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很多人要上班什麽的,宴會的時間定在正月初六。
這一天要走親戚的人家已經走完, 又還沒開始上班。
知道老爺子這天最重要是把穀一一介紹給相熟的人家, 整個古家的人哪怕再忙,這天也都在家。
經過一年多的熟悉, 無論是古卓民這個一直惦記當年那個失蹤弟弟的哥哥,還是底下一幫從來沒見過二哥的弟妹,大家都把這個侄女當成家人, 對老爺子把她介紹給所有人認識,他們是由衷的讚同。
於是,正月初六這天,整個古家賓客雲集,相熟的人都來認識穀一一。
這天不僅穀一一和劉辰燁,兩人膝下現有的四個孩子,也都叫北京金字塔頂端的圈子所熟悉。這個圈子的能量是巨大的,他們知道後,尤其又知道劉辰燁早於77年年初就到北京軍區任職,且一年多下來表現優秀,這讓劉辰燁輕易就打入這個圈子。
今天受邀的人本來就有不少是軍區大院過來的,這一年多下來,由著三胞胎的關係,很多人對穀一一兩夫妻都很熟悉,也知道他們跟某位大佬關係不錯,沒人刻意去問,穀一一他們也沒刻意去說,所以很多人不知道,他們是老爺子的孫女和孫女婿。
這一來才知道,人家兩夫妻是深藏不露。
這一天古家整整熱鬧了一整天,第二天老爺子才帶著一家子並另外三個兒子,一起迴了一趟古家老宅。
這是正式將穀一一記入古家族譜,同時計入的還有,七七和九九。
穀一一記入族譜的名字是古一一,七七和九九的名字本就跟穀一一姓,分別叫古旭冉和古雪瑤。當母子三人的名字出現在二兒子古元恆的名下時,老爺子的眼眶也忍不住發燙。
二兒子走丟的事,一直是他們兩夫妻心中的痛,這麽多年下來,每次翻閱族譜看到他名下空空的,老爺子的心都不好受。
唯一跟二兒子相處過的大兒子,倒是曾經提議把古卓民過繼到二兒子的膝下,繼承二兒子的香火,老爺子一直沒同意。
一來單純為了繼承香火,就把老大兩夫妻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兒子,過繼到隔房,老爺子覺得不厚道。二來他始終相信,總有一天能找到二兒子的。
皇天不負有心人,果真讓他們找迴了二兒子的後人。
雖然二兒子這個後人隻是個女兒,但有個後代在就好,老爺子從來不再奢求其他。隻是沒想到這對小夫妻,早早就商量好,四個孩子兩人隨父姓,兩人隨母姓,二兒子這香火的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對這對小夫妻,尤其對劉辰燁這個孫女婿,老爺子真真是再喜歡不得了。
這天晚上從古家老宅迴到四合院,劉辰燁頗為感慨地跟穀一一說,“爺爺能在所有人都以為嶽父不在人世,提議把卓民過繼到嶽父名下時,拒絕這樣的提議,當真不容易。”
兩夫妻是今天才知道這件事的。
老爺子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從小受香火繼承的熏陶,且古家無論從哪方麵來說,更值得所謂的香火繼承。
老爺子硬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拒絕心甘情願把兒子過繼給弟弟的大伯的提議,當真不容易。
穀一一也覺得老爺子這點做得很好,“一個家族如何,跟當家人能不能守住底線,關係非常大。雖然大伯提議把卓民過繼給爸,大伯母也是同意的,大伯不說,但大伯母這個同意更多的是礙於情麵,不然沒有哪個女人願意把自己十月懷胎生下的孩子,過繼給別人。”
“大伯母是下一代宗婦,倘若在這件事上,讓她心裏有膈應,指不定她將來做了什麽不利於家族的事。相反,爺爺拒絕了這個提議,會讓大伯母念著他的開明,往後碰到事情會更加顧念家族的利益。”
“再者古代孩子的存活率低,幾歲夭折的孩子有的可能都沒出現在族譜裏,所謂的香火繼承其實沒那麽重要,一般情況下過繼都是發生在長大成人且有些成就的人身上,當年爸失蹤的時候才三歲,族譜裏有他的名字就不錯,底下有沒有香火繼承,其實沒那麽重要。”
老爺子沒同意過繼的事,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原因。
穀一一知道劉辰燁說這個,是想起當年自己被過繼的事,以及後頭劉父和劉辰煜搞出來的一堆事情,“當年劉二叔為了救你們母子幾人而死,在他沒有子女繼承香火的情況下,從伯父這邊過繼一個到他名下,是很多人都會做的一件事。”
劉父劉母最不該的是不經孩子的同意,強製性做這件事。
“如今咱們已經離他們很遠,過去的事就不要就記心裏,莫要平白叫自己心裏不痛快。”
“沒放心上,就是得知當年伯父提議讓卓民過繼到爸名下,一時感慨說了幾句而已。”
幸福是苦難最好的療傷藥,曾經那些孤獨苦悶,早就隨著一日比一日幸福的日子,隨風飄散。對劉父他們,隻要今後別再給他們添堵,劉辰燁不會再去記恨他們什麽。
認親介紹宴過後,上班的那些人,又投入新一年的忙碌中,穀一一則開始準備上學的事。
期間穀一一和古卓民,一起見了拖家帶口上京城的於慧芳兩夫妻。
於慧芳的家庭出身也不錯,夫妻兩人打算在北京發展,於是兩人都報了這邊的學校,也都順利被錄取了,兩夫妻就把孩子一並帶過來。
68年2月到農場,這是78年2月,整整十年時間,終於再次迴到這座城市,於慧芳激動不是言語能表達的。
大概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雖然過了兩年的時間,但這次見到的於慧芳,比之兩年前的她,似乎更顯年輕,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更好。
於慧芳的丈夫也是個不錯的人,跟古卓民交情還不錯,兩個男人談兩個男人的事,穀一一兩個女人聊他們女人的話題。
“我以為我這輩子注定窩在農場了,沒想到時隔十年竟然能迴到這個地方。”
於慧芳的家裏條件也不錯,剛去農場那幾年,她天天盼著迴來,結果一天天失敗,一天天失望,最後終於撐不住,在哪裏找了個說得過去的對象,就把自己給嫁了。
沒有父母的祝福,沒有像樣的婚禮,就幾個交情好的知青當她的娘家人。
婚後的日子不算難過,但終究慢慢變成普通人中的一員,日漸趨於普通。
午夜夢迴,偶爾迴想起曾經設想過的生活,於慧芳覺得自己這輩子,跟那些再扯不上關係,她告訴自己,跟丈夫那樣平平淡淡過一生也沒什麽不好的。
可當恢複高考的消息正式宣布,她才知道自己的血還會沸騰,那一刻她覺得青春重迴自己身上了。
她告訴丈夫她要參加高考,她要離開農場,迴到生她養她的地方。
丈夫本也是讀書人,也希望考大學,自是舉雙手雙腳讚成。
兩夫妻於是一起複習,一起參加了高考,還一起考上了,“我很慶幸我們兩個人都考了不錯的成績,能一起離開農場來到京城。”
自打年前高考成績陸續出來,尤其隨著錄取通知書的到來,於慧芳看過太多太多為了迴城拋妻棄子、拋夫棄女的事。
不能說那些知青的做法錯誤,可作為曾經盼著迴城的一員,她能理解那些人心裏的苦。
她唯一慶幸的就是,自己跟丈夫兩人能一起帶著他們的孩子,走出那個地方。
穀一一知道,於慧芳的感激從何說起,這兩年將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次離婚高峰期,當中大部分離婚都是因為知青要迴城,不願意帶走鄉下的妻子和孩子,或者丈夫和孩子。
於慧芳的確是少有的幸運,“這也說明當年你在選擇結婚對象時,並沒盲目到底。”
要不是當年她選了一個同是讀書人的對象結婚,哪有今天這樣好的機會。
“我就是覺得兩個人學識相當,婚後才能有共同的話題說。”
“所以選擇很重要。”
於慧芳深以為意,“徐知青也考上了京城的大學,不過,她的婆家不願意讓她迴來讀書,但她自己拿了錄取通知書,自己跑迴來京城。”
“當年六六幾個孩子拿蟲子捉弄她的事,她知道了,你記得多留個心眼兒。”
第90章
劉顥坤和劉顥陽兩兄弟報考的也是北京這邊的大學, 過年後不久,兩兄弟也一起帶著行李來了北京。兩兄弟是抱著提前來北京熟悉環境的心思來的,所以是元宵過後就來了學校。
穀一一的四合院房間很多,兩兄弟就住在四合院, 安頓好後, 兩兄弟帶著李氏給準備好的禮物,由穀一一陪著一起到老爺子那邊,給老爺子和老太太拜晚年。
老爺子和老太太都知道, 孫女跟這兩家人關係好, 且這兩個孩子身上的氣質也幹淨, 兩人也喜歡,自是盛情款待了他們一番。
並說往後在這邊遇到麻煩, 可以打電話過來, 或者上門找他們幫忙, 不用客氣。
兩兄弟都知道他們這是看在穀一一的麵子上, 才做的承諾, 嘴上應著一定,心裏卻知道他們不會找上門。
因為小事他們不好意思找上門, 大事他們倒想找上門,卻不會找上門。
不過,他們也知道,隻要讓大家知道他們是穀一一的侄兒,正常人一般不會找他們麻煩,就像過去幾年他們在濟南一樣。
雖然劉辰燁實際沒為他們做什麽, 但知道他們是劉辰燁的家人,自會有人賣他麵子,不上門找他們麻煩。
雖然知道老兩口是因為穀一一才說的這客套話,兩兄弟還是由衷的關心,他們很清楚,倘若哪天他們抹得開那個臉求上門,老爺子一定會幫忙的。
拜訪過老爺子後,穀一一帶著四個孩子陪了兩兄弟幾天,後麵兩兄弟就自己行動了。
這是劉顥坤第一次來京城,可劉顥陽曾經跟六六他們在這裏,過了一個暑假,對這邊還是很熟悉的,且了兩兄弟都已經是大人。
穀一一絲毫不擔心,他們兩人單獨行動。
京城這邊的大學,這一年的開學時間大部分在三月中旬,兩兄弟玩了大半個月時間,開學前夕劉辰燁特意抽出時間,帶著妻兒請兩個侄子到國營賓館吃了一頓飯,算是他慶祝兩個侄兒考上大學。
這頓飯過後,穀一一的學校也正式開學了。
這一屆的大學生情況非常特殊,年齡跨度非常大,年紀大的已經30歲,年齡小的才15歲。年齡大的多數已經結婚生子,有很多拋夫棄子或者拋棄妻子的大學生,也有像於慧芳這樣拖家帶口來上學的。
帶孩子一起來的學生,自然不好住學校的宿舍,免得影響到同宿舍的人,所以學校對不住在學校的學生,並不會管。
穀一一的學校距離四合院並不遠,所以她沒住學校,而住四合院。
大學的課程,大一一年大部分是理論課程,不怎麽需要社會實踐。
不過,穀一一始終相信,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除了理論課程,平常她沒少去拍各種景色。當中不得不說劉顥陽選的專業,劉顥陽也喜歡攝影,但他喜歡的方向是影視方向的,他報考的院校是電影學院的導演係。
他跟穀一一側重的方向不一樣,但當中有相通的地方,平日裏兩人沒少一起拍外景。
為此,穀一一的照相館也多了一項業務:給人攝像,這項業務主要由劉顥陽負責。
除了她的照相館事業,古卓民先前說的複習資料的事,也開始如火如荼地進行。
要編寫一本複習資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穀一一本身又忙,如果所有科目都要她負責,她壓根忙不過來。穀一一於是讓古卓民去北大清華找人,文理科各找一個人,讓這兩人當她的副手。
過去十年動蕩,除了個別有出身的人,大部分都是一窮二白的農民,有這樣的機會,自然有的是人願意幹。
這兩個副手分別都是省狀元,學識都不錯,有他們的幫忙,穀一一肩上的擔子便不會太重,倒是兼顧得過來。
當然,鑒於77、78兩年的高考時間,隻間隔七個月,這一年的複習是在穀一一去年那份複習資料的基礎上,結果77年的考試題目,進一步改編的,並不是全新的內容。
去年這份複習資料幫了很多學子,打下了不錯的基礎,且眼下的複習資料太少,所以這一年賣的複習資料,整整比去年多了十倍不止。
可以說古卓民倒騰的這份事業,開局喜人。
77年的大學生才入學半年,各個大學又迎來了78屆的大學生。
而經過大半年的適應,77屆的大學生,都漸漸適應大學生活,他們更知道如何安排課業和日常生活。
這是穀一一第二次上大學,上輩子上大學,無論學校還是專業,都是家裏幫她選的,她自己並不喜歡。所以上大學後,第一個學期期末考,她的成績就是60分黨。
穿越前跟古父翻臉那次,就是她考試成績不好、又奇裝異服、還談戀愛等等,幾乎可以說,所有家裏不同意她做的事,她統統給做了個遍,才會惹得她爸動了給她轉到女學,以此杜絕她繼續作。
換位思考,倘若將來某一天,六六他們姐弟幾個也如此,想來她心裏也不會好受。
迴頭想想,當初自己的做法,的確有些偏激。
當然她不會像父母曾經對她的那樣,待六六他們姐弟幾個,但做父母對子女有期許,應該是所有當父母的都一樣,隻是她曾經的父母,做得太過了而已。
因為跟父母鬥法,上輩子那半年大學生活,她盡顧著作,壓根沒好好過。
如今這大學是她想考的,學校是她自己選的,專業也是她自己選的。
除了想拿到畢業證書外,她也的確想學到真的本事,所以她專業課都很認真的上。不過,跟專業無關的其他課程,她的成績都是低空飛過,也就是六十分黨。
也不知道是不是她帶的壞頭,古卓民、劉顥陽兩兄弟也都跟她一樣,專業課程成績都不錯,其他跟專業課的課程都是保證能拿到學分而已。
又不指望拿獎學金,穀一一並不覺得這樣不對,所以對此也沒說什麽。
到十月份特殊時期已經過去兩周年,這兩年下來國家的變化比過去十年還大,各個行業都在複蘇,尤其十二月份十一屆三中全會宣布改革開放後,國家的變化更是快速。
這一天要走親戚的人家已經走完, 又還沒開始上班。
知道老爺子這天最重要是把穀一一介紹給相熟的人家, 整個古家的人哪怕再忙,這天也都在家。
經過一年多的熟悉, 無論是古卓民這個一直惦記當年那個失蹤弟弟的哥哥,還是底下一幫從來沒見過二哥的弟妹,大家都把這個侄女當成家人, 對老爺子把她介紹給所有人認識,他們是由衷的讚同。
於是,正月初六這天,整個古家賓客雲集,相熟的人都來認識穀一一。
這天不僅穀一一和劉辰燁,兩人膝下現有的四個孩子,也都叫北京金字塔頂端的圈子所熟悉。這個圈子的能量是巨大的,他們知道後,尤其又知道劉辰燁早於77年年初就到北京軍區任職,且一年多下來表現優秀,這讓劉辰燁輕易就打入這個圈子。
今天受邀的人本來就有不少是軍區大院過來的,這一年多下來,由著三胞胎的關係,很多人對穀一一兩夫妻都很熟悉,也知道他們跟某位大佬關係不錯,沒人刻意去問,穀一一他們也沒刻意去說,所以很多人不知道,他們是老爺子的孫女和孫女婿。
這一來才知道,人家兩夫妻是深藏不露。
這一天古家整整熱鬧了一整天,第二天老爺子才帶著一家子並另外三個兒子,一起迴了一趟古家老宅。
這是正式將穀一一記入古家族譜,同時計入的還有,七七和九九。
穀一一記入族譜的名字是古一一,七七和九九的名字本就跟穀一一姓,分別叫古旭冉和古雪瑤。當母子三人的名字出現在二兒子古元恆的名下時,老爺子的眼眶也忍不住發燙。
二兒子走丟的事,一直是他們兩夫妻心中的痛,這麽多年下來,每次翻閱族譜看到他名下空空的,老爺子的心都不好受。
唯一跟二兒子相處過的大兒子,倒是曾經提議把古卓民過繼到二兒子的膝下,繼承二兒子的香火,老爺子一直沒同意。
一來單純為了繼承香火,就把老大兩夫妻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兒子,過繼到隔房,老爺子覺得不厚道。二來他始終相信,總有一天能找到二兒子的。
皇天不負有心人,果真讓他們找迴了二兒子的後人。
雖然二兒子這個後人隻是個女兒,但有個後代在就好,老爺子從來不再奢求其他。隻是沒想到這對小夫妻,早早就商量好,四個孩子兩人隨父姓,兩人隨母姓,二兒子這香火的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對這對小夫妻,尤其對劉辰燁這個孫女婿,老爺子真真是再喜歡不得了。
這天晚上從古家老宅迴到四合院,劉辰燁頗為感慨地跟穀一一說,“爺爺能在所有人都以為嶽父不在人世,提議把卓民過繼到嶽父名下時,拒絕這樣的提議,當真不容易。”
兩夫妻是今天才知道這件事的。
老爺子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從小受香火繼承的熏陶,且古家無論從哪方麵來說,更值得所謂的香火繼承。
老爺子硬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拒絕心甘情願把兒子過繼給弟弟的大伯的提議,當真不容易。
穀一一也覺得老爺子這點做得很好,“一個家族如何,跟當家人能不能守住底線,關係非常大。雖然大伯提議把卓民過繼給爸,大伯母也是同意的,大伯不說,但大伯母這個同意更多的是礙於情麵,不然沒有哪個女人願意把自己十月懷胎生下的孩子,過繼給別人。”
“大伯母是下一代宗婦,倘若在這件事上,讓她心裏有膈應,指不定她將來做了什麽不利於家族的事。相反,爺爺拒絕了這個提議,會讓大伯母念著他的開明,往後碰到事情會更加顧念家族的利益。”
“再者古代孩子的存活率低,幾歲夭折的孩子有的可能都沒出現在族譜裏,所謂的香火繼承其實沒那麽重要,一般情況下過繼都是發生在長大成人且有些成就的人身上,當年爸失蹤的時候才三歲,族譜裏有他的名字就不錯,底下有沒有香火繼承,其實沒那麽重要。”
老爺子沒同意過繼的事,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原因。
穀一一知道劉辰燁說這個,是想起當年自己被過繼的事,以及後頭劉父和劉辰煜搞出來的一堆事情,“當年劉二叔為了救你們母子幾人而死,在他沒有子女繼承香火的情況下,從伯父這邊過繼一個到他名下,是很多人都會做的一件事。”
劉父劉母最不該的是不經孩子的同意,強製性做這件事。
“如今咱們已經離他們很遠,過去的事就不要就記心裏,莫要平白叫自己心裏不痛快。”
“沒放心上,就是得知當年伯父提議讓卓民過繼到爸名下,一時感慨說了幾句而已。”
幸福是苦難最好的療傷藥,曾經那些孤獨苦悶,早就隨著一日比一日幸福的日子,隨風飄散。對劉父他們,隻要今後別再給他們添堵,劉辰燁不會再去記恨他們什麽。
認親介紹宴過後,上班的那些人,又投入新一年的忙碌中,穀一一則開始準備上學的事。
期間穀一一和古卓民,一起見了拖家帶口上京城的於慧芳兩夫妻。
於慧芳的家庭出身也不錯,夫妻兩人打算在北京發展,於是兩人都報了這邊的學校,也都順利被錄取了,兩夫妻就把孩子一並帶過來。
68年2月到農場,這是78年2月,整整十年時間,終於再次迴到這座城市,於慧芳激動不是言語能表達的。
大概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雖然過了兩年的時間,但這次見到的於慧芳,比之兩年前的她,似乎更顯年輕,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更好。
於慧芳的丈夫也是個不錯的人,跟古卓民交情還不錯,兩個男人談兩個男人的事,穀一一兩個女人聊他們女人的話題。
“我以為我這輩子注定窩在農場了,沒想到時隔十年竟然能迴到這個地方。”
於慧芳的家裏條件也不錯,剛去農場那幾年,她天天盼著迴來,結果一天天失敗,一天天失望,最後終於撐不住,在哪裏找了個說得過去的對象,就把自己給嫁了。
沒有父母的祝福,沒有像樣的婚禮,就幾個交情好的知青當她的娘家人。
婚後的日子不算難過,但終究慢慢變成普通人中的一員,日漸趨於普通。
午夜夢迴,偶爾迴想起曾經設想過的生活,於慧芳覺得自己這輩子,跟那些再扯不上關係,她告訴自己,跟丈夫那樣平平淡淡過一生也沒什麽不好的。
可當恢複高考的消息正式宣布,她才知道自己的血還會沸騰,那一刻她覺得青春重迴自己身上了。
她告訴丈夫她要參加高考,她要離開農場,迴到生她養她的地方。
丈夫本也是讀書人,也希望考大學,自是舉雙手雙腳讚成。
兩夫妻於是一起複習,一起參加了高考,還一起考上了,“我很慶幸我們兩個人都考了不錯的成績,能一起離開農場來到京城。”
自打年前高考成績陸續出來,尤其隨著錄取通知書的到來,於慧芳看過太多太多為了迴城拋妻棄子、拋夫棄女的事。
不能說那些知青的做法錯誤,可作為曾經盼著迴城的一員,她能理解那些人心裏的苦。
她唯一慶幸的就是,自己跟丈夫兩人能一起帶著他們的孩子,走出那個地方。
穀一一知道,於慧芳的感激從何說起,這兩年將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次離婚高峰期,當中大部分離婚都是因為知青要迴城,不願意帶走鄉下的妻子和孩子,或者丈夫和孩子。
於慧芳的確是少有的幸運,“這也說明當年你在選擇結婚對象時,並沒盲目到底。”
要不是當年她選了一個同是讀書人的對象結婚,哪有今天這樣好的機會。
“我就是覺得兩個人學識相當,婚後才能有共同的話題說。”
“所以選擇很重要。”
於慧芳深以為意,“徐知青也考上了京城的大學,不過,她的婆家不願意讓她迴來讀書,但她自己拿了錄取通知書,自己跑迴來京城。”
“當年六六幾個孩子拿蟲子捉弄她的事,她知道了,你記得多留個心眼兒。”
第90章
劉顥坤和劉顥陽兩兄弟報考的也是北京這邊的大學, 過年後不久,兩兄弟也一起帶著行李來了北京。兩兄弟是抱著提前來北京熟悉環境的心思來的,所以是元宵過後就來了學校。
穀一一的四合院房間很多,兩兄弟就住在四合院, 安頓好後, 兩兄弟帶著李氏給準備好的禮物,由穀一一陪著一起到老爺子那邊,給老爺子和老太太拜晚年。
老爺子和老太太都知道, 孫女跟這兩家人關係好, 且這兩個孩子身上的氣質也幹淨, 兩人也喜歡,自是盛情款待了他們一番。
並說往後在這邊遇到麻煩, 可以打電話過來, 或者上門找他們幫忙, 不用客氣。
兩兄弟都知道他們這是看在穀一一的麵子上, 才做的承諾, 嘴上應著一定,心裏卻知道他們不會找上門。
因為小事他們不好意思找上門, 大事他們倒想找上門,卻不會找上門。
不過,他們也知道,隻要讓大家知道他們是穀一一的侄兒,正常人一般不會找他們麻煩,就像過去幾年他們在濟南一樣。
雖然劉辰燁實際沒為他們做什麽, 但知道他們是劉辰燁的家人,自會有人賣他麵子,不上門找他們麻煩。
雖然知道老兩口是因為穀一一才說的這客套話,兩兄弟還是由衷的關心,他們很清楚,倘若哪天他們抹得開那個臉求上門,老爺子一定會幫忙的。
拜訪過老爺子後,穀一一帶著四個孩子陪了兩兄弟幾天,後麵兩兄弟就自己行動了。
這是劉顥坤第一次來京城,可劉顥陽曾經跟六六他們在這裏,過了一個暑假,對這邊還是很熟悉的,且了兩兄弟都已經是大人。
穀一一絲毫不擔心,他們兩人單獨行動。
京城這邊的大學,這一年的開學時間大部分在三月中旬,兩兄弟玩了大半個月時間,開學前夕劉辰燁特意抽出時間,帶著妻兒請兩個侄子到國營賓館吃了一頓飯,算是他慶祝兩個侄兒考上大學。
這頓飯過後,穀一一的學校也正式開學了。
這一屆的大學生情況非常特殊,年齡跨度非常大,年紀大的已經30歲,年齡小的才15歲。年齡大的多數已經結婚生子,有很多拋夫棄子或者拋棄妻子的大學生,也有像於慧芳這樣拖家帶口來上學的。
帶孩子一起來的學生,自然不好住學校的宿舍,免得影響到同宿舍的人,所以學校對不住在學校的學生,並不會管。
穀一一的學校距離四合院並不遠,所以她沒住學校,而住四合院。
大學的課程,大一一年大部分是理論課程,不怎麽需要社會實踐。
不過,穀一一始終相信,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除了理論課程,平常她沒少去拍各種景色。當中不得不說劉顥陽選的專業,劉顥陽也喜歡攝影,但他喜歡的方向是影視方向的,他報考的院校是電影學院的導演係。
他跟穀一一側重的方向不一樣,但當中有相通的地方,平日裏兩人沒少一起拍外景。
為此,穀一一的照相館也多了一項業務:給人攝像,這項業務主要由劉顥陽負責。
除了她的照相館事業,古卓民先前說的複習資料的事,也開始如火如荼地進行。
要編寫一本複習資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穀一一本身又忙,如果所有科目都要她負責,她壓根忙不過來。穀一一於是讓古卓民去北大清華找人,文理科各找一個人,讓這兩人當她的副手。
過去十年動蕩,除了個別有出身的人,大部分都是一窮二白的農民,有這樣的機會,自然有的是人願意幹。
這兩個副手分別都是省狀元,學識都不錯,有他們的幫忙,穀一一肩上的擔子便不會太重,倒是兼顧得過來。
當然,鑒於77、78兩年的高考時間,隻間隔七個月,這一年的複習是在穀一一去年那份複習資料的基礎上,結果77年的考試題目,進一步改編的,並不是全新的內容。
去年這份複習資料幫了很多學子,打下了不錯的基礎,且眼下的複習資料太少,所以這一年賣的複習資料,整整比去年多了十倍不止。
可以說古卓民倒騰的這份事業,開局喜人。
77年的大學生才入學半年,各個大學又迎來了78屆的大學生。
而經過大半年的適應,77屆的大學生,都漸漸適應大學生活,他們更知道如何安排課業和日常生活。
這是穀一一第二次上大學,上輩子上大學,無論學校還是專業,都是家裏幫她選的,她自己並不喜歡。所以上大學後,第一個學期期末考,她的成績就是60分黨。
穿越前跟古父翻臉那次,就是她考試成績不好、又奇裝異服、還談戀愛等等,幾乎可以說,所有家裏不同意她做的事,她統統給做了個遍,才會惹得她爸動了給她轉到女學,以此杜絕她繼續作。
換位思考,倘若將來某一天,六六他們姐弟幾個也如此,想來她心裏也不會好受。
迴頭想想,當初自己的做法,的確有些偏激。
當然她不會像父母曾經對她的那樣,待六六他們姐弟幾個,但做父母對子女有期許,應該是所有當父母的都一樣,隻是她曾經的父母,做得太過了而已。
因為跟父母鬥法,上輩子那半年大學生活,她盡顧著作,壓根沒好好過。
如今這大學是她想考的,學校是她自己選的,專業也是她自己選的。
除了想拿到畢業證書外,她也的確想學到真的本事,所以她專業課都很認真的上。不過,跟專業無關的其他課程,她的成績都是低空飛過,也就是六十分黨。
也不知道是不是她帶的壞頭,古卓民、劉顥陽兩兄弟也都跟她一樣,專業課程成績都不錯,其他跟專業課的課程都是保證能拿到學分而已。
又不指望拿獎學金,穀一一並不覺得這樣不對,所以對此也沒說什麽。
到十月份特殊時期已經過去兩周年,這兩年下來國家的變化比過去十年還大,各個行業都在複蘇,尤其十二月份十一屆三中全會宣布改革開放後,國家的變化更是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