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夜襲京郊野店,活捉祖大壽的消息傳到北京,明廷震動了。廠衛上下一片歡唿叫好,而以溫體仁為首的一幫言官重臣則開始憂心忡忡。真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此時當家的崇禎手中一下多了兩份奏折,一份是請功,一份是彈劾。
請功的是廠衛總管殺風和大內總管柳清風,他們要為錦衣衛招安的幾十萬大軍邀功請賞,希望朝廷能降旨設宴,犒賞三軍!
而彈劾的當然是溫體仁之流,他們直接參了青龍一個忤逆謀反之罪,讓朱青速速迴宮伏法,否則朝廷發兵開封活捉青龍!
朝堂之上,崇禎蒙了。雖說青龍用不了幾天便成功招安了闖軍幾十萬人,但是竟然敢一聲不響地就將朝廷派遣的大將祖大壽給剿了,這還是讓崇禎有些不高興。
“祖大壽奉旨出兵,青龍不問青紅皂白便捉人,而且還殺死祖大壽的副將祖由順,真是目無皇上目無王法啊!謀反之心昭昭,其心可誅啊皇上!”溫體仁惡人先告狀,在崇禎麵前上演了一出可憐戲。
“皇上,青龍並非謀反,而是平亂啊。微臣聽說祖大壽受人唆使,企圖與潼關的闖軍聯手前後夾擊開封,如果不是青龍及時發現,開封一旦失守,京師不保,則大明不保啊皇上!”殺風進諫道。
“是啊皇上,臣聽說,就連派去的兩名大內侍衛都被收買了,還好朱青發現得及時,否則……”柳清風也向前進諫,可是沒等他說完。溫體仁卻又開始反擊了。
“兩位總管,你們怎麽可以這般捕風捉影?出兵是皇上的旨意,大內也是皇上親自派遣,如此說來,難不成是皇上的罪責?”溫體仁見縫插針,反誣殺風和柳清風一把,殺風從崇禎的臉上感覺情況非常不妙了。
“溫大人說得沒錯,闖軍既已接受朝廷招安,又怎會反叛?末將已查明,跟隨青龍叛亂的都是張獻忠的大西軍和少部分被蠱惑的闖軍,闖軍大軍並未參加此次叛亂。而且聽說我闖軍大將虎子將軍為了阻止叛軍,丟了一隻胳膊。末將以為,定是青龍與張獻忠圖謀造反時被虎子將軍發現,虎子將軍斬殺張獻忠,青龍插手傷了虎子將軍。”在溫體仁的暗示下,李自成也向前跟崇禎進諫,他這一進諫厲害了,非但把誅殺張獻忠、企圖吞並大西軍的陰謀推得一幹二淨,而且用假象迷惑崇禎,因為闖營的情況確實如李自成所說,參加這次行動的大多是大西軍而闖軍按兵不動。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誰又知道這其中的陰謀呢?
局勢的發展對錦衣衛越來越不利,柳清風看了刑部侍郎盛天嶽一眼,暗示殺風一不做二不休,將刑部焚屍案抖出來。不料殺風微微搖搖頭。
看到大殿上幾乎是向著溫體仁一邊倒,殺風知道區區一個刑部侍郎根本扳不倒溫體仁,弄不好自己這邊全軍覆沒,一旦朝中無人朱青在外麵就更加危險,即便是忠心為國到頭來也免不了背上叛國的罪名,百口莫辯。他必須在朝中留下勢力,於是殺風妥協了。
“殺風,你們還有何話可說?”崇禎冷冷地瞥了殺風一眼,問道。
“臣無話可說。”殺風妥協了,他之前的人生除了不得已坐在輪椅上,從來不知道妥協是什麽東西,但是今天,他把溫體仁想得太過簡單,一個連周延儒都能弄倒的首輔是不會打沒有準備的仗的,顯然溫體仁準備得比殺風他們還要充分!
“來人,將殺風、柳清風二人押入天牢,擇日問斬!”崇禎發飆了,他最不能容忍的便是那些背叛自己的人,即便是殺風這個從小跟他玩到大的、他曾經最信任的小夥伴。
“皇上!請三思啊皇上!”田大人、朱雀等朝中寥寥幾人趕緊跪下替殺風和柳清風求情。
但是顯然,他們的努力是徒勞的,崇禎坐在龍椅上麵無表情。
“田大人,皇上金口玉言,你們這是在為難皇上啊!”溫體仁已經得意不已。
看著沒有人再敢說情,崇禎怒喝一聲,“帶下去!”
“遵旨!走!”幾名侍衛說著便將殺風和柳清風二人帶走,這兩位叱吒風雲的大將就這樣委屈在那些蝦兵蟹將的淫威中。
殺風經過朱雀身邊的時候,神不覺鬼不覺地說了一句,“去找東方文白,通知青龍。”
朱雀愣了一下,便想起自己那個才子朋友東方文白。
話說這個東方文白因為早先看不慣朝中的陰暗,曾一度中了狀元卻無心從政,直到朱青提出土地改革請他做文書參謀後才重燃他投筆為國熱情。可以說,相比於那些摻水狀元,東方文白這個狀元可謂貨真價實,是個不世出的人才,也因為如此,在他辭官後崇禎才沒忍心對他痛下殺手。但是以崇禎的性格,也斷然不會讓那些不鳥他的人好過,後來東方文白雖然決定重出江湖,但是崇禎隻是讓他在吏部混個閑差。
如今殺風讓朱雀去找東方文白,便是想倚仗他的人品和才華,但是在現在的明廷,隻有這兩點是不夠的,權力之爭從來都不是吟詩作對、治國方略而已,更多的是殺人於無形的權力遊戲。而前提是你得先取得加入遊戲的資格。顯然一個吏部閑差是無法進入中央權力中樞的,他需要幫助,而這個人便是田大人,或者另一個更重要的人周皇後!而這兩個人都必須經朱雀才能聯係起來。所以殺風臨行對朱雀不經意的話與其說是囑咐,不如說是重托,是扭轉局勢的重托。
殺風和柳清風被抓,朝中非但權力失衡,連兵力也出現混亂局麵,以為廠衛和大內經過朱青、殺風和柳清風的整頓後,已經不僅僅是保護皇帝、竊取大臣情報的衛隊,而悄然演變成極具戰鬥力的軍隊,失去統領的軍隊很快被溫體仁覬覦、並逐步瓦解,其中以大內的情況最為擔心。
一時間,明廷的政權和軍權變得異常混亂和岌岌可危,這個消息不僅傳到正在吃慶功宴的朱青耳朵裏,也傳到關外伺機待動的吳三桂和多爾袞耳朵裏。
李自成沒想到自己塞翁失馬,被招安後還能這般渾水摸魚。溫體仁也從祖大壽失利的賭局中打了一場翻身仗。兩人名副其實的官匪勾結抓緊了動作了。
在溫體仁地唆使下,崇禎下旨將朱青召迴京城,名義上是召迴,實際上安的是高宗和秦檜之心。
收到聖旨的朱青當然知道這是一個明目張膽的局,又聽聞殺風和柳清風已經喊冤入獄,朱青感到從未有過的交困。傻愣愣地迴去必定是送死,抗旨不尊則會背上叛徒罪名,更可能被奸臣唆使明廷其他將領圍剿。朱青頓時陷入兩難境地。
正在這時候,邊關傳來急件,多爾袞攻城了,朝綱混亂的明廷給讓多爾袞聞到了崇禎禦膳房的氣息,安靜了數月的寧遠戰事一觸即發。
寧遠開戰了,這是朱青最擔心的事情,因為此時的明廷岌岌可危,自己手中縱然有幾十萬的大軍,但是卻被皇帝壓著。
“以寧遠的兵力和城防,他麽幾個最多能扛半個月。”玄武不無擔心地對朱青道。
此時的寧遠由程力、鐵麵和林白等人鎮守,雖然他們這幾個月絲毫沒有怠慢,勤加操練、鞏固城防但是春來雪融對多爾袞和他的鐵騎來說,正如脫韁的野馬,有的是衝勁。
開封僵局、朝中困局和寧遠戰局讓崇禎焦慮不已。他沒想到自己一連串的決定會引發一連串的問題。但是他沒有收手的機會,因為溫體仁之流一直在耳邊說這之所以會引發這些動蕩都是由朱青和錦衣衛的集權引起的,並催促崇禎盡快將朱青捉拿歸案,否則兵發開封,將朱青伏法,才能引闖軍出關對抗清軍。
引闖軍進關援助寧遠,這又是溫體仁和李自成等人的一大陰謀。但是寧遠的戰事卻讓崇禎考慮了這一建議!
李自成見時機成熟,有機可乘,便趁機跟崇禎請辭,理由是迴潼關帶兵出關抗清!
交困的崇禎答應了,這無疑是一次縱虎歸山!
但是,情況的轉折發生在李自成離京的前一晚!此次要離京迴營的不隻李自成一人,還有副將劉宗敏。他們雖然不知道虎子為何突然按兵不動,但是現在看來,虎子似乎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他們必須盡早迴去,摸清闖營的情況。畢竟經過錦衣衛一番搗鼓,李自成和劉宗敏當然知道,闖軍多少都會受到影響,因為他們與潼關的聯係從沒有迴音,如今唯一的辦法是親自迴去了解情況。
但是如何逃過錦衣衛的視線,繞過開封逃迴潼關,這又是李自成考慮的問題。如今的朱青斷然不會相信李自成了,因為他和溫體仁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清醒點的人都能看得出來,這招安隻是李自成的緩兵之計和障眼法。
就在李自成尋求迴營之計的時候,一向深思熟慮的劉宗敏卻掉鏈子了。
明天就要離京了,似乎一切已經準備就緒,可是總感覺還有什麽事兒沒有做!對,應該再去青樓走走!
請功的是廠衛總管殺風和大內總管柳清風,他們要為錦衣衛招安的幾十萬大軍邀功請賞,希望朝廷能降旨設宴,犒賞三軍!
而彈劾的當然是溫體仁之流,他們直接參了青龍一個忤逆謀反之罪,讓朱青速速迴宮伏法,否則朝廷發兵開封活捉青龍!
朝堂之上,崇禎蒙了。雖說青龍用不了幾天便成功招安了闖軍幾十萬人,但是竟然敢一聲不響地就將朝廷派遣的大將祖大壽給剿了,這還是讓崇禎有些不高興。
“祖大壽奉旨出兵,青龍不問青紅皂白便捉人,而且還殺死祖大壽的副將祖由順,真是目無皇上目無王法啊!謀反之心昭昭,其心可誅啊皇上!”溫體仁惡人先告狀,在崇禎麵前上演了一出可憐戲。
“皇上,青龍並非謀反,而是平亂啊。微臣聽說祖大壽受人唆使,企圖與潼關的闖軍聯手前後夾擊開封,如果不是青龍及時發現,開封一旦失守,京師不保,則大明不保啊皇上!”殺風進諫道。
“是啊皇上,臣聽說,就連派去的兩名大內侍衛都被收買了,還好朱青發現得及時,否則……”柳清風也向前進諫,可是沒等他說完。溫體仁卻又開始反擊了。
“兩位總管,你們怎麽可以這般捕風捉影?出兵是皇上的旨意,大內也是皇上親自派遣,如此說來,難不成是皇上的罪責?”溫體仁見縫插針,反誣殺風和柳清風一把,殺風從崇禎的臉上感覺情況非常不妙了。
“溫大人說得沒錯,闖軍既已接受朝廷招安,又怎會反叛?末將已查明,跟隨青龍叛亂的都是張獻忠的大西軍和少部分被蠱惑的闖軍,闖軍大軍並未參加此次叛亂。而且聽說我闖軍大將虎子將軍為了阻止叛軍,丟了一隻胳膊。末將以為,定是青龍與張獻忠圖謀造反時被虎子將軍發現,虎子將軍斬殺張獻忠,青龍插手傷了虎子將軍。”在溫體仁的暗示下,李自成也向前跟崇禎進諫,他這一進諫厲害了,非但把誅殺張獻忠、企圖吞並大西軍的陰謀推得一幹二淨,而且用假象迷惑崇禎,因為闖營的情況確實如李自成所說,參加這次行動的大多是大西軍而闖軍按兵不動。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誰又知道這其中的陰謀呢?
局勢的發展對錦衣衛越來越不利,柳清風看了刑部侍郎盛天嶽一眼,暗示殺風一不做二不休,將刑部焚屍案抖出來。不料殺風微微搖搖頭。
看到大殿上幾乎是向著溫體仁一邊倒,殺風知道區區一個刑部侍郎根本扳不倒溫體仁,弄不好自己這邊全軍覆沒,一旦朝中無人朱青在外麵就更加危險,即便是忠心為國到頭來也免不了背上叛國的罪名,百口莫辯。他必須在朝中留下勢力,於是殺風妥協了。
“殺風,你們還有何話可說?”崇禎冷冷地瞥了殺風一眼,問道。
“臣無話可說。”殺風妥協了,他之前的人生除了不得已坐在輪椅上,從來不知道妥協是什麽東西,但是今天,他把溫體仁想得太過簡單,一個連周延儒都能弄倒的首輔是不會打沒有準備的仗的,顯然溫體仁準備得比殺風他們還要充分!
“來人,將殺風、柳清風二人押入天牢,擇日問斬!”崇禎發飆了,他最不能容忍的便是那些背叛自己的人,即便是殺風這個從小跟他玩到大的、他曾經最信任的小夥伴。
“皇上!請三思啊皇上!”田大人、朱雀等朝中寥寥幾人趕緊跪下替殺風和柳清風求情。
但是顯然,他們的努力是徒勞的,崇禎坐在龍椅上麵無表情。
“田大人,皇上金口玉言,你們這是在為難皇上啊!”溫體仁已經得意不已。
看著沒有人再敢說情,崇禎怒喝一聲,“帶下去!”
“遵旨!走!”幾名侍衛說著便將殺風和柳清風二人帶走,這兩位叱吒風雲的大將就這樣委屈在那些蝦兵蟹將的淫威中。
殺風經過朱雀身邊的時候,神不覺鬼不覺地說了一句,“去找東方文白,通知青龍。”
朱雀愣了一下,便想起自己那個才子朋友東方文白。
話說這個東方文白因為早先看不慣朝中的陰暗,曾一度中了狀元卻無心從政,直到朱青提出土地改革請他做文書參謀後才重燃他投筆為國熱情。可以說,相比於那些摻水狀元,東方文白這個狀元可謂貨真價實,是個不世出的人才,也因為如此,在他辭官後崇禎才沒忍心對他痛下殺手。但是以崇禎的性格,也斷然不會讓那些不鳥他的人好過,後來東方文白雖然決定重出江湖,但是崇禎隻是讓他在吏部混個閑差。
如今殺風讓朱雀去找東方文白,便是想倚仗他的人品和才華,但是在現在的明廷,隻有這兩點是不夠的,權力之爭從來都不是吟詩作對、治國方略而已,更多的是殺人於無形的權力遊戲。而前提是你得先取得加入遊戲的資格。顯然一個吏部閑差是無法進入中央權力中樞的,他需要幫助,而這個人便是田大人,或者另一個更重要的人周皇後!而這兩個人都必須經朱雀才能聯係起來。所以殺風臨行對朱雀不經意的話與其說是囑咐,不如說是重托,是扭轉局勢的重托。
殺風和柳清風被抓,朝中非但權力失衡,連兵力也出現混亂局麵,以為廠衛和大內經過朱青、殺風和柳清風的整頓後,已經不僅僅是保護皇帝、竊取大臣情報的衛隊,而悄然演變成極具戰鬥力的軍隊,失去統領的軍隊很快被溫體仁覬覦、並逐步瓦解,其中以大內的情況最為擔心。
一時間,明廷的政權和軍權變得異常混亂和岌岌可危,這個消息不僅傳到正在吃慶功宴的朱青耳朵裏,也傳到關外伺機待動的吳三桂和多爾袞耳朵裏。
李自成沒想到自己塞翁失馬,被招安後還能這般渾水摸魚。溫體仁也從祖大壽失利的賭局中打了一場翻身仗。兩人名副其實的官匪勾結抓緊了動作了。
在溫體仁地唆使下,崇禎下旨將朱青召迴京城,名義上是召迴,實際上安的是高宗和秦檜之心。
收到聖旨的朱青當然知道這是一個明目張膽的局,又聽聞殺風和柳清風已經喊冤入獄,朱青感到從未有過的交困。傻愣愣地迴去必定是送死,抗旨不尊則會背上叛徒罪名,更可能被奸臣唆使明廷其他將領圍剿。朱青頓時陷入兩難境地。
正在這時候,邊關傳來急件,多爾袞攻城了,朝綱混亂的明廷給讓多爾袞聞到了崇禎禦膳房的氣息,安靜了數月的寧遠戰事一觸即發。
寧遠開戰了,這是朱青最擔心的事情,因為此時的明廷岌岌可危,自己手中縱然有幾十萬的大軍,但是卻被皇帝壓著。
“以寧遠的兵力和城防,他麽幾個最多能扛半個月。”玄武不無擔心地對朱青道。
此時的寧遠由程力、鐵麵和林白等人鎮守,雖然他們這幾個月絲毫沒有怠慢,勤加操練、鞏固城防但是春來雪融對多爾袞和他的鐵騎來說,正如脫韁的野馬,有的是衝勁。
開封僵局、朝中困局和寧遠戰局讓崇禎焦慮不已。他沒想到自己一連串的決定會引發一連串的問題。但是他沒有收手的機會,因為溫體仁之流一直在耳邊說這之所以會引發這些動蕩都是由朱青和錦衣衛的集權引起的,並催促崇禎盡快將朱青捉拿歸案,否則兵發開封,將朱青伏法,才能引闖軍出關對抗清軍。
引闖軍進關援助寧遠,這又是溫體仁和李自成等人的一大陰謀。但是寧遠的戰事卻讓崇禎考慮了這一建議!
李自成見時機成熟,有機可乘,便趁機跟崇禎請辭,理由是迴潼關帶兵出關抗清!
交困的崇禎答應了,這無疑是一次縱虎歸山!
但是,情況的轉折發生在李自成離京的前一晚!此次要離京迴營的不隻李自成一人,還有副將劉宗敏。他們雖然不知道虎子為何突然按兵不動,但是現在看來,虎子似乎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他們必須盡早迴去,摸清闖營的情況。畢竟經過錦衣衛一番搗鼓,李自成和劉宗敏當然知道,闖軍多少都會受到影響,因為他們與潼關的聯係從沒有迴音,如今唯一的辦法是親自迴去了解情況。
但是如何逃過錦衣衛的視線,繞過開封逃迴潼關,這又是李自成考慮的問題。如今的朱青斷然不會相信李自成了,因為他和溫體仁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清醒點的人都能看得出來,這招安隻是李自成的緩兵之計和障眼法。
就在李自成尋求迴營之計的時候,一向深思熟慮的劉宗敏卻掉鏈子了。
明天就要離京了,似乎一切已經準備就緒,可是總感覺還有什麽事兒沒有做!對,應該再去青樓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