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蕊一邊往熱油鍋裏頭加蒜瓣、生薑片熗鍋,一邊撇過臉好奇地問她姐:“芬妮家的田收完了沒有?”


    “沒有,還剩下一畝半。天太暗了,田頭又沒燈,外公說要割到手的。”林鑫按照妹妹的要求,用鹽、黃酒碼味,然後加入雞蛋清裹上魚片攪拌。


    林蕊朝鍋裏頭放下泡酸蘿卜跟泡辣椒翻炒,等到起味兒盛起來放在邊上。然後直接從鍋爐中舀沸騰的水下鍋,加外婆切好的魚頭跟魚骨頭進去,直接大火熬煮。


    等待魚骨頭湯熬白的時間裏,她終於有心思好奇:“姐,釤鐮好用嗎?是不是收割的特別快?”


    林鑫被先前的酸蘿卜辣鍋嗆得直打噴嚏,此刻味兒散了些,她才好點兒。


    她搖搖頭,放下攪拌好的魚片:“太吃勁了,我們做的粗糙,舅舅釤一畝地就累得不行。後來換成爸爸,結果爸爸差點兒割到腳。”


    這時候舅舅才說實話,釤鐮也不是誰都能用的,光有力氣也不行,搞不好就會傷到自己。


    “我還是覺得用滾動的方式推的那種比較安全,一來用力少,二來也安全一些。”


    林鑫驚奇地從灶膛口露出臉:“哎,你和根生叔叔想的一樣,他也覺得得加輪子。要不,你去跟他討論討論?”


    林蕊立刻昂起下巴,驕傲地強調:“我在燒酸菜魚呢!”


    這可是正經事!


    鍋蓋掀開,魚骨頭湯煮的奶白,空氣中頓時彌漫誘人的鮮香。


    林蕊往湯裏頭倒入炒好的泡蘿卜泡辣椒,然後魚片下鍋翻滾至斷生,一鍋酸菜魚就能上桌了。


    她興頭頭催著外婆跟姐姐品嚐,一個勁兒追問到底好不好吃。


    舅媽進廚房幫忙端菜,聞聲笑道:“我們蕊蕊現在真是越來越能幹了,什麽都會做。”


    林鑫放下筷子,略微皺眉:“好吃是挺好吃的,就是味兒太重了。”她有點兒奇怪,“你現在的口味怎麽變的這麽重?”


    江州人雖然能吃辣,但本地菜主要以口味平和而著稱,菜色偏淡。蕊蕊以前不怎麽吃重口味的東西。


    現在,一個串串香,一個小龍蝦再就是今晚的酸菜魚,哪個不是又鹹又辣。


    林蕊從善如流:“不是我口味重,是夜市上的人口味都重。”


    看看後來夜市的主打菜,從燒烤到麻辣燙到小火鍋再到鐵板燒,酸菜魚、毛血旺、香辣小龍蝦,基本上沒有淡口。


    據說人們的睡眠時間越少,嘴巴就越淡,相應的口味也越重。


    林鑫搖搖頭,相當有專業自覺:“那經常吃夜宵的人,肯定容易血壓高。你小心點兒你的身體吧。”


    林蕊樂了,她姐還真是小媽媽,啥時候都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


    上輩子,媒體曝出有位年輕小姐姐因為長年吃外賣,結果抽出的血全是油的新聞。她媽就一直拿著這個事兒說她,不許她老在外頭胡吃海喝。


    林蕊往她姐身上蹭:“姐,你最愛我了,對不對?”


    林鑫頭痛,連連推妹妹:“你也不嫌身上難受。”


    今天在田裏頭忙了一天,身上全是稻草屑,刺啦的很。


    林蕊哪裏肯依從,一個勁兒纏著她姐:“快說快說,你最愛我。”


    舅媽哈哈大笑,衝林蕊擠眉弄眼:“那可不成,有人會跟你急的。”


    “哼,誰都得排在我後麵。”林蕊得意洋洋地抬起腦袋,示意房門方向,“他也一樣。”


    無辜躺槍的盧定安拎著手上的塑料袋,茫然地微笑:“老太說這個要炒一炒才好吃。”他朝林蕊笑得溫和,“放心,都是你的,我不跟你搶。”


    林鑫麵色緋紅,尷尬地揪住妹妹企圖還往自己身上扒的胳膊,板起臉來:“你少跟我來這套,我問你,作業寫了沒有?我今天都沒看到你翻書包。”


    “姐,你這是在企圖轉移話……嗚——嗚——”


    口快的林蕊叫她姐直接捂住了嘴,隻能睜大眼睛一個勁兒嗯嗯嗚嗚。


    林鑫衝滿頭霧水的盧定安微笑:“沒事,她就是不想寫作業。”


    舅媽對姐妹倆的小動作視而不見,隻接過塑料袋看:“哎喲,今晚還有人過來村上賣牛拆骨肉啊。媽,我去地上割點兒青蒜啊,放進去一塊兒炒。”


    老太最好這一口。


    外婆連忙喊住兒媳婦:“黑燈瞎火的,跑什麽自留地啊。後麵,鵬鵬栽的大蒜能吃了。”


    舅媽驚訝:“還真長出來了?”


    “嘿,你就小瞧鵬鵬吧,他擺的蒜頭全都發芽了。他們班上的勞動課作業,他是第一名呢。”外婆笑道,“你天天忙裏忙外,燈下黑,眼睛看不到了吧。”


    舅媽趕緊去屋後割了青蒜迴來。大蒜這東西,跟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還能再發下一茬。


    “中秋節的時候我看著還挺嫩的,一個禮拜的功夫,居然都能吃了。”


    家裏頭的井水是現成的,舅媽手腳麻利地打水清洗好青蒜,又拿了紅椒一並切段,這樣下鍋炒配菜好吃又好看。


    外婆笑著揶揄她:“哎喲,你都忙成陀螺了,哪裏還看得到這些啊。”她轉頭看小外孫女兒,眨巴眼睛,“這兩天都沒想起來,應該讓我們蕊蕊嚐嚐舅母的手藝。”


    林蕊滿臉茫然:“啊,舅母給我做了什麽好吃的啊。”


    外婆還沒來得及迴答,廚房窗戶外頭就有人打招唿:“三嬸嬸,你們家的那個凍水餃還有吧?”


    “凍水餃?”林蕊驚訝地瞪大眼睛,旋即欣喜若狂,“舅母把凍水餃做出來了啊?!”


    她的表情過於誇張,連舅媽都有點兒羞澀了,連連擺手:“就是自己多包了點兒,家裏又吃不完,直接給凍起來了。”


    中秋節過後,閑不住的舅媽趁著自家要收稻子之前的空閑功夫,一口氣包了好幾百個水餃,家裏頭的麵粉都被她用光了。


    她原本想的是先凍起來,等到自家收稻子打稻子的時候,萬一忙不過來,就直接拿出來吃。


    結果前腳剛凍好,後腳就有人上門求購。


    “你道真嬢嬢家的侄兒,在深圳打工的那個,他兒子晚飯上桌了,非要吵著不肯吃飯要吃餃子。”


    村上又沒有飯店,一時半會兒,道真嬢嬢上哪兒給他弄餃子去呢。


    侄兒氣得要打不懂事的小孩,還是道真嬢嬢的女兒攔住了,她想起來三奶奶家裏頭有凍餃子,好像還不少。


    舅舅從冰棒廠迴來的時候,自行車後座上的大箱子顯眼的很,比平常村上賣冰棍的都大。


    原本舅媽他們也沒想到要賣餃子,包好時,


    村上人就這樣,誰家燒了好菜都要左鄰右舍嚐嚐。哪家一時來不及飯不夠或者沒來得及燒飯,去隔壁要一碗也尋常。


    既然家裏頭有現成的餃子,誰家要來吃一碗,外婆他們自然直接給人家裝滿碗。


    誰知第二天早上,道真嬢嬢的女兒把錢給送過來了,說是她表哥堅持要給的,說沒有白吃的道理。


    三十顆凍水餃,那位在深圳打工的侄兒給了兩塊錢。深圳不用糧票,村裏頭也收不收糧票肉票都沒關係。


    後麵這事兒就在村上傳開來,大家開始默認鄭家賣凍餃子了。


    這不算多稀奇,村裏人農閑時候也會想辦法弄點兒吃食走鄉串戶地賣,既掙了錢也方便了旁人。


    正巧眼下秋收,家家戶戶都想吃點兒好的補補油水,又因為在地裏頭累了一天都懶得在折騰,舅媽包的凍水餃就分外受歡迎。


    有菜有肉還有湯,關鍵下鍋煮好了也方便,家裏頭的小孩吃到餃子還高興。大家也就不吝嗇這一兩塊錢了。


    舅媽凍好幾百個水餃愣是在短短幾天時間內一掃而空。


    一斤肉一斤豬皮再加上四五斤菜,能包出兩百來個水餃,成本七塊錢,賣出去十五塊錢,淨賺八塊錢,舅媽覺得這錢能掙。


    家裏人都下田下地了也不耽誤。誰來了要買餃子,跟房裏頭的老太說一聲,自己放下錢去泡沫盒子裏頭拿一袋子就成。


    反正誰也沒發現有人貪小多拿了餃子少給錢。


    舅媽特地又去隔壁村割了十斤肉,一口氣又包了好幾十袋子水餃凍上,照樣賣的飛快。甚至還有外村的人慕名特地騎了車子摸到鄭家來買餃子。


    生意好到讓老太都合不攏嘴。


    好!大家夥兒能掏錢出來買餃子,這說明什麽啊,說明電視跟廣播上說的都沒錯。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正在逐步進入小康社會,老百姓手上有錢了。


    林蕊激動萬分,這就是商機啊!


    第51章 熱鬧的晚飯


    “這一盒就剩這一袋了。”舅媽帶人去後麵的西廂房, 打開泡沫盒子拿餃子給來人, “不用化凍, 直接下鍋煮就行,跟平常煮餃子的方法一樣。”


    來人笑道:“那你再多包點兒,一次凍個萬元戶出來。”


    舅媽連連擺手:“那不行, 我家又沒冰箱,光靠泡沫盒子跟冰塊不能擺的時間太長。嗐, 大家就是嚐個新鮮, 真要天天吃, 肯定會煩得慌。”


    買水餃的大媽哈哈笑:“哎喲,那你就也開個廠, 用大冰櫃凍上,賣給城裏人。隻要你不收糧票肉票,保準你賣給好的很。”


    說著,她一麵掏錢一麵笑嘻嘻地舅媽說道真嬢嬢家的侄兒。


    侄兒他們廠裏頭銷售科長帶著他們幾個出差, 以為全國都跟深圳一樣取消了糧票,揣著錢就大搖大擺地去上海了。


    結果可好,幾個人出去吃飯手上沒糧票,人家連個饅頭都不肯賣給他們。後來還是旅館的人看他們可憐, 指點他們高價從黑市買了糧票才總算沒餓死他們。


    舅媽笑著接話:“咱們什麽時候能像深圳那樣就好了。錢能想辦法掙, 可糧票什麽的實在太卡人。出去辦點兒什麽事都不方便。”


    林蕊正亢奮地在腦袋裏頭列算式,看她舅媽到底掙了多少錢。聞聲, 她隨口應道:“快了,肯定沒幾年。”


    票證的存在是由於工農業產品數量有限, 為了持續穩定不得不發行來限製購買總量。隻要產品充足,票證自然就會退出曆史舞台。


    現在農村種田都用化肥,糧食產量較前有大幅度上升。況且還有袁隆平大大的超級水稻啊。同樣的,各地養殖專業戶也如同雨後春筍,不斷湧現。


    這些生產出來的農副產品當然不可能完全靠內部消化,肯定得推向市場。如此一來,票證還有什麽存在意義?現在買蛋不是不用憑票了嘛。


    市場上的蛋脫銷了沒?當然沒有。誰揣著錢都能買到蛋。雞蛋鴨蛋的銷路越好,就會有更多人投入到雞鴨養殖業中來。這就是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


    大媽聽林蕊分析得頭頭是道,忍不住衝舅媽豎起大拇指:“你們家風水不一樣,家裏頭出的都是秀才。我看啊,以後你家的鵬鵬也肯定要當狀元。”


    舅媽笑得合不攏嘴:“哎喲,大嫂,蒙你吉言啊。我們鵬鵬要是能考上學,我家肯定在村上擺三天流水席。”


    大媽笑著出門時,順手摸摸站在搖籮旁邊逗弄寶生玩兒的鄭鵬:“鵬鵬啊,好好學習,大媽媽等著將來吃你的席麵。”


    鵬鵬茫然地抬起頭,逗得大媽跟舅媽又是一陣笑。


    小少年無奈地搖頭,重重地歎口氣。算了,大人的世界太複雜,他不懂。


    林蕊衝表弟直招手,示意小正太趕緊過來:“你媽賣了多少餃子?”


    鵬鵬皺起眉頭來努力迴想。嗯,一個大泡沫盒子能裝十袋餃子,總共五個泡沫盒。現在賣的是第二批餃子。


    “行了,別算了。”舅媽朝林蕊眨眼睛,晃晃十個手指頭。


    一百塊,刨除肉錢跟麵粉錢,這些餃子整整給她賺了一百塊。


    配肉的菜不算,村裏頭地上的菜是真不值錢,瘋長的時候都直接切了喂雞喂鴨喂豬。誰家缺了菜跟隔壁說一聲,上人家地上割幾顆也沒人當迴事。


    林蕊及時打斷舅媽:“你要是開餃子廠,這可都得算成本,那不是三五顆菜的事。還有冰櫃啊,用電啊,人工啊,都得劃撥到成本裏頭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十年代錦鯉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麵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麵佛並收藏八十年代錦鯉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