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文中……麻煩書友們等我改完了再訂閱。)
因為英國公的意外身亡,原本準備九月初動身南下的弘治帝推遲了行程。原本穩妥的北伐出了意外,弘治帝留在京師才能安百官之心。
土木堡之戰給大明留下了沉重的創傷,很多人都怕土木堡的事重現。
當然,瓦剌西撤、韃靼今非昔比,百官怕的不是蒙古人,而是不安定因素——太子朱厚照。就怕太子亂折騰,把北伐推向不可預知的未來。當初無人壓製英宗,現在至少還有弘治帝能壓製太子。
隻是百官低估了弘治帝對兒子的溺愛和無底線的支持。
“皇爺關起門和太子詳談,出來後交代咱家隨太子鬧。太子不打算祭奠英國公,皇爺下旨讓還未就藩的申王代表皇家去英國公府祭拜。”
李榮為首的司禮監再次和內閣聯手了。李榮及時把弘治帝的態度反饋給內閣。
“皇爺……不知道太子爺給皇爺灌了什麽迷魂湯!”李榮束手無策,急得把心裏話都說了出來。
宗人令蔡震非常認同:“就是!”
劉健讚同地點了點頭。
謝遷與保國公自覺資曆還不足,不敢發表看法。
“囚牛商行、禦馬監都有什麽異常舉動嗎?”劉健問。
李榮眼睛一直,陰森森地道,“咱家分別找了陳雲之和寧瑾,向他們陳述了利害關係,若他們想要做第二個王振,咱家非扒了他們的皮不可!”
“跟在太子身邊的黃獻、段聰不知道信上寫了什麽嗎?”
“英國公的死訊傳來,太子向外發出去、收到的消息都是避著人的。”
“是他們的嘴嚴吧?”
“不排除。”
“算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保國公,你和劉尚書一定要通力合作,確保北伐一定要成功。太子胡鬧慣了,不過戰略眼光還不錯。拿下陰山、大青山一線,不但北方能安定,還能多一個塞上魚米糧倉。浙江、山東、南直隸四府秋糧欠收已成定局。投放救災的糧食不會少於去年的遼東、前年的北直隸和河南。弘治十二年後,京通倉從未滿倉過!占城、安南的糧食一年比一年價高……”
雖然不知道太子又在折騰什麽弄得大家心中不安,該忙什麽大家還是忙什麽。誰讓大家都有經驗呢!弘治十一年來出了多少大事,哪怕是弘治十二年進士科的那批官齡淺的官員,也是經過大風大浪的。
-------------------------------------
申王是先皇成化帝最小的兒子,申王出生的那年先皇駕崩。他也就比朱厚照大了四歲而已,今年十七。宗人令蔡震被太子推入內閣後,宗室們“聞風而逃”,全部離開了京師。宮裏乃至京師隻留下未就藩的榮王和申王。榮王出宮住進了十王府,申王也想出宮,弘治帝怕太皇太後、皇太後無趣,把申王留在宮裏。
太子如果隻是“類太祖”倒還罷了。太祖很護短,處死了侄子大都督朱文正,還給侄孫封了靖江王。太子可是把興王弄沒了!興王不存在了!太皇太後、皇太後都沒敢問興王的下落。再加上那群在南北直隸清丈田畝時損失慘重的公主、郡主,宗室的人能離太子多遠就多遠。
太子的好處沾不得。衡王等五王受太子邀請出國遊玩,迴來多了個當滿剌加蘇丹的兒子。真正的好處落不到衡王頭上,衡王還要飽受百官防備。宗室能入閣的消息傳出,都沒人敢入宮了。
申王換上素服,一臉肅穆的在禁軍的護衛下前往英國公府。祭奠的事情不大,可也是正經的差事。宗室受到很大的限製,每年的祭祖都是讓駙馬都尉、勳貴們代為主持。藩王根本插不進朝政。
坐在馬車裏的申王下意識握緊拳頭。他的同母兄長涇王被皇帝哥哥派到蝦夷島。他現在被派了差事,是不是說明皇帝哥哥也會重用他?因為將來他可能會從政,他把大量的時間用於讀書。太子不用無用之人,他可不想被皇侄小瞧了。
“前方有失控的馬車!”
“打死!不得衝撞王爺!”
馬車顛簸了幾下,申王在馬車裏被顛的東倒西歪。拉開簾子想要看個究竟,“嗖”一聲,頭上一痛,申王失去了知覺。
申王的生命止步與17歲。
“有刺客!”
“申王遇刺!”
民間,確切來說是立國初年的那群吃飽了沒事幹的文人們,著書時硬說韓林兒是太祖命廖永忠將其溺死於揚州。偏偏出身紅巾軍的太祖把國號定為“明”,又大力打壓白蓮教,有一種“吃飽了罵廚子,念完經打和尚”的做派。更是把這種猜測推到了頂峰!
白蓮教在國內鬧騰朱厚照就當沒看見,把他們當成民間的義務糾察隊。儋州民亂有白蓮教的身影,前提也是儋州官府無能造成的。邪教連科技發達的兩個月亮世界都無法根除,他可不想花時間做無用功。但白蓮教勾結韃靼,這超出了他的容忍範圍。
可就算朱厚照無法容忍白蓮教,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動手。安內必先攘外!韃靼才是必須要解決的麻煩。
瞟了眼滿麵紅光、虎步騰騰地走來的焦芳,朱厚照皺了下眉頭。他正煩著呢,不想和不帶腦子出門的家夥多費唇舌。
“劉瑾,有點大局觀好不好?現在不是挑事、把前輩拉下馬自己上的時候!”朱厚照指桑罵槐。
劉瑾立刻跪下認錯。一臉喜色的焦芳瞬間僵住。
路過的王華瞅了他一眼,經過朱厚照的時候拱拱手,忙自己的事去了。散會的兵部官員也看到了這一幕,忍下笑意。
“殿下,英國公府擺好了靈堂。您要去嗎?”很會看眼色的焦芳立刻換了個有大局觀的話題。可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被人看出他被太子嫌棄了!
“不去!”朱厚照斷然拒絕。真要論起來,他也是害死英國公的元兇之一。
“啊?”焦芳傻眼了。
兵部眾人也愣住了。
太子在英國公曾經教授兵書的地方站了那麽久不嫌累,竟會不去靈堂送英國公一程。
“本王再等很重要的情報。”朱厚照一臉漠然。
“殿下!”兵部尚書劉大夏衝上前,“您再等什麽情報?”可別又瞞著他們做下了什麽事。
70
因為英國公的意外身亡,原本準備九月初動身南下的弘治帝推遲了行程。原本穩妥的北伐出了意外,弘治帝留在京師才能安百官之心。
土木堡之戰給大明留下了沉重的創傷,很多人都怕土木堡的事重現。
當然,瓦剌西撤、韃靼今非昔比,百官怕的不是蒙古人,而是不安定因素——太子朱厚照。就怕太子亂折騰,把北伐推向不可預知的未來。當初無人壓製英宗,現在至少還有弘治帝能壓製太子。
隻是百官低估了弘治帝對兒子的溺愛和無底線的支持。
“皇爺關起門和太子詳談,出來後交代咱家隨太子鬧。太子不打算祭奠英國公,皇爺下旨讓還未就藩的申王代表皇家去英國公府祭拜。”
李榮為首的司禮監再次和內閣聯手了。李榮及時把弘治帝的態度反饋給內閣。
“皇爺……不知道太子爺給皇爺灌了什麽迷魂湯!”李榮束手無策,急得把心裏話都說了出來。
宗人令蔡震非常認同:“就是!”
劉健讚同地點了點頭。
謝遷與保國公自覺資曆還不足,不敢發表看法。
“囚牛商行、禦馬監都有什麽異常舉動嗎?”劉健問。
李榮眼睛一直,陰森森地道,“咱家分別找了陳雲之和寧瑾,向他們陳述了利害關係,若他們想要做第二個王振,咱家非扒了他們的皮不可!”
“跟在太子身邊的黃獻、段聰不知道信上寫了什麽嗎?”
“英國公的死訊傳來,太子向外發出去、收到的消息都是避著人的。”
“是他們的嘴嚴吧?”
“不排除。”
“算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保國公,你和劉尚書一定要通力合作,確保北伐一定要成功。太子胡鬧慣了,不過戰略眼光還不錯。拿下陰山、大青山一線,不但北方能安定,還能多一個塞上魚米糧倉。浙江、山東、南直隸四府秋糧欠收已成定局。投放救災的糧食不會少於去年的遼東、前年的北直隸和河南。弘治十二年後,京通倉從未滿倉過!占城、安南的糧食一年比一年價高……”
雖然不知道太子又在折騰什麽弄得大家心中不安,該忙什麽大家還是忙什麽。誰讓大家都有經驗呢!弘治十一年來出了多少大事,哪怕是弘治十二年進士科的那批官齡淺的官員,也是經過大風大浪的。
-------------------------------------
申王是先皇成化帝最小的兒子,申王出生的那年先皇駕崩。他也就比朱厚照大了四歲而已,今年十七。宗人令蔡震被太子推入內閣後,宗室們“聞風而逃”,全部離開了京師。宮裏乃至京師隻留下未就藩的榮王和申王。榮王出宮住進了十王府,申王也想出宮,弘治帝怕太皇太後、皇太後無趣,把申王留在宮裏。
太子如果隻是“類太祖”倒還罷了。太祖很護短,處死了侄子大都督朱文正,還給侄孫封了靖江王。太子可是把興王弄沒了!興王不存在了!太皇太後、皇太後都沒敢問興王的下落。再加上那群在南北直隸清丈田畝時損失慘重的公主、郡主,宗室的人能離太子多遠就多遠。
太子的好處沾不得。衡王等五王受太子邀請出國遊玩,迴來多了個當滿剌加蘇丹的兒子。真正的好處落不到衡王頭上,衡王還要飽受百官防備。宗室能入閣的消息傳出,都沒人敢入宮了。
申王換上素服,一臉肅穆的在禁軍的護衛下前往英國公府。祭奠的事情不大,可也是正經的差事。宗室受到很大的限製,每年的祭祖都是讓駙馬都尉、勳貴們代為主持。藩王根本插不進朝政。
坐在馬車裏的申王下意識握緊拳頭。他的同母兄長涇王被皇帝哥哥派到蝦夷島。他現在被派了差事,是不是說明皇帝哥哥也會重用他?因為將來他可能會從政,他把大量的時間用於讀書。太子不用無用之人,他可不想被皇侄小瞧了。
“前方有失控的馬車!”
“打死!不得衝撞王爺!”
馬車顛簸了幾下,申王在馬車裏被顛的東倒西歪。拉開簾子想要看個究竟,“嗖”一聲,頭上一痛,申王失去了知覺。
申王的生命止步與17歲。
“有刺客!”
“申王遇刺!”
民間,確切來說是立國初年的那群吃飽了沒事幹的文人們,著書時硬說韓林兒是太祖命廖永忠將其溺死於揚州。偏偏出身紅巾軍的太祖把國號定為“明”,又大力打壓白蓮教,有一種“吃飽了罵廚子,念完經打和尚”的做派。更是把這種猜測推到了頂峰!
白蓮教在國內鬧騰朱厚照就當沒看見,把他們當成民間的義務糾察隊。儋州民亂有白蓮教的身影,前提也是儋州官府無能造成的。邪教連科技發達的兩個月亮世界都無法根除,他可不想花時間做無用功。但白蓮教勾結韃靼,這超出了他的容忍範圍。
可就算朱厚照無法容忍白蓮教,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動手。安內必先攘外!韃靼才是必須要解決的麻煩。
瞟了眼滿麵紅光、虎步騰騰地走來的焦芳,朱厚照皺了下眉頭。他正煩著呢,不想和不帶腦子出門的家夥多費唇舌。
“劉瑾,有點大局觀好不好?現在不是挑事、把前輩拉下馬自己上的時候!”朱厚照指桑罵槐。
劉瑾立刻跪下認錯。一臉喜色的焦芳瞬間僵住。
路過的王華瞅了他一眼,經過朱厚照的時候拱拱手,忙自己的事去了。散會的兵部官員也看到了這一幕,忍下笑意。
“殿下,英國公府擺好了靈堂。您要去嗎?”很會看眼色的焦芳立刻換了個有大局觀的話題。可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被人看出他被太子嫌棄了!
“不去!”朱厚照斷然拒絕。真要論起來,他也是害死英國公的元兇之一。
“啊?”焦芳傻眼了。
兵部眾人也愣住了。
太子在英國公曾經教授兵書的地方站了那麽久不嫌累,竟會不去靈堂送英國公一程。
“本王再等很重要的情報。”朱厚照一臉漠然。
“殿下!”兵部尚書劉大夏衝上前,“您再等什麽情報?”可別又瞞著他們做下了什麽事。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