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資格上朝的京官,習慣一大早到端門前的值房邊看報紙邊吃早飯。難得能占太子殿下便宜的機會他們不願意錯過。早朝推遲到辰時三刻,足夠他們對報紙上的報道品頭論足。
特別是《京報》。太子親自管著《京報》,每份報紙刊印前都要太子過目。有時《京報》邊角縫一則豆腐幹大小的消息,恰恰是太子真實想法的體現。
“《遼王反了?》”
謝遷把剛咬了一口的灌湯包扔在了地上。湯汁灑了他對麵的宗人令一身。蔡震戴起眼鏡,把報紙舉到眼前,借助從玻璃窗透出來的陽光出神地看著。
“別急,先看完。”首輔劉健最為淡定。在親眼見到錢寧理著衣領走出太子寢宮後,劉健認為這世上再也沒什麽事能讓他動容了。
蔡震反反複複看了三遍,氣唿唿地把報紙拍在桌上。“誰寫的新聞!把遼王在廣寧招收雇傭兵寫成造反。其心可誅!”
靖難之後,宗室造反能刺激到皇帝的神經。消息登上報紙,遼王渾身長滿了嘴也說不清了。
其他閣老神色冷峻。保國公問:“遼王跑到廣寧去幹什麽?”
如今藩王可隨意走動。但任何自由都有限度。有些地方藩王們絕對不會去。比如說泰山,這類在曆史上具有其它含義的地方。
廣寧是第一代遼王朱植的封地。遼王朱植和太宗一樣都是九邊塞王之一。當初遼王的實力隻是比太宗稍遜。建文帝削藩,太宗舉旗“靖難”,遼王做了件很蠢的事,上交兵權讓建文帝把他的封地從遼東換到內陸。結果遼王還沒到新封地湖廣荊州,太宗靖難成功。結局就是太宗削減了遼王的護衛和食俸。
遼王跑到廣寧去,又是去招收雇傭兵的,能不讓人多想嗎?
“遼王府才幾個護衛,哪能有什麽實力造反!”蔡震辯解道。
遼王每一代都很奇葩。這代遼王為了讓弘治帝恢複藩王待遇,讓全家住進了十王府白吃白喝大半年。蔡震也很膩味遼王。可在太子有意向對宗室動手的時候發生類似“造反”的事,不就是把把柄送到太子手裏嘛!
保國公入閣,想要更多的英國公被太子坑死。蔡震非常擔心太子對宗室下死手,鬧到宗室離心離德的地步。
宗室犯錯,或圈禁鳳陽或廢為庶人。太子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興王與皇宮轟炸一事有關,突然間下了死手。不但把興王弄沒了,還安排興王妃再嫁!辱人至此!宗室誰不戚戚然。
“荊州一代沒聽說過出現山匪之類的惡人。遼王招雇傭兵何用?”保國公冷漠地問。
“遼王府護衛人手不足。遼王喜歡帶著家人到處旅遊,大概想加強護衛。”蔡震老臉一紅。遼王全家進京時雇了三支鏢師,進了京賴賬。鏢師們告到順天府,還是蔡震嫌遼王丟了宗室的臉,讓宗人府付了鏢師的鏢銀。
保國公不置可否。
“國公爺不信?遼王那個棒槌根本沒有造反的實力。遼王府幾乎是宗室裏最窮的藩王。”蔡震拔高音量。
“遼王藩地湖廣荊州。帝星明江漢!荊州位於江漢,宗人令敢擔保遼王沒其他想法?”保國公犀利地問。
蔡震一愣,坐下,發出長長一聲歎息,“首輔大人怎麽看?”
“啊?噢,本官好奇造反後麵的‘?’。此篇新聞加了不少罕見的斷句樣式。看文章最後的標注,此為標點符號。‘?’代表疑問,‘!’表示感歎驚訝,等等。很有意思的是,加了符號後,充分表達了撰寫人對‘遼王反了’充滿了疑問。”劉健研究起了標點符號。
報紙上印出如此新穎的符號,太子肯定知道。太子讓人把此篇報道刊登在報紙上,明眼人一眼就瞧出他想警告遼王。遼王隻要腦子沒進水,此時應該上京自辯。
蔡震舒了口氣:“疑問還,疑問好!不管遼王那個棒槌在哪,看到報紙應該會知道怎麽做。”
“太子把從韃靼王庭抓到的貴族送給了韃靼公主。大家覺得太子對韃靼公主會不會有想法?韃靼公主可有草原第一美女之稱。”謝遷指著印在《遼王反了?》下方的新聞問。
劉健冷冷一笑:“不管太子有想法還是沒想法,對我們都不是好消息。”有想法,不少人估計很難接受後宮出一位韃靼公主。正值青春萌動年齡的太子對美女沒有想法,所有人都該急了。
“哎~”對於他們這位太子,內閣隻有撓頭掉頭發的份。
看到報紙的人,和閣老們大致是一個反應。有懷疑遼王的,也有給認為是捕風捉影。不管是什麽觀點,幾乎所有人都不覺得遼王有造反的實力。沒有實力,除了擔心會被牽累的宗室們,無人會放心上。
《遼王反了?》的新聞更像是一則笑話。
朱厚照也不知道朱寧此舉的目的。如果錦衣衛因為遼王去了廣寧、花錢雇了一些雇傭軍就拿遼王下獄,朱厚照不介意自打耳光大義滅親。朱寧看著也不像這麽蠢的。
根據朱厚照做直播的經驗,“遼王反了”的新聞足夠的引人眼球。於是他把兩個世界的標點符號推了出來,想試探各方反應。古文的斷句很容易引起歧義。再加上大明的疆域又廣了,單純的文字有時無法把他的真實想法傳遞給封疆大吏們。有了標點,大家會更清楚他要表達的意思。表達憤怒的時候,他能給人迴一串感歎號。
遼王反了的新聞很快被韃靼意圖和談的消息壓下了熱度。不過近段時間,熱度最大的永遠都是對太子與朱寧之間真實關係的猜測。
緋聞不愧為娛樂圈博出位最快的辦法。這則緋聞讓朱厚照大幅縮水的關注度再次暴漲。漲幅超過了他“暴打”京官“逼”大家承認新內閣時。朱厚照好笑地想,如果他每隔一段時間弄出一段緋聞,說不定能永生。
結果三天後的四更天,京師城門再次被八百裏加急叫開。
朱厚照在黃獻急促的拍門聲中醒來。
“遼王府上豎起一杆白旗,白旗上書有‘訟冤’兩字?!”朱厚照捏了把臉,懷疑他是不是在做夢。
白旗不能亂舉!
當年太宗殺了建文帝派往北平(也就是現在的京師)的布政使和都指揮使。在奪了城門控製北平後,舉起一杆白旗,上書“靖難”兩字。
“遼王腦子被驢踢了?”
朱厚照很快反應過來,這杆白旗也有可能是朱寧替遼王豎起來的。
“有意思。”
特別是《京報》。太子親自管著《京報》,每份報紙刊印前都要太子過目。有時《京報》邊角縫一則豆腐幹大小的消息,恰恰是太子真實想法的體現。
“《遼王反了?》”
謝遷把剛咬了一口的灌湯包扔在了地上。湯汁灑了他對麵的宗人令一身。蔡震戴起眼鏡,把報紙舉到眼前,借助從玻璃窗透出來的陽光出神地看著。
“別急,先看完。”首輔劉健最為淡定。在親眼見到錢寧理著衣領走出太子寢宮後,劉健認為這世上再也沒什麽事能讓他動容了。
蔡震反反複複看了三遍,氣唿唿地把報紙拍在桌上。“誰寫的新聞!把遼王在廣寧招收雇傭兵寫成造反。其心可誅!”
靖難之後,宗室造反能刺激到皇帝的神經。消息登上報紙,遼王渾身長滿了嘴也說不清了。
其他閣老神色冷峻。保國公問:“遼王跑到廣寧去幹什麽?”
如今藩王可隨意走動。但任何自由都有限度。有些地方藩王們絕對不會去。比如說泰山,這類在曆史上具有其它含義的地方。
廣寧是第一代遼王朱植的封地。遼王朱植和太宗一樣都是九邊塞王之一。當初遼王的實力隻是比太宗稍遜。建文帝削藩,太宗舉旗“靖難”,遼王做了件很蠢的事,上交兵權讓建文帝把他的封地從遼東換到內陸。結果遼王還沒到新封地湖廣荊州,太宗靖難成功。結局就是太宗削減了遼王的護衛和食俸。
遼王跑到廣寧去,又是去招收雇傭兵的,能不讓人多想嗎?
“遼王府才幾個護衛,哪能有什麽實力造反!”蔡震辯解道。
遼王每一代都很奇葩。這代遼王為了讓弘治帝恢複藩王待遇,讓全家住進了十王府白吃白喝大半年。蔡震也很膩味遼王。可在太子有意向對宗室動手的時候發生類似“造反”的事,不就是把把柄送到太子手裏嘛!
保國公入閣,想要更多的英國公被太子坑死。蔡震非常擔心太子對宗室下死手,鬧到宗室離心離德的地步。
宗室犯錯,或圈禁鳳陽或廢為庶人。太子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興王與皇宮轟炸一事有關,突然間下了死手。不但把興王弄沒了,還安排興王妃再嫁!辱人至此!宗室誰不戚戚然。
“荊州一代沒聽說過出現山匪之類的惡人。遼王招雇傭兵何用?”保國公冷漠地問。
“遼王府護衛人手不足。遼王喜歡帶著家人到處旅遊,大概想加強護衛。”蔡震老臉一紅。遼王全家進京時雇了三支鏢師,進了京賴賬。鏢師們告到順天府,還是蔡震嫌遼王丟了宗室的臉,讓宗人府付了鏢師的鏢銀。
保國公不置可否。
“國公爺不信?遼王那個棒槌根本沒有造反的實力。遼王府幾乎是宗室裏最窮的藩王。”蔡震拔高音量。
“遼王藩地湖廣荊州。帝星明江漢!荊州位於江漢,宗人令敢擔保遼王沒其他想法?”保國公犀利地問。
蔡震一愣,坐下,發出長長一聲歎息,“首輔大人怎麽看?”
“啊?噢,本官好奇造反後麵的‘?’。此篇新聞加了不少罕見的斷句樣式。看文章最後的標注,此為標點符號。‘?’代表疑問,‘!’表示感歎驚訝,等等。很有意思的是,加了符號後,充分表達了撰寫人對‘遼王反了’充滿了疑問。”劉健研究起了標點符號。
報紙上印出如此新穎的符號,太子肯定知道。太子讓人把此篇報道刊登在報紙上,明眼人一眼就瞧出他想警告遼王。遼王隻要腦子沒進水,此時應該上京自辯。
蔡震舒了口氣:“疑問還,疑問好!不管遼王那個棒槌在哪,看到報紙應該會知道怎麽做。”
“太子把從韃靼王庭抓到的貴族送給了韃靼公主。大家覺得太子對韃靼公主會不會有想法?韃靼公主可有草原第一美女之稱。”謝遷指著印在《遼王反了?》下方的新聞問。
劉健冷冷一笑:“不管太子有想法還是沒想法,對我們都不是好消息。”有想法,不少人估計很難接受後宮出一位韃靼公主。正值青春萌動年齡的太子對美女沒有想法,所有人都該急了。
“哎~”對於他們這位太子,內閣隻有撓頭掉頭發的份。
看到報紙的人,和閣老們大致是一個反應。有懷疑遼王的,也有給認為是捕風捉影。不管是什麽觀點,幾乎所有人都不覺得遼王有造反的實力。沒有實力,除了擔心會被牽累的宗室們,無人會放心上。
《遼王反了?》的新聞更像是一則笑話。
朱厚照也不知道朱寧此舉的目的。如果錦衣衛因為遼王去了廣寧、花錢雇了一些雇傭軍就拿遼王下獄,朱厚照不介意自打耳光大義滅親。朱寧看著也不像這麽蠢的。
根據朱厚照做直播的經驗,“遼王反了”的新聞足夠的引人眼球。於是他把兩個世界的標點符號推了出來,想試探各方反應。古文的斷句很容易引起歧義。再加上大明的疆域又廣了,單純的文字有時無法把他的真實想法傳遞給封疆大吏們。有了標點,大家會更清楚他要表達的意思。表達憤怒的時候,他能給人迴一串感歎號。
遼王反了的新聞很快被韃靼意圖和談的消息壓下了熱度。不過近段時間,熱度最大的永遠都是對太子與朱寧之間真實關係的猜測。
緋聞不愧為娛樂圈博出位最快的辦法。這則緋聞讓朱厚照大幅縮水的關注度再次暴漲。漲幅超過了他“暴打”京官“逼”大家承認新內閣時。朱厚照好笑地想,如果他每隔一段時間弄出一段緋聞,說不定能永生。
結果三天後的四更天,京師城門再次被八百裏加急叫開。
朱厚照在黃獻急促的拍門聲中醒來。
“遼王府上豎起一杆白旗,白旗上書有‘訟冤’兩字?!”朱厚照捏了把臉,懷疑他是不是在做夢。
白旗不能亂舉!
當年太宗殺了建文帝派往北平(也就是現在的京師)的布政使和都指揮使。在奪了城門控製北平後,舉起一杆白旗,上書“靖難”兩字。
“遼王腦子被驢踢了?”
朱厚照很快反應過來,這杆白旗也有可能是朱寧替遼王豎起來的。
“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