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起,蒲鬆齡帶上最近的兩篇書稿,騎驢奔新城而來。
由於秋旱,小麥沒出齊苗,麥田像花禿子頭似的,有些地塊幹脆沒耕種,空曠的田野上除偶爾幾叢枯草在寒風中簌簌發抖外,沒有一點生機。山丘般的齊陵,更加顯得單調、孤淒!那長眠地下的齊王和他們的賢相管仲、晏嬰在天有靈,麵對此情此景,又該作何感想呢?倒是翱翔長空的雁群,迴答了這位為民奔波的有識之士的疑問:“慘!慘!慘!”
過了‘四世宮保’牌坊,顯赫的王府大門巍然聳立在眼前。於是,拴下毛驢,上前扣響了門環。
不多會兒,管家開門出來,先生向前遞上名帖,拱手道:“老人家:請稟報你家老爺,說淄川蒲鬆齡來訪。”
再說,王漁洋罷官居家,一向官運亨通,青雲直上的他,仿佛一隻淩空翱翔,搏擊雲天的雄鷹突然折斷了翅膀,從高空墜落下來,摔得蒙頭轉向,萬念俱灰!幾天來茶不思,飯不進,一天到晚悶在書房裏長籲短歎,無所適從。
這天,正在書房悶坐,管家進門稟報:“老爺!淄川蒲鬆齡要見您。”
蒲鬆齡!他來幹什麽?王士禎滿腹狐疑,以為蒲鬆齡是為馬守仁的事來找他麻煩。原來。他在任時,馬守仁曾攜千金投他門下,企圖借他的權勢和威望,謀個官職,當時,他不了解馬守仁的底細,曾給吏部寫信推薦過他。為此,先生曾致書王士禎,力陳馬的種種劣跡。王士禎聽從了先生勸告,收迴薦書。於是,馬守仁轉而重金賭賄賂吏部尚書閻夢周。竊據了淄川縣令之職。然而蝸行有遺痕;馬守仁的發跡還是給他招惹了流言蜚語:說他因收受賄賂,推薦逃犯被罷官。使他像蒙受了奇恥大辱,一天到晚悶坐書房,羞於見人。
最近,他風言風語聽說:馬守仁一上任就瘋狂搜刮民財,甚至扣住賑災糧中飽私囊,致使大批災民活活餓死!。蒲鬆齡一向疾惡如仇,他今天來找我,一定是追究賑災糧的事。可我眼下無職無權,地方上的事,還是少插手好。於是對傭人說:“告訴他,就說我有事出去了。”
傭人隻好原話告訴客人。
蒲鬆齡知道王士禎故意迴避他,更加懷疑他為馬守仁升官使了勁。憤然道:“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既然你家老爺一早就出去了,為啥剛才不說,進去請示一番之後,才迴來告訴我?”他真想對仆人發泄心中的憤懣:“分明是你家老爺做了眜良心事,心虛膽怯不敢見人!所以才把正義之士據之門外!”話到嘴邊又覺得這種牢騷話對下人說也無益,隻好忍了。無可奈何地歎了口氣:“唉,不見就不見!反正這事是你做下了,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憤然轉身要走,又覺得起個大早,白跑百十裏路太覺冤。欲留言“迴敬”他一下,又沒帶筆墨。無奈之間,猛然發現牆根有脫落的石灰塊,便拿起來在王府黑漆門板上寫下鬥大“午”字,憤然轉身上驢而去。
王士禎拒絕接見蒲鬆齡,轉念一想:馬守仁事件使他一直陷入被懷疑、猜忌的處境中,此番慢待了蒲鬆齡,無疑更加深了蒲鬆齡對他的忌恨。於是,問仆人:“你說我不在家,蒲鬆齡作何反應?”
仆人說:“他很生氣,嘴裏咕噥了些啥話?奴才沒聽清楚,在咱門上寫了個“午”字,憤然而去!”
“是中午的‘午’嗎?”
“是,老爺,晌午啦,應該說留他吃飯才是。這樣慢待客人,我們府上還是頭一次!”
“他不是這個意思!”王士禎苦笑一下:“他是罵我老‘牛’不出頭!馬守仁自當上淄川縣令,貪酷不法,搜刮民財!特別是扣住賑災錢糧不發放。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蒲鬆齡一夥書生帶領災民要造他的反,來求我助一臂之力,其實我也早想除掉此賊!隻可惜賦閑在家,無能為力。”
“這就是老爺的不對啦”傭人瞧著王士禎的臉色,小心翼翼地說,“老爺一向禮賢下士,剛正不阿,既然想除掉貪官,應該趁此機會與蒲鬆齡等正義之士攜起手來,齊心合力,把馬守仁扳到。一來澄請人們對您的誤解,二來為淄川百姓除一大害。現在,蒲鬆齡找上門來與老爺商量,是求之不得事,老爺卻把他拒之門外,豈不加更加深了他對您的猜忌?”
“對呀!”王士禛恍然大悟,“我怎麽沒想到這一點呢?唉!現在他己經走遠了後悔也無濟於事了!”
“不晚!”仆人果斷地說,”老爺要見他,奴才快馬加鞭,一定能把他追迴來!”
“不,備車。我要親自向他認錯,挽迴過失!”
“是!”傭人答應一聲,立刻套好馬車,扶王士禎坐上。這位一向動輒坐轎的嬌貴大人物,如今,顧不得大車顛箥,塵土飛揚,一路命車夫加鞭急駛,終於在滿井村頭追上了蒲家的瘦驢。
“都說好馬跑不過癩驢,不盡然也!”王漁洋從車窗口探出頭來,笑著跟蒲鬆齡搭訕,:“我的馬車可比先生之驢快得多呢!”
蒲鬆齡頭也不迴,望著遠處的山巒自言自語:“我這驢呀,牽他不走,拉著後退,青草不吃,專吃枯草!”
王士禎歎口氣,自我解嘲:“他不是願意吃枯草,隻是時過境遷,春天未到,沒青草吃,有什麽辦法呢?”
蒲鬆齡意味深長地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大人耐心等待就是。可話返迴來說,沒有寒冬,也就沒有暖春!冬天正是為春天未雨綢繆!王大人!您說是不是?”
王士禎笑道:“老夫明白先生一大早找我的用意啦,讓我來品嚐你們淄川粥廠的小米粘粥。”
“對啦,我們淄川人熬粥用的是滿井之水,水清以洌,味甘以芳,釀增酒旨,瀹茗添香,熬出來的粘粥自然別有風味!喝到肚裏不但能充饑解渴,而且餘香滿口,迴味無窮,使您魂牽夢繞,終生難忘。即使如您老這樣走南闖北,嚐遍了天下美味的人喝了,也會忘掉家中美食,離開‘四世宮保’風水寶地,搬到這滿井仙莊來以娛晚年的!”蒲留仙筆下,狐妻鬼女比世間美讓人喜愛呀,原來蒲大才子竟有點石成金、指水為油、畫餅可充饑、畫仙莊可樂居的本事呐!”
“王大人的本事比我更大!”蒲鬆齡反唇相譏:“在您的薦書中,將包勉寫戲包拯,把毒蛇讚為美女,把嗜人成性的豺狼虎豹描繪成溫牛馴馬,放出來繼續食人肉、喝人血。你睜眼看看,這塞滿道路的災民,這僵臥於路邊的老幼殘疾,這曝於曠野無人掩埋的饑屍餓殍……馬守仁身為一方父母官,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扣壓朝廷撥下來的賑災糧食不不發放,任憑成千上萬災民活活餓死!天良何在?人性何存?老大人作為朝廷命官,對這種喪盡天良的人麵禽獸,不舉報不彈劾,反而一力推薦他來禍害淄川窮苦百姓……”他越說越氣,一口氣緩不過來,引發了一連劇烈的咳嗽……
“好啦!”王士禎氣得臉色灰白,渾身顫抖,說話也有語無倫次:“當心別一口氣上不來,嗆得從驢背上掉下來,我的蒲大才子!還是讓我把您說要的話說完吧!你這一串連珠炮般的轟擊,弦外之音,無非是說昔日美麗富饒的淄川大地,如今之所以變成滿目瘡痍的人間地獄,都是我王某受了馬守仁的重金賄賂,讓一個貪酷不法的死囚做了縣令造成的,是吧?年輕人,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馬守仁的官,是花五千兩白銀從吏部買的,我王士禎一個罷官閑居的平頭百姓。能有這麽大神通嗎?這種人麵獸心的偽君子,當然要從大清國官僚隊伍中清除出去!然而,治罪要有證據,你說馬守仁不放賑災糧是事實,可說他貪汙私吞卻沒有任何證據,幾百石糧食不是小數目,他藏在哪裏?賣給了何人?隻要有確鑿證據,我可以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告發他。”
聽了王士禎的一番解釋,蒲鬆齡的氣消了許多:“王大人,恕我出言不遜,錯怪您了,不過,您是一言九鼎的人,不要以為把一紙薦書收迴就消除了人們對您的懷疑,有道是‘虎死威風在’你雖然被罷官,但在人們印象中卻是一言九鼎的人!馬守仁曾攜重金找您求官,又偏偏在淄川當了縣令,人們不懷疑是您王大人的作用懷疑誰呢?再說,如果您與馬守仁升官事毫無係,又有為民除害之心,我大老遠去找您謀劃除賊之事,為何拒之門外呢?”
王士禛委屈地審辯:“年輕人,你誤會了。我知道你找我是商量除馬大計,可我一想到眼下的處境,覺得無職無權,不好插手地方上的事,一時糊塗,慢待了您。您走之後,覺得不對,隨後驅車追來,一則,向您承認錯誤。二來實地調查下馬守仁究競幹了哪些壞事?瞅機會扳倒他。”
“所以我特地請您來品嚐我們粥廠的粘粥。”
“粥廠在什麽地方?!
“西關,不過大人要去,請到寒舍換一下衣服。”
“為什麽?”
“大人這身穿著這身衣裳去粥廠,必然會引起馬守仁的爪牙們的注意,他們做賊心虛,一定定把您攔在門外作一番精心安排之後,再請您去粥廠視察。這樣粥廠的真實情況您就看不到啦。老百姓則以為官官相護,見了您不敢說實話,而馬守仁及其爪牙見了上司官員,當然畢恭畢敬、處處小心,讓您看不到任何劣跡。”
“也好。”
於是,蒲鬆齡把王士禎領到家中,拿出父親生前穿過的一件舊布袍讓他穿上,頭戴破氈帽,腰裏係根稻草繩兒,端著個粗瓷飯碗,拿雙筷子。隨著衣著襤褸的人流湧進粥廠大門。隻見餓急了的災民圍著幾口熱氣蒸騰的粥鍋擁擠。女人、孩子的哭叫聲、男人粗暴的罵聲不絕於耳。現場一片混亂!
見到這種情景,王士禎怒不可遏,剛要發作,蒲鬆齡忙使眼色勸他:“大伯,我們快去搶碗粥喝吧!晚了,連刷鍋水也喝不到啦!”
他們在亂糟糟的人群中隨波逐流,終於擠到了鍋邊,鍋裏的粥稀薄如水。王士禎順手投進根筷子,筷子立刻跳起來橫浮在粥麵上。“筷子浮起,人頭落地。”這是皇上給各地粥廠管理詔令中明文規定的!粥廠管理人員,誰敢違犯,就地正法,於是,喝命掌勺的人:“叫你們管事的人來見我。”
掌勺人見是個老花子在發號施令,毫不理睬。
“聽見了嗎?尚書大人叫你去把禍害叫來!”
掌勺人見說話的是蒲秀才,這才相信老叫花子是位微服私訪的大官,慌忙放下鐵勺,深深一躬:“是!”轉身去了。
不多時,一群歪戴帽子斜楞眼的地痞無賴,罵罵咧咧進了粥廠。走在前麵的兩個揮舞皮鞭開道,一位老人躲之不迭,被打倒在地,半晌沒爬起來。
王士禎怒不可遏,抓起鍋台上的鐵勺,向行兇無賴扔過去!
禍害見有人膽敢迴擊他的爪牙,破口大罵:“老畜牲活夠啦!”捋袖子攢拳撲向王士禎。
蒲鬆齡急了,上前護住王士禎,大喝道:“尚書大人在此,不得無禮!”
禍害冷笑道:“他早被罷官啦,現在狗屁不是!小的們,給我教訓教訓這老雜種!”
王士禎厲聲喝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大清國神聖的土地上,絕不允許你們這些地痞流氓橫行霸道、殘害鄉民,來人,把這無法無天的東西就地正法!”
然而,時過境遷,這裏不是刑部大堂,既沒有三班衙役,更沒有手持鬼頭大刀的行刑劊子手。而他也不是昔日威風八麵、一唿百應的刑部尚書。而且,除蒲鬆齡外,周圍的人誰也不認識他。蒲鬆齡靈機一動,曆聲大唿:“鄉親們,王大人已經官複原職,今天是微服私訪來粥廠調查馬守仁罪證的!大家不用怕,馬守仁一夥的末日到了!來呀,把這群禍害百始的無癩之徒的囂張氣焰打下去!”
聽了蒲秀才的唿聲,眾人確信是尚書大人視察粥廠來了,對馬守仁姐夫舅子仇恨像火山般噴發出來!眾人發聲喊,蜂擁而上!把霍海摁倒在地。有人恨得在他肩膀上狠狠咬一口,疼得禍害殺豬似的嚎叫!衝著爪牙們大罵:“你們都死了,快去稟報縣太爺來救我!”
一個爪牙氣喘籲籲跑進縣衙報告“老爺,不好了,三舅爺熬稀了粥,要被尚書大人砍頭了!”
馬守仁一聽“尚書大人”要殺霍海,隻道是吏部侍郎高珩迴鄉探親發現了粥廠的弊端,要將霍海就地正法!嚇得屁滾尿流,急忙來為霍海求情,進粥廠一看,發現來人不是高珩,而是已被罷官的刑部尚書王士禎時,懸著的心落了地,冷冷一笑道:“嘿!原來是位下台尚書!有道是:敗時鳳凰不如雞!叫你一聲王大人,是因為以前你曾幫過我的忙,現在恩斷意絕了,我馬守仁沒有你的推薦,不是堂堂正正坐上淄川縣大堂了嗎!在這裏,我的話就是聖旨!霍海定什麽罪我說了算!你馬上滾出去!”
王士禛氣得渾身發抖:“好!好!好!馬守仁,你這寡廉鮮恥的小人,我今天是徹底看透你啦,你這個早就該砍頭的逃犯,花錢買了官,競敢扣壓賑災糧不發,隻搞了個粥廠掩人耳目,把百姓的救命工程交給地痞流氓管理,縱容他們偷米換酒,聚眾豪飲,熬清水湯來坑害災民,你記住,多行不義必自斃!,我們有算總賬的那一天!”
馬守仁毫不示弱“等什麽,有帳現在就算,有道是‘顯官不如現管’!來呀,把這不識抬舉的老東西重責二十大板,也叫他知道我這死囚哭喪棒的厲害!”
蒲鬆齡見馬守仁氣焰囂張,又有李捕頭助紂為虐,不把廣大災民發動起來,難以製止他的囂張氣焰。大唿道:“鄉親們,戶部的賑災錢糧早已下撥到我縣,你馬守仁扣圧不發放,是何居心?“
“這個……”馬守仁支支吾吾避而不答,卻大喝一聲:“蒲鬆齡,你鬧了貢院,題了反詩,巡撫大人四處抓你不著,不想卻跑迴家鄉來自投羅網了,哈哈,該當我馬某發這筆財!來呀,把這個破壞鄉試大鬧貢院的狂徒拿下。”
蒲鬆齡道“你急什麽?算清賑災糧這筆賬之後,我就去蹲你們的大獄。”
“不能抓捕蒲秀才!蒲秀才是好人!”
“蒲秀才說得對,先把賑災糧的下落搞清楚!不然我們就要‘禍害’的狗命!”
唿聲如雷,人如潮湧!,又聽霍海殺豬般嚎叫。馬守仁一時手腳無措:“這…這…”
大舅子霍水提醒他:“老爺,人勢洶洶,眾怒難犯!好漢不吃眼前虧。不如且放過蒲鬆齡一馬,保住三舅爺的性命。賑災糧的事我向眾人解釋。”他轉向眾人,幹咳兩聲,沙啞著公鴨嗓子說:“鄉親們:賑災糧是撥下來了,但為數不多,縣太爺因考慮到粥廠要用,沒打算分給大家……”
“請問,粥廠每天撥多少米?”
“三百斤。”
“熬多少粥?”
“十來鍋吧。”
“每鍋三十斤米,幹飯也燜得出來,怎麽煮出來的粥稀薄如水呢?”
“做飯人稱米下鍋時可能是看差了秤…”
做飯人忙說:“不,沒看錯,是三舅爺要我把領來米一少半下鍋,剩下的一多半交給他。”
“你為什麽這樣做?難道不知道熬稀了粥要砍頭嗎?”
做飯人分辯道:“鍋台邊牆上明明寫著:‘筷子浮起,人頭落地’這條關乎身家性命的規定,小人怎敢違犯!可我不這樣做,三舅爺當場就要我的命啊!”
“你知道他扣下米幹了什麽?”
“小人也料到早晚會出事,到時自己得有個交待,就悄悄跟在他身後頭盯著,親眼看著他帶人把米送進了酒店。至於換了多少酒,小人就不知道啦。“
蒲鬆齡問“哪位去酒店把朱掌櫃叫來?”
“我去!”有人自告奮勇。
不一會,朱掌櫃來了,見眾人把禍害摁在地上,知道出了事,嚇得渾身打哆嗦!馬守仁朝他冷冷一笑,威脅道:“朱掌櫃,大災之年,你若乘機以酒換米,破壞賑災大計,本縣封了你的黑店!”
朱掌櫃忙跪下叩頭道:“小人店裏一粒米也沒換……”
“換啦!”隨後跟來的店小二大聲說:“這事是我經手辦的。怕以後事情暴露,官府追查,所以暗中記了賬。說著,從衣袋裏取出張請單念道:
“從康熙十年八月二十日,粥廠開始之日起,霍海即來本店以米換酒,聚眾狂飲!當時酒作價每斤一百文,米價每斤十文,當日換酒十五斤,計米150斤,以後天天如此,一月下來,共換出白酒四百五十斤,折米四千五百斤……”
蒲鬆齡問馬守仁:“知縣大人,人證物證俱在,你還說什麽?”
“這……”馬守仁語塞
蒲鬆齡說:“鄉親們,霍海拿這麽多米去換酒喝,卻將粥熬得稀薄如水,根據大清律法:筷子浮起,人頭落地。之規定,該當何罪?”
“就地正法!格殺勿論!”眾災民齊聲恕吼。
馬守仁聽著驚天動地的唿聲,抬頭看著自己親筆寫的粥廠牆壁上“筷子浮起,人頭落地”的警示牌,無可奈何地說:“殺……”
霍夫人聽了如五雷轟頂,撲過去,指著馬守仁的鼻子斥責:“你身為朝廷命官,怎麽能聽從一個在逃罪犯發號施令,殺了自己親舅子?還不快把蒲鬆齡抓起來關進大牢,然後向撫台大人領賞去!”
一句話提醒了馬守仁,他突然壯起膽子吼道:“蒲鬆齡,以前你唆使蒲大壯鬧事,攪亂地方治安。現在這隻老虎己經被我關進籠子裏,小命不保,看你還有什麽本事?來呀,把這鬧貢院破壞鄉試的狂徒拿下!”
蒲鬆齡哈哈大笑道:“好啊,拿吧,我蒲鬆齡既然敢在你馬大人眼皮子底下出頭露麵,就已經做好了坐牢殺頭的準備!可是有一點,今天你不把賑災錢糧的事情講請楚;霍海當眾判刑,隻拿我給他頂替罪羔羊,看鄉親們答應不答應?”
他的話音剛落,粥廠像炸了鍋,憤怒的人群齊聲呐喊“蒲秀才無罪,禍害該死!蒲秀才無罪,禍害該死!”
見災民都心向著蒲鬆齡,恨不得把禍害生吃活吞!馬守仁一時沒了主意。
霍水在馬守仁耳邊小聲道:“老爺!把蒲鬆齡暫時放一馬,平息眾怒。隻把三舅爺暫時收監,日後放他還不是老爺一句話。”
馬守仁覺得這主意很好,於是對眾人說:“蒲秀才德高望重,受世人尊敬,本縣也不想傷害他。但他犯了重罪,撫台大人嚴令限期捉拿歸案!王法條條,本縣也沒辦法袒護他。不過,本縣聽說他是個孝子,因此,法外開恩讓其迴家與老母妻子道別。然後來縣衙自首,以求減輕罪責。”
蒲鬆齡說:“這倒不必,重要的是:你必須把賑災糧何時發放公布於眾,讓大家安心等待,免得再流離失所,荒蕪田園。”
馬守仁隻好當眾宣布:“各鄉約裏正,明天一早安排車輛去官倉領取糧食,誤了期限,責任自負!”
然而,災民們還是不讓,一迭連聲要求將禍害立即正法!守仁惱羞成怒,命令李良才帶領士兵,把帶頭起訚的災民抓起來!雙方相持不下。
蒲鬆齡怕亂子鬧大誤了大計,對眾人說:“禍害犯罪當斬,不過殺人要經刑部核準才能行刑。大人可判他斬監侯,然後具文上報刑部,批文一到,立即行刑!”
再說陳淑卿扮作糧棧少掌櫃,來到糧市留神察看,發現賣者多是糠秕,也有賣五穀雜糧的,但都少得可憐。一直走到糧市盡頭,才發現一個穿著考究,戴墨鏡的老頭坐在路邊,一邊抽著煙,不時把目光瞅著過路的行人,從衣著神態看,陳淑卿料定他就是霍水。於是,上前施禮搭訕:“請問老先生,此地有沒有存糧大戶?”
霍水停住抽煙,全神貫注地打量著眼前這位衣冠楚楚年輕富商:“公子是……”
“晚輩是濟南大有糧店少掌櫃,姓周,名子安。原籍安徽桐城人,先在九江做糧食生意,因店麵毀於兵燹。在當地呆不下去,隻好靠朋友幫忙遷到濟南,最近因朝廷用兵台灣籌備軍餉,與我店簽署了糧食訂購合同。但今年山東大災,市場糧源短缺,無法完成軍方需求,於是到處走訪存糧大戶,高價收購。展轉來到這裏。不料此地災情比別處更重,若大集市,一個賣穀子的也沒有!正要迴去,見先生身份乃富有之人,請問家中可有存糧欲賣?”
禍水起身過來,神秘兮兮地伏在陳淑卿耳邊小聲道:“此地耳目眾多,說話不方便,請少掌櫃到僻靜處洽談”。說罷,領著陳淑卿出了市場,看看四下無人,才說:“在下家中少有存穀,不知少掌櫃要買多少?”
陳淑卿故作驚喜地說:“我們是大商號,當然是韓信用兵---多多益善啦!不過質量要好,最好是山地穀子,價錢不計較——不知先生有多少?”
禍水忙改口道:“我家沒有,是我的一個親戚從蒙陰、沂水一帶的山區購來的地道青石山穀子,約有百十石,要現錢。少掌櫃能一次買下?”
陳淑卿咯咯一笑:“我說過,我是購軍糧,有的是銀子—老先生能否領在下去看看成色?”
霍水說:“當然可以,請隨我來。”
於是,兩人過了西關大橋,來到慕王莊一家大戶門前,隻見八字粉牆,黑漆大門上獸頭銜環,十分威嚴。霍水上前扣響了門環,不多時,一個須發花白的老者開門出來。
霍水上前深施一禮:“舅舅好!”
老人點了下頭道:“好。”一麵打量著陳淑卿問:“這位是——?”
霍水說:“這是濟南大有糧棧少掌櫃,來此籌購軍糧,問我打聽存糧大戶,我就領到您老家來了。”
老者興奮地說:“那好,請公子先看成色,再議價錢。”
陳淑卿點頭:“好吧。”
於是老者去房中取出鑰匙,領他來到後院,打開了一座大圓糧倉門,然後搬來梯子豎在擋板上。轉身對陳淑卿說:“請少掌櫃上去看驗。”
陳淑卿一手拎起長衫,敏捷地登上梯子,按照蒲鬆齡教的辦法,把手插入深處抓出少許穀粒,下來放手心裏,用右手拇指搓碾,吹去糠皮,見籽粒飽滿,色澤鮮黃,高興地說:“這穀還行,先先生開個價吧”。
老人說:“急什麽?少掌櫃遠道而來,先進屋喝杯水,再說價不遲!”
於是三人來到客廳,論定價錢,先付了少量定金,雙方簽好協議,各自簽字畫押,約定第二天,交足現金提糧。
圓滿完成了任務,陳淑卿帶著協議書,高高興興來向蒲鬆齡交差。蒲鬆齡很滿意,當即將協議書複製一份交給陳淑卿,卻將原件帶在身上。
禍水見到馬守仁,拿出議定書讓馬守仁過目,並擺功道:“我在糧市瞅尋大半天,好不容易找到這麽個大客戶,明天一早他帶足現金來提貨,一定讓李良才帶人保護,提防被窮鬼們發現鬧事,把這大買賣給攪了!”
馬守仁看罷議定書,勃然大怒,“這麽大的事為啥不早跟我說一聲?”
禍水委屈地申辯:“我們事先說好把穀子賣出去的,怎麽又變卦了?”
馬守仁說:“此一時,彼一時也。當時是決定隻開辦粥廠,不放糧賑災的。如今粥廠出了事,我已當眾宣布明天開倉放糧,你卻把糧食賣掉,到時拿什麽應付那些餓鬼?”
禍水詭秘地一笑:“我有一計,這批穀子不但能賣了錢,還能再拿迴來放賑。”
馬守仁嗤之一鼻:“哼!什麽妙計?一個女兒找倆主,到時都來迎娶看你怎麽辦?”。
霍水說:“好辦的很,你先讓一家來娶,然再派人半路上截迴來給另一家,多賺一份彩禮,何樂而不為呢?”
“是啊!”馬守仁恍然大悟:“,好辦法!告訴李良才按計而行。把買主當場抓捕,給他按上‘打竊官倉’的罪名,殺人滅口,然後再把這些糧食分給災民,既賣了錢,又賺個恤民愛民的好名聲。這名利雙收的妙計,不是大哥誰能想得出來!”
第二天,陳淑卿帶著銀票和運輸車輛來到慕王莊,交足現金,裝上糧食,然而剛剛出了東門,忽聽後麵有人大喊:“大膽狂賊,盜竊官倉,把糧食留下!”
陳淑卿一怔,急迴頭看時,隻見李良才帶兵追來。隻得讓糧車先行,然後朝李良才拱手問道:“李撲快!您弄錯了吧?小人堂堂正正買的糧食,怎麽成了狂賊呢?”
“你說糧食是買的,有何證據?”
“有購銷雙方協議在此!”
“什麽協議?拿出來看看。”
陳淑卿不知是計,取出那份協議書,讓李良才過目。
李良才一把搶過去,撕成碎片投入護城河中,喝命士兵:“把糧食押迴官倉,我來捉拿此賊!”說罷,持刀向陳淑卿撲來。
陳淑卿拔劍相迎,李捕快知道對手寶劍鋒利,故意賣個破綻,讓陳琡卿一劍刺空,趁對手迴不過身時將其擒獲。然而,陳琡卿識破了他的伎倆,把劍鋒虛刺一下翻手倒過劍刃,李捕快本想抓她胳膊,卻一把抓在劍刃上。頓時,鮮血淋漓,疼得大呌一聲,撇開淑卿繞道追趕糧車去了。
陳淑卿見對方人多,追趕無益,急忙迴去向蒲鬆齡報告糧食被劫的經過。懊喪地說:“都怨我無能,丟了糧食,怎麽向災民交待?”
蒲鬆齡坦然一笑:“沒事,你先休息一下,我去找他們交涉。”
陳淑伸手攔住他:“不行!馬守仁本來就想抓捕你,隻是屈於民眾的壓力,沒敢動手,你現在送上門去,豈不是自投羅網”?
蒲鬆齡果斷地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進去把監獄攪得天翻地覆,如何能把大壯哥救出來?,還有,賑災糧的事,他們為了掩蓋其私吞倒賣的罪惡行徑,上演了這出賊喊捉賊的鬧劇,企圖賺了我們的銀子,再劫迴穀子賑濟災民,然後給我們加上‘盜竊官倉’的罪名,殺人滅口,達到‘一石三鳥’的罪惡目的。我當時料到他們會來這一手,所以將那仿‘購銷協議’謄抄一份,給你帶著,準備他們搜去。原始協議還在這裏,現在交給你好生保管,這是他們盜賣賑災糧食的鐵證!千萬不能再丟失!我這次去找他們交涉,明知是自投羅網,可孫悟空隻有鑽進鐵扇公主的肚子裏,才能借到芭蕉扇,拯救唐僧和一方百姓!好啦,我此去須在監獄裏蹲上幾天,當然,坐牢免不了吃些苦頭,隻要救出大壯哥,雖苦猶甜!還有,大壯哥出獄後,逃難何方?從目前形勢看,隻好去棲霞、萊陽一帶於七義軍地盤避避風頭,日後徐圖迴來。此去膠東路途遙遠,要多給他些盤費。……好啦,情況在不斷變化,後事難以預測,到時你陪著嫂子探監送飯時再作計議。”
由於秋旱,小麥沒出齊苗,麥田像花禿子頭似的,有些地塊幹脆沒耕種,空曠的田野上除偶爾幾叢枯草在寒風中簌簌發抖外,沒有一點生機。山丘般的齊陵,更加顯得單調、孤淒!那長眠地下的齊王和他們的賢相管仲、晏嬰在天有靈,麵對此情此景,又該作何感想呢?倒是翱翔長空的雁群,迴答了這位為民奔波的有識之士的疑問:“慘!慘!慘!”
過了‘四世宮保’牌坊,顯赫的王府大門巍然聳立在眼前。於是,拴下毛驢,上前扣響了門環。
不多會兒,管家開門出來,先生向前遞上名帖,拱手道:“老人家:請稟報你家老爺,說淄川蒲鬆齡來訪。”
再說,王漁洋罷官居家,一向官運亨通,青雲直上的他,仿佛一隻淩空翱翔,搏擊雲天的雄鷹突然折斷了翅膀,從高空墜落下來,摔得蒙頭轉向,萬念俱灰!幾天來茶不思,飯不進,一天到晚悶在書房裏長籲短歎,無所適從。
這天,正在書房悶坐,管家進門稟報:“老爺!淄川蒲鬆齡要見您。”
蒲鬆齡!他來幹什麽?王士禎滿腹狐疑,以為蒲鬆齡是為馬守仁的事來找他麻煩。原來。他在任時,馬守仁曾攜千金投他門下,企圖借他的權勢和威望,謀個官職,當時,他不了解馬守仁的底細,曾給吏部寫信推薦過他。為此,先生曾致書王士禎,力陳馬的種種劣跡。王士禎聽從了先生勸告,收迴薦書。於是,馬守仁轉而重金賭賄賂吏部尚書閻夢周。竊據了淄川縣令之職。然而蝸行有遺痕;馬守仁的發跡還是給他招惹了流言蜚語:說他因收受賄賂,推薦逃犯被罷官。使他像蒙受了奇恥大辱,一天到晚悶坐書房,羞於見人。
最近,他風言風語聽說:馬守仁一上任就瘋狂搜刮民財,甚至扣住賑災糧中飽私囊,致使大批災民活活餓死!。蒲鬆齡一向疾惡如仇,他今天來找我,一定是追究賑災糧的事。可我眼下無職無權,地方上的事,還是少插手好。於是對傭人說:“告訴他,就說我有事出去了。”
傭人隻好原話告訴客人。
蒲鬆齡知道王士禎故意迴避他,更加懷疑他為馬守仁升官使了勁。憤然道:“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既然你家老爺一早就出去了,為啥剛才不說,進去請示一番之後,才迴來告訴我?”他真想對仆人發泄心中的憤懣:“分明是你家老爺做了眜良心事,心虛膽怯不敢見人!所以才把正義之士據之門外!”話到嘴邊又覺得這種牢騷話對下人說也無益,隻好忍了。無可奈何地歎了口氣:“唉,不見就不見!反正這事是你做下了,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憤然轉身要走,又覺得起個大早,白跑百十裏路太覺冤。欲留言“迴敬”他一下,又沒帶筆墨。無奈之間,猛然發現牆根有脫落的石灰塊,便拿起來在王府黑漆門板上寫下鬥大“午”字,憤然轉身上驢而去。
王士禎拒絕接見蒲鬆齡,轉念一想:馬守仁事件使他一直陷入被懷疑、猜忌的處境中,此番慢待了蒲鬆齡,無疑更加深了蒲鬆齡對他的忌恨。於是,問仆人:“你說我不在家,蒲鬆齡作何反應?”
仆人說:“他很生氣,嘴裏咕噥了些啥話?奴才沒聽清楚,在咱門上寫了個“午”字,憤然而去!”
“是中午的‘午’嗎?”
“是,老爺,晌午啦,應該說留他吃飯才是。這樣慢待客人,我們府上還是頭一次!”
“他不是這個意思!”王士禎苦笑一下:“他是罵我老‘牛’不出頭!馬守仁自當上淄川縣令,貪酷不法,搜刮民財!特別是扣住賑災錢糧不發放。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蒲鬆齡一夥書生帶領災民要造他的反,來求我助一臂之力,其實我也早想除掉此賊!隻可惜賦閑在家,無能為力。”
“這就是老爺的不對啦”傭人瞧著王士禎的臉色,小心翼翼地說,“老爺一向禮賢下士,剛正不阿,既然想除掉貪官,應該趁此機會與蒲鬆齡等正義之士攜起手來,齊心合力,把馬守仁扳到。一來澄請人們對您的誤解,二來為淄川百姓除一大害。現在,蒲鬆齡找上門來與老爺商量,是求之不得事,老爺卻把他拒之門外,豈不加更加深了他對您的猜忌?”
“對呀!”王士禛恍然大悟,“我怎麽沒想到這一點呢?唉!現在他己經走遠了後悔也無濟於事了!”
“不晚!”仆人果斷地說,”老爺要見他,奴才快馬加鞭,一定能把他追迴來!”
“不,備車。我要親自向他認錯,挽迴過失!”
“是!”傭人答應一聲,立刻套好馬車,扶王士禎坐上。這位一向動輒坐轎的嬌貴大人物,如今,顧不得大車顛箥,塵土飛揚,一路命車夫加鞭急駛,終於在滿井村頭追上了蒲家的瘦驢。
“都說好馬跑不過癩驢,不盡然也!”王漁洋從車窗口探出頭來,笑著跟蒲鬆齡搭訕,:“我的馬車可比先生之驢快得多呢!”
蒲鬆齡頭也不迴,望著遠處的山巒自言自語:“我這驢呀,牽他不走,拉著後退,青草不吃,專吃枯草!”
王士禎歎口氣,自我解嘲:“他不是願意吃枯草,隻是時過境遷,春天未到,沒青草吃,有什麽辦法呢?”
蒲鬆齡意味深長地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大人耐心等待就是。可話返迴來說,沒有寒冬,也就沒有暖春!冬天正是為春天未雨綢繆!王大人!您說是不是?”
王士禎笑道:“老夫明白先生一大早找我的用意啦,讓我來品嚐你們淄川粥廠的小米粘粥。”
“對啦,我們淄川人熬粥用的是滿井之水,水清以洌,味甘以芳,釀增酒旨,瀹茗添香,熬出來的粘粥自然別有風味!喝到肚裏不但能充饑解渴,而且餘香滿口,迴味無窮,使您魂牽夢繞,終生難忘。即使如您老這樣走南闖北,嚐遍了天下美味的人喝了,也會忘掉家中美食,離開‘四世宮保’風水寶地,搬到這滿井仙莊來以娛晚年的!”蒲留仙筆下,狐妻鬼女比世間美讓人喜愛呀,原來蒲大才子竟有點石成金、指水為油、畫餅可充饑、畫仙莊可樂居的本事呐!”
“王大人的本事比我更大!”蒲鬆齡反唇相譏:“在您的薦書中,將包勉寫戲包拯,把毒蛇讚為美女,把嗜人成性的豺狼虎豹描繪成溫牛馴馬,放出來繼續食人肉、喝人血。你睜眼看看,這塞滿道路的災民,這僵臥於路邊的老幼殘疾,這曝於曠野無人掩埋的饑屍餓殍……馬守仁身為一方父母官,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扣壓朝廷撥下來的賑災糧食不不發放,任憑成千上萬災民活活餓死!天良何在?人性何存?老大人作為朝廷命官,對這種喪盡天良的人麵禽獸,不舉報不彈劾,反而一力推薦他來禍害淄川窮苦百姓……”他越說越氣,一口氣緩不過來,引發了一連劇烈的咳嗽……
“好啦!”王士禎氣得臉色灰白,渾身顫抖,說話也有語無倫次:“當心別一口氣上不來,嗆得從驢背上掉下來,我的蒲大才子!還是讓我把您說要的話說完吧!你這一串連珠炮般的轟擊,弦外之音,無非是說昔日美麗富饒的淄川大地,如今之所以變成滿目瘡痍的人間地獄,都是我王某受了馬守仁的重金賄賂,讓一個貪酷不法的死囚做了縣令造成的,是吧?年輕人,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馬守仁的官,是花五千兩白銀從吏部買的,我王士禎一個罷官閑居的平頭百姓。能有這麽大神通嗎?這種人麵獸心的偽君子,當然要從大清國官僚隊伍中清除出去!然而,治罪要有證據,你說馬守仁不放賑災糧是事實,可說他貪汙私吞卻沒有任何證據,幾百石糧食不是小數目,他藏在哪裏?賣給了何人?隻要有確鑿證據,我可以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告發他。”
聽了王士禎的一番解釋,蒲鬆齡的氣消了許多:“王大人,恕我出言不遜,錯怪您了,不過,您是一言九鼎的人,不要以為把一紙薦書收迴就消除了人們對您的懷疑,有道是‘虎死威風在’你雖然被罷官,但在人們印象中卻是一言九鼎的人!馬守仁曾攜重金找您求官,又偏偏在淄川當了縣令,人們不懷疑是您王大人的作用懷疑誰呢?再說,如果您與馬守仁升官事毫無係,又有為民除害之心,我大老遠去找您謀劃除賊之事,為何拒之門外呢?”
王士禛委屈地審辯:“年輕人,你誤會了。我知道你找我是商量除馬大計,可我一想到眼下的處境,覺得無職無權,不好插手地方上的事,一時糊塗,慢待了您。您走之後,覺得不對,隨後驅車追來,一則,向您承認錯誤。二來實地調查下馬守仁究競幹了哪些壞事?瞅機會扳倒他。”
“所以我特地請您來品嚐我們粥廠的粘粥。”
“粥廠在什麽地方?!
“西關,不過大人要去,請到寒舍換一下衣服。”
“為什麽?”
“大人這身穿著這身衣裳去粥廠,必然會引起馬守仁的爪牙們的注意,他們做賊心虛,一定定把您攔在門外作一番精心安排之後,再請您去粥廠視察。這樣粥廠的真實情況您就看不到啦。老百姓則以為官官相護,見了您不敢說實話,而馬守仁及其爪牙見了上司官員,當然畢恭畢敬、處處小心,讓您看不到任何劣跡。”
“也好。”
於是,蒲鬆齡把王士禎領到家中,拿出父親生前穿過的一件舊布袍讓他穿上,頭戴破氈帽,腰裏係根稻草繩兒,端著個粗瓷飯碗,拿雙筷子。隨著衣著襤褸的人流湧進粥廠大門。隻見餓急了的災民圍著幾口熱氣蒸騰的粥鍋擁擠。女人、孩子的哭叫聲、男人粗暴的罵聲不絕於耳。現場一片混亂!
見到這種情景,王士禎怒不可遏,剛要發作,蒲鬆齡忙使眼色勸他:“大伯,我們快去搶碗粥喝吧!晚了,連刷鍋水也喝不到啦!”
他們在亂糟糟的人群中隨波逐流,終於擠到了鍋邊,鍋裏的粥稀薄如水。王士禎順手投進根筷子,筷子立刻跳起來橫浮在粥麵上。“筷子浮起,人頭落地。”這是皇上給各地粥廠管理詔令中明文規定的!粥廠管理人員,誰敢違犯,就地正法,於是,喝命掌勺的人:“叫你們管事的人來見我。”
掌勺人見是個老花子在發號施令,毫不理睬。
“聽見了嗎?尚書大人叫你去把禍害叫來!”
掌勺人見說話的是蒲秀才,這才相信老叫花子是位微服私訪的大官,慌忙放下鐵勺,深深一躬:“是!”轉身去了。
不多時,一群歪戴帽子斜楞眼的地痞無賴,罵罵咧咧進了粥廠。走在前麵的兩個揮舞皮鞭開道,一位老人躲之不迭,被打倒在地,半晌沒爬起來。
王士禎怒不可遏,抓起鍋台上的鐵勺,向行兇無賴扔過去!
禍害見有人膽敢迴擊他的爪牙,破口大罵:“老畜牲活夠啦!”捋袖子攢拳撲向王士禎。
蒲鬆齡急了,上前護住王士禎,大喝道:“尚書大人在此,不得無禮!”
禍害冷笑道:“他早被罷官啦,現在狗屁不是!小的們,給我教訓教訓這老雜種!”
王士禎厲聲喝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大清國神聖的土地上,絕不允許你們這些地痞流氓橫行霸道、殘害鄉民,來人,把這無法無天的東西就地正法!”
然而,時過境遷,這裏不是刑部大堂,既沒有三班衙役,更沒有手持鬼頭大刀的行刑劊子手。而他也不是昔日威風八麵、一唿百應的刑部尚書。而且,除蒲鬆齡外,周圍的人誰也不認識他。蒲鬆齡靈機一動,曆聲大唿:“鄉親們,王大人已經官複原職,今天是微服私訪來粥廠調查馬守仁罪證的!大家不用怕,馬守仁一夥的末日到了!來呀,把這群禍害百始的無癩之徒的囂張氣焰打下去!”
聽了蒲秀才的唿聲,眾人確信是尚書大人視察粥廠來了,對馬守仁姐夫舅子仇恨像火山般噴發出來!眾人發聲喊,蜂擁而上!把霍海摁倒在地。有人恨得在他肩膀上狠狠咬一口,疼得禍害殺豬似的嚎叫!衝著爪牙們大罵:“你們都死了,快去稟報縣太爺來救我!”
一個爪牙氣喘籲籲跑進縣衙報告“老爺,不好了,三舅爺熬稀了粥,要被尚書大人砍頭了!”
馬守仁一聽“尚書大人”要殺霍海,隻道是吏部侍郎高珩迴鄉探親發現了粥廠的弊端,要將霍海就地正法!嚇得屁滾尿流,急忙來為霍海求情,進粥廠一看,發現來人不是高珩,而是已被罷官的刑部尚書王士禎時,懸著的心落了地,冷冷一笑道:“嘿!原來是位下台尚書!有道是:敗時鳳凰不如雞!叫你一聲王大人,是因為以前你曾幫過我的忙,現在恩斷意絕了,我馬守仁沒有你的推薦,不是堂堂正正坐上淄川縣大堂了嗎!在這裏,我的話就是聖旨!霍海定什麽罪我說了算!你馬上滾出去!”
王士禛氣得渾身發抖:“好!好!好!馬守仁,你這寡廉鮮恥的小人,我今天是徹底看透你啦,你這個早就該砍頭的逃犯,花錢買了官,競敢扣壓賑災糧不發,隻搞了個粥廠掩人耳目,把百姓的救命工程交給地痞流氓管理,縱容他們偷米換酒,聚眾豪飲,熬清水湯來坑害災民,你記住,多行不義必自斃!,我們有算總賬的那一天!”
馬守仁毫不示弱“等什麽,有帳現在就算,有道是‘顯官不如現管’!來呀,把這不識抬舉的老東西重責二十大板,也叫他知道我這死囚哭喪棒的厲害!”
蒲鬆齡見馬守仁氣焰囂張,又有李捕頭助紂為虐,不把廣大災民發動起來,難以製止他的囂張氣焰。大唿道:“鄉親們,戶部的賑災錢糧早已下撥到我縣,你馬守仁扣圧不發放,是何居心?“
“這個……”馬守仁支支吾吾避而不答,卻大喝一聲:“蒲鬆齡,你鬧了貢院,題了反詩,巡撫大人四處抓你不著,不想卻跑迴家鄉來自投羅網了,哈哈,該當我馬某發這筆財!來呀,把這個破壞鄉試大鬧貢院的狂徒拿下。”
蒲鬆齡道“你急什麽?算清賑災糧這筆賬之後,我就去蹲你們的大獄。”
“不能抓捕蒲秀才!蒲秀才是好人!”
“蒲秀才說得對,先把賑災糧的下落搞清楚!不然我們就要‘禍害’的狗命!”
唿聲如雷,人如潮湧!,又聽霍海殺豬般嚎叫。馬守仁一時手腳無措:“這…這…”
大舅子霍水提醒他:“老爺,人勢洶洶,眾怒難犯!好漢不吃眼前虧。不如且放過蒲鬆齡一馬,保住三舅爺的性命。賑災糧的事我向眾人解釋。”他轉向眾人,幹咳兩聲,沙啞著公鴨嗓子說:“鄉親們:賑災糧是撥下來了,但為數不多,縣太爺因考慮到粥廠要用,沒打算分給大家……”
“請問,粥廠每天撥多少米?”
“三百斤。”
“熬多少粥?”
“十來鍋吧。”
“每鍋三十斤米,幹飯也燜得出來,怎麽煮出來的粥稀薄如水呢?”
“做飯人稱米下鍋時可能是看差了秤…”
做飯人忙說:“不,沒看錯,是三舅爺要我把領來米一少半下鍋,剩下的一多半交給他。”
“你為什麽這樣做?難道不知道熬稀了粥要砍頭嗎?”
做飯人分辯道:“鍋台邊牆上明明寫著:‘筷子浮起,人頭落地’這條關乎身家性命的規定,小人怎敢違犯!可我不這樣做,三舅爺當場就要我的命啊!”
“你知道他扣下米幹了什麽?”
“小人也料到早晚會出事,到時自己得有個交待,就悄悄跟在他身後頭盯著,親眼看著他帶人把米送進了酒店。至於換了多少酒,小人就不知道啦。“
蒲鬆齡問“哪位去酒店把朱掌櫃叫來?”
“我去!”有人自告奮勇。
不一會,朱掌櫃來了,見眾人把禍害摁在地上,知道出了事,嚇得渾身打哆嗦!馬守仁朝他冷冷一笑,威脅道:“朱掌櫃,大災之年,你若乘機以酒換米,破壞賑災大計,本縣封了你的黑店!”
朱掌櫃忙跪下叩頭道:“小人店裏一粒米也沒換……”
“換啦!”隨後跟來的店小二大聲說:“這事是我經手辦的。怕以後事情暴露,官府追查,所以暗中記了賬。說著,從衣袋裏取出張請單念道:
“從康熙十年八月二十日,粥廠開始之日起,霍海即來本店以米換酒,聚眾狂飲!當時酒作價每斤一百文,米價每斤十文,當日換酒十五斤,計米150斤,以後天天如此,一月下來,共換出白酒四百五十斤,折米四千五百斤……”
蒲鬆齡問馬守仁:“知縣大人,人證物證俱在,你還說什麽?”
“這……”馬守仁語塞
蒲鬆齡說:“鄉親們,霍海拿這麽多米去換酒喝,卻將粥熬得稀薄如水,根據大清律法:筷子浮起,人頭落地。之規定,該當何罪?”
“就地正法!格殺勿論!”眾災民齊聲恕吼。
馬守仁聽著驚天動地的唿聲,抬頭看著自己親筆寫的粥廠牆壁上“筷子浮起,人頭落地”的警示牌,無可奈何地說:“殺……”
霍夫人聽了如五雷轟頂,撲過去,指著馬守仁的鼻子斥責:“你身為朝廷命官,怎麽能聽從一個在逃罪犯發號施令,殺了自己親舅子?還不快把蒲鬆齡抓起來關進大牢,然後向撫台大人領賞去!”
一句話提醒了馬守仁,他突然壯起膽子吼道:“蒲鬆齡,以前你唆使蒲大壯鬧事,攪亂地方治安。現在這隻老虎己經被我關進籠子裏,小命不保,看你還有什麽本事?來呀,把這鬧貢院破壞鄉試的狂徒拿下!”
蒲鬆齡哈哈大笑道:“好啊,拿吧,我蒲鬆齡既然敢在你馬大人眼皮子底下出頭露麵,就已經做好了坐牢殺頭的準備!可是有一點,今天你不把賑災錢糧的事情講請楚;霍海當眾判刑,隻拿我給他頂替罪羔羊,看鄉親們答應不答應?”
他的話音剛落,粥廠像炸了鍋,憤怒的人群齊聲呐喊“蒲秀才無罪,禍害該死!蒲秀才無罪,禍害該死!”
見災民都心向著蒲鬆齡,恨不得把禍害生吃活吞!馬守仁一時沒了主意。
霍水在馬守仁耳邊小聲道:“老爺!把蒲鬆齡暫時放一馬,平息眾怒。隻把三舅爺暫時收監,日後放他還不是老爺一句話。”
馬守仁覺得這主意很好,於是對眾人說:“蒲秀才德高望重,受世人尊敬,本縣也不想傷害他。但他犯了重罪,撫台大人嚴令限期捉拿歸案!王法條條,本縣也沒辦法袒護他。不過,本縣聽說他是個孝子,因此,法外開恩讓其迴家與老母妻子道別。然後來縣衙自首,以求減輕罪責。”
蒲鬆齡說:“這倒不必,重要的是:你必須把賑災糧何時發放公布於眾,讓大家安心等待,免得再流離失所,荒蕪田園。”
馬守仁隻好當眾宣布:“各鄉約裏正,明天一早安排車輛去官倉領取糧食,誤了期限,責任自負!”
然而,災民們還是不讓,一迭連聲要求將禍害立即正法!守仁惱羞成怒,命令李良才帶領士兵,把帶頭起訚的災民抓起來!雙方相持不下。
蒲鬆齡怕亂子鬧大誤了大計,對眾人說:“禍害犯罪當斬,不過殺人要經刑部核準才能行刑。大人可判他斬監侯,然後具文上報刑部,批文一到,立即行刑!”
再說陳淑卿扮作糧棧少掌櫃,來到糧市留神察看,發現賣者多是糠秕,也有賣五穀雜糧的,但都少得可憐。一直走到糧市盡頭,才發現一個穿著考究,戴墨鏡的老頭坐在路邊,一邊抽著煙,不時把目光瞅著過路的行人,從衣著神態看,陳淑卿料定他就是霍水。於是,上前施禮搭訕:“請問老先生,此地有沒有存糧大戶?”
霍水停住抽煙,全神貫注地打量著眼前這位衣冠楚楚年輕富商:“公子是……”
“晚輩是濟南大有糧店少掌櫃,姓周,名子安。原籍安徽桐城人,先在九江做糧食生意,因店麵毀於兵燹。在當地呆不下去,隻好靠朋友幫忙遷到濟南,最近因朝廷用兵台灣籌備軍餉,與我店簽署了糧食訂購合同。但今年山東大災,市場糧源短缺,無法完成軍方需求,於是到處走訪存糧大戶,高價收購。展轉來到這裏。不料此地災情比別處更重,若大集市,一個賣穀子的也沒有!正要迴去,見先生身份乃富有之人,請問家中可有存糧欲賣?”
禍水起身過來,神秘兮兮地伏在陳淑卿耳邊小聲道:“此地耳目眾多,說話不方便,請少掌櫃到僻靜處洽談”。說罷,領著陳淑卿出了市場,看看四下無人,才說:“在下家中少有存穀,不知少掌櫃要買多少?”
陳淑卿故作驚喜地說:“我們是大商號,當然是韓信用兵---多多益善啦!不過質量要好,最好是山地穀子,價錢不計較——不知先生有多少?”
禍水忙改口道:“我家沒有,是我的一個親戚從蒙陰、沂水一帶的山區購來的地道青石山穀子,約有百十石,要現錢。少掌櫃能一次買下?”
陳淑卿咯咯一笑:“我說過,我是購軍糧,有的是銀子—老先生能否領在下去看看成色?”
霍水說:“當然可以,請隨我來。”
於是,兩人過了西關大橋,來到慕王莊一家大戶門前,隻見八字粉牆,黑漆大門上獸頭銜環,十分威嚴。霍水上前扣響了門環,不多時,一個須發花白的老者開門出來。
霍水上前深施一禮:“舅舅好!”
老人點了下頭道:“好。”一麵打量著陳淑卿問:“這位是——?”
霍水說:“這是濟南大有糧棧少掌櫃,來此籌購軍糧,問我打聽存糧大戶,我就領到您老家來了。”
老者興奮地說:“那好,請公子先看成色,再議價錢。”
陳淑卿點頭:“好吧。”
於是老者去房中取出鑰匙,領他來到後院,打開了一座大圓糧倉門,然後搬來梯子豎在擋板上。轉身對陳淑卿說:“請少掌櫃上去看驗。”
陳淑卿一手拎起長衫,敏捷地登上梯子,按照蒲鬆齡教的辦法,把手插入深處抓出少許穀粒,下來放手心裏,用右手拇指搓碾,吹去糠皮,見籽粒飽滿,色澤鮮黃,高興地說:“這穀還行,先先生開個價吧”。
老人說:“急什麽?少掌櫃遠道而來,先進屋喝杯水,再說價不遲!”
於是三人來到客廳,論定價錢,先付了少量定金,雙方簽好協議,各自簽字畫押,約定第二天,交足現金提糧。
圓滿完成了任務,陳淑卿帶著協議書,高高興興來向蒲鬆齡交差。蒲鬆齡很滿意,當即將協議書複製一份交給陳淑卿,卻將原件帶在身上。
禍水見到馬守仁,拿出議定書讓馬守仁過目,並擺功道:“我在糧市瞅尋大半天,好不容易找到這麽個大客戶,明天一早他帶足現金來提貨,一定讓李良才帶人保護,提防被窮鬼們發現鬧事,把這大買賣給攪了!”
馬守仁看罷議定書,勃然大怒,“這麽大的事為啥不早跟我說一聲?”
禍水委屈地申辯:“我們事先說好把穀子賣出去的,怎麽又變卦了?”
馬守仁說:“此一時,彼一時也。當時是決定隻開辦粥廠,不放糧賑災的。如今粥廠出了事,我已當眾宣布明天開倉放糧,你卻把糧食賣掉,到時拿什麽應付那些餓鬼?”
禍水詭秘地一笑:“我有一計,這批穀子不但能賣了錢,還能再拿迴來放賑。”
馬守仁嗤之一鼻:“哼!什麽妙計?一個女兒找倆主,到時都來迎娶看你怎麽辦?”。
霍水說:“好辦的很,你先讓一家來娶,然再派人半路上截迴來給另一家,多賺一份彩禮,何樂而不為呢?”
“是啊!”馬守仁恍然大悟:“,好辦法!告訴李良才按計而行。把買主當場抓捕,給他按上‘打竊官倉’的罪名,殺人滅口,然後再把這些糧食分給災民,既賣了錢,又賺個恤民愛民的好名聲。這名利雙收的妙計,不是大哥誰能想得出來!”
第二天,陳淑卿帶著銀票和運輸車輛來到慕王莊,交足現金,裝上糧食,然而剛剛出了東門,忽聽後麵有人大喊:“大膽狂賊,盜竊官倉,把糧食留下!”
陳淑卿一怔,急迴頭看時,隻見李良才帶兵追來。隻得讓糧車先行,然後朝李良才拱手問道:“李撲快!您弄錯了吧?小人堂堂正正買的糧食,怎麽成了狂賊呢?”
“你說糧食是買的,有何證據?”
“有購銷雙方協議在此!”
“什麽協議?拿出來看看。”
陳淑卿不知是計,取出那份協議書,讓李良才過目。
李良才一把搶過去,撕成碎片投入護城河中,喝命士兵:“把糧食押迴官倉,我來捉拿此賊!”說罷,持刀向陳淑卿撲來。
陳淑卿拔劍相迎,李捕快知道對手寶劍鋒利,故意賣個破綻,讓陳琡卿一劍刺空,趁對手迴不過身時將其擒獲。然而,陳琡卿識破了他的伎倆,把劍鋒虛刺一下翻手倒過劍刃,李捕快本想抓她胳膊,卻一把抓在劍刃上。頓時,鮮血淋漓,疼得大呌一聲,撇開淑卿繞道追趕糧車去了。
陳淑卿見對方人多,追趕無益,急忙迴去向蒲鬆齡報告糧食被劫的經過。懊喪地說:“都怨我無能,丟了糧食,怎麽向災民交待?”
蒲鬆齡坦然一笑:“沒事,你先休息一下,我去找他們交涉。”
陳淑伸手攔住他:“不行!馬守仁本來就想抓捕你,隻是屈於民眾的壓力,沒敢動手,你現在送上門去,豈不是自投羅網”?
蒲鬆齡果斷地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進去把監獄攪得天翻地覆,如何能把大壯哥救出來?,還有,賑災糧的事,他們為了掩蓋其私吞倒賣的罪惡行徑,上演了這出賊喊捉賊的鬧劇,企圖賺了我們的銀子,再劫迴穀子賑濟災民,然後給我們加上‘盜竊官倉’的罪名,殺人滅口,達到‘一石三鳥’的罪惡目的。我當時料到他們會來這一手,所以將那仿‘購銷協議’謄抄一份,給你帶著,準備他們搜去。原始協議還在這裏,現在交給你好生保管,這是他們盜賣賑災糧食的鐵證!千萬不能再丟失!我這次去找他們交涉,明知是自投羅網,可孫悟空隻有鑽進鐵扇公主的肚子裏,才能借到芭蕉扇,拯救唐僧和一方百姓!好啦,我此去須在監獄裏蹲上幾天,當然,坐牢免不了吃些苦頭,隻要救出大壯哥,雖苦猶甜!還有,大壯哥出獄後,逃難何方?從目前形勢看,隻好去棲霞、萊陽一帶於七義軍地盤避避風頭,日後徐圖迴來。此去膠東路途遙遠,要多給他些盤費。……好啦,情況在不斷變化,後事難以預測,到時你陪著嫂子探監送飯時再作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