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她們輕輕走出了房門,又吩咐著外邊的丫鬟們做事情動作小點。
薑氏院子裏的明秋過來的時候,葉微瀾還在休息,房中隻有一個白蘇在輕輕的打著扇,其他婢女們都在外間做事。
紫荊她們看到明秋,便迎了上來,低聲問道:“明秋姑姑怎麽來了?”
明秋是薑氏身邊的人,自然也知道薑氏有多在乎這個女兒,說如珠如寶都是不為過的。此時也不往裏間去,也低聲和紫荊說話:
“林州來的柳小姐就快到了,夫人要奴婢來通知姑娘一聲,等會兒日頭不烈了,請姑娘到正院一趟。”
紫荊有些為難,姑娘身體不好,又極為苦夏,如今好不容易能好好午睡一會兒,她們實在……
明秋也知道這個理,所以開口道:“到不必急著喊姑娘起來,這林州來的船如今還沒到岸,不急於這一時,等姑娘醒來再過去也不遲。”
紫荊她們鬆了一口氣,笑著和明秋說道:“有勞明秋姑姑了。”
明秋溫和的笑了笑,便迴去向薑氏迴稟了。
葉微瀾醒來的時候,陽光已經沒有那麽熱烈了,空氣中也多了幾絲涼意。
一邊幫葉微瀾打理著青絲,一旁的紫荊說起了明秋過來的事情。
葉微瀾把玩著一支鑲嵌著一顆碩大珍珠的珠釵,微微笑了笑,語氣平穩的開口:“柳表姐快來了,老太太那裏估計要熱鬧一些了。”
白蘇她們雖然不知道內情,但是卻也清楚夫人對東院的老太太十分不喜,所以葉微瀾這樣說著的時候,她們便沒有接話。
不過葉微瀾也沒想讓她們接下去,隨手將珠釵放迴盒中,看了看銅鏡,葉微瀾想了想,開口道:“既然是要見客,便精細一些吧。”
白蘇會意,給葉微瀾梳了一個精巧漂亮的發髻,簪上精致的釵環,葉微瀾看著鏡中人笑了笑。
又換了一身衣裳,葉微瀾才帶著白蘇她們出了門。
天長落日遠,水淨寒波流。
時近黃昏,遠處的天邊是層層疊疊的瑰麗霞光。整個天際都是一片耀眼的紅,絢爛奪目。
柳如顏才剛棄舟登岸,踏上京城的土地,便注意到了瑰麗霞光下波瀾壯闊的時候京城。
這一刻,柳如顏便下定了決心一定要留在京城。
那是她在林州不曾見過的繁華絢爛,這一刻的記憶,即使是在經年以後,柳如顏依舊印象深刻。
隻是此時的她還不知道在這京城裏等待她的到底是什麽。柳如顏帶著自己的雄心壯誌,和初入京城的幾分小心忐忑,坐上了華陽候府的馬車。
坐上馬車,進入城中,柳如顏從馬車的簾子往外望去,街市繁華,車馬粼粼,人聲鼎沸,與她從小長大的林州大不相同。
看著華陽候府威嚴莊重的大門,柳如顏握緊了手中的帕子,以後,她就要生活在這裏了嗎?
穿過假山走廊,便來到了內院,一路雕梁畫棟,又走了一會兒,才到了李氏居住的東院。
柳如顏走進房門,便看到了上首一位兩鬢斑白的老太太,想來這便是母親常和她說的外祖母了,膝蓋微彎,便準備行禮,卻被李氏攔了下來,拉著她的手坐下:“可憐的孩子,快來讓外祖母看看。”
薑氏和葉微瀾還有孫氏也已經在東院坐著了,柳如顏一進門,幾人便看到了她。
由於要守孝,柳如顏穿的極為素淨,一襲淺碧色的撒花襦裙,頭上帶著簡單素雅的首飾,麵容清麗脫俗,讓人看著便生起一股保護欲。
葉微瀾在心中微微感慨,真不愧是一朵清麗無暇的白蓮花啊!
上首的李氏和柳如顏說了幾句話,很快便來介紹其他人。
拉著柳如顏看向薑氏,老太太溫和的道:“這個是你舅母。”
柳如顏看了薑氏一眼,福身行禮:“如顏見過舅母。”
薑氏放下手中的茶杯,輕輕笑了笑:“都是自家人,姑娘不必多禮,快起來。”
雖然薑氏的表現很正常,但是或許是因為母親和她說了許多的緣故,柳如顏總覺得這位舅母的態度十分疏離,雖然是笑著,可是似乎並沒有把她看在眼裏。
柳如顏微微垂了眉眼,握緊手中的帕子,更謹慎了幾分,跟在老太太身後。
李氏沒有注意到柳如顏的謹小慎微,隻以為她是初來乍到,有些小心翼翼,便輕輕拍了拍她的手,帶著她看向孫氏:“這是你瑾表兄的媳婦,顏兒便叫一聲嫂嫂吧。”
“如顏見過嫂嫂。”
“柳妹妹不必多禮。”孫氏將柳如顏扶了起來,微微笑著道。
當老太太介紹到葉微瀾的時候,柳如顏的瞳孔微凝,一瞬間竟有些微楞。
想她在林州的時候,也是林州有名的美人,受過不少世家公子,文人墨客的追捧,她對自己的容貌也是也幾分信心的,但是今日見到這位葉表妹,柳如顏才知道曾經洋洋得意的她有多可笑,仿佛被人狠狠的打了一巴掌。
麵前的葉微瀾,一襲月白色刺繡妝花裙,發間簪著一套珍珠釵環,麵容精致,見之忘俗,顧盼神飛。身上帶著一股侯門世家金尊玉貴嬌養出來的氣度。
站在她麵前,柳如顏覺得自己的信心都被打碎了,但是到底她還是清楚如今的場合,也隻是楞了楞,上前見禮,開口道:“微瀾表妹。”
葉微瀾輕輕笑了笑,向柳如顏見禮:“如顏表姐。”
李氏見柳如顏的麵色有些難看,便以為她是舟車勞頓,太過疲憊,便開口道:“這些時日忙著趕路,苦了顏丫頭了,先讓人帶你去休息休息,歇一歇再過來與我說話。”
柳如顏也知道她如今不適合再呆下去,天知道,麵對著葉微瀾這張讓人嫉妒的臉,柳如顏是如何保持了她的笑臉的。當即乖巧的開口:“多謝外祖母。”
薑氏早就不耐煩的,便對身邊的丫鬟說道:“帶柳姑娘去青黛閣,好生安置。”
柳如顏又對薑氏福了福身:“多謝舅母,如顏先告退了。”
等到柳如顏離開以後,薑氏也很快便帶著葉微瀾和孫氏離開了東院。
李氏獨自坐在上首,整個房間都是一片安靜,良久,才聽到一聲若隱若現的歎息。
葉微瀾跟著薑氏向正院而去,走出東院的時候,她微微偏頭看了一眼東院旁邊的青黛閣。
平日安靜的青黛閣,因為有了人入住,也多了幾分熱鬧。
葉微瀾收迴視線,腳步不停,嘴角染上幾分莫名的笑意。
第16章 禮
夏日的天越來越熱了起來,葉微瀾也換下了錦緞的衣裙,換上了綢紗一類輕薄的廣袖裙。屋內凝神靜氣的安神香也換成了驅蚊的薄荷香丸,房中也還放著冰,但是即使是如此,葉微瀾卻依舊覺得熱。
葉微瀾向來懶散,如今就更不喜歡出門了,也幸虧與她相熟的貴女小姐不多,許多宴會她不必出席,還能偷得幾分閑。
白蘇幾個丫頭知道自家姑娘苦夏,但是身體又不好,平日裏連用冰也不能用太多,自然是難受。她們幾個也是想盡辦法來給姑娘消暑。
隻是外邊的人見小姐不喜出門,極少參加近來的宴會,便散播一些小姐目中無人的謠言,實在讓她們咽不下這口氣。
葉微瀾知道她們心中為自己抱不平,笑著和她們說道:“不過是些流言,也礙不著我什麽,不必生氣。”
她們也知道是這個理,隻是意難平,性格最為直爽的青蘿開口道:“外邊那些人,就是嫉妒姑娘,嫉妒姑娘才貌雙全,找不到其他來編排您,隻能說您目中無人。”
葉微瀾笑了笑,倚靠在軟塌上,隨手拿起一顆冰鎮過得果子,放到嘴裏吃完,才開口道:“這便是了,她們就是嫉妒你家姑娘,才謠言中傷,咱們該高興才是啊,畢竟這代表著你家姑娘她們都比不上,隻能這樣愚蠢的用流言來壞我的名聲,可是京中又有哪一家是傻子呢?”葉微瀾拿起帕子擦了擦手,總結道:
“所以啊,這流言根本沒什麽用,對我也造不成什麽影響,我要是因此生氣,才是趁了那些人的意呢!”左右她又不是齊姝然,不僅事事好強,還要賺著京中的美名,被人捧著,被人稱讚。
就算外邊的人說她目中無人又如何?便是她去參加那些個宴會,女人之間的戰爭也會讓她們想著法子來打擊自己。這樣她為什麽還要去,她和那些人又不熟,大熱天的在家歇著不好嗎?左右她出門的時候,那些人也不能在她麵前編排,還不是要姐姐妹妹的言笑晏晏。就算她們心中有再多的不平,也不能宣之於口,那她還有什麽好在意的?
“隻要我是華陽侯府的女兒,是姑母的侄女,這些流言對我來說就毫無用武之地。”葉微瀾笑眯眯的說道。
白蘇等人也被葉微瀾逗笑了,看著自家姑娘完全不在意的樣子,她們也放下心來。姑娘說的也對,有侯府在,有宮裏的貴妃娘娘在,即使姑娘真是目中無人,也沒有幾個人敢在姑娘麵前說些有的沒的。
葉微瀾笑了笑,沒有再開口。
青黛閣
柳如顏一襲天藍色的繡花紗裙,坐在書桌後低頭認真的寫著什麽,角落裏放著冒著寒氣的冰,房中多了幾分涼爽。
或許是太過專注,柳如顏的額頭上布滿了細汗,但是她卻沒有一絲分神。
一旁有兩個丫鬟安靜的站著,其中一個丫鬟看著柳如顏放下了手中的筆,忙上前將冰鎮過的涼茶遞給她,有些心疼的開口:“姑娘快歇一歇吧,用過午膳以後,您便一直在這裏抄寫經書,半刻都沒有歇息過,注意身子。”她是跟著姑娘從林州來的,自然要和柳如顏親近些。
柳如顏接過丫鬟手中的茶,淺淺的喝了一口,溫和的笑著道:“春風,過兩日就是母親去世三個月的日子了,我要多抄寫些經書燒給母親,還有外祖母,外祖母待我好,我無以為報,她老人家信佛,我也幫外祖母抄些佛經,祈求佛祖保佑。”
“姑娘,老太太和夫人一定會明白您的孝心的,但是您也要保重自己的身子啊。”春風勸慰道。
一旁安靜的晴雲也開口道:“是啊姑娘,老太太若是知道因為為她抄寫佛經,累著了您,老太太一定要心疼的呀。”她是老太太給柳如顏的丫鬟,自然如今可以這樣說。
“晴雲姐姐言重,如顏心中有分寸的。”柳如顏微微笑了笑,開口道:“這些已經抄完了,姐姐可否幫我送到外祖母那裏。”
“奴婢當不起這個幫字,現在就替姑娘送到東院,交給老太太。”晴雲微微福身,然後帶著幾卷經書向外走去。
等到書房隻剩下柳如顏和春風兩個人了,春風才滿臉疼惜,一邊幫柳如顏按摩著肩膀,一邊開口道:“姑娘受累,若是在林州……”
“春風,我給外祖母抄佛經是應該的。”柳如顏平靜的開口道。她要留在京城,留在華陽候府,隻能依靠外祖母,雖然外祖母現在看在母親的麵子上看重她,但是感情都是要靠維係的,如果她隻一味的靠著母親的麵子情,遲早會被耗幹淨的,所以她隻能盡量不著痕跡的討好外祖母,加重她在她心中的分量。
“苦了姑娘了。”春風難受的開口。
“這算什麽?隻要……”隻要她能留在這裏,她遲早可以……到時候這些都不算什麽,柳如顏想著,又開口道:“春風,這些天你都打探到了什麽?”
“姑娘,這華陽候府中,最不能得罪的,不是旁人,卻是那位同塵院的葉姑娘,她是侯爺和夫人的掌上明珠,平日裏最是受寵愛,世子和世子夫人也十分喜愛這個妹妹。還有……”靠著自家姑娘的臉暗淡了幾分,春風有些不知道該不該說下去。
曾幾何時,柳如顏以為她就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家中隻她一個孩子,父母都疼愛她,整個林州城也吹捧著她,可是如今和葉微瀾比起來,她那些根本算不得什麽。
人與人之間,最怕的就是比較,因為比較,最容易產生的便是不平衡的心理,不甘心!
“還有什麽?”柳如顏開口問道,她倒要聽聽,葉微瀾的命還能有多好。
春風不敢違背姑娘,隻能接著道:“還有宮裏的葉貴妃娘娘,也十分疼愛葉姑娘,葉姑娘幼時還是宮裏的常客,就連皇上,都對葉姑娘有幾分喜愛。”
“是嗎?”柳如顏的語氣很平靜,但是她的內心卻並不平靜,難道,這個世上真的有命這麽好的人嗎?
一生順遂榮華,讓人羨慕。
柳如顏沉默了良久,才又淡笑著開口:“除了這些,可還有其他消息?”
看到柳如顏臉上帶了幾分笑意,春風便知她是心中有了打算,鬆了一口氣,說起了另一個消息:“奴婢還聽說,最近有幾次宴會邀請葉姑娘前去,但是葉姑娘以身體不適為由,推拒了,然後外邊便不知怎麽的的傳起了葉姑娘目中無人,清高無塵。”
“侯府和表妹有什麽反應嗎?”柳如顏柔柔的問道。
春風有些疑惑的開口道:“奴婢也正疑惑著,外邊的傳言說的有鼻子有眼的,但是侯府中的主母夫人卻卻沒有一絲反應,還有葉姑娘,也沒聽說有什麽動靜。”
柳如顏雙手攪著手中的帕子,細細的思索著,向來流言猛如虎,這名聲對於一個女兒家來說再重要不過了,可是如今侯府卻仿佛沒有這件事情一樣,以舅舅舅母對那個葉表妹的疼愛來看,怎麽也不該是這樣啊。還有葉微瀾,她就真的能冷靜的看著自己的名聲被流言所誤嗎?
柳如顏忽然站了起來,和春風說道:“春風,我們去看看表妹吧,咱們來侯府這些日子,還沒有看望過表妹呢,你去將我房中盒子裏那支白玉的鐲子帶來,咱們去看看表妹。”
春風想說些什麽,但是看了看柳如顏的表情,最終沒有開口,福了福身,向內室走去。
柳如顏理了理天藍色衣裙上的褶皺,嘴角微勾,到底是真鎮定,還是假冷靜,一看便知。
東院裏,老太太李氏看著晴雲送過來的佛經,翻看了幾眼,笑著道:“顏丫頭有心了。”把經書交給一旁的嬤嬤,老太太又看向晴雲:“這幾日姑娘在侯府可還適應?”
“勞老太太惦記,姑娘一切都好,隻是這幾日一直在堅持著抄佛經。”晴雲膝蓋微彎,恭敬的開口道。
“這孩子,有孝心固然好,但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子啊,你迴去一定要好好勸勸她,我這裏不著急這些佛經,讓她好好歇一歇。”說著,老太太又看向一旁的嬤嬤:“王嬤嬤,去將我庫房裏的拿株人參拿出來,讓晴雲帶迴去,給顏丫頭補補身子,這才剛日夜奔波,如今又耗費心神,可要好好補補。”
看著晴雲道過謝以後,帶著東西離開,李氏又拿起了一本佛經,字跡清晰娟秀,可見抄寫的人是用了心的,隻是老太太卻歎了口氣。
薑氏院子裏的明秋過來的時候,葉微瀾還在休息,房中隻有一個白蘇在輕輕的打著扇,其他婢女們都在外間做事。
紫荊她們看到明秋,便迎了上來,低聲問道:“明秋姑姑怎麽來了?”
明秋是薑氏身邊的人,自然也知道薑氏有多在乎這個女兒,說如珠如寶都是不為過的。此時也不往裏間去,也低聲和紫荊說話:
“林州來的柳小姐就快到了,夫人要奴婢來通知姑娘一聲,等會兒日頭不烈了,請姑娘到正院一趟。”
紫荊有些為難,姑娘身體不好,又極為苦夏,如今好不容易能好好午睡一會兒,她們實在……
明秋也知道這個理,所以開口道:“到不必急著喊姑娘起來,這林州來的船如今還沒到岸,不急於這一時,等姑娘醒來再過去也不遲。”
紫荊她們鬆了一口氣,笑著和明秋說道:“有勞明秋姑姑了。”
明秋溫和的笑了笑,便迴去向薑氏迴稟了。
葉微瀾醒來的時候,陽光已經沒有那麽熱烈了,空氣中也多了幾絲涼意。
一邊幫葉微瀾打理著青絲,一旁的紫荊說起了明秋過來的事情。
葉微瀾把玩著一支鑲嵌著一顆碩大珍珠的珠釵,微微笑了笑,語氣平穩的開口:“柳表姐快來了,老太太那裏估計要熱鬧一些了。”
白蘇她們雖然不知道內情,但是卻也清楚夫人對東院的老太太十分不喜,所以葉微瀾這樣說著的時候,她們便沒有接話。
不過葉微瀾也沒想讓她們接下去,隨手將珠釵放迴盒中,看了看銅鏡,葉微瀾想了想,開口道:“既然是要見客,便精細一些吧。”
白蘇會意,給葉微瀾梳了一個精巧漂亮的發髻,簪上精致的釵環,葉微瀾看著鏡中人笑了笑。
又換了一身衣裳,葉微瀾才帶著白蘇她們出了門。
天長落日遠,水淨寒波流。
時近黃昏,遠處的天邊是層層疊疊的瑰麗霞光。整個天際都是一片耀眼的紅,絢爛奪目。
柳如顏才剛棄舟登岸,踏上京城的土地,便注意到了瑰麗霞光下波瀾壯闊的時候京城。
這一刻,柳如顏便下定了決心一定要留在京城。
那是她在林州不曾見過的繁華絢爛,這一刻的記憶,即使是在經年以後,柳如顏依舊印象深刻。
隻是此時的她還不知道在這京城裏等待她的到底是什麽。柳如顏帶著自己的雄心壯誌,和初入京城的幾分小心忐忑,坐上了華陽候府的馬車。
坐上馬車,進入城中,柳如顏從馬車的簾子往外望去,街市繁華,車馬粼粼,人聲鼎沸,與她從小長大的林州大不相同。
看著華陽候府威嚴莊重的大門,柳如顏握緊了手中的帕子,以後,她就要生活在這裏了嗎?
穿過假山走廊,便來到了內院,一路雕梁畫棟,又走了一會兒,才到了李氏居住的東院。
柳如顏走進房門,便看到了上首一位兩鬢斑白的老太太,想來這便是母親常和她說的外祖母了,膝蓋微彎,便準備行禮,卻被李氏攔了下來,拉著她的手坐下:“可憐的孩子,快來讓外祖母看看。”
薑氏和葉微瀾還有孫氏也已經在東院坐著了,柳如顏一進門,幾人便看到了她。
由於要守孝,柳如顏穿的極為素淨,一襲淺碧色的撒花襦裙,頭上帶著簡單素雅的首飾,麵容清麗脫俗,讓人看著便生起一股保護欲。
葉微瀾在心中微微感慨,真不愧是一朵清麗無暇的白蓮花啊!
上首的李氏和柳如顏說了幾句話,很快便來介紹其他人。
拉著柳如顏看向薑氏,老太太溫和的道:“這個是你舅母。”
柳如顏看了薑氏一眼,福身行禮:“如顏見過舅母。”
薑氏放下手中的茶杯,輕輕笑了笑:“都是自家人,姑娘不必多禮,快起來。”
雖然薑氏的表現很正常,但是或許是因為母親和她說了許多的緣故,柳如顏總覺得這位舅母的態度十分疏離,雖然是笑著,可是似乎並沒有把她看在眼裏。
柳如顏微微垂了眉眼,握緊手中的帕子,更謹慎了幾分,跟在老太太身後。
李氏沒有注意到柳如顏的謹小慎微,隻以為她是初來乍到,有些小心翼翼,便輕輕拍了拍她的手,帶著她看向孫氏:“這是你瑾表兄的媳婦,顏兒便叫一聲嫂嫂吧。”
“如顏見過嫂嫂。”
“柳妹妹不必多禮。”孫氏將柳如顏扶了起來,微微笑著道。
當老太太介紹到葉微瀾的時候,柳如顏的瞳孔微凝,一瞬間竟有些微楞。
想她在林州的時候,也是林州有名的美人,受過不少世家公子,文人墨客的追捧,她對自己的容貌也是也幾分信心的,但是今日見到這位葉表妹,柳如顏才知道曾經洋洋得意的她有多可笑,仿佛被人狠狠的打了一巴掌。
麵前的葉微瀾,一襲月白色刺繡妝花裙,發間簪著一套珍珠釵環,麵容精致,見之忘俗,顧盼神飛。身上帶著一股侯門世家金尊玉貴嬌養出來的氣度。
站在她麵前,柳如顏覺得自己的信心都被打碎了,但是到底她還是清楚如今的場合,也隻是楞了楞,上前見禮,開口道:“微瀾表妹。”
葉微瀾輕輕笑了笑,向柳如顏見禮:“如顏表姐。”
李氏見柳如顏的麵色有些難看,便以為她是舟車勞頓,太過疲憊,便開口道:“這些時日忙著趕路,苦了顏丫頭了,先讓人帶你去休息休息,歇一歇再過來與我說話。”
柳如顏也知道她如今不適合再呆下去,天知道,麵對著葉微瀾這張讓人嫉妒的臉,柳如顏是如何保持了她的笑臉的。當即乖巧的開口:“多謝外祖母。”
薑氏早就不耐煩的,便對身邊的丫鬟說道:“帶柳姑娘去青黛閣,好生安置。”
柳如顏又對薑氏福了福身:“多謝舅母,如顏先告退了。”
等到柳如顏離開以後,薑氏也很快便帶著葉微瀾和孫氏離開了東院。
李氏獨自坐在上首,整個房間都是一片安靜,良久,才聽到一聲若隱若現的歎息。
葉微瀾跟著薑氏向正院而去,走出東院的時候,她微微偏頭看了一眼東院旁邊的青黛閣。
平日安靜的青黛閣,因為有了人入住,也多了幾分熱鬧。
葉微瀾收迴視線,腳步不停,嘴角染上幾分莫名的笑意。
第16章 禮
夏日的天越來越熱了起來,葉微瀾也換下了錦緞的衣裙,換上了綢紗一類輕薄的廣袖裙。屋內凝神靜氣的安神香也換成了驅蚊的薄荷香丸,房中也還放著冰,但是即使是如此,葉微瀾卻依舊覺得熱。
葉微瀾向來懶散,如今就更不喜歡出門了,也幸虧與她相熟的貴女小姐不多,許多宴會她不必出席,還能偷得幾分閑。
白蘇幾個丫頭知道自家姑娘苦夏,但是身體又不好,平日裏連用冰也不能用太多,自然是難受。她們幾個也是想盡辦法來給姑娘消暑。
隻是外邊的人見小姐不喜出門,極少參加近來的宴會,便散播一些小姐目中無人的謠言,實在讓她們咽不下這口氣。
葉微瀾知道她們心中為自己抱不平,笑著和她們說道:“不過是些流言,也礙不著我什麽,不必生氣。”
她們也知道是這個理,隻是意難平,性格最為直爽的青蘿開口道:“外邊那些人,就是嫉妒姑娘,嫉妒姑娘才貌雙全,找不到其他來編排您,隻能說您目中無人。”
葉微瀾笑了笑,倚靠在軟塌上,隨手拿起一顆冰鎮過得果子,放到嘴裏吃完,才開口道:“這便是了,她們就是嫉妒你家姑娘,才謠言中傷,咱們該高興才是啊,畢竟這代表著你家姑娘她們都比不上,隻能這樣愚蠢的用流言來壞我的名聲,可是京中又有哪一家是傻子呢?”葉微瀾拿起帕子擦了擦手,總結道:
“所以啊,這流言根本沒什麽用,對我也造不成什麽影響,我要是因此生氣,才是趁了那些人的意呢!”左右她又不是齊姝然,不僅事事好強,還要賺著京中的美名,被人捧著,被人稱讚。
就算外邊的人說她目中無人又如何?便是她去參加那些個宴會,女人之間的戰爭也會讓她們想著法子來打擊自己。這樣她為什麽還要去,她和那些人又不熟,大熱天的在家歇著不好嗎?左右她出門的時候,那些人也不能在她麵前編排,還不是要姐姐妹妹的言笑晏晏。就算她們心中有再多的不平,也不能宣之於口,那她還有什麽好在意的?
“隻要我是華陽侯府的女兒,是姑母的侄女,這些流言對我來說就毫無用武之地。”葉微瀾笑眯眯的說道。
白蘇等人也被葉微瀾逗笑了,看著自家姑娘完全不在意的樣子,她們也放下心來。姑娘說的也對,有侯府在,有宮裏的貴妃娘娘在,即使姑娘真是目中無人,也沒有幾個人敢在姑娘麵前說些有的沒的。
葉微瀾笑了笑,沒有再開口。
青黛閣
柳如顏一襲天藍色的繡花紗裙,坐在書桌後低頭認真的寫著什麽,角落裏放著冒著寒氣的冰,房中多了幾分涼爽。
或許是太過專注,柳如顏的額頭上布滿了細汗,但是她卻沒有一絲分神。
一旁有兩個丫鬟安靜的站著,其中一個丫鬟看著柳如顏放下了手中的筆,忙上前將冰鎮過的涼茶遞給她,有些心疼的開口:“姑娘快歇一歇吧,用過午膳以後,您便一直在這裏抄寫經書,半刻都沒有歇息過,注意身子。”她是跟著姑娘從林州來的,自然要和柳如顏親近些。
柳如顏接過丫鬟手中的茶,淺淺的喝了一口,溫和的笑著道:“春風,過兩日就是母親去世三個月的日子了,我要多抄寫些經書燒給母親,還有外祖母,外祖母待我好,我無以為報,她老人家信佛,我也幫外祖母抄些佛經,祈求佛祖保佑。”
“姑娘,老太太和夫人一定會明白您的孝心的,但是您也要保重自己的身子啊。”春風勸慰道。
一旁安靜的晴雲也開口道:“是啊姑娘,老太太若是知道因為為她抄寫佛經,累著了您,老太太一定要心疼的呀。”她是老太太給柳如顏的丫鬟,自然如今可以這樣說。
“晴雲姐姐言重,如顏心中有分寸的。”柳如顏微微笑了笑,開口道:“這些已經抄完了,姐姐可否幫我送到外祖母那裏。”
“奴婢當不起這個幫字,現在就替姑娘送到東院,交給老太太。”晴雲微微福身,然後帶著幾卷經書向外走去。
等到書房隻剩下柳如顏和春風兩個人了,春風才滿臉疼惜,一邊幫柳如顏按摩著肩膀,一邊開口道:“姑娘受累,若是在林州……”
“春風,我給外祖母抄佛經是應該的。”柳如顏平靜的開口道。她要留在京城,留在華陽候府,隻能依靠外祖母,雖然外祖母現在看在母親的麵子上看重她,但是感情都是要靠維係的,如果她隻一味的靠著母親的麵子情,遲早會被耗幹淨的,所以她隻能盡量不著痕跡的討好外祖母,加重她在她心中的分量。
“苦了姑娘了。”春風難受的開口。
“這算什麽?隻要……”隻要她能留在這裏,她遲早可以……到時候這些都不算什麽,柳如顏想著,又開口道:“春風,這些天你都打探到了什麽?”
“姑娘,這華陽候府中,最不能得罪的,不是旁人,卻是那位同塵院的葉姑娘,她是侯爺和夫人的掌上明珠,平日裏最是受寵愛,世子和世子夫人也十分喜愛這個妹妹。還有……”靠著自家姑娘的臉暗淡了幾分,春風有些不知道該不該說下去。
曾幾何時,柳如顏以為她就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家中隻她一個孩子,父母都疼愛她,整個林州城也吹捧著她,可是如今和葉微瀾比起來,她那些根本算不得什麽。
人與人之間,最怕的就是比較,因為比較,最容易產生的便是不平衡的心理,不甘心!
“還有什麽?”柳如顏開口問道,她倒要聽聽,葉微瀾的命還能有多好。
春風不敢違背姑娘,隻能接著道:“還有宮裏的葉貴妃娘娘,也十分疼愛葉姑娘,葉姑娘幼時還是宮裏的常客,就連皇上,都對葉姑娘有幾分喜愛。”
“是嗎?”柳如顏的語氣很平靜,但是她的內心卻並不平靜,難道,這個世上真的有命這麽好的人嗎?
一生順遂榮華,讓人羨慕。
柳如顏沉默了良久,才又淡笑著開口:“除了這些,可還有其他消息?”
看到柳如顏臉上帶了幾分笑意,春風便知她是心中有了打算,鬆了一口氣,說起了另一個消息:“奴婢還聽說,最近有幾次宴會邀請葉姑娘前去,但是葉姑娘以身體不適為由,推拒了,然後外邊便不知怎麽的的傳起了葉姑娘目中無人,清高無塵。”
“侯府和表妹有什麽反應嗎?”柳如顏柔柔的問道。
春風有些疑惑的開口道:“奴婢也正疑惑著,外邊的傳言說的有鼻子有眼的,但是侯府中的主母夫人卻卻沒有一絲反應,還有葉姑娘,也沒聽說有什麽動靜。”
柳如顏雙手攪著手中的帕子,細細的思索著,向來流言猛如虎,這名聲對於一個女兒家來說再重要不過了,可是如今侯府卻仿佛沒有這件事情一樣,以舅舅舅母對那個葉表妹的疼愛來看,怎麽也不該是這樣啊。還有葉微瀾,她就真的能冷靜的看著自己的名聲被流言所誤嗎?
柳如顏忽然站了起來,和春風說道:“春風,我們去看看表妹吧,咱們來侯府這些日子,還沒有看望過表妹呢,你去將我房中盒子裏那支白玉的鐲子帶來,咱們去看看表妹。”
春風想說些什麽,但是看了看柳如顏的表情,最終沒有開口,福了福身,向內室走去。
柳如顏理了理天藍色衣裙上的褶皺,嘴角微勾,到底是真鎮定,還是假冷靜,一看便知。
東院裏,老太太李氏看著晴雲送過來的佛經,翻看了幾眼,笑著道:“顏丫頭有心了。”把經書交給一旁的嬤嬤,老太太又看向晴雲:“這幾日姑娘在侯府可還適應?”
“勞老太太惦記,姑娘一切都好,隻是這幾日一直在堅持著抄佛經。”晴雲膝蓋微彎,恭敬的開口道。
“這孩子,有孝心固然好,但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子啊,你迴去一定要好好勸勸她,我這裏不著急這些佛經,讓她好好歇一歇。”說著,老太太又看向一旁的嬤嬤:“王嬤嬤,去將我庫房裏的拿株人參拿出來,讓晴雲帶迴去,給顏丫頭補補身子,這才剛日夜奔波,如今又耗費心神,可要好好補補。”
看著晴雲道過謝以後,帶著東西離開,李氏又拿起了一本佛經,字跡清晰娟秀,可見抄寫的人是用了心的,隻是老太太卻歎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