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了,沒留下遺憾。”


    “這些是我們同事的一點心意。”記者從包裏拿出了一個厚厚的信封,裏邊估計是錢。


    她之前采訪的時候,就跟大山了解了他們師徒二人的生活情況,艱苦的日子令人動容,隻是一直沒有機會采訪老爺子。不想自那次從icu出來之後,竟是老爺子離世前他們的最後一次見麵。


    “你直接拿給大山吧,他們都在裏麵。”


    記者並沒有多說,進去把信封交給大山之後便告辭了。她本想著在老爺子最後的時間裏對他進行一個采訪,卻沒有趕上。


    他們《華美日報》不像那些小報一樣需要唬人的噱頭,雖然打鐵花的傳人們現在都在這裏,但她要采訪的話完全可以另尋時間。實在不行留下聯係方式,等他們迴家之後再去采訪也行。


    《華美日報》的工作人員給大山湊了五千塊錢,解決了大山的燃眉之急。


    而莫長安則是去把老爺子在醫院剩下的費用結了,這對於他來說並不是多大的一筆數字,甚至他支付了這筆醫療費用之後,還剩好些零花錢。


    但他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和他媽一起過的苦日子他一直記得,舉手之勞,能幫則幫了。


    雖說改革開放到現在,已經很少有人餓死,但也隻是在一帆風順的情況下能解決自己的溫飽罷了。一旦家裏有人得重病病,那等待著他們的就是傾家蕩產。


    莫長安沒有那麽大的心,但他能幫助眼前的人。


    大山處理老爺子的後事隻花了兩天的時間,第一天把老爺子送到殯儀館,第二天就把老爺子火化了,誰也沒聯係。


    莫長安本想和老城區那幫老人一起過去探望的,但老人們都拒絕了。


    一是大山並沒有給老爺子舉辦葬禮,二是他們這群老人早就約好,如果誰死了,別人都不要去參加,避免和下麵沾上關係,把他們一起帶走。


    雖說是迷信,但上了年紀的老人不適合在這種悲傷的場景待太久沒錯,老人死亡的誘因有許多,而情緒就是最常見的一種。


    大山和莫長安說,他準備跟著毛青民和金源瑞去h省發展了。打鐵花並不是他一個人能撐起來的表演,以前還有他師父,現在隻剩他一個,就算能打,也沒有那種感覺了。


    h省是打鐵花的發源地之一,記者建議他們可以和縣政府溝通,打造一個以打鐵花表演為核心的文化村出來。這樣一來,他們既帶動了村子的經濟,還有了收入來源,更將打鐵花的名聲傳了出去。


    金源瑞兩兄弟本就以打鐵花為生,後來實在過不下去了,才去工地幹活。如果打鐵花也能給他們帶來不菲的收入的話,他們也願意繼續迴去打鐵花,畢竟這是他們父親這輩子的期望。


    對於這個想法莫長安是支持的,如果這個文化村能夠搞起來,他也不介意在微博上推薦一下。


    莫長安刪掉了尋人啟事的微博,沒有迴複在下邊問他是不是找到人的消息。


    在一個普通的晚上,打鐵花的視頻悄無聲息地登上了新聞聯播,大山也出現在了上麵。光著上半身,親自給記者演示了之前練功的模樣。


    央視的記者在不久前的某一天,找到了大山,對他進行了一個專訪,並且拍了好些視頻材料。


    “雖然師父離開了,但我會帶著他的精神一直在打鐵花這條路上走下去,我也相信,他會一直在身邊陪著我……”


    正是這段剪切後不足兩分鍾的視頻,讓打鐵花的名氣在網上達到了巔峰。


    莫長安之前發布視頻的那條微博下全是“逝者安息”的字樣,在他的建議下,大山也開了微博,並將會在上邊發布關於打鐵花特色文化村建設的信息。


    大山他們到h省之後很順利,在新聞剛結束沒多久就已經有政府的電話打了過來,都是邀請他們去自己管轄的村落的。


    最後他們迴去了最初兩位老人所居住的地方,這裏因為兩位老人的原因,已經擁有了豐厚的打鐵花的文化底蘊,隻要進行稍微改建,很快就能夠成功轉型。


    王老爺子去世之後,莫長安情緒低落了很長一段時間。武旭華周末的時候變著法地拉著莫長安出去浪,而商景行那邊敏銳地感覺到莫長安情緒的不對勁,給他寄了兩大袋s市的特產。


    不過最近他沒時間低落了。


    期末考試將至,而他和羅素約戰的時間也很快就要到了。


    像那年那樣沒有靈魂的文章他不會再寫,所以這次得精心準備,才不會落於下乘。


    幾天前,莫長安看書看得入迷,隻迷迷糊糊地聽見係統一聲提示音,但並未關注。後來他需要用係統的時候,才發現係統又更新去了。


    最近莫長安對心理學比較感興趣,所以找了一些心理學相關書籍來看。


    前世的他是看了一本名為《天才在右,瘋子在左》的書籍之後,才邁向了心理學的第一步,書籍以對話的形式展現了精神病患者的內心世界。


    雖然後來在查詢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後發現,很多東西都是編造的,但仍然無法讓莫長安忘記他初次看這本書時那種驚豔的感覺。


    讓人迷糊了現實與想象,讓人懷疑書中所寫的是否是真的。


    就如同這本書的名字一樣,有時候天才和瘋子,隻有一線之隔。


    心理學之外,精神病患者在懸疑電視劇中出現的頻率也很高,因為法律中有一條,精神病患者在不能控製自己行為和情緒的時候,殺人不犯法。


    但這種情況下,犯罪實施的時候,精神病患者是否出現精神問題實際上是很難界定的。因為殺人就是一瞬間的事,如果律師請得好的話,很容易就能夠開脫。


    在懸疑電視劇中,這一點,更多被用於被家裏有權有勢的殺人犯身上。過失殺人之後,找關係給他開一個患有精神病的證明,再通過疏通關係,進精神病院待一段時間之後,就又迴到家裏了。


    而莫長安的新準備的裏,與新晉刑警主人公針鋒相對的就是這麽一個人,一個家裏有權有勢的徹徹底底的心理變態。


    寫到精神病有關的角色,莫長安就忍不住去迴想當時看過的《天才在右,瘋子在左》的劇情,心裏叫囂著想去精神病院看看他們真正的狀態。


    他筆下的反派角色,是一個介於精神病患者與正常人之間的人,他瘋狂地迷戀著殺戮的感覺,卻有著精神病患者所沒有的冷靜與行動力。


    主角第一次見他是一起殺人案,他殺掉了這家人唯一的小孩,他的家人給他送來精神病患者的證明,主角永遠都忘不了那天他見到的那個笑容。


    不久之後,兇手被放了出來,而在主角所在警局的轄區內,出現了一起連環殺人案。


    第110章


    都說做警察的對罪犯都有非一般的直覺, 而莫長安文下的主角也不例外。幾乎就是在案發現場附近發現了兇手的那一刻,主角就鎖定了他的身份。


    奈何遲遲找不到證據,隻能任由兇手被他的家人以不小心讓他溜出來為由帶走。


    每每遇到看似證據卻又恰好將線索引到其他人身上的陷阱,主角就又將那日見到的那個挑釁般的笑容又在腦海裏過一遍, 成為了主角頂著兇手長輩通過他的上級施壓而堅持行動的動力。


    整個故事描述的就是主角與兇手之間的鬥智鬥勇, 在第四名受害者出現之後,終於將以“精神病患者證明”為擋箭牌的兇手送進了大牢,執行了死刑。


    要說兇手沒有精神病,心理變態的表現卻與部分精神病患者無異,隻不過被劃分為了兩個學科。


    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兇手這樣的人莫長安不知道, 但是精神病院中不乏有心理瘋狂的患者。在沒有近距離接觸他們之前,很多人都沒辦法寫出那種瘋狂的感覺。


    莫長安有心想去n市的精神病院看看, 但莫家並沒有什麽人脈。最後莫長安通過武旭華拜托了他的父親,他父親找熟人帶他去了本市的精神病院。


    聽說莫長安是為了取材而來的, 精神病院的醫生們都挺歡迎的。


    其實精神病院的環境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麽壓抑, 除了那些被強製收押進來的手上有人命的精神病患者,其他人都是交了高額的費用進來的。


    每天都有安排得好好的時間作息表,甚至比正常人過得更健康。


    “要說你想寫的這個角色, 我們n市的精神病院中還真有這麽一個相似的人。”


    帶莫長安去精神病院的年輕人非常健談,莫長安也不知道他是什麽身份,但看他輕車熟路的樣子估計也不簡單。


    “前幾年鬧得挺大的, 不過影響太過惡劣,消息都被封鎖了,你可能都沒有聽過。他反偵察能力極強那會兒為了抓住他, 警察還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他家裏也厲害,很快就給他弄了一張精神病的鑒定。”


    莫長安瞬間來了興趣,這種隻存在於中的角色居然還真被他碰上了?


    “那我能見見他嗎?”莫長安問道。


    不過他也沒報多大希望,一般這樣的人都會被隔離起來的,他身份在這裏,就算沾了武旭華父親的光,能讓他與他見麵的可能性也很小。


    “如果早幾年還能去看,現在就不行了。”年輕人說道。


    得到了心中已經做好準備的答案,莫長安依舊有些失落。


    現在國家強盛之後,開始著眼於內部建設管理,而這種社會不穩定因素,自然是要加強監管的。


    “進了精神病院半年之後,他就打碎了吃飯的碗,藏了一塊碎片,晚上的時候趁醫生們不注意自殺了。後來他們吃飯的碗筷全部都換成了橡膠的,而且每天吃完飯之後都會檢查一遍餐具的數量。”


    “自殺了?”


    莫長安:……所以他剛才找的那些理由都不是理由?


    “其實大家都不知道他心裏在想什麽,他似乎把殺人當成了一種畢生的追求。當他被關進精神病院之後,整個人就失去了生機。不過你放心吧,這次不會讓你白來一趟的。”年輕人衝莫長安笑了笑。


    “小劉警官,你來了,這位想必就是莫長安同學了吧?裏邊請。”一名中年男子迎了出來。


    這名年輕人果然是個警察,長著一張娃娃臉,看著不大,莫長安一開始以為他也就二十出頭,現在來看,估計有三十左右了。


    “周醫生。”年輕人衝醫生點了點頭:“直接進入正題吧,之前就聯係過了的,帶小朋友去見見那個人。”


    “放心吧,早就安排好了。”姓周的醫生迴答道。


    為了不讓病人們過於緊張,精神病院裏的醫生並沒有穿白大褂,而是著常服。


    “小小年紀就成了知名作者,年輕有為啊!”周醫生拍了拍莫長安的肩,在一個房間門口停了下來,“進去吧,人已經在裏邊了。”


    “他是……”


    “那個殺人狂在我們醫院唯一一個交好的病人,一直到現在,殺人狂殺的人中還有一名受害者沒有找到。而他就是獲得信息的關鍵點,小劉警官這些年經常來醫院就是為了他。”


    “唯一交好的病人?”


    “對,他當時和殺人狂關係很好,經常在一起聊天,吃飯也在一塊,他可以說是最了解殺人狂的人了。他的病情並不算嚴重,你如果有想知道的東西可以問問他,不過他不一定會答複你。”


    “好的,我知道了,謝謝醫生提醒。”


    “進去吧,裏邊有監控,如果發生什麽特殊情況不要怕,我們會及時過來的。”


    莫長安推門進去之後,發現這裏的布置與監獄裏探監的地方類似,不過並不是封得嚴嚴實實的玻璃,而是金屬圍欄。圍欄是連在桌子上的,把桌子一分為二,那對麵已經坐著一名三十來歲的男人了。


    桌子很寬,是故意讓兩邊的人沒法接觸的。


    “你好。”男人看到莫長安進來之後主動向他點了點頭打招唿。


    莫長安一愣,很快反應過來,也迴打了個招唿。


    “你好。”


    “我看過你寫的書,寫得很好,特別是那幾篇懸疑,我很喜歡。”


    “謝謝。”


    對方很健談,莫長安絲毫沒有看出他與正常人有什麽不同來。


    “聽說你來看我是想對你的新書進行取材。”男人並沒有跟莫長安寒暄多久,而是占據了話語的主動權,很快就直入了主題。


    “是的,我文裏一個角色和他很像,聽說你是他生前關係最好的人,所以我想來跟你了解一下他的情況。”


    男人深深地看了莫長安一眼,莫長安卻感覺他在透過自己看什麽人,背後有些發涼。


    “你有什麽想問的就問吧,我都可以告訴你。”


    “他平時生活的時候有什麽與眾不同,或者是特殊的習慣、表現嗎?”


    “你要知道,他一直到死,也沒有被判定是否有精神病,所以你問的這個問題並沒有什麽意義。如果你隻是想知道一個連環殺人犯在生活上與別人有什麽不同的話,那我告訴你,沒有。”


    “他是一個家教非常好的人,一舉一動都透露著貴族氣息,即便是到了這裏,他舉手投足都還保留著那份優雅。如果不是知道他殺了人,根本就看不出來與別人有什麽不同。”


    “或許在你們看來他殺人是錯的,但是在他看來,殺人隻是一種藝術行為而已,他追求這種藝術。從辯證的角度來看,如果不是有人倫常理這種東西的存在限製著大家的思維,他這也算不得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豪養成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易少一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易少一橫並收藏文豪養成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