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把抱起女兒,跟丈夫一道把人送到治療室裏頭。
護士趕緊撬了葡萄糖水,給林蕊喂進去。
林母掐著女兒的人中,不停地喊:“蕊蕊來家啊,蕊蕊來家。”
林蕊覺得自己暈乎乎的,靈魂像是從軀體中漂浮了出來,飄蕩在無邊無際的宇宙當中。
她抬首看見皓月晴空,遠處有零星的熒光閃爍。
她低頭瞥見山川河流,盡頭是熟悉的高樓大廈。
這是2018年的江州,她在這座城市的最高峰俯瞰過的夜景。
她激動地手舞足蹈,想要跑過去。然而無論她如何用力,她都無法動彈半寸。
“迴去吧,轉過頭迴去。”
她的腦海中有聲響迴蕩。
她下意識地轉過身四下張望,然後聽到了母親焦急的唿喊:“蕊蕊來家啊。”
林蕊迷迷糊糊地應了一聲:“媽。”
夜空褪去,她看到了夕陽在窗外靜靜地掛著,而她自己躺在高低床的下鋪。
她又迴來了,迴到了1988年的筒子樓。
第39章 掙錢不重要
林母看到女兒醒了, 這才抹抹眼角的淚, 高興地抱住林蕊的腦袋:“蕊蕊不怕啊, 媽媽在呢。”
她的小乖乖,真是要嚇掉她半條魂。
王奶奶跟周阿姨齊齊鬆了口氣,全都拍著胸口放下懸著的心:“沒事了, 蕊蕊好好睡一覺就沒事。爛心爛肺的老虔婆,好意思開得了口。”
周阿姨冷笑:“從上到下沒一個好的, 根子都爛透了, 專門想著怎麽禍害人。”
要說困難, 王奶奶家不更困難?兒子媳婦沒了,孫子連鋼鐵廠都進不去, 隻能在肉聯廠裏頭熬著。
“恨不得全廠的人供養他家才對呢。”王奶奶起身,摸摸林蕊的腦袋,“蕊蕊不怕,沒事了。下迴她再敢鬧, 我給她好看。”
不是倚老賣老嗎?她比周老太年紀更大!要說兒子媳婦對廠裏頭的貢獻,她兒子媳婦連命都搭上了。
林蕊嗓子沙啞,卻還不忘惦記王奶奶的生意:“奶奶,該出攤了。”
從玲玲姐跟著王奶奶出去賣小吃開始, 攤子的銷售額直線上漲了一倍。
就連職工子弟中學的學生跟工人醫院的醫生護士還有病人, 都知道解放公園門口有位壽司西施了。
他們班還有人攢上一個禮拜的零花錢,就為了去攤子邊見壽司西施一眼。
掙錢, 趁著天氣還沒完全冷下來,趕緊掙錢。
多掙點兒錢, 王奶奶就能盤下個店麵,不用繼續風吹雨淋的賣小吃了。
這樣除了夜市,她們白天也能做生意。
無論是串串香還是壽司卷,隻要材料準備好,真正要花的時間並不多。早飯她們還能賣粥賣雞蛋餅,中午幹脆加個火鍋。壽喜鍋也簡單的很。
對,推薦給孫澤的那個店麵就很合適。還可以裝修好了搞成串串香鍋,讓客人自己點餐自己燙。
周阿姨笑得厲害:“我們蕊蕊真是個愛操心的小鬼哦。”
這孩子,自己都這樣了,居然還想著要給別人出謀劃策。
王奶奶笑著起身往外走:“好,奶奶趕緊出攤去,堅決不能做壞了我們蕊蕊的生意。”
是該好好掙錢,然後找個店麵安頓下來。她到底年紀大了,玲玲身子骨又弱,要是碰上天氣不好,還真是扛不住。
再說小元元也不能晚上老待在外頭。小孩子眼睛亮,看到髒東西丟了魂那就不好了。
兩位長輩掀開布簾子出去了,房中又重新恢複安靜。
林母揉揉女兒的腦袋,按下收音機,安慰她:“聽會兒歌吧,困了就睡一覺。媽去給你做好吃的。”
現在市麵上新鮮肉不好買,就連過中秋節,廠裏頭都沒跟往常一樣發豬肉。還是大軍幫筒子樓的職工走肉聯廠的關係,各家都分了兩斤肉。
王奶奶還把自己孫子帶迴家的豬肺拿來了。
豬肺已經綁在自來水龍頭底下衝了一下午,加了酸菜一塊兒煮湯喝,又鮮又爽口,蕊蕊能吃下去不反胃。
門簾子落下,林蕊聽著收音機裏頭傳來的蒼涼歌聲:“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她突然間有種說不出來的委屈。她的故鄉不僅隔著空間,還有怎麽都到達不了的時間。
伴隨著蘇芮柔美又惆悵的吟唱,林蕊蜷縮在毯子底下,又沉沉地睡著了。
晚飯她沒正經吃,隻草草喝了碗豬肺湯,便重新躺迴床上睡覺。林母來迴看了幾趟,見她無事,這才敢出去。
直到月亮升的老高時,林蕊才迷迷糊糊睡醒了,然後突然間反應過來,哦,明天是中秋節。
或許應該是今天吧,大約此時已經過了零點。月光亮堂堂,隔著窗簾都透進來銀輝,叫櫃子一擋,落在地上成了小船的模樣。
林蕊驀地想到了一首老歌《離人》:“銀色小船搖搖晃晃彎彎,懸在絨絨的天上……有人說一次告別,天上就會有顆星又熄滅。”
哦不,也許現在這首歌還沒有出現,根本談不上老字。
隻是屬於她的那顆星星究竟在何處呢?是明又或者是暗?天上的月亮太耀眼,看不到星星的眼。
林蕊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那句不知道從哪兒看來的話:每個人都是顆孤獨的星球。
窗外靜悄悄的,連蟲鳴聲都絕跡。隔了老半天,才隱約傳來火車的震蕩聲。
這樣的靜謐中,外屋父母的低語聲被襯托得分外清晰。
林母輕輕歎了口氣:“蕊蕊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安下魂哦。”
今年這樣已經是第二次了。
幸虧這迴隻是暈倒,沒有抽起來,不然她真的一刀捅死那個老太婆的心都有了。
髒心爛肺沒皮沒臉,孫子被警察逮個正著,就要逼著她家女兒跟蘇木翻供作偽證?上唇貼天下唇接地,好大的口氣。
林父安慰妻子:“你甭管,這事兒有老陳他們呢,咱家算什麽啊。”
就連公安局都盯著搶劫這件事不放,壓根也不提打人,也沒人陪著蘇木去醫院驗傷。
既然這樣,他家何必冒出頭呢。
他倒是更憂愁另一件事:“咱家房子太小了。”
前些年他還沒什麽感覺,大家住的都憋仄。比起三世同堂甚至兄弟同屋隻能兩張床之間硬掛個簾子的,他們一家四口算是清爽的了。
現在再看,好像不行。大女兒雖然現在讀大學住校了,可小女兒也長大了,還跟父母隔道門簾子,委實看著不像話。
今天蕊蕊幹嘛要攛掇孫澤買房子,還說什麽要改建成小別墅的話。那是她心裏頭想,可是又清楚家裏得不到,索性說了過過嘴癮也高興。
“廠裏頭什麽時候蓋新樓?”林母側過身子問丈夫,“上次說的地批下來沒有?”
林父皺眉,壓低聲音:“不好說。現在有傳聞,物價上漲太厲害通貨膨脹不好控製,國家要喊停基建項目。”
後麵的經濟政策,恐怕要縮緊。這個波及麵範圍就廣了。
林母歎了口氣:“真是什麽都不湊巧。”
現在外頭所有東西都在漲價,可就是看不到他們工資漲。
說是要調工資,可從九十多塊錢變成一百多塊又有多少意義呢?真要建起蕊蕊要的那種小別墅,得他們夫妻工資加在一起不吃不喝工作十年。
況且誰知道這十年裏頭,東西會不會再漲價啊。現在深圳的房子都一千六一個平方了。
她聽了隻覺得嚇人。
可培訓班的同學卻告訴她,中國的房價根本不算什麽。
同學在日本的姑姑有位同事退休了迴鄉下,一輩子工資微薄不得不節衣縮食的老人,臨走前賣掉自己的一套小房子就掙了八百萬美金,一夜暴富。
姑姑跟同學信誓旦旦,總有一天,中國也會這樣的。
林父倒是挺幽默:“那照這麽算,咱們家還是百萬富翁噢。”
好歹這住著的房子也有十六個平方。
雖說房產在單位名下,可隻要他們還幹下去,除非廠裏頭給他們夫妻換大房子住,否則這筒子樓的屋子,房管科是肯定不會收迴頭的。
他興衝衝地向妻子邀功:“你也別急,這次我給雜誌投的三篇外國故事被用了,有一百多塊錢的稿費呢。”
這比他一個月掙的工資都高。
林母來了興趣:“你怎麽寫的故事?你還真翻譯外國小說啊?”
“嗐,我當年學的是俄語,哪兒能翻譯美國故事啊。是電影展,上半年不是搞了外國電影的巡迴展覽麽,我連著看了一個禮拜的那次。”
林母拍了下丈夫,恨聲道:“你還說,鑫鑫要準備高考呢,你這當爸爸的跟沒事人一樣。”
林父抱屈:“我不是想著得找門路掙點兒錢,省的女兒在學校裏頭被人笑話嘛。”
八十年代全民文學熱,跟之前人們被思想壓抑的太久有關係,也歸功於當時的稿費水平相對較高。
眼下稿費千字十元至三十元,要是發表一篇萬字小說,那就相當於一個月的工資了。
況且對於國營廠職工來說,稿費也是他們賺取外快的唯一出路。
林父工科出身,憋死他也寫不出原創小說跟詩歌。他的俄語也基本集中在工學專業上,翻譯俄語小說也不現實。
可他到底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腦袋瓜子靈活。
他翻譯不了外國故事,可以當二道販子啊,直接將電影廠譯製好的電影再改寫成故事,寄給雜誌。
他試了兩迴,居然還真讓他給投中了。
林父得意洋洋:“這迴美國電影迴顧我也去,爭取再多記幾個故事,迴來再投給雜誌社。這一個月我要是中個十來篇,那說不定等到蕊蕊上大學就真能住上小別墅呢。”
林母嗔了丈夫一眼:“你也不怕累死自己,慣的她。她就是三分鍾熱度,過了這陣子又不稀奇了。”
林父搖頭:“要真一時興起,她也不會自己做小買賣,還攛掇你開診所,讓她舅媽養雞養蚯蚓了。”
林母心疼地抱住丈夫:“你就慣她吧。別管她,錢哪有那麽重要,一家人平平安安踏踏實實地才最要緊。”
為什麽大家都把做生意說成下海啊?在海裏頭遨遊的有,叫海水給淹死的不照樣不少。
就比方說周家兩口子吧,要是在深圳過得滋潤,哪裏還用得著周老太跟雙胞胎如此沒皮沒臉。
護士趕緊撬了葡萄糖水,給林蕊喂進去。
林母掐著女兒的人中,不停地喊:“蕊蕊來家啊,蕊蕊來家。”
林蕊覺得自己暈乎乎的,靈魂像是從軀體中漂浮了出來,飄蕩在無邊無際的宇宙當中。
她抬首看見皓月晴空,遠處有零星的熒光閃爍。
她低頭瞥見山川河流,盡頭是熟悉的高樓大廈。
這是2018年的江州,她在這座城市的最高峰俯瞰過的夜景。
她激動地手舞足蹈,想要跑過去。然而無論她如何用力,她都無法動彈半寸。
“迴去吧,轉過頭迴去。”
她的腦海中有聲響迴蕩。
她下意識地轉過身四下張望,然後聽到了母親焦急的唿喊:“蕊蕊來家啊。”
林蕊迷迷糊糊地應了一聲:“媽。”
夜空褪去,她看到了夕陽在窗外靜靜地掛著,而她自己躺在高低床的下鋪。
她又迴來了,迴到了1988年的筒子樓。
第39章 掙錢不重要
林母看到女兒醒了, 這才抹抹眼角的淚, 高興地抱住林蕊的腦袋:“蕊蕊不怕啊, 媽媽在呢。”
她的小乖乖,真是要嚇掉她半條魂。
王奶奶跟周阿姨齊齊鬆了口氣,全都拍著胸口放下懸著的心:“沒事了, 蕊蕊好好睡一覺就沒事。爛心爛肺的老虔婆,好意思開得了口。”
周阿姨冷笑:“從上到下沒一個好的, 根子都爛透了, 專門想著怎麽禍害人。”
要說困難, 王奶奶家不更困難?兒子媳婦沒了,孫子連鋼鐵廠都進不去, 隻能在肉聯廠裏頭熬著。
“恨不得全廠的人供養他家才對呢。”王奶奶起身,摸摸林蕊的腦袋,“蕊蕊不怕,沒事了。下迴她再敢鬧, 我給她好看。”
不是倚老賣老嗎?她比周老太年紀更大!要說兒子媳婦對廠裏頭的貢獻,她兒子媳婦連命都搭上了。
林蕊嗓子沙啞,卻還不忘惦記王奶奶的生意:“奶奶,該出攤了。”
從玲玲姐跟著王奶奶出去賣小吃開始, 攤子的銷售額直線上漲了一倍。
就連職工子弟中學的學生跟工人醫院的醫生護士還有病人, 都知道解放公園門口有位壽司西施了。
他們班還有人攢上一個禮拜的零花錢,就為了去攤子邊見壽司西施一眼。
掙錢, 趁著天氣還沒完全冷下來,趕緊掙錢。
多掙點兒錢, 王奶奶就能盤下個店麵,不用繼續風吹雨淋的賣小吃了。
這樣除了夜市,她們白天也能做生意。
無論是串串香還是壽司卷,隻要材料準備好,真正要花的時間並不多。早飯她們還能賣粥賣雞蛋餅,中午幹脆加個火鍋。壽喜鍋也簡單的很。
對,推薦給孫澤的那個店麵就很合適。還可以裝修好了搞成串串香鍋,讓客人自己點餐自己燙。
周阿姨笑得厲害:“我們蕊蕊真是個愛操心的小鬼哦。”
這孩子,自己都這樣了,居然還想著要給別人出謀劃策。
王奶奶笑著起身往外走:“好,奶奶趕緊出攤去,堅決不能做壞了我們蕊蕊的生意。”
是該好好掙錢,然後找個店麵安頓下來。她到底年紀大了,玲玲身子骨又弱,要是碰上天氣不好,還真是扛不住。
再說小元元也不能晚上老待在外頭。小孩子眼睛亮,看到髒東西丟了魂那就不好了。
兩位長輩掀開布簾子出去了,房中又重新恢複安靜。
林母揉揉女兒的腦袋,按下收音機,安慰她:“聽會兒歌吧,困了就睡一覺。媽去給你做好吃的。”
現在市麵上新鮮肉不好買,就連過中秋節,廠裏頭都沒跟往常一樣發豬肉。還是大軍幫筒子樓的職工走肉聯廠的關係,各家都分了兩斤肉。
王奶奶還把自己孫子帶迴家的豬肺拿來了。
豬肺已經綁在自來水龍頭底下衝了一下午,加了酸菜一塊兒煮湯喝,又鮮又爽口,蕊蕊能吃下去不反胃。
門簾子落下,林蕊聽著收音機裏頭傳來的蒼涼歌聲:“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她突然間有種說不出來的委屈。她的故鄉不僅隔著空間,還有怎麽都到達不了的時間。
伴隨著蘇芮柔美又惆悵的吟唱,林蕊蜷縮在毯子底下,又沉沉地睡著了。
晚飯她沒正經吃,隻草草喝了碗豬肺湯,便重新躺迴床上睡覺。林母來迴看了幾趟,見她無事,這才敢出去。
直到月亮升的老高時,林蕊才迷迷糊糊睡醒了,然後突然間反應過來,哦,明天是中秋節。
或許應該是今天吧,大約此時已經過了零點。月光亮堂堂,隔著窗簾都透進來銀輝,叫櫃子一擋,落在地上成了小船的模樣。
林蕊驀地想到了一首老歌《離人》:“銀色小船搖搖晃晃彎彎,懸在絨絨的天上……有人說一次告別,天上就會有顆星又熄滅。”
哦不,也許現在這首歌還沒有出現,根本談不上老字。
隻是屬於她的那顆星星究竟在何處呢?是明又或者是暗?天上的月亮太耀眼,看不到星星的眼。
林蕊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那句不知道從哪兒看來的話:每個人都是顆孤獨的星球。
窗外靜悄悄的,連蟲鳴聲都絕跡。隔了老半天,才隱約傳來火車的震蕩聲。
這樣的靜謐中,外屋父母的低語聲被襯托得分外清晰。
林母輕輕歎了口氣:“蕊蕊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安下魂哦。”
今年這樣已經是第二次了。
幸虧這迴隻是暈倒,沒有抽起來,不然她真的一刀捅死那個老太婆的心都有了。
髒心爛肺沒皮沒臉,孫子被警察逮個正著,就要逼著她家女兒跟蘇木翻供作偽證?上唇貼天下唇接地,好大的口氣。
林父安慰妻子:“你甭管,這事兒有老陳他們呢,咱家算什麽啊。”
就連公安局都盯著搶劫這件事不放,壓根也不提打人,也沒人陪著蘇木去醫院驗傷。
既然這樣,他家何必冒出頭呢。
他倒是更憂愁另一件事:“咱家房子太小了。”
前些年他還沒什麽感覺,大家住的都憋仄。比起三世同堂甚至兄弟同屋隻能兩張床之間硬掛個簾子的,他們一家四口算是清爽的了。
現在再看,好像不行。大女兒雖然現在讀大學住校了,可小女兒也長大了,還跟父母隔道門簾子,委實看著不像話。
今天蕊蕊幹嘛要攛掇孫澤買房子,還說什麽要改建成小別墅的話。那是她心裏頭想,可是又清楚家裏得不到,索性說了過過嘴癮也高興。
“廠裏頭什麽時候蓋新樓?”林母側過身子問丈夫,“上次說的地批下來沒有?”
林父皺眉,壓低聲音:“不好說。現在有傳聞,物價上漲太厲害通貨膨脹不好控製,國家要喊停基建項目。”
後麵的經濟政策,恐怕要縮緊。這個波及麵範圍就廣了。
林母歎了口氣:“真是什麽都不湊巧。”
現在外頭所有東西都在漲價,可就是看不到他們工資漲。
說是要調工資,可從九十多塊錢變成一百多塊又有多少意義呢?真要建起蕊蕊要的那種小別墅,得他們夫妻工資加在一起不吃不喝工作十年。
況且誰知道這十年裏頭,東西會不會再漲價啊。現在深圳的房子都一千六一個平方了。
她聽了隻覺得嚇人。
可培訓班的同學卻告訴她,中國的房價根本不算什麽。
同學在日本的姑姑有位同事退休了迴鄉下,一輩子工資微薄不得不節衣縮食的老人,臨走前賣掉自己的一套小房子就掙了八百萬美金,一夜暴富。
姑姑跟同學信誓旦旦,總有一天,中國也會這樣的。
林父倒是挺幽默:“那照這麽算,咱們家還是百萬富翁噢。”
好歹這住著的房子也有十六個平方。
雖說房產在單位名下,可隻要他們還幹下去,除非廠裏頭給他們夫妻換大房子住,否則這筒子樓的屋子,房管科是肯定不會收迴頭的。
他興衝衝地向妻子邀功:“你也別急,這次我給雜誌投的三篇外國故事被用了,有一百多塊錢的稿費呢。”
這比他一個月掙的工資都高。
林母來了興趣:“你怎麽寫的故事?你還真翻譯外國小說啊?”
“嗐,我當年學的是俄語,哪兒能翻譯美國故事啊。是電影展,上半年不是搞了外國電影的巡迴展覽麽,我連著看了一個禮拜的那次。”
林母拍了下丈夫,恨聲道:“你還說,鑫鑫要準備高考呢,你這當爸爸的跟沒事人一樣。”
林父抱屈:“我不是想著得找門路掙點兒錢,省的女兒在學校裏頭被人笑話嘛。”
八十年代全民文學熱,跟之前人們被思想壓抑的太久有關係,也歸功於當時的稿費水平相對較高。
眼下稿費千字十元至三十元,要是發表一篇萬字小說,那就相當於一個月的工資了。
況且對於國營廠職工來說,稿費也是他們賺取外快的唯一出路。
林父工科出身,憋死他也寫不出原創小說跟詩歌。他的俄語也基本集中在工學專業上,翻譯俄語小說也不現實。
可他到底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腦袋瓜子靈活。
他翻譯不了外國故事,可以當二道販子啊,直接將電影廠譯製好的電影再改寫成故事,寄給雜誌。
他試了兩迴,居然還真讓他給投中了。
林父得意洋洋:“這迴美國電影迴顧我也去,爭取再多記幾個故事,迴來再投給雜誌社。這一個月我要是中個十來篇,那說不定等到蕊蕊上大學就真能住上小別墅呢。”
林母嗔了丈夫一眼:“你也不怕累死自己,慣的她。她就是三分鍾熱度,過了這陣子又不稀奇了。”
林父搖頭:“要真一時興起,她也不會自己做小買賣,還攛掇你開診所,讓她舅媽養雞養蚯蚓了。”
林母心疼地抱住丈夫:“你就慣她吧。別管她,錢哪有那麽重要,一家人平平安安踏踏實實地才最要緊。”
為什麽大家都把做生意說成下海啊?在海裏頭遨遊的有,叫海水給淹死的不照樣不少。
就比方說周家兩口子吧,要是在深圳過得滋潤,哪裏還用得著周老太跟雙胞胎如此沒皮沒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