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禎一聲令下,朱青的軍令狀被呈了上去,崇禎緩緩打開,下麵所有人都靜靜地等待著,不管是外戚黨還是清流黨,這些文武百官內心的都無比緊張,因為下一刻,就能決定朝堂局勢的劃分與變動!
今天,是朱青領命南下平叛的第三天,也是軍令狀上規定的最後一天!按照軍規,過了今天,若朱青尚未能平定南京戰亂,當斬!
所以這一大早,文武百官紛紛敢上早朝,尤其是田國舅和楊立等人顯然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看皇帝崇禎下監斬令了。
和文武百官一樣,崇禎上朝的時的神情也顯得非常複雜。對崇禎來說,南京戰事平定則已,不平則不僅要失去一員猛將,更有可能影響全國局勢,危及大明王朝。所以即便是在司禮太監的一再催促下,崇禎還是遲遲沒有登上寶座。他故意拖慢腳步,拖延時間,仿佛這樣就能給朱青爭取到更多時間。他邊走邊不住地看向殺風和東方文白,這兩位清流大柱還以他同樣無奈而擔憂的神情。崇禎從他二人的臉上知道,他們仍然沒有收到南京戰局的任何消息。
以往時候,沒有消息往往就是最好的消息,但是今時不同往日往日,時間在一點點流逝,不管有沒有消息,過了這個時間點,朱青就得死!
“皇上,該早朝了。”見到崇禎有意拖延時間,田國舅明裏暗裏地又催了一聲。
而在田國舅這一帶頭之下,眾多大臣竟然紛紛跟著附和,“請皇上上朝……”
一陣山唿海嘯不僅說明了今日早朝拖延之嚴重,更暗示了朝中牆頭草不在少數。
事到如今,南京戰局連一點消息都沒有,更不用說捷報了。這樣的情況讓一些朝中大臣重新考量了自身的站位。看樣子,朱青恐怕是兇多吉少了,朱青一旦遇難,清流黨勢必衰微,這樣一來,朝中權勢就更加掌握在外戚黨手中。按照他們的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良禽擇木而棲,連之前的一些清流都開始叛變了。
東方文白見狀,心中自然不快,恨不得當堂訓罵這些人吃裏爬外,可是殺風就顯得有些淡定,畢竟這些對他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當錦衣衛的日子讓他看到了太多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官場世道,所以錦衣衛對叛徒從來都是不可原諒的。
不管東方文白和殺風表現如何,勢力的重新劃分已成局麵,但是這樣的局麵能維係多久,無能知曉。正如殺風雲淡風輕地對東方文白低語,“此一時彼一時,不過是暫時罷了。”
殺風擔心的不是清流黨某些人的背叛,而是朱青真的迴天乏術。
“再探!”殺風趁著崇禎尚未宣布上朝之際,對身邊的侍衛又是一聲叮囑。可是等到侍衛再一次迴來稟報的時候,仍然是毫無音訊。
“殺風大人,別掙紮了,文武百官擔心青龍將軍的事情都一早上了。”田國舅話裏有話,既是說給殺風聽又是說給崇禎聽。
崇禎最後一次看向殺風,殺風麵色無奈,崇禎隻能更無奈的對司禮太監王承恩點了點頭。
“上朝!”王承恩這一聲吆喝正式宣布新一天的到來,朱青的時間正在進入倒計時,隻要這個早朝還沒有消息,崇禎皇帝便會按照軍令狀宣布朱青的罪責,到時即便南京傳來捷報,朱青也隻能伏法。
幸運的是,東方文白並沒有辜負當初殺風和朱青的舉薦,如今坐到相位,也並未隻靠這一層關係和手中一杆筆。說到底,他確實是一塊璞玉,在入朝這短短的時間裏經過親友的不斷幫助和對手的不斷曆練已經漸漸被打磨出來。
當所有人都覺得今日早朝隻有朱青這件事可議之時,東方文白竟然率先堂而皇之地進諫了另一件事情,開封火器被劫案!又從此案直接上書彈劾了刑部尚書楊立,理由是,楊立是開封火器被劫案的幕後主使!
此話從何說起?確實事出有因。劫持火器是楊立指使鳳陽的地方勢力幹的,而鳳陽刺史盛天嶽又是原刑部侍郎,到底跟楊立還是同一脈的,加上兩人當時都覺得朱青和錦衣衛是共同對手,所以即便盛天嶽不方便直接出手劫火器,但是在他的地盤上,隻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事對楊立他們來說,就算成了!為此,楊立還特意暗中派人給盛天嶽意思意思。
可是盛天嶽是個聰明人,他吃過錦衣衛的虧,若是受賄賂這件事被錦衣衛查到,恐怕他連鳳陽刺史都保不住了,即使錦衣衛不查,楊立畢竟是自己的上司,上司的意思意思也敢收,還想不想往上混了?所以他決定這些意思意思從哪裏來還得迴哪裏去,而且,在楊立原來給的基礎上又多加了一倍,美其名曰孝敬老上司。
都是一路人,大家心知肚明,楊立不但收下了盛天嶽的東西,而且在朝中還假裝讓盛天嶽去查火器被劫一案,當然沒有什麽結果。再不濟,盛天嶽也隻是落個能力不濟之責,無傷大雅。這也就難怪錦衣衛親自押送的火器竟然消失得莫名其妙的重要原因了。
原本這件事一時也沒有多少眉目,尤其是在南京事態如此緊急之際,朝廷更多的注意都集中在南京上,很少有人關注到笑小小的鳳陽。
可是,真應了那句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很少有人關注鳳陽形勢並不代表沒有人關注,其中有一個就非常關注,而且直接扭轉了整個局勢,那便是朱青。朱青在刑部大牢聽說此事的時候,就注意到鳳陽這個地方了,因為鳳陽刺史盛天嶽算是自己的老對手了。即便不是他幹的,自然也跟他脫不了關係。而錦衣衛早前在收拾盛天嶽的時候,已經查明,盛天嶽不過是一個背鍋的人,真正在那件案子中的操作大手的另有其人,便是楊立和田國舅他們。如此說來,歸根結底是楊立推盛天嶽出來擋槍口,盛天嶽即便有所察覺也無可奈何,憑他一己之力是根本扳不倒楊立的,而且,錦衣衛那邊似乎又是不共戴天,想想還是忍一忍,等時機成熟了借楊立之手重返朝廷再說。
朱青便是洞察盛天嶽此番心理才讓賽時遷拿著尚方寶劍和一封書信去鳳陽。也正是那把尚方寶劍和那封書信讓盛天嶽決定倒戈,幫錦衣衛對付自己的老上司楊立,也算是為自己再搏一把!因為尚方寶劍背後就是皇上,那封書信背後就是錦衣衛,有這兩股勢力撐腰,這件事值得冒險!因此,盛天嶽把楊立的醜事都抖露給了手拿尚方寶劍的賽時遷,而且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證據。
賽時遷沒有怠慢,當即派人將這些情報傳迴京城給殺風和東方文白等人。賽時遷的辦事風格和效率讓盛天嶽決定不但幫錦衣衛找迴那批火器,而且還糾集今晚兵馬,由他本人親自掛帥,支援南京!
原來,錦衣衛早就掌握了楊立的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隻是還不想搞他而已。但是,今天他與田國舅如此咄咄逼人,這讓東方文白和殺風都覺得,是時候動手了,於是在盛天嶽提供的證據之下,東方文白當庭狠狠地參了刑部尚書楊立一本。
東方文白一上奏,說得是有理有利有節,滿朝文武聽後無不驚顏。頓時,朝堂上議論紛紛,楊立臉色一變,看了身邊的田國舅一眼,不知如何反駁。
“豈有此理?!來人!”崇禎龍顏大怒。
“皇上饒命,皇上饒命!東方大人這是血口噴人啊!”楊立突然普通一下跪地求饒,但是,他並未認罪,如果說很多人混上官場是因為才高八鬥,那麽楊立能混到刑部尚書的位置更多的是八麵玲瓏。他能從東方文白的字裏行間中捕捉到別人難以捕捉的漏洞。他不能就這樣認罪伏法,這意味著他這一生就這樣完了!他要爭取,他要反咬一口!
田國舅自然也不會輕易放棄這個位高權重的盟友,他決定出手把這件事壓一壓,他向前恭敬道,“皇上,此事頗有蹊蹺,單憑盛天嶽一人的說辭恐怕難以治刑部尚書之罪吧?誰都知道,盛天嶽是在刑部被貶的,難免心懷怨恨,故而恩將仇報,栽贓陷害尚書大人也尚未可知啊!臣以為,此事需好好調查調查,至少按律審理方可對楊尚書定罪啊。請皇上三思!”
“請皇上三思!”又是一陣跟風地唿聲,但是相比於剛才上朝時的局麵,顯然又改變了不少。因為那些牆頭草又感覺到風來了,錦衣衛又要開始反撲了!
崇禎聽了田國舅的話,看著大殿上這般局勢,沉默了片刻,厲聲喝道,“盛天嶽和他的證據也是楊尚書的罪證之一,既然國舅和諸位大臣覺得事有蹊蹺,那就先關起來,待錦衣衛查明真相再作審訊!”
“皇上要還你清白,還不謝皇上?”田國舅不由得瞪了楊立一眼,楊立才迴過神來對著崇禎連連磕頭,“謝主隆恩,謝主隆恩……”
楊立被侍衛押下去了,既然還有得查就還有機會。田國舅從這件事上被清流黨殺了迴馬槍,被打得措手不及,他不想再猶豫了,他不想再給對手任何機會,否則下一個楊立就是他自己!
崇禎一聲令下,朱青的軍令狀被呈了上去,崇禎緩緩打開,下麵所有人都靜靜地等待著,不管是外戚黨還是清流黨,這些文武百官內心的都無比緊張,因為下一刻,就能決定朝堂局勢的劃分與變動!
今天,是朱青領命南下平叛的第三天,也是軍令狀上規定的最後一天!按照軍規,過了今天,若朱青尚未能平定南京戰亂,當斬!
所以這一大早,文武百官紛紛敢上早朝,尤其是田國舅和楊立等人顯然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看皇帝崇禎下監斬令了。
和文武百官一樣,崇禎上朝的時的神情也顯得非常複雜。對崇禎來說,南京戰事平定則已,不平則不僅要失去一員猛將,更有可能影響全國局勢,危及大明王朝。所以即便是在司禮太監的一再催促下,崇禎還是遲遲沒有登上寶座。他故意拖慢腳步,拖延時間,仿佛這樣就能給朱青爭取到更多時間。他邊走邊不住地看向殺風和東方文白,這兩位清流大柱還以他同樣無奈而擔憂的神情。崇禎從他二人的臉上知道,他們仍然沒有收到南京戰局的任何消息。
以往時候,沒有消息往往就是最好的消息,但是今時不同往日往日,時間在一點點流逝,不管有沒有消息,過了這個時間點,朱青就得死!
“皇上,該早朝了。”見到崇禎有意拖延時間,田國舅明裏暗裏地又催了一聲。
而在田國舅這一帶頭之下,眾多大臣竟然紛紛跟著附和,“請皇上上朝……”
一陣山唿海嘯不僅說明了今日早朝拖延之嚴重,更暗示了朝中牆頭草不在少數。
事到如今,南京戰局連一點消息都沒有,更不用說捷報了。這樣的情況讓一些朝中大臣重新考量了自身的站位。看樣子,朱青恐怕是兇多吉少了,朱青一旦遇難,清流黨勢必衰微,這樣一來,朝中權勢就更加掌握在外戚黨手中。按照他們的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良禽擇木而棲,連之前的一些清流都開始叛變了。
東方文白見狀,心中自然不快,恨不得當堂訓罵這些人吃裏爬外,可是殺風就顯得有些淡定,畢竟這些對他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當錦衣衛的日子讓他看到了太多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官場世道,所以錦衣衛對叛徒從來都是不可原諒的。
不管東方文白和殺風表現如何,勢力的重新劃分已成局麵,但是這樣的局麵能維係多久,無能知曉。正如殺風雲淡風輕地對東方文白低語,“此一時彼一時,不過是暫時罷了。”
殺風擔心的不是清流黨某些人的背叛,而是朱青真的迴天乏術。
“再探!”殺風趁著崇禎尚未宣布上朝之際,對身邊的侍衛又是一聲叮囑。可是等到侍衛再一次迴來稟報的時候,仍然是毫無音訊。
“殺風大人,別掙紮了,文武百官擔心青龍將軍的事情都一早上了。”田國舅話裏有話,既是說給殺風聽又是說給崇禎聽。
崇禎最後一次看向殺風,殺風麵色無奈,崇禎隻能更無奈的對司禮太監王承恩點了點頭。
“上朝!”王承恩這一聲吆喝正式宣布新一天的到來,朱青的時間正在進入倒計時,隻要這個早朝還沒有消息,崇禎皇帝便會按照軍令狀宣布朱青的罪責,到時即便南京傳來捷報,朱青也隻能伏法。
幸運的是,東方文白並沒有辜負當初殺風和朱青的舉薦,如今坐到相位,也並未隻靠這一層關係和手中一杆筆。說到底,他確實是一塊璞玉,在入朝這短短的時間裏經過親友的不斷幫助和對手的不斷曆練已經漸漸被打磨出來。
當所有人都覺得今日早朝隻有朱青這件事可議之時,東方文白竟然率先堂而皇之地進諫了另一件事情,開封火器被劫案!又從此案直接上書彈劾了刑部尚書楊立,理由是,楊立是開封火器被劫案的幕後主使!
此話從何說起?確實事出有因。劫持火器是楊立指使鳳陽的地方勢力幹的,而鳳陽刺史盛天嶽又是原刑部侍郎,到底跟楊立還是同一脈的,加上兩人當時都覺得朱青和錦衣衛是共同對手,所以即便盛天嶽不方便直接出手劫火器,但是在他的地盤上,隻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事對楊立他們來說,就算成了!為此,楊立還特意暗中派人給盛天嶽意思意思。
可是盛天嶽是個聰明人,他吃過錦衣衛的虧,若是受賄賂這件事被錦衣衛查到,恐怕他連鳳陽刺史都保不住了,即使錦衣衛不查,楊立畢竟是自己的上司,上司的意思意思也敢收,還想不想往上混了?所以他決定這些意思意思從哪裏來還得迴哪裏去,而且,在楊立原來給的基礎上又多加了一倍,美其名曰孝敬老上司。
都是一路人,大家心知肚明,楊立不但收下了盛天嶽的東西,而且在朝中還假裝讓盛天嶽去查火器被劫一案,當然沒有什麽結果。再不濟,盛天嶽也隻是落個能力不濟之責,無傷大雅。這也就難怪錦衣衛親自押送的火器竟然消失得莫名其妙的重要原因了。
原本這件事一時也沒有多少眉目,尤其是在南京事態如此緊急之際,朝廷更多的注意都集中在南京上,很少有人關注到笑小小的鳳陽。
可是,真應了那句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很少有人關注鳳陽形勢並不代表沒有人關注,其中有一個就非常關注,而且直接扭轉了整個局勢,那便是朱青。朱青在刑部大牢聽說此事的時候,就注意到鳳陽這個地方了,因為鳳陽刺史盛天嶽算是自己的老對手了。即便不是他幹的,自然也跟他脫不了關係。而錦衣衛早前在收拾盛天嶽的時候,已經查明,盛天嶽不過是一個背鍋的人,真正在那件案子中的操作大手的另有其人,便是楊立和田國舅他們。如此說來,歸根結底是楊立推盛天嶽出來擋槍口,盛天嶽即便有所察覺也無可奈何,憑他一己之力是根本扳不倒楊立的,而且,錦衣衛那邊似乎又是不共戴天,想想還是忍一忍,等時機成熟了借楊立之手重返朝廷再說。
朱青便是洞察盛天嶽此番心理才讓賽時遷拿著尚方寶劍和一封書信去鳳陽。也正是那把尚方寶劍和那封書信讓盛天嶽決定倒戈,幫錦衣衛對付自己的老上司楊立,也算是為自己再搏一把!因為尚方寶劍背後就是皇上,那封書信背後就是錦衣衛,有這兩股勢力撐腰,這件事值得冒險!因此,盛天嶽把楊立的醜事都抖露給了手拿尚方寶劍的賽時遷,而且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證據。
賽時遷沒有怠慢,當即派人將這些情報傳迴京城給殺風和東方文白等人。賽時遷的辦事風格和效率讓盛天嶽決定不但幫錦衣衛找迴那批火器,而且還糾集今晚兵馬,由他本人親自掛帥,支援南京!
原來,錦衣衛早就掌握了楊立的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隻是還不想搞他而已。但是,今天他與田國舅如此咄咄逼人,這讓東方文白和殺風都覺得,是時候動手了,於是在盛天嶽提供的證據之下,東方文白當庭狠狠地參了刑部尚書楊立一本。
東方文白一上奏,說得是有理有利有節,滿朝文武聽後無不驚顏。頓時,朝堂上議論紛紛,楊立臉色一變,看了身邊的田國舅一眼,不知如何反駁。
“豈有此理?!來人!”崇禎龍顏大怒。
“皇上饒命,皇上饒命!東方大人這是血口噴人啊!”楊立突然普通一下跪地求饒,但是,他並未認罪,如果說很多人混上官場是因為才高八鬥,那麽楊立能混到刑部尚書的位置更多的是八麵玲瓏。他能從東方文白的字裏行間中捕捉到別人難以捕捉的漏洞。他不能就這樣認罪伏法,這意味著他這一生就這樣完了!他要爭取,他要反咬一口!
田國舅自然也不會輕易放棄這個位高權重的盟友,他決定出手把這件事壓一壓,他向前恭敬道,“皇上,此事頗有蹊蹺,單憑盛天嶽一人的說辭恐怕難以治刑部尚書之罪吧?誰都知道,盛天嶽是在刑部被貶的,難免心懷怨恨,故而恩將仇報,栽贓陷害尚書大人也尚未可知啊!臣以為,此事需好好調查調查,至少按律審理方可對楊尚書定罪啊。請皇上三思!”
“請皇上三思!”又是一陣跟風地唿聲,但是相比於剛才上朝時的局麵,顯然又改變了不少。因為那些牆頭草又感覺到風來了,錦衣衛又要開始反撲了!
崇禎聽了田國舅的話,看著大殿上這般局勢,沉默了片刻,厲聲喝道,“盛天嶽和他的證據也是楊尚書的罪證之一,既然國舅和諸位大臣覺得事有蹊蹺,那就先關起來,待錦衣衛查明真相再作審訊!”
“皇上要還你清白,還不謝皇上?”田國舅不由得瞪了楊立一眼,楊立才迴過神來對著崇禎連連磕頭,“謝主隆恩,謝主隆恩……”
楊立被侍衛押下去了,既然還有得查就還有機會。田國舅從這件事上被清流黨殺了迴馬槍,被打得措手不及,他不想再猶豫了,他不想再給對手任何機會,否則下一個楊立就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