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說,沒離開過家,不會懂得什麽叫生活,什麽叫男子應該有的承擔。現在的我的確不懂得什麽叫生活,什麽叫承擔,所以我想去找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穀一一點頭,“你這樣的想法很對,一個人隻有懂得什麽叫生活,懂得什麽叫承擔,今後做起事情才能更加有章法,也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樣的生活。”
劉顥坤幾兄弟算是這個時代的幸運兒,他們從小順風順水的,沒經曆過多少苦,能自己去體驗一下沒父母嗬護的生活,能懂得什麽叫承擔,對他們日後的生活隻好不壞。
說起這個,穀一一不免想起上輩子的自己。
上輩子的她,活到十九歲,還是不懂什麽叫生活,什麽叫承擔。
她對生活所有的認知,都源於網絡,源於文字,這讓她缺失了現實感,從而理所當然地以為,憑借自己的努力,能過上自己想過的日子。
當然,如果她沒穿越到這裏,在哪行哪業都能掙到錢的幾十年後,隻要舍得身份舍得麵子去工作,她掙個生活應該不難,可想像她跟她爸爸說的那樣,闖出一番屬於自己的天地,肯定沒那麽容易。
剛穿越來這裏的時候,她自以為能在這裏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最後事實告訴她,在你要出身沒出身,要錢沒錢,要吃苦不能吃苦的情況下,你所認為的闖出一片天地,真的沒那麽簡單。
上輩子的她因為從小生活更習慣生活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裏,導致現實感缺失。
因為對現實缺少認知,養成了她自以為老子天下無敵的自負感,從而導致她在來到這裏後,做出了許多現在看起來很可笑的事。
劉顥坤他們的成長環境,不至於像上輩子的她那樣對現實缺少認知,卻也是被父母嗬護著長大的,不懂人間疾苦的孩子,能趁著現有的機會,增加對現實生活的感知。
雖然三叔是全家最厲害的人,可對劉顥陽他們六兄弟來說,穀一一這個小嬸嬸說的很多話,對他們來說更受用。每次六兄弟想要做什麽事,首先想到的就是問穀一一的建議。
如果能從她這裏得到他們建議的認可,幾兄弟就會很高興。
在幾兄弟眼裏,穀一一是最能理解他們的人,他們拿她當長輩,還拿她當知己。
穀一一很喜歡自己跟幾個子侄的這樣亦師亦友的關係。
這天晚上,五兄弟在將軍樓陪六□□姐弟,放了大半夜的鞭炮,當天晚上也睡在將軍樓,第二天早上在將軍樓吃過早餐,才各自迴各自的家裏。
而劉辰燁一家子,則拎上提前準備好的行李,趕往機場飛北京。
這是穀一一跟古家相認的第一個年,按老爺子和老太太的意思,是要他們年前就飛到北京,跟大家一起吃團圓飯。
可穀一一覺得這可能是他們接下來好些年,最後一次在濟南過年,還是好好跟兩位兄長兩位嫂子過一下才是,就拒絕了提前到北京在古家過除夕夜的提議。
古藺琅這一支所有能迴來過來的都迴來了,穀一一算了一下,大大小小加起來,起碼有六七十號人,是穀一一從未見過的熱鬧。
叔伯姑姑們對她這個新找迴來的侄女,都帶著憐惜,不僅一個個給了紅包,還都把早就準備好的見麵禮給她。
一波堂兄弟姐妹,也都給她準備了見麵禮,還這個說有這個問題可以找他,那個說有那個問題可以找他,這麽多人遍布各個職能部門,當真是碰到什麽問題,都能找到人古家的人在裏麵。
得知她曾經在黃河農場公宣組當過幹事,在北京公宣組的堂哥說,等他們明年到北京了,可以到公宣組任職。
穀一一心想,明年特殊時期就要結束,到時候革委會各個部門將被撤銷,再沒公宣組的存在。
雖然心知肚明這些事情,但她不能說,且這是堂哥對她表示友好。
於是,她順著堂哥的話,等她明年真的順利到北京了,一定找他幫忙安排。
得知她攝影技術特別好,還在濟南開了一家照相館,在市政府工作的小姑父說,等他們來了北京要還想開照相館,他可以從中周旋。
照相館穀一一的確想繼續開,小姑丈這說法正中她的下懷,穀一一沒跟他客氣,讓他先幫著把問清楚,北京開相館,她應該做什麽樣的準備。
有在教育司的說,到時候幾個孩子上學的問題,他一定給辦得妥妥的。
……
對這些突然多出來的親戚,短暫的相處後,穀一一就對他們生出了親近感。
原先以為等他們來北京後,他們得重新去熟悉這邊的一切,重新認識這邊的人。
如今有這麽些親人在,等他們來京城了,可以以最快的時間,融入這座新的城市,真好。
大年初一這天就這樣熱熱鬧鬧的過了。
第二天,劉辰燁就開始跟著老爺子外出,穀一一則帶著四個孩子,跟暫時不著急返迴工作崗位的一撥人玩……
劉辰燁的假期到初六,初五他們就得迴濟南,初四晚上所有還在京城的人,又一次聚到老爺子那邊一起吃飯。
這次吃完飯,大家都隻在小坐了一會兒就各自離開,把晚上的時間留給兩夫妻收拾東西。
客房裏,穀一一瞧著堆成小山一樣的禮物,“這趟北京之旅,完全是過來掃蕩的。”
在這個物質匱乏的時代,平日裏大家送禮物,基本都是日用品為主,什麽搪瓷杯、搪瓷盆、布料等,或者各類票據,鮮少超出這個範疇的。
可很明顯,他們送這些東西,對尤要迴濟南生活的他們不實用,且這些東西穀一一他們也不缺。
一幫人送的都是頗有紀念意義的玉佩、首飾之類的,穀一一雖然對文物沒研究,但這些人拿出手的東西,肯定都是好東西。
穀一一覺得等文物別重視的時候,單就這些東西拿出來估價,她就是富豪。
劉家也算小有家底的家族,可跟古家這樣傳了幾百年的家族,完全不夠看。
哪怕劉辰燁覺得自己不是個看中物質的人,麵對這一個比一個貴重的禮物,也難以淡定,“咱們得記下每個人送的東西,將來找機會拿差不多價值的禮物送迴去。”
照穀一一說的,將來這些東西都老值錢老值錢的,就這樣平白無故接受了,他心裏過意不去。
穀一一也是這個想法,“放心,我都拿本子記著。”
看著一堆東西,穀一一沉默了一下說道,“我想著這些東西,主要是用來收藏的,帶迴濟南也沒用。所以,我們把這些整理整理,放到四合院就好。”
不然現在帶迴濟南,迴頭又要折騰著往京城搬東,太浪費精力。
“行,就照你說的做。”
於是兩夫妻把東西都歸類好,順道叫來老爺子的勤務員,送他們一起到四合院擱這些東西。自十月份他們接受了老爺子送的這套四合院,就叫人往裏頭添一些東西,其中就有一個保險櫃。
把東西擱保險櫃裏收好,兩人才返迴老爺子那邊,收拾他們的行李,以及要帶迴濟南的東西……
第二天一大早吃過早飯,兩夫妻就拎著行李下樓。
樓下老太太正拉著六六幾個的手,叮囑他們,“迴去後好好讀書,周末媽媽有空讓她帶你們飛來北京看太姥姥,媽媽沒空你們要是想姥姥,也可以給太姥姥打電話,太姥姥好安排人去接你們過來往。”
“兩天時間來迴北京太趕,不夠我們玩,所以我們還是給太姥姥打電話就好,來北京的事等我和七七他們放暑假了,再過來。”
“那就太姥姥想你們的時候,就飛過去看你們,你們等暑假再來陪太姥姥。”
“如果太姥姥再來濟南,六六可以當您的向導,帶您出去玩了。”
“為了讓六六給太姥姥當向導,太姥姥一定到濟南一趟,享受咱六六的向導服務。”
兩夫妻把手中的行李給一旁的勤務兵,兩人則站到老爺子和老太太跟前,跟他們道別,“爺爺奶奶,我們就先迴去了,等有時間再帶幾個孩子來看你們。”
*
迴濟南後,劉辰燁進入新一年的忙碌中,等孩子們開學後,穀一一也開始忙碌。
春去夏來半年時間很快就過去,轉眼又是一年暑假,六□□姐弟如期被送去北京。
今年不一樣的是,劉顥陽幾兄弟沒再跟著去。
十七歲的劉顥陽,畢業後就開始準備下鄉的事,十五歲的劉顥安一如過去幾年,跟著部隊訓練,而今年也有十三歲的劉顥軒,經過這幾年的摸索,已經摸索出一套掙錢的方式,暑假開始就帶著兩個弟弟往返於農場和濟南之間,開始掙錢。
孩子不在身邊,穀一一把所有精力都投入相館的運營中,七月份一個月的業績,就抵得上第一個季度的業績。
對她經營的這家相館,政府非常滿意,對她年底將跟劉辰燁去京城的事,大家都趕到惋惜,但她有更好的去處,大家又為她開心。
雖然這家相館政府不幹涉經營,但再怎麽說也是國營單位,不能因為她要走人,就把相館關了。於是,培養一個能接手的人很重要。
本來陳露是個不錯的選擇,可劉辰燁在問過陳澤後,陳露兩夫妻到時候也會跟著他們去北京。所以,他們隻能幫忙培養一個人。
接手相館的是公宣組的一個幹事,負責宣傳畫的,有一定的基礎,這人又是個實幹的人,帶起來倒是不難。
八月份穀一一整整帶了他一個月,九月份就開始讓他自己發展業務。
穀一一則把精力放到,今年剛上小學的三胞胎身上。
孩子們才開學沒幾天,9月8日偉人主席同誌於北京逝世,舉國哀痛,紀念追悼他的活動,彌散整個九月。
直到翻過九月,進入十月,□□被秘密逮捕,籠罩全國的哀悼才稍稍降溫。
足見這位偉人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十月除了是十年特殊時期的結束月,也是劉辰燁調任北京的調令正是下來的月份。
從70年底到76年底,整整六年時間,劉辰燁在濟南軍區留下了許多不可磨滅的足跡,更在幾次帶隊外出救災中,無論團隊還是個人都立了軍功。
軍區司令對他的調任評語是能力出眾,各項軍事素質優秀,堪當大任。
軍區政委對他的調任評語是思想端正,自律性強,行為作風與黨的領導綱領契合,生活作風良好,是個叫人放心的將領。
平級同時對他的評價也都很高,下屬的評價則是又敬又畏。
70年的自己火候還不夠,那時候真去北京,在那個人才輩出的地方,自己不一定能做出這樣的成績出來。
如果說當年安慰自己,留在濟南也沒什麽不好,是爭不過人的自我安慰。
那如今六年過去再做這樣想,他心裏真是作這樣的想法。
六年後的現在,無論沉澱,還是心智,都足夠他進入那個全國政治中心。
不過,他的調令雖然已經下來,卻不是立馬調到北京,而要到77年1月才正式去北京報道,接下來幾個月主要是工作交接。
作為濟南軍區名副其實的三把手,他要交接的工作有很多,得到調令的時候已經十月底,也就是他隻有兩個月的交接時間,時間還是挺倉促的。
於是,工作交接的時候,他甚至必須比原先更忙碌。
他忙著工作交接,穀一一則忙著收拾東西,把能先托運到京城的東西先托運過去,到時候他們隻要人過去北京就行。
除此外,她還忙著跟這些年交好的人,一一道別。
他們這去京城是往高處走,大家雖然有幾分不舍,但更多的是由衷的祝福,祝福他們在即將到來的新征程,能有更好的發展。
除軍區這邊這些人,王國強兩夫妻和友鄰鄉曾經的楊經理,穀一一特意上門拜訪他們,正是把他們將要離開的事,告訴他們。
這幾個人都是原先在農場就有的老交情,是真正的老交情,尤其王國強這個曾經對原主諸多維護的鄰家大哥哥。
對她即將去京城的事,王國強一點不意外,“昔日落難的鳳凰,終於要展翅翱翔了。如今你不僅有對你百般嗬護的丈夫,還有一群真心疼愛你的親人,再不用我這個鄰家哥哥說什麽,我隻衷心祝福你!”
當初這丫頭跟劉辰煜在一起的時候,他真的各種不放心,結果一次公幹迴農場,小丫頭就突然跟劉辰燁結婚,他還擔心這突如其來的婚姻,以及跟劉辰煜的尷尬關係,會讓她的婚姻生活,步履維艱呢。
結果他發現,這丫頭跟劉辰燁雖然不見有多深的感情,可站在一起卻莫名讓人覺得他們般配。後麵他發現劉辰燁對這丫頭的各種包容,就知道這兩人在一起,哪怕一輩子沒有愛情,日子也不至於不好過,才稍稍放心。
然後在他離開農場的時候,這兩人已經彼此愛上,且劉辰燁更是為了這丫頭放棄大好的前途迴了農場,當個建設兵團團長。
一個男人如果不是足夠愛一個女人,不會放棄自己的前途,隻為遷就這個女人的。
所以那時候他就對這丫頭徹底放心。
幾年下來證明信,劉辰燁對這丫頭真是幾年如一日,甚至於一日好過一日。
都結婚這麽多年了,兩人在一起的時候,還經常冒粉紅泡泡,讓人瞧著就羨慕。
穀一一點頭,“你這樣的想法很對,一個人隻有懂得什麽叫生活,懂得什麽叫承擔,今後做起事情才能更加有章法,也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樣的生活。”
劉顥坤幾兄弟算是這個時代的幸運兒,他們從小順風順水的,沒經曆過多少苦,能自己去體驗一下沒父母嗬護的生活,能懂得什麽叫承擔,對他們日後的生活隻好不壞。
說起這個,穀一一不免想起上輩子的自己。
上輩子的她,活到十九歲,還是不懂什麽叫生活,什麽叫承擔。
她對生活所有的認知,都源於網絡,源於文字,這讓她缺失了現實感,從而理所當然地以為,憑借自己的努力,能過上自己想過的日子。
當然,如果她沒穿越到這裏,在哪行哪業都能掙到錢的幾十年後,隻要舍得身份舍得麵子去工作,她掙個生活應該不難,可想像她跟她爸爸說的那樣,闖出一番屬於自己的天地,肯定沒那麽容易。
剛穿越來這裏的時候,她自以為能在這裏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最後事實告訴她,在你要出身沒出身,要錢沒錢,要吃苦不能吃苦的情況下,你所認為的闖出一片天地,真的沒那麽簡單。
上輩子的她因為從小生活更習慣生活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裏,導致現實感缺失。
因為對現實缺少認知,養成了她自以為老子天下無敵的自負感,從而導致她在來到這裏後,做出了許多現在看起來很可笑的事。
劉顥坤他們的成長環境,不至於像上輩子的她那樣對現實缺少認知,卻也是被父母嗬護著長大的,不懂人間疾苦的孩子,能趁著現有的機會,增加對現實生活的感知。
雖然三叔是全家最厲害的人,可對劉顥陽他們六兄弟來說,穀一一這個小嬸嬸說的很多話,對他們來說更受用。每次六兄弟想要做什麽事,首先想到的就是問穀一一的建議。
如果能從她這裏得到他們建議的認可,幾兄弟就會很高興。
在幾兄弟眼裏,穀一一是最能理解他們的人,他們拿她當長輩,還拿她當知己。
穀一一很喜歡自己跟幾個子侄的這樣亦師亦友的關係。
這天晚上,五兄弟在將軍樓陪六□□姐弟,放了大半夜的鞭炮,當天晚上也睡在將軍樓,第二天早上在將軍樓吃過早餐,才各自迴各自的家裏。
而劉辰燁一家子,則拎上提前準備好的行李,趕往機場飛北京。
這是穀一一跟古家相認的第一個年,按老爺子和老太太的意思,是要他們年前就飛到北京,跟大家一起吃團圓飯。
可穀一一覺得這可能是他們接下來好些年,最後一次在濟南過年,還是好好跟兩位兄長兩位嫂子過一下才是,就拒絕了提前到北京在古家過除夕夜的提議。
古藺琅這一支所有能迴來過來的都迴來了,穀一一算了一下,大大小小加起來,起碼有六七十號人,是穀一一從未見過的熱鬧。
叔伯姑姑們對她這個新找迴來的侄女,都帶著憐惜,不僅一個個給了紅包,還都把早就準備好的見麵禮給她。
一波堂兄弟姐妹,也都給她準備了見麵禮,還這個說有這個問題可以找他,那個說有那個問題可以找他,這麽多人遍布各個職能部門,當真是碰到什麽問題,都能找到人古家的人在裏麵。
得知她曾經在黃河農場公宣組當過幹事,在北京公宣組的堂哥說,等他們明年到北京了,可以到公宣組任職。
穀一一心想,明年特殊時期就要結束,到時候革委會各個部門將被撤銷,再沒公宣組的存在。
雖然心知肚明這些事情,但她不能說,且這是堂哥對她表示友好。
於是,她順著堂哥的話,等她明年真的順利到北京了,一定找他幫忙安排。
得知她攝影技術特別好,還在濟南開了一家照相館,在市政府工作的小姑父說,等他們來了北京要還想開照相館,他可以從中周旋。
照相館穀一一的確想繼續開,小姑丈這說法正中她的下懷,穀一一沒跟他客氣,讓他先幫著把問清楚,北京開相館,她應該做什麽樣的準備。
有在教育司的說,到時候幾個孩子上學的問題,他一定給辦得妥妥的。
……
對這些突然多出來的親戚,短暫的相處後,穀一一就對他們生出了親近感。
原先以為等他們來北京後,他們得重新去熟悉這邊的一切,重新認識這邊的人。
如今有這麽些親人在,等他們來京城了,可以以最快的時間,融入這座新的城市,真好。
大年初一這天就這樣熱熱鬧鬧的過了。
第二天,劉辰燁就開始跟著老爺子外出,穀一一則帶著四個孩子,跟暫時不著急返迴工作崗位的一撥人玩……
劉辰燁的假期到初六,初五他們就得迴濟南,初四晚上所有還在京城的人,又一次聚到老爺子那邊一起吃飯。
這次吃完飯,大家都隻在小坐了一會兒就各自離開,把晚上的時間留給兩夫妻收拾東西。
客房裏,穀一一瞧著堆成小山一樣的禮物,“這趟北京之旅,完全是過來掃蕩的。”
在這個物質匱乏的時代,平日裏大家送禮物,基本都是日用品為主,什麽搪瓷杯、搪瓷盆、布料等,或者各類票據,鮮少超出這個範疇的。
可很明顯,他們送這些東西,對尤要迴濟南生活的他們不實用,且這些東西穀一一他們也不缺。
一幫人送的都是頗有紀念意義的玉佩、首飾之類的,穀一一雖然對文物沒研究,但這些人拿出手的東西,肯定都是好東西。
穀一一覺得等文物別重視的時候,單就這些東西拿出來估價,她就是富豪。
劉家也算小有家底的家族,可跟古家這樣傳了幾百年的家族,完全不夠看。
哪怕劉辰燁覺得自己不是個看中物質的人,麵對這一個比一個貴重的禮物,也難以淡定,“咱們得記下每個人送的東西,將來找機會拿差不多價值的禮物送迴去。”
照穀一一說的,將來這些東西都老值錢老值錢的,就這樣平白無故接受了,他心裏過意不去。
穀一一也是這個想法,“放心,我都拿本子記著。”
看著一堆東西,穀一一沉默了一下說道,“我想著這些東西,主要是用來收藏的,帶迴濟南也沒用。所以,我們把這些整理整理,放到四合院就好。”
不然現在帶迴濟南,迴頭又要折騰著往京城搬東,太浪費精力。
“行,就照你說的做。”
於是兩夫妻把東西都歸類好,順道叫來老爺子的勤務員,送他們一起到四合院擱這些東西。自十月份他們接受了老爺子送的這套四合院,就叫人往裏頭添一些東西,其中就有一個保險櫃。
把東西擱保險櫃裏收好,兩人才返迴老爺子那邊,收拾他們的行李,以及要帶迴濟南的東西……
第二天一大早吃過早飯,兩夫妻就拎著行李下樓。
樓下老太太正拉著六六幾個的手,叮囑他們,“迴去後好好讀書,周末媽媽有空讓她帶你們飛來北京看太姥姥,媽媽沒空你們要是想姥姥,也可以給太姥姥打電話,太姥姥好安排人去接你們過來往。”
“兩天時間來迴北京太趕,不夠我們玩,所以我們還是給太姥姥打電話就好,來北京的事等我和七七他們放暑假了,再過來。”
“那就太姥姥想你們的時候,就飛過去看你們,你們等暑假再來陪太姥姥。”
“如果太姥姥再來濟南,六六可以當您的向導,帶您出去玩了。”
“為了讓六六給太姥姥當向導,太姥姥一定到濟南一趟,享受咱六六的向導服務。”
兩夫妻把手中的行李給一旁的勤務兵,兩人則站到老爺子和老太太跟前,跟他們道別,“爺爺奶奶,我們就先迴去了,等有時間再帶幾個孩子來看你們。”
*
迴濟南後,劉辰燁進入新一年的忙碌中,等孩子們開學後,穀一一也開始忙碌。
春去夏來半年時間很快就過去,轉眼又是一年暑假,六□□姐弟如期被送去北京。
今年不一樣的是,劉顥陽幾兄弟沒再跟著去。
十七歲的劉顥陽,畢業後就開始準備下鄉的事,十五歲的劉顥安一如過去幾年,跟著部隊訓練,而今年也有十三歲的劉顥軒,經過這幾年的摸索,已經摸索出一套掙錢的方式,暑假開始就帶著兩個弟弟往返於農場和濟南之間,開始掙錢。
孩子不在身邊,穀一一把所有精力都投入相館的運營中,七月份一個月的業績,就抵得上第一個季度的業績。
對她經營的這家相館,政府非常滿意,對她年底將跟劉辰燁去京城的事,大家都趕到惋惜,但她有更好的去處,大家又為她開心。
雖然這家相館政府不幹涉經營,但再怎麽說也是國營單位,不能因為她要走人,就把相館關了。於是,培養一個能接手的人很重要。
本來陳露是個不錯的選擇,可劉辰燁在問過陳澤後,陳露兩夫妻到時候也會跟著他們去北京。所以,他們隻能幫忙培養一個人。
接手相館的是公宣組的一個幹事,負責宣傳畫的,有一定的基礎,這人又是個實幹的人,帶起來倒是不難。
八月份穀一一整整帶了他一個月,九月份就開始讓他自己發展業務。
穀一一則把精力放到,今年剛上小學的三胞胎身上。
孩子們才開學沒幾天,9月8日偉人主席同誌於北京逝世,舉國哀痛,紀念追悼他的活動,彌散整個九月。
直到翻過九月,進入十月,□□被秘密逮捕,籠罩全國的哀悼才稍稍降溫。
足見這位偉人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十月除了是十年特殊時期的結束月,也是劉辰燁調任北京的調令正是下來的月份。
從70年底到76年底,整整六年時間,劉辰燁在濟南軍區留下了許多不可磨滅的足跡,更在幾次帶隊外出救災中,無論團隊還是個人都立了軍功。
軍區司令對他的調任評語是能力出眾,各項軍事素質優秀,堪當大任。
軍區政委對他的調任評語是思想端正,自律性強,行為作風與黨的領導綱領契合,生活作風良好,是個叫人放心的將領。
平級同時對他的評價也都很高,下屬的評價則是又敬又畏。
70年的自己火候還不夠,那時候真去北京,在那個人才輩出的地方,自己不一定能做出這樣的成績出來。
如果說當年安慰自己,留在濟南也沒什麽不好,是爭不過人的自我安慰。
那如今六年過去再做這樣想,他心裏真是作這樣的想法。
六年後的現在,無論沉澱,還是心智,都足夠他進入那個全國政治中心。
不過,他的調令雖然已經下來,卻不是立馬調到北京,而要到77年1月才正式去北京報道,接下來幾個月主要是工作交接。
作為濟南軍區名副其實的三把手,他要交接的工作有很多,得到調令的時候已經十月底,也就是他隻有兩個月的交接時間,時間還是挺倉促的。
於是,工作交接的時候,他甚至必須比原先更忙碌。
他忙著工作交接,穀一一則忙著收拾東西,把能先托運到京城的東西先托運過去,到時候他們隻要人過去北京就行。
除此外,她還忙著跟這些年交好的人,一一道別。
他們這去京城是往高處走,大家雖然有幾分不舍,但更多的是由衷的祝福,祝福他們在即將到來的新征程,能有更好的發展。
除軍區這邊這些人,王國強兩夫妻和友鄰鄉曾經的楊經理,穀一一特意上門拜訪他們,正是把他們將要離開的事,告訴他們。
這幾個人都是原先在農場就有的老交情,是真正的老交情,尤其王國強這個曾經對原主諸多維護的鄰家大哥哥。
對她即將去京城的事,王國強一點不意外,“昔日落難的鳳凰,終於要展翅翱翔了。如今你不僅有對你百般嗬護的丈夫,還有一群真心疼愛你的親人,再不用我這個鄰家哥哥說什麽,我隻衷心祝福你!”
當初這丫頭跟劉辰煜在一起的時候,他真的各種不放心,結果一次公幹迴農場,小丫頭就突然跟劉辰燁結婚,他還擔心這突如其來的婚姻,以及跟劉辰煜的尷尬關係,會讓她的婚姻生活,步履維艱呢。
結果他發現,這丫頭跟劉辰燁雖然不見有多深的感情,可站在一起卻莫名讓人覺得他們般配。後麵他發現劉辰燁對這丫頭的各種包容,就知道這兩人在一起,哪怕一輩子沒有愛情,日子也不至於不好過,才稍稍放心。
然後在他離開農場的時候,這兩人已經彼此愛上,且劉辰燁更是為了這丫頭放棄大好的前途迴了農場,當個建設兵團團長。
一個男人如果不是足夠愛一個女人,不會放棄自己的前途,隻為遷就這個女人的。
所以那時候他就對這丫頭徹底放心。
幾年下來證明信,劉辰燁對這丫頭真是幾年如一日,甚至於一日好過一日。
都結婚這麽多年了,兩人在一起的時候,還經常冒粉紅泡泡,讓人瞧著就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