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報》、《大明報》兩份權威報紙刊登太子與韃靼達成初步和談的同時,西安的《小說報》刊載了一篇令人捧腹大笑的滑稽故事。
故事講的是有一夥人利用太子在西安神龍不見神尾之際,假扮太子行騙。結果騙來一幫江湖人,引起兩方糾紛。雙方在臨潼縣廝殺,兩方人死傷慘重幾乎同歸於盡。
不過這隻是一則打著太子名頭的尋常詐騙事件,很多人看過後一笑而之便罷了。連當茶餘飯後的談資都不夠格。如今大明上下談論的都是韃靼新大汗下月進京的事,大家猜測韃靼會不會向大明臣服,甚至每年給歲貢的事。
文淵閣內,首輔劉健正在專心致誌地看《小說報》。《小說報》背後是太子與囚牛商行,很多故事不能隻當故事來看。每一則故事背後透露著世態炎涼、百姓生活、官場百態。
尤其是有人假冒太子行騙的故事。
劉健桌還擺著三份奏疏。
一份是行人司杭東上書奏報寧夏城被逆賊安化郡王攻打時,逆賊用手雷轟破城門。奏疏後附著在城門口撿到的手雷碎片,內有不完整的數字編號。這份奏疏因為榆林副總兵曹雄上書認領了此枚手雷碎片而被擱置。
一份是西安知府彈劾錦衣衛在臨潼縣毀壞商鋪和民居,以及臨潼縣衙!並指控錦衣衛濫用私刑過度,把意圖謀害太子的逆賊弄死。內含的指控意味深長。聽說西安知府讓人把他抬到朱寧麵前,放話說他已經活的夠久了,當著朱寧的麵寫下這份奏疏。
另外一份就有意思了。乃是囚牛商行大掌櫃陳雲之讓司禮監掌印太監李榮轉交給他的《小說報》原稿。刊印在報紙上的故事隻占了原稿的十分之一。
“首輔大人,西安知府的在刑部當主事的孫子昨日找下官喝酒。說起來一件事情……”中書舍人商承慶猶豫著找來。
劉建的視線沒有離開《小說報》:“什麽事,說!”
“此前有一夥人用手雷炸了太子臨時居住的小院。西安知府讓師爺去找錦衣衛指揮使朱寧,錦衣衛把嫌犯帶走後就沒了下文。這事實在太奇怪!”
“西安知府還提到臨潼縣的亂鬥。據目擊者說當時有兩幫錦衣衛在內鬥。西安知府覺得其中有問題,錦衣衛好像瞞下了什麽事。”
劉健放下報紙,揉了揉太陽穴,沉默半晌,“給太子去信,讓太子盡快迴京。”
種種證據顯示,朱寧對太子有二心。
但劉建站在朱寧的位置上考慮問題。除了太子,沒有人能再給朱寧更好的前途。
太子對人性非常了解。知道每個人心裏最渴望的是什麽。太子對手下人給足權力、名望、金錢,從來不強調口頭上的忠心。以劉健自己為例,他想要大明在他當首輔期間昌盛,太子給了他希望並且加以實施。他就差嘔心瀝血、以文淵閣為家了。
內鬥是一迴事,若涉及到太子安危內閣就不得不重視。必須讓太子迴京了。
“可是……”
“又怎麽了!”
“太子已經離開大同,目前去向不明。”
“陳寬是幹什麽吃的!連太子的行蹤都掌握不了!”劉健暴躁地砸了一套新開封的玻璃杯茶具。上次的那套在他得知太子秘密派王守仁去東察哈台汗國真實目的的時候砸了。
“人又去哪裏了!太子到底懂不懂他身上肩負的責任!”
文淵閣內鴉雀無聲,沒有人能迴答這個問題。內閣唯一能做的,就是再次放出各種假消息迷惑天下人。
————
不過這次劉健真的錯怪了朱厚照。朱厚照也知道長久離開京師對朝政穩定不利。尤其朱寧密奏安遠侯柳景想要刺殺他。他在於韃靼和談完後,混在一堆熱氣球中返迴京師。
對於又有人要殺他,朱厚照已經習以為常了。習慣就好,用不著打亂原有的計劃。
朱厚照到京師後直接趕去朝陽皇莊,弘仁殿的所在地。
弘仁殿又搗鼓出一項新技術。一項可以加大鋼鐵產量的又一技術。
與韃靼和談是一迴事,修築鋼鐵長城又是一迴事。朱厚照是不會把大明邊疆的安危寄托於韃靼人身上。鋼鐵長城急缺鋼材原料。弘仁殿的技術突破來的剛好。
“殿下請看,此物為焦炭。”弘仁殿的管事太監拿了一團類似煤塊的東西給朱厚照看。
煤則各處產之。臭者,燒熔而閉之,成石,再鑿而入爐,曰礁
“從各地挖出來的煤中挑選出有臭味的,封閉爐子用高溫燒熔。可以得到煤塊。把煤塊鑿碎在放入爐中燒,最後可得焦炭。”
朱厚照聽得雲裏霧裏:“焦炭有什麽用?”
“有了焦炭,可以直接把鐵礦石、石灰放在爐子中冶煉,可以直接得到生鐵。把三者比例調一下,還可以直接得到鑄鐵!”
“煉鐵產量能提高多少?”朱厚照問。
管事太監笑著糾正道:“同樣的鐵礦石,用焦炭產量提升微乎其微。重要的是大大縮短鑄造周期,同樣的時間能出三爐。殿下若想要提高產量,最重要的是增加鐵礦石的供應。”
“這樣啊。”朱厚照摸著下巴開始思考。提高三倍產能,那在建成鋼鐵長城的同時,還能在打造足夠的農具發展農業,打造冷兵器販賣到周圍國家。
現在的鐵礦最大的來源是遼東。遼東離京師又近,兩地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生產鏈。國內能開采的鐵礦已經被開發到一定的程度,加大產量的話恐怕會造成礦工的抗議。
“遼東有豐富的鐵礦,從礦脈的走勢來說,韃靼的地盤上應該也有鐵礦吧?”朱厚照自言自語地道。
決定了,在與韃靼和談的時候,把鐵礦一事先加入進去。
“盡快組織一支尋礦隊伍,本王要派他們去韃靼找鐵礦。”朱厚照囑咐管事太監。隻要找到礦,韃靼有點是人手給他挖礦、送礦。他借出去的五十萬銀子就是一種變相投資。
“奴婢遵旨。”
鋼鐵是工業的基礎。煉鐵技術的改進讓朱厚照的心情變得極為愉悅。他吹著小曲,在段聰的陪同下慢慢向皇宮走去。迴宮後先去文淵閣見內閣。
“忘了買點特產送閣老們。段聰,京師有陝西的特產店嗎?”朱厚照問。
段聰一頭黑線:“奴婢不知。”
“那還不去打聽。”
“請太子爺先迴宮。”
朱厚照還想說什麽,被突然冒出來的人下了一跳。
“殿下,我知道哪裏有陝西的特產賣。”臉色蒼白的玄武終於找來了。
故事講的是有一夥人利用太子在西安神龍不見神尾之際,假扮太子行騙。結果騙來一幫江湖人,引起兩方糾紛。雙方在臨潼縣廝殺,兩方人死傷慘重幾乎同歸於盡。
不過這隻是一則打著太子名頭的尋常詐騙事件,很多人看過後一笑而之便罷了。連當茶餘飯後的談資都不夠格。如今大明上下談論的都是韃靼新大汗下月進京的事,大家猜測韃靼會不會向大明臣服,甚至每年給歲貢的事。
文淵閣內,首輔劉健正在專心致誌地看《小說報》。《小說報》背後是太子與囚牛商行,很多故事不能隻當故事來看。每一則故事背後透露著世態炎涼、百姓生活、官場百態。
尤其是有人假冒太子行騙的故事。
劉健桌還擺著三份奏疏。
一份是行人司杭東上書奏報寧夏城被逆賊安化郡王攻打時,逆賊用手雷轟破城門。奏疏後附著在城門口撿到的手雷碎片,內有不完整的數字編號。這份奏疏因為榆林副總兵曹雄上書認領了此枚手雷碎片而被擱置。
一份是西安知府彈劾錦衣衛在臨潼縣毀壞商鋪和民居,以及臨潼縣衙!並指控錦衣衛濫用私刑過度,把意圖謀害太子的逆賊弄死。內含的指控意味深長。聽說西安知府讓人把他抬到朱寧麵前,放話說他已經活的夠久了,當著朱寧的麵寫下這份奏疏。
另外一份就有意思了。乃是囚牛商行大掌櫃陳雲之讓司禮監掌印太監李榮轉交給他的《小說報》原稿。刊印在報紙上的故事隻占了原稿的十分之一。
“首輔大人,西安知府的在刑部當主事的孫子昨日找下官喝酒。說起來一件事情……”中書舍人商承慶猶豫著找來。
劉建的視線沒有離開《小說報》:“什麽事,說!”
“此前有一夥人用手雷炸了太子臨時居住的小院。西安知府讓師爺去找錦衣衛指揮使朱寧,錦衣衛把嫌犯帶走後就沒了下文。這事實在太奇怪!”
“西安知府還提到臨潼縣的亂鬥。據目擊者說當時有兩幫錦衣衛在內鬥。西安知府覺得其中有問題,錦衣衛好像瞞下了什麽事。”
劉健放下報紙,揉了揉太陽穴,沉默半晌,“給太子去信,讓太子盡快迴京。”
種種證據顯示,朱寧對太子有二心。
但劉建站在朱寧的位置上考慮問題。除了太子,沒有人能再給朱寧更好的前途。
太子對人性非常了解。知道每個人心裏最渴望的是什麽。太子對手下人給足權力、名望、金錢,從來不強調口頭上的忠心。以劉健自己為例,他想要大明在他當首輔期間昌盛,太子給了他希望並且加以實施。他就差嘔心瀝血、以文淵閣為家了。
內鬥是一迴事,若涉及到太子安危內閣就不得不重視。必須讓太子迴京了。
“可是……”
“又怎麽了!”
“太子已經離開大同,目前去向不明。”
“陳寬是幹什麽吃的!連太子的行蹤都掌握不了!”劉健暴躁地砸了一套新開封的玻璃杯茶具。上次的那套在他得知太子秘密派王守仁去東察哈台汗國真實目的的時候砸了。
“人又去哪裏了!太子到底懂不懂他身上肩負的責任!”
文淵閣內鴉雀無聲,沒有人能迴答這個問題。內閣唯一能做的,就是再次放出各種假消息迷惑天下人。
————
不過這次劉健真的錯怪了朱厚照。朱厚照也知道長久離開京師對朝政穩定不利。尤其朱寧密奏安遠侯柳景想要刺殺他。他在於韃靼和談完後,混在一堆熱氣球中返迴京師。
對於又有人要殺他,朱厚照已經習以為常了。習慣就好,用不著打亂原有的計劃。
朱厚照到京師後直接趕去朝陽皇莊,弘仁殿的所在地。
弘仁殿又搗鼓出一項新技術。一項可以加大鋼鐵產量的又一技術。
與韃靼和談是一迴事,修築鋼鐵長城又是一迴事。朱厚照是不會把大明邊疆的安危寄托於韃靼人身上。鋼鐵長城急缺鋼材原料。弘仁殿的技術突破來的剛好。
“殿下請看,此物為焦炭。”弘仁殿的管事太監拿了一團類似煤塊的東西給朱厚照看。
煤則各處產之。臭者,燒熔而閉之,成石,再鑿而入爐,曰礁
“從各地挖出來的煤中挑選出有臭味的,封閉爐子用高溫燒熔。可以得到煤塊。把煤塊鑿碎在放入爐中燒,最後可得焦炭。”
朱厚照聽得雲裏霧裏:“焦炭有什麽用?”
“有了焦炭,可以直接把鐵礦石、石灰放在爐子中冶煉,可以直接得到生鐵。把三者比例調一下,還可以直接得到鑄鐵!”
“煉鐵產量能提高多少?”朱厚照問。
管事太監笑著糾正道:“同樣的鐵礦石,用焦炭產量提升微乎其微。重要的是大大縮短鑄造周期,同樣的時間能出三爐。殿下若想要提高產量,最重要的是增加鐵礦石的供應。”
“這樣啊。”朱厚照摸著下巴開始思考。提高三倍產能,那在建成鋼鐵長城的同時,還能在打造足夠的農具發展農業,打造冷兵器販賣到周圍國家。
現在的鐵礦最大的來源是遼東。遼東離京師又近,兩地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生產鏈。國內能開采的鐵礦已經被開發到一定的程度,加大產量的話恐怕會造成礦工的抗議。
“遼東有豐富的鐵礦,從礦脈的走勢來說,韃靼的地盤上應該也有鐵礦吧?”朱厚照自言自語地道。
決定了,在與韃靼和談的時候,把鐵礦一事先加入進去。
“盡快組織一支尋礦隊伍,本王要派他們去韃靼找鐵礦。”朱厚照囑咐管事太監。隻要找到礦,韃靼有點是人手給他挖礦、送礦。他借出去的五十萬銀子就是一種變相投資。
“奴婢遵旨。”
鋼鐵是工業的基礎。煉鐵技術的改進讓朱厚照的心情變得極為愉悅。他吹著小曲,在段聰的陪同下慢慢向皇宮走去。迴宮後先去文淵閣見內閣。
“忘了買點特產送閣老們。段聰,京師有陝西的特產店嗎?”朱厚照問。
段聰一頭黑線:“奴婢不知。”
“那還不去打聽。”
“請太子爺先迴宮。”
朱厚照還想說什麽,被突然冒出來的人下了一跳。
“殿下,我知道哪裏有陝西的特產賣。”臉色蒼白的玄武終於找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