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丈詞既出,方言俚語,琅琅上口。男女老幼爭相傳唱,街頭巷尾、田間地頭,甚至被說書人、歌妓搬上舞台,戲院酒肆,風靡一時,到處都在說唱。甚至連縣衙中的皂隸、勤雜人員也順口說唱取樂。
李縣令見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如坐針氈,晝夜不寧,惟恐醜聞傳到上司耳朵裏招來橫禍。於是,一方麵慌慌張張把麻幫辦、蒲二癩撤職,一方麵督尋《督丈詞》的來源。
然而,丈田大事,聖命所在,還須按期完成。李縣令不得不遵照百姓的選擇,用德高望重的蒲盤為督丈,掌管丈田事宜。同時撤換舊班底,改用蒲三爺為“書算”,蒲林掌步弓,組成丈田班子。責令限期完成,造冊上報。
蒲盤受命,不敢怠慢,拖著病軀,晝夜操勞。由於他耿直認真,秉公辦事,將前任丈田班子徇私舞弊、隱瞞遺漏的“黑田”統統清理出來一一清丈入冊,
得罪了豪門大戶,他們私下給知縣寫信,告蒲盤的黑狀。李知縣本來就為妻舅麻幫辦辦砸丈田事耿耿於懷,又聞言《督丈詞》出自蒲鬆齡筆下,在豪門大戶的賄賂唆使下,把一腔怒火潑在蒲盤身上,不過,由於丈田任務吃緊,且蒲盤之罪查無證據,一時很難對他下手。
蒲盤晝夜操勞,丈田大事按期完成,造冊兩份,刻印交到縣衙。
任務完成,如釋重負。蒲盤考慮到蒲三爺、蒲林跟隨自己忙活二十多天,辛苦異常,於是自備酒菜,邀二人家中小酌,以示酬謝。三人飲酒至晚,忽聽有人敲門甚急。蒲盤急忙前去開門,尚未看清來者何人,冰冷的鐵鏈已經套在脖子上!,不容分辯,推推搡搡拽進縣衙。
此刻,李知縣怒衝衝坐在大堂上,見皂隸抓捕蒲盤歸案,一拍驚堂木,大聲喝問:“蒲盤,你可知罪?”
蒲盤量地操勞過度,疲病交加,一路被如狼似虎的皂隸連推帶拽、走慢了拳腳相加!挨到縣衙,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但是,他為人處世問心無愧,此刻雖然被折騰的懵懵憧憧,如墜雲霧中,自恃心正不怕鬼邪,朗聲答道:“我奉命清丈田地,秉公辦事,有目共睹,何罪之有?”
李知縣做賊心虛,色厲內荏。一時答不上來,遲疑半晌才說:“田畝清單上麵要一式七冊,你為何隻交來兩冊?少了五冊,明明是陰奉陽為,怎麽說是無罪?”
蒲盤說:“清單造冊並非易事,全莊幾百戶人家,雇人抄寫需要幾天功夫,寫完再到城裏來刻印,每造一冊,需資數十吊錢。此款本應縣衙下撥,請問李大人,你下撥一文沒有?小人沒法,隻得挨家挨戶集資籌款,仗義者慷慨解囊,吝嗇者推諉拖延,無賴者抗拒不出,小人隻好自掏腰包墊上。所以,印了這兩冊已是竭力傾囊,上麵要七冊也可以,不過大人需撥經費,否則,又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豈非咄咄怪事?”
李振邦惱羞成怒:“大膽蒲盤,沒如數造冊,還強詞奪理,來呀,給我狠狠地打!”一聲令下,眾皂隸如狼似虎,摁倒蒲盤就打。蒲盤有生以來第一次遭此刑辱,氣憤填膺,他雖年年老體衰,疾病纏身,身體弱不禁打,然而卻有一身錚錚硬骨,況且一生做事問心無愧,由他拷打,絕不求饒。而李振邦則做賊心虛,怕真的將老人打死,沒法交代,看看蒲盤已是奄奄一息,隻好停止用刑,也沒敢把他投入大牢,隻命人攙扶到一間廢舊倉庫裏臨時羈押。
蒲盤被抓捕,家人並不知道,直到兩個喝酒的人久等不歸,才告訴家人看時,已經門開人去,才覺驚慌,沿街打聽,有人告知是被衙門公人帶走。蒲家兄弟急忙來到縣衙,質問李振邦為何無故抓捕父親,李振邦心虛膽怯,支吾其詞,推說是上麵的指示,問明是非曲直,就放他迴去。
蒲家兄弟把他臭罵一頓,去倉庫看望父親,隻見老人被打的遍體鱗傷,僵臥在地上,氣息奄奄。悲痛萬分,逼迫李振邦放人,李振邦此刻騎虎難下,巴不得蒲家兄弟立刻把蒲盤抬走,消除隱患,但蒲盤卻覺得受此不白之冤,不能就此罷休,嚴詞聲明:李賊不公開昭雪平反,賠禮道歉,堅決不走!
他囑咐兒子,迴家後給高珩寫信告禦狀,一鼓作氣,把貪官汙吏徹底扳倒。
噩耗傳到蒲家莊,全莊沸騰,蒲三爺率領憤怒村民衝入縣衙,圍住了李振邦的臥室,李振邦隻好從後窗逃到一戶紳士家中躲藏起來……
然而,贓官不但不悔改,反而變本加厲,一意孤行,幾天後又抓了蒲三爺和蒲林等人。
蒲鬆齡立刻給高珩寫信:
上高少宰書:
丈地大舉,蒙諸老先生拮據多年,始將草草就緒。前蒙守道催提,莫敢延緩,業已造冊投縣矣。蔀屋小人,自幸息肩,方具鬥酒相勞。忽而甲牌扣扉,倒履奔出,方將問其何作,則言猶未出而黑索已加脛矣!駭極不知何故?既就道,始研詰之,則以官責七本,而伊冊二本故也!既見官,官怒,撻楚寄倉,此非所謂不教而殺、慢今而致期者也?三日以來,倉中人氣不得喘。而擒捉未休。其脫漏者,藏之窟室,眼不遑瞬,腕不停揮,造就兩三本,始敢出頭來獻,冀可始免敲捕!而每撻亦收,竟與一本者同罪,是非七本一時俱到,趁斷有所不可也。牌甲叫號,雞犬不寧,而又有無辜者,索賄買放而擒其鄰保,蔓延之害,何可勝言?竊思巨鎮大町,地畝繁多,固非咄嗟可辦。若小村地不過數段,似亦易了。而十室五村,又苦無識丁者、亦複如何也?即顧人繕寫,而一本須錢數百,赴城印冊一張、亦須兩文。勢必挨戶斂錢,而其間又有豪強之抗拒,吝嗇者之推諉,迨錢集而日月已易矣,況牌甲在門,首莫敢伸,而何能斂錢造冊乎?計無複出,但有一逃。耋地逃,則咎書算、書算逃,則咎步弓、步弓逃,則咎其鄰。鄰複殃鄰,而一村空矣!試問此舉,徒欲得八百村之人而敲楚乎?徒抑欲其造冊也?如此欲敲楚之,更當加人而擒之。如欲造冊,則倉可滿而冊不可完也。如寬其時日,則數日來已有四五本造冊矣。今即不能減去一二本,為裏下造無窮之福矣,莫若先以一二本慰其去,而繼有五本備其來,少緩須臾,則全縣安生,望老先生覆載之恩也!
高珩看完信,怒道:“小人得誌,不縱而狂也!”當即以蒲鬆齡信中所言淄川地區丈量土地發生的情況奏明朝廷,順治皇帝大怒,當即下詔,罷免淄川縣令李振邦和青州知府賀子文官職,李振邦逮捕下獄,寬限造冊時日,重新撥放造冊費用,並撫恤受害三人。喜訊傳來,全村人歡欣若狂,敲鑼打鼓把三人迎迴村中,舉辦盛大宴會慶賀。
蒲盤對鄉親父母的關懷、愛戴,感激涕零,同時也感到無限欣慰、榮幸。然而老人畢竟重病在身,在牢中受拷打摧殘,迴到家中,一病不起。
未知蒲盤性命如何?請讀下迴
李縣令見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如坐針氈,晝夜不寧,惟恐醜聞傳到上司耳朵裏招來橫禍。於是,一方麵慌慌張張把麻幫辦、蒲二癩撤職,一方麵督尋《督丈詞》的來源。
然而,丈田大事,聖命所在,還須按期完成。李縣令不得不遵照百姓的選擇,用德高望重的蒲盤為督丈,掌管丈田事宜。同時撤換舊班底,改用蒲三爺為“書算”,蒲林掌步弓,組成丈田班子。責令限期完成,造冊上報。
蒲盤受命,不敢怠慢,拖著病軀,晝夜操勞。由於他耿直認真,秉公辦事,將前任丈田班子徇私舞弊、隱瞞遺漏的“黑田”統統清理出來一一清丈入冊,
得罪了豪門大戶,他們私下給知縣寫信,告蒲盤的黑狀。李知縣本來就為妻舅麻幫辦辦砸丈田事耿耿於懷,又聞言《督丈詞》出自蒲鬆齡筆下,在豪門大戶的賄賂唆使下,把一腔怒火潑在蒲盤身上,不過,由於丈田任務吃緊,且蒲盤之罪查無證據,一時很難對他下手。
蒲盤晝夜操勞,丈田大事按期完成,造冊兩份,刻印交到縣衙。
任務完成,如釋重負。蒲盤考慮到蒲三爺、蒲林跟隨自己忙活二十多天,辛苦異常,於是自備酒菜,邀二人家中小酌,以示酬謝。三人飲酒至晚,忽聽有人敲門甚急。蒲盤急忙前去開門,尚未看清來者何人,冰冷的鐵鏈已經套在脖子上!,不容分辯,推推搡搡拽進縣衙。
此刻,李知縣怒衝衝坐在大堂上,見皂隸抓捕蒲盤歸案,一拍驚堂木,大聲喝問:“蒲盤,你可知罪?”
蒲盤量地操勞過度,疲病交加,一路被如狼似虎的皂隸連推帶拽、走慢了拳腳相加!挨到縣衙,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但是,他為人處世問心無愧,此刻雖然被折騰的懵懵憧憧,如墜雲霧中,自恃心正不怕鬼邪,朗聲答道:“我奉命清丈田地,秉公辦事,有目共睹,何罪之有?”
李知縣做賊心虛,色厲內荏。一時答不上來,遲疑半晌才說:“田畝清單上麵要一式七冊,你為何隻交來兩冊?少了五冊,明明是陰奉陽為,怎麽說是無罪?”
蒲盤說:“清單造冊並非易事,全莊幾百戶人家,雇人抄寫需要幾天功夫,寫完再到城裏來刻印,每造一冊,需資數十吊錢。此款本應縣衙下撥,請問李大人,你下撥一文沒有?小人沒法,隻得挨家挨戶集資籌款,仗義者慷慨解囊,吝嗇者推諉拖延,無賴者抗拒不出,小人隻好自掏腰包墊上。所以,印了這兩冊已是竭力傾囊,上麵要七冊也可以,不過大人需撥經費,否則,又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豈非咄咄怪事?”
李振邦惱羞成怒:“大膽蒲盤,沒如數造冊,還強詞奪理,來呀,給我狠狠地打!”一聲令下,眾皂隸如狼似虎,摁倒蒲盤就打。蒲盤有生以來第一次遭此刑辱,氣憤填膺,他雖年年老體衰,疾病纏身,身體弱不禁打,然而卻有一身錚錚硬骨,況且一生做事問心無愧,由他拷打,絕不求饒。而李振邦則做賊心虛,怕真的將老人打死,沒法交代,看看蒲盤已是奄奄一息,隻好停止用刑,也沒敢把他投入大牢,隻命人攙扶到一間廢舊倉庫裏臨時羈押。
蒲盤被抓捕,家人並不知道,直到兩個喝酒的人久等不歸,才告訴家人看時,已經門開人去,才覺驚慌,沿街打聽,有人告知是被衙門公人帶走。蒲家兄弟急忙來到縣衙,質問李振邦為何無故抓捕父親,李振邦心虛膽怯,支吾其詞,推說是上麵的指示,問明是非曲直,就放他迴去。
蒲家兄弟把他臭罵一頓,去倉庫看望父親,隻見老人被打的遍體鱗傷,僵臥在地上,氣息奄奄。悲痛萬分,逼迫李振邦放人,李振邦此刻騎虎難下,巴不得蒲家兄弟立刻把蒲盤抬走,消除隱患,但蒲盤卻覺得受此不白之冤,不能就此罷休,嚴詞聲明:李賊不公開昭雪平反,賠禮道歉,堅決不走!
他囑咐兒子,迴家後給高珩寫信告禦狀,一鼓作氣,把貪官汙吏徹底扳倒。
噩耗傳到蒲家莊,全莊沸騰,蒲三爺率領憤怒村民衝入縣衙,圍住了李振邦的臥室,李振邦隻好從後窗逃到一戶紳士家中躲藏起來……
然而,贓官不但不悔改,反而變本加厲,一意孤行,幾天後又抓了蒲三爺和蒲林等人。
蒲鬆齡立刻給高珩寫信:
上高少宰書:
丈地大舉,蒙諸老先生拮據多年,始將草草就緒。前蒙守道催提,莫敢延緩,業已造冊投縣矣。蔀屋小人,自幸息肩,方具鬥酒相勞。忽而甲牌扣扉,倒履奔出,方將問其何作,則言猶未出而黑索已加脛矣!駭極不知何故?既就道,始研詰之,則以官責七本,而伊冊二本故也!既見官,官怒,撻楚寄倉,此非所謂不教而殺、慢今而致期者也?三日以來,倉中人氣不得喘。而擒捉未休。其脫漏者,藏之窟室,眼不遑瞬,腕不停揮,造就兩三本,始敢出頭來獻,冀可始免敲捕!而每撻亦收,竟與一本者同罪,是非七本一時俱到,趁斷有所不可也。牌甲叫號,雞犬不寧,而又有無辜者,索賄買放而擒其鄰保,蔓延之害,何可勝言?竊思巨鎮大町,地畝繁多,固非咄嗟可辦。若小村地不過數段,似亦易了。而十室五村,又苦無識丁者、亦複如何也?即顧人繕寫,而一本須錢數百,赴城印冊一張、亦須兩文。勢必挨戶斂錢,而其間又有豪強之抗拒,吝嗇者之推諉,迨錢集而日月已易矣,況牌甲在門,首莫敢伸,而何能斂錢造冊乎?計無複出,但有一逃。耋地逃,則咎書算、書算逃,則咎步弓、步弓逃,則咎其鄰。鄰複殃鄰,而一村空矣!試問此舉,徒欲得八百村之人而敲楚乎?徒抑欲其造冊也?如此欲敲楚之,更當加人而擒之。如欲造冊,則倉可滿而冊不可完也。如寬其時日,則數日來已有四五本造冊矣。今即不能減去一二本,為裏下造無窮之福矣,莫若先以一二本慰其去,而繼有五本備其來,少緩須臾,則全縣安生,望老先生覆載之恩也!
高珩看完信,怒道:“小人得誌,不縱而狂也!”當即以蒲鬆齡信中所言淄川地區丈量土地發生的情況奏明朝廷,順治皇帝大怒,當即下詔,罷免淄川縣令李振邦和青州知府賀子文官職,李振邦逮捕下獄,寬限造冊時日,重新撥放造冊費用,並撫恤受害三人。喜訊傳來,全村人歡欣若狂,敲鑼打鼓把三人迎迴村中,舉辦盛大宴會慶賀。
蒲盤對鄉親父母的關懷、愛戴,感激涕零,同時也感到無限欣慰、榮幸。然而老人畢竟重病在身,在牢中受拷打摧殘,迴到家中,一病不起。
未知蒲盤性命如何?請讀下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