機到這裏就隻剩下鬧鍾和相機的功能了。不過這不重要,那些雇傭兵有衛星電話,如果出什麽問題,他們能夠聯係到外界的人。
莫長安來到水井邊,摸索著自己打了一桶水,給自己擦了擦身子。洗澡是沒有這個條件的,除非他不介意別人的眼光,直接在水井邊脫光了衝涼。
從地底滲出的水帶有絲絲寒意,莫長安喝了一口,一股甘甜的氣息透過味蕾直達大腦,與因為房屋損毀嚴重,風一吹就灰蒙蒙的小鎮格格不入。
他們帶來了食物和藥品,食物以大米為主,還有部分蔬菜和肉。大米的烹飪比麵粉什麽的要方便得多,有水、有火就可以,而麵粉,很容易造成浪費。至於蔬菜和肉,隻是少部分,那是給孩子們補充營養的。
藥品的種類就比較多了,外傷使用的藥,還有抗生素。
他們來的時候隻帶來了一部分,再過不久,還將有一個卡車車隊被雇傭兵們雇傭著前來。除了食物和藥品,還有一些新的衣服提供給這些幸存者。
大約6點半左右,誌願者隊伍的人都起來了,開始給大家發放食物。
至於藥品,並不直接發下去,專業為醫學的誌願者這時候便開始起作用了。
他們專門帶了一個大號的帳篷,將裏邊進行簡單消毒之後,便開始對這裏受傷的人進行整治。傷口沒有處理好的幫忙重新處理傷口,而得了病的,則在進行診斷之後給他們開藥。
至於莫長安他們來當老師的,目前還閑著,課程的安排還在交涉中。許多孩子因為戰爭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不太願意見到陌生人。
而之前給他們上課的那個老師,本來就是這個小鎮的老師,在戰火蔓延到這邊的時候,他用生命護住了這些孩子。可惜他的手腳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最終隻能截肢。
帳篷中,傳來一個小孩撕心裂肺的哭喊,莫長安與其他的誌願者一樣,走過去看情況。
從帳篷上的透明窗口中看到,裏邊的小孩被放在手術台上,旁邊還有一名年長的女性抱著他,帶著口罩的醫生擋住了小孩的大部分身體,不知道在幹什麽。
“手術持續時間太長,小孩身上的麻醉時間過了。”有人從帳篷裏出來跟大家解釋道。
後來,莫長安才知道。那個小孩之前受了傷,同那個老師一樣,因為沒有及時處理傷口,以至於整條腿都需要截肢,否則會威脅他的生命。
雖然主刀醫生的經驗非常豐富,但是麻醉師隻是一名在讀的研究生而已。經驗還有所欠缺,不敢使用太大計量的麻藥,所以手術過程中,麻藥逐漸失效,疼痛迴到了小孩身上。
手術結束,小孩沒有疼暈過去,而是在他母親地懷中一抽一抽地哽咽著。他母親的手臂上,包了一塊雪白的紗布,紗布上的點點血跡呈一個牙印狀。
還有更多的人,因為先前處理傷口方法不正確,落下了終生殘疾,現有的條件完全沒辦法處理。
接下來的幾天,莫長安加入了教堂中的課堂。雖然老師教的是他們這個國家的語言,但是這些小孩能聽得懂英文,莫長安會在課間跟他們聊天。
一開始,莫長安會問那些小孩一些問題,不過在一直沒能得到迴應之後,他就開始自顧自地講起故事來。
莫長安從各個國家的童話故事開始講起,這個國家長時間處於戰亂之中,這裏的很多小孩甚至是在戰爭中出生的。他們過了一天不知道下一天是否會來臨,大人們更是沒心情給他們講這些故事。
有這些功夫,他們還不如去廢墟中找找看有沒有什麽能用的東西。
莫長安講了兩個故事,看到那些小孩雖然一副“我不想聽”,卻又悄悄把耳朵豎起來的樣子,笑了笑,繼續講他的故事。
就這麽過了幾天,他終於融入了這些小孩中,起碼他跟他們講話的時候,他們會迴應了。
莫長安跟領隊匯報情況,得到了領隊的迴答:“明天開始正式上課。”
他們這一行,有文學老師,有數學老師,還有英文老師。他們能夠聽懂英文是一迴事,但能不能寫出英文是另一迴事,所以還需要一個老師來教他們寫字。
這些小孩沒有換洗的衣服,不過夏天,晚上的時候,他們從井裏打水把衣服搓搓,第二天也就幹了,所以沒有太大的味道。
中午發放食物的時候,雖然隻是普通的米飯加拌飯的醬料,但小孩們吃得十分香甜。不知道廚師是怎麽做的,醬料裏用到了他們帶來的蔬菜和肉類,每個小孩都能夠補充營養。
不過味道嘛,除了鹹味也沒其他的了。
在願意接受新來的老師之後,小孩們學習的態度非常認真,他們珍惜著現在能上的每一課,這可能是唯一能夠讓他們離開這個國家的鑰匙。
早上,小孩們會去廢墟中尋找他們能用的東西,到了下午太陽正毒的時候才會迴到教堂上課。晚上吃過晚飯,借著火光,繼續又上課。
雖然日子過得艱苦,因為很久沒洗澡,莫長安總感覺自己身上有一股味兒,但他並不後悔來到這裏。
盡管說他是來教文學的,但小孩畢竟沒有基礎,所以他大多數是給他們普及一些常識,給他們講講別的國家的故事,給他們講講那個遙遠而神秘的東方國度。
大概還有一個星期,他們就該迴去了。來到這裏一個月,許多人開始懷念故鄉。
莫長安為了避免手機沒電,足足帶了四個一萬毫安的充電寶,而且每天除了看時間和拍照,幾乎不玩手機。
這天,這個平靜的小鎮迎來了一群來自華國的遊客,他們帶來了大量的物資,不過動作也是大張旗鼓,他們租了一個直升機隊伍,整整有十五架直升機,就這麽飛到了小鎮的上空。
許多幸存者躲在了暗處,怯怯地看著這些人。
“我就說我這個提議沒錯吧?你們拿錢去賭博,不如把錢捐給需要的人。”
“釗哥說得對!”
這些人渾身上下穿的都是名牌,不用看都知道這是那些沒事吃飽了撐了的富二代。在不了解這個國家的情況下,就貿然租了直升機飛了過來。
“我們得離開這裏了。”這群人到來之後,雇傭兵的頭領找上了誌願者組織的負責人,“他們的動作很容易吸引到武裝反對分子,即使他們不出動大型武器,也會來這裏搶奪物資。”
“好。”
誌願者組織的負責人也是需要對來這裏的誌願者們負責的,雖然他們來的時候已經簽訂了意外死亡相關的合同,但不代表他們能夠拿人命當一迴事。
這一隊雇傭兵在業界內的評價非常高,實力也很不錯,他們的首領既然已經這麽說了,事情肯定就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了。為了確保大家的安全,他們隻能提前離開這裏。
誌願者組織負責人隨即讓大家開始收拾東西,他則是和小鎮的領頭人交代他們突然離開的情況,而雇傭兵則去到了小鎮的製高點,觀察武裝反對分子的動向。
誌願者團隊租了四輛吉普車和一輛軍用卡車,被雇傭兵們圍在中間,護送至他們的目的地。
他們身處這個國家的這一個月,這些雇傭兵們將會一直保護著他們的安全。
車隊一路前進,他們的目標是一個難民集中的小鎮,小鎮的位置處於這個國家靠東的位置。他們一路過去,大約還有十多個小時的車程。
武裝反對分子不允許平民離開國家太遠,所以對國家周邊的城市實施了無差別攻擊。政府有心想解決這個問題,卻也隻是有心無力。難民們隻能待在一個地方,靜候著戰爭的結束。
莫長安坐在靠窗的位置,望著車外的殘垣斷壁,心中一時不知道應該想什麽。
本來一路上過來,還有些興奮,相互聊著天的大家,看到這一幕,也漸漸閉上了嘴。
在來這邊的飛機上,他們每個人的手上都被發了一本小冊子,小冊子上是這個國家發生戰亂之前的樣子。那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小國家,國家裏的建築都十分具有特色,曾經引來了許多遊客遊玩。
而現在,這些景象都不複存在了。
某些野心勃勃的國家為了賺錢,不講道義將武器賣給了武裝反動分子,這才造成了這個國家戰亂遲遲無法結束的結果。
不僅是城鎮有戰爭之後的痕跡,就連他們走的這一路,都能看到被炸彈炸過留下的大坑。屍體像是被專人處理過了,不然很容易引起瘟疫。
莫長安的心情很沉重,心裏仿佛多了塊鐵,嘴上仿佛貼了封條,就連吃飯都沒胃口。他本來應該暈車的,現在就連暈車都沒心情了。
去目的地的路上,特別是在經過城鎮的時候,雇傭兵們都很警惕,生怕從什麽地方竄出武裝反對分子來攻擊他們。雖然他們幹的這一行就是遊走於生死之間,但不代表他們就放任生死。
他們所過之處,一個人影都沒見到。
一直到日落時分,他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見到了人煙。
但見到了人和沒見到人又有什麽區別呢?在這裏,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小孩,臉上都是一副死氣沉沉的樣子。小鎮的建築已經殘破不堪,大家們勉強住在沒有完全損毀的房屋中。
許多人的身上都包紮著紗布,有些紗布還往外滲著血,一看就知道是隨意包紮的。
戰爭時期,藥品是亟需的戰略物資,平民們有的東西,早就被武裝反對分子搶走了,他們根本就沒有東西用。隻有偶爾從前來的誌願者們,得到一些幫助。
“大家一路過來都很累了,把帳篷紮好之後好好休息吧,明天才會開始有任務。”
誌願者組織的領隊找到了他們之前聯係的人,似乎是這一片聚集地的領頭人,他在這裏很有威望。他們在一旁交流著這次帶來的物資,還有人員配備。
而莫長安在帳篷搭好了之後,便好奇地向周邊走去。
“晚上很危險,不要到處亂走。”一名雇傭兵攔住了他。
“我就去那邊看看,似乎有很多人聚集在那裏。”莫長安指了指那一座看起來像是教堂的建築,距離他們的營地並不遠。
“我和你一起過去。”
“謝謝。”
在來的時候,莫長安就穿上了商景行給他寄過來的防彈衣。為了不讓防彈衣顯得太顯眼,他帶來的衣服都是深色的。
雇傭兵並沒有嫌他過去麻煩,而是主動跟著他一起過去,可以說是非常盡責了,一點都不愧對他們高額的傭金。
當然,這對於那些雇傭兵來說都是應該做的。隻有優質的服務才能獲得好的口碑,好的口碑才能要更高的價格,而且還有人願意來雇傭他們。
太陽已經落山,教堂裏傳來微微的火光。
這座小鎮早就沒有了電供應,水自然也是沒有的,整個小鎮就靠著教堂邊上的那一口井過活。至於食物,是政府提供的,但也不多,政府打仗也需要食物。
靠近教堂,莫長安聽見裏邊傳來讀單詞的聲音。莫長安聽不懂他們在讀什麽,應該是他們國家的語言。
從窗戶中往裏看,約有二十來個孩子坐在地上,每一個身上多多少少都帶著傷。篝火前,一名失去了右臂和雙腿的男子,用僅剩的左手在一塊黑板上寫著板書。
老師教得很認真,學生們學得也很認真,沒有一個人走神。
莫長安突然就想到了之前學過的課文——《最後一課》。
教堂裏的老師仿佛變成了書中的喊麥爾先生,與學生們上著最後一課:“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隻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他們永遠不知道,什麽時候就再也見不到明天了。他們上的每一堂課,都有可能是最後一課。
“他們希望孩子們通過讀書,能夠離開這個已經千瘡萬孔的國家。但事實上,除非戰爭結束,否則幾率十分渺茫,最好的不過是被類似我們的組織吸收,成為雇傭兵。”旁邊的雇傭兵對莫長安說道。
莫長安不知道要怎麽迴答,深吸了一口氣,扭頭離開。
“謝謝先生陪我過來,我現在要迴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梅深不見涼的手榴彈
這章寫得有點難受,之前看到了一張圖,在廢墟中的學校。身處於和平國家的我們,真的很難想象到他們過的日子。
第164章
因為條件不夠, 所以莫長安他們兩個人一個帳篷睡著。
雇傭兵是不會全部休息的, 在他們剛到目的地的時候就已經有一部分去休息了。等到大家都休息的時候,那一部分提前休息的人便會把其餘沒有休息的人換下來,他們輪班值守。
盡管身邊有一個人睡著,但莫長安一晚上都沒有睡得安穩。
夢中, 他醒來,便處於一個滿是硝煙的戰場中央。
四周無人,但無數的炮火向他所在的地方襲來,他隻能狼狽地躲著。如果他沒有躲開, 等待著就是死亡的下場。
漸漸地,他發現自己不是一個人了。除了他, 還有別的人跟他一起躲避著這些攻擊。他們身上多多少少都受了傷, 已經變成泥土色的衣服與鮮血混合在一起,明明已經竭力了, 還不斷躲避著。
畫麵又一變, 轟炸停了下來, 莫長安的耳邊全是哭泣的聲音。
妻子跪坐在丈夫的屍體麵前嚎啕大哭, 孩子趴在父母的屍體上目光呆滯, 他似乎還沒有迴過神來,父母就已經離他而去了。
在莫長安不知道的情況下, 係統麵板中,他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正在飛速地填充中,距離他能夠他抽到的那本書已經很接近了。
淩晨五點,莫長安猛地醒來, 渾身上下已經被汗水濕透。
這邊沒有電,也沒有信號,所以莫長安的手機到這裏就隻剩下鬧鍾和相機的功能了。不過這不重要,那些雇傭兵有衛星電話,如果出什麽問題,他們能夠聯係到外界的人。
莫長安來到水井邊,摸索著自己打了一桶水,給自己擦了擦身子。洗澡是沒有這個條件的,除非他不介意別人的眼光,直接在水井邊脫光了衝涼。
從地底滲出的水帶有絲絲寒意,莫長安喝了一口,一股甘甜的氣息透過味蕾直達大腦,與因為房屋損毀嚴重,風一吹就灰蒙蒙的小鎮格格不入。
他們帶來了食物和藥品,食物以大米為主,還有部分蔬菜和肉。大米的烹飪比麵粉什麽的要方便得多,有水、有火就可以,而麵粉,很容易造成浪費。至於蔬菜和肉,隻是少部分,那是給孩子們補充營養的。
藥品的種類就比較多了,外傷使用的藥,還有抗生素。
他們來的時候隻帶來了一部分,再過不久,還將有一個卡車車隊被雇傭兵們雇傭著前來。除了食物和藥品,還有一些新的衣服提供給這些幸存者。
大約6點半左右,誌願者隊伍的人都起來了,開始給大家發放食物。
至於藥品,並不直接發下去,專業為醫學的誌願者這時候便開始起作用了。
他們專門帶了一個大號的帳篷,將裏邊進行簡單消毒之後,便開始對這裏受傷的人進行整治。傷口沒有處理好的幫忙重新處理傷口,而得了病的,則在進行診斷之後給他們開藥。
至於莫長安他們來當老師的,目前還閑著,課程的安排還在交涉中。許多孩子因為戰爭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不太願意見到陌生人。
而之前給他們上課的那個老師,本來就是這個小鎮的老師,在戰火蔓延到這邊的時候,他用生命護住了這些孩子。可惜他的手腳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最終隻能截肢。
帳篷中,傳來一個小孩撕心裂肺的哭喊,莫長安與其他的誌願者一樣,走過去看情況。
從帳篷上的透明窗口中看到,裏邊的小孩被放在手術台上,旁邊還有一名年長的女性抱著他,帶著口罩的醫生擋住了小孩的大部分身體,不知道在幹什麽。
“手術持續時間太長,小孩身上的麻醉時間過了。”有人從帳篷裏出來跟大家解釋道。
後來,莫長安才知道。那個小孩之前受了傷,同那個老師一樣,因為沒有及時處理傷口,以至於整條腿都需要截肢,否則會威脅他的生命。
雖然主刀醫生的經驗非常豐富,但是麻醉師隻是一名在讀的研究生而已。經驗還有所欠缺,不敢使用太大計量的麻藥,所以手術過程中,麻藥逐漸失效,疼痛迴到了小孩身上。
手術結束,小孩沒有疼暈過去,而是在他母親地懷中一抽一抽地哽咽著。他母親的手臂上,包了一塊雪白的紗布,紗布上的點點血跡呈一個牙印狀。
還有更多的人,因為先前處理傷口方法不正確,落下了終生殘疾,現有的條件完全沒辦法處理。
接下來的幾天,莫長安加入了教堂中的課堂。雖然老師教的是他們這個國家的語言,但是這些小孩能聽得懂英文,莫長安會在課間跟他們聊天。
一開始,莫長安會問那些小孩一些問題,不過在一直沒能得到迴應之後,他就開始自顧自地講起故事來。
莫長安從各個國家的童話故事開始講起,這個國家長時間處於戰亂之中,這裏的很多小孩甚至是在戰爭中出生的。他們過了一天不知道下一天是否會來臨,大人們更是沒心情給他們講這些故事。
有這些功夫,他們還不如去廢墟中找找看有沒有什麽能用的東西。
莫長安講了兩個故事,看到那些小孩雖然一副“我不想聽”,卻又悄悄把耳朵豎起來的樣子,笑了笑,繼續講他的故事。
就這麽過了幾天,他終於融入了這些小孩中,起碼他跟他們講話的時候,他們會迴應了。
莫長安跟領隊匯報情況,得到了領隊的迴答:“明天開始正式上課。”
他們這一行,有文學老師,有數學老師,還有英文老師。他們能夠聽懂英文是一迴事,但能不能寫出英文是另一迴事,所以還需要一個老師來教他們寫字。
這些小孩沒有換洗的衣服,不過夏天,晚上的時候,他們從井裏打水把衣服搓搓,第二天也就幹了,所以沒有太大的味道。
中午發放食物的時候,雖然隻是普通的米飯加拌飯的醬料,但小孩們吃得十分香甜。不知道廚師是怎麽做的,醬料裏用到了他們帶來的蔬菜和肉類,每個小孩都能夠補充營養。
不過味道嘛,除了鹹味也沒其他的了。
在願意接受新來的老師之後,小孩們學習的態度非常認真,他們珍惜著現在能上的每一課,這可能是唯一能夠讓他們離開這個國家的鑰匙。
早上,小孩們會去廢墟中尋找他們能用的東西,到了下午太陽正毒的時候才會迴到教堂上課。晚上吃過晚飯,借著火光,繼續又上課。
雖然日子過得艱苦,因為很久沒洗澡,莫長安總感覺自己身上有一股味兒,但他並不後悔來到這裏。
盡管說他是來教文學的,但小孩畢竟沒有基礎,所以他大多數是給他們普及一些常識,給他們講講別的國家的故事,給他們講講那個遙遠而神秘的東方國度。
大概還有一個星期,他們就該迴去了。來到這裏一個月,許多人開始懷念故鄉。
莫長安為了避免手機沒電,足足帶了四個一萬毫安的充電寶,而且每天除了看時間和拍照,幾乎不玩手機。
這天,這個平靜的小鎮迎來了一群來自華國的遊客,他們帶來了大量的物資,不過動作也是大張旗鼓,他們租了一個直升機隊伍,整整有十五架直升機,就這麽飛到了小鎮的上空。
許多幸存者躲在了暗處,怯怯地看著這些人。
“我就說我這個提議沒錯吧?你們拿錢去賭博,不如把錢捐給需要的人。”
“釗哥說得對!”
這些人渾身上下穿的都是名牌,不用看都知道這是那些沒事吃飽了撐了的富二代。在不了解這個國家的情況下,就貿然租了直升機飛了過來。
“我們得離開這裏了。”這群人到來之後,雇傭兵的頭領找上了誌願者組織的負責人,“他們的動作很容易吸引到武裝反對分子,即使他們不出動大型武器,也會來這裏搶奪物資。”
“好。”
誌願者組織的負責人也是需要對來這裏的誌願者們負責的,雖然他們來的時候已經簽訂了意外死亡相關的合同,但不代表他們能夠拿人命當一迴事。
這一隊雇傭兵在業界內的評價非常高,實力也很不錯,他們的首領既然已經這麽說了,事情肯定就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了。為了確保大家的安全,他們隻能提前離開這裏。
誌願者組織負責人隨即讓大家開始收拾東西,他則是和小鎮的領頭人交代他們突然離開的情況,而雇傭兵則去到了小鎮的製高點,觀察武裝反對分子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