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遇難,停朝一日以示哀悼。
當天《京報》、《大明報》轉載了邸報上的文案:茲有白蓮教壇主朱宿,勾結韃靼泄露中軍軍情,導致英國公戰死,五千餘將士僅存九十六人。
沒有詳細報道,沒有撰稿人義憤填膺的聲音。寥寥數語,充斥著濃濃的公文氣息。《京報》比《大明報》更受百姓歡迎,很大程度上因為它的“接地氣”。突然來了則公文式新聞,連最沒見識的百姓都看出了背後山雨欲來的氛圍。
“字數越少,事情越大。白蓮教完犢子了。”
“白蓮教還存在著呢?我以為早被朝廷清剿了。”
“幹什麽不好要去勾結韃靼。哪怕中軍不是東西,也不能幫著外人對付自己人啊。”
“以前有人讓我加入白蓮教,說白蓮教能讓信徒過上好日子。入教就入教唄,還要我出‘根基錢’,說什麽聖母會為我種福,百十文或百十兩都都可。被我給拒了。還不如加入一體黨,每個月有一次蹭吃蹭喝的機會。”
“那人你還見過沒?我舅舅在衙門裏辦差,說上頭給出巨額賞金,抓到白蓮教徒一人給一百兩。如果是白蓮教內部的頭目,賞金會更多。抓住他們的聖母,賞銀一萬兩,還能賜予傳奉官!”
“一百兩一個!讓我好好想想,上次在哪又見過一次來著?”
“好好想想!抓到人我舅舅能分你四十兩。”
民間對中軍、對英國公的風言風語消失了,轉而攻擊起了白蓮教。
白蓮教被朝廷嚴厲打壓了一百多年還沒消失,自有其生存之道。隻有有受災害、受權貴壓迫的百姓一日,就有白蓮教生存的土壤。
但百姓這詞太過寬泛。他們像沙子一樣四散,握緊拳頭都能從指縫裏流出去。除非有極為惡劣的外界因素,逼得他們不得不聚沙成塔,匯集成沙塵暴吞噬一切。
此時的大明提供給百姓的生存環境還不至於到惡劣的程度。朱厚照又是極為擅長控製輿論的人。在資本和身份的加持下,輕易讓白蓮教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喊殺。用賞金把白蓮教最大的敵人從朝廷換成了和他們關係最緊密的百姓。
“小爺,要不是劉首輔攔著,您出一份懸賞告示,奴婢敢保證白蓮教的聖母很快就會現原形。”出了這等大事,劉瑾又屁顛屁顛來文華殿找朱厚照。
朱厚照當上甩手掌櫃,抱著雙臂站在文華殿的中央空地上發呆,把所有政務都推給了內閣和司禮監。王華為首的詹事府官員在他身邊進進出出,協助兵部車架清吏司用最快的速度完善北地驛路;兵部主事以上官員正在集義殿開會,激烈討論五大北伐軍團接下來是穩固防線還是報複性反攻。
他提出的背後一擊被劉健、保國公等其餘四位閣老否決了。司禮監經過討論,也覺得不宜在情況不明的狀態下冒然北上。
於是,朱厚照罷工了。
氣人的是,內閣和司禮監竟然樂見其成。
嗬嗬,他是他們想攔就能攔住的人嗎?
“劉首輔的擔憂也無不道理。萬一真有人要錢不要命,故意加入白蓮教讓家人換取賞金。那就是本王的罪過了。”賞金領取對象僅限於朝廷在職官吏、衙役,盡可能防止冒認白蓮教信徒的事發生。
劉瑾傻愣愣地站著。太子的幾個建議被內閣接連否決,太子氣得把文華殿內的擺件打砸一通。怎麽還向著劉健說話?
“有事說事,沒事起開。別打擾本王發呆。”朱厚照露出不耐煩的表情,像趕蒼蠅一樣趕劉瑾離開。
劉瑾趕緊說明來意:“奴婢聽說囚牛商行自查的時候發現了不少白蓮教的信徒。”大掌櫃陳雲之難辭其咎。劉瑾收到消息,趕在陳雲之收拾完首尾前把事情捅出去。
“白蓮教的傳頭或充醫卜、或充貿易,遍曆各村、親去傳徒。名下賣貨郎、商鋪遍布大江南北的囚牛商行肯定是重災區,這有什麽可驚訝的。”朱厚照閉了閉眼,自責地道,“本王一直沒把白蓮教放在眼裏。以為讓百姓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他們也會消停一些。沒想到他們存了其他的心思。想效仿……太祖立國嗎?”
這話劉瑾根本不敢接。
元末明教、彌勒教、淨土宗、白蓮社等組織聯手抗元,漸漸演變成如今的白蓮教。當時反抗元廷的紅巾軍首領韓山童、劉福通出身白蓮教,紅巾軍內部多白蓮教信徒。他們宣傳“明王出世”,劉福通還把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立為小明王。
老朱家無法抹除的一個事實:太祖也是紅巾軍的一員,還被韓林兒封為吳國公。
民間,確切來說是立國初年的那群吃飽了沒事幹的文人們,著書時硬說韓林兒是太祖命廖永忠將其溺死於揚州。偏偏出身紅巾軍的太祖把國號定為“明”,又大力打壓白蓮教,有一種“吃飽了罵廚子,念完經打和尚”的做派。更是把這種猜測推到了頂峰!
白蓮教在國內鬧騰朱厚照就當沒看見,把他們當成民間的義務糾察隊。儋州民亂有白蓮教的身影,前提也是儋州官府無能造成的。邪教連科技發達的兩個月亮世界都無法根除,他可不想花時間做無用功。但白蓮教勾結韃靼,這超出了他的容忍範圍。
可就算朱厚照無法容忍白蓮教,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動手。安內必先攘外!韃靼才是必須要解決的麻煩。
瞟了眼滿麵紅光、虎步騰騰地走來的焦芳,朱厚照皺了下眉頭。他正煩著呢,不想和不帶腦子出門的家夥多費唇舌。
“劉瑾,有點大局觀好不好?現在不是挑事、把前輩拉下馬自己上的時候!”朱厚照指桑罵槐。
劉瑾立刻跪下認錯。一臉喜色的焦芳瞬間僵住。
路過的王華瞅了他一眼,經過朱厚照的時候拱拱手,忙自己的事去了。散會的兵部官員也看到了這一幕,忍下笑意。
“殿下,英國公府擺好了靈堂。您要去嗎?”很會看眼色的焦芳立刻換了個有大局觀的話題。可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被人看出他被太子嫌棄了!
“不去!”朱厚照斷然拒絕。真要論起來,他也是害死英國公的元兇之一。
“啊?”焦芳傻眼了。
兵部眾人也愣住了。
太子在英國公曾經教授兵書的地方站了那麽久不嫌累,竟會不去靈堂送英國公一程。
“本王再等很重要的情報。”朱厚照一臉漠然。
“殿下!”兵部尚書劉大夏衝上前,“您再等什麽情報?”可別又瞞著他們做下了什麽事。
70
當天《京報》、《大明報》轉載了邸報上的文案:茲有白蓮教壇主朱宿,勾結韃靼泄露中軍軍情,導致英國公戰死,五千餘將士僅存九十六人。
沒有詳細報道,沒有撰稿人義憤填膺的聲音。寥寥數語,充斥著濃濃的公文氣息。《京報》比《大明報》更受百姓歡迎,很大程度上因為它的“接地氣”。突然來了則公文式新聞,連最沒見識的百姓都看出了背後山雨欲來的氛圍。
“字數越少,事情越大。白蓮教完犢子了。”
“白蓮教還存在著呢?我以為早被朝廷清剿了。”
“幹什麽不好要去勾結韃靼。哪怕中軍不是東西,也不能幫著外人對付自己人啊。”
“以前有人讓我加入白蓮教,說白蓮教能讓信徒過上好日子。入教就入教唄,還要我出‘根基錢’,說什麽聖母會為我種福,百十文或百十兩都都可。被我給拒了。還不如加入一體黨,每個月有一次蹭吃蹭喝的機會。”
“那人你還見過沒?我舅舅在衙門裏辦差,說上頭給出巨額賞金,抓到白蓮教徒一人給一百兩。如果是白蓮教內部的頭目,賞金會更多。抓住他們的聖母,賞銀一萬兩,還能賜予傳奉官!”
“一百兩一個!讓我好好想想,上次在哪又見過一次來著?”
“好好想想!抓到人我舅舅能分你四十兩。”
民間對中軍、對英國公的風言風語消失了,轉而攻擊起了白蓮教。
白蓮教被朝廷嚴厲打壓了一百多年還沒消失,自有其生存之道。隻有有受災害、受權貴壓迫的百姓一日,就有白蓮教生存的土壤。
但百姓這詞太過寬泛。他們像沙子一樣四散,握緊拳頭都能從指縫裏流出去。除非有極為惡劣的外界因素,逼得他們不得不聚沙成塔,匯集成沙塵暴吞噬一切。
此時的大明提供給百姓的生存環境還不至於到惡劣的程度。朱厚照又是極為擅長控製輿論的人。在資本和身份的加持下,輕易讓白蓮教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喊殺。用賞金把白蓮教最大的敵人從朝廷換成了和他們關係最緊密的百姓。
“小爺,要不是劉首輔攔著,您出一份懸賞告示,奴婢敢保證白蓮教的聖母很快就會現原形。”出了這等大事,劉瑾又屁顛屁顛來文華殿找朱厚照。
朱厚照當上甩手掌櫃,抱著雙臂站在文華殿的中央空地上發呆,把所有政務都推給了內閣和司禮監。王華為首的詹事府官員在他身邊進進出出,協助兵部車架清吏司用最快的速度完善北地驛路;兵部主事以上官員正在集義殿開會,激烈討論五大北伐軍團接下來是穩固防線還是報複性反攻。
他提出的背後一擊被劉健、保國公等其餘四位閣老否決了。司禮監經過討論,也覺得不宜在情況不明的狀態下冒然北上。
於是,朱厚照罷工了。
氣人的是,內閣和司禮監竟然樂見其成。
嗬嗬,他是他們想攔就能攔住的人嗎?
“劉首輔的擔憂也無不道理。萬一真有人要錢不要命,故意加入白蓮教讓家人換取賞金。那就是本王的罪過了。”賞金領取對象僅限於朝廷在職官吏、衙役,盡可能防止冒認白蓮教信徒的事發生。
劉瑾傻愣愣地站著。太子的幾個建議被內閣接連否決,太子氣得把文華殿內的擺件打砸一通。怎麽還向著劉健說話?
“有事說事,沒事起開。別打擾本王發呆。”朱厚照露出不耐煩的表情,像趕蒼蠅一樣趕劉瑾離開。
劉瑾趕緊說明來意:“奴婢聽說囚牛商行自查的時候發現了不少白蓮教的信徒。”大掌櫃陳雲之難辭其咎。劉瑾收到消息,趕在陳雲之收拾完首尾前把事情捅出去。
“白蓮教的傳頭或充醫卜、或充貿易,遍曆各村、親去傳徒。名下賣貨郎、商鋪遍布大江南北的囚牛商行肯定是重災區,這有什麽可驚訝的。”朱厚照閉了閉眼,自責地道,“本王一直沒把白蓮教放在眼裏。以為讓百姓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他們也會消停一些。沒想到他們存了其他的心思。想效仿……太祖立國嗎?”
這話劉瑾根本不敢接。
元末明教、彌勒教、淨土宗、白蓮社等組織聯手抗元,漸漸演變成如今的白蓮教。當時反抗元廷的紅巾軍首領韓山童、劉福通出身白蓮教,紅巾軍內部多白蓮教信徒。他們宣傳“明王出世”,劉福通還把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立為小明王。
老朱家無法抹除的一個事實:太祖也是紅巾軍的一員,還被韓林兒封為吳國公。
民間,確切來說是立國初年的那群吃飽了沒事幹的文人們,著書時硬說韓林兒是太祖命廖永忠將其溺死於揚州。偏偏出身紅巾軍的太祖把國號定為“明”,又大力打壓白蓮教,有一種“吃飽了罵廚子,念完經打和尚”的做派。更是把這種猜測推到了頂峰!
白蓮教在國內鬧騰朱厚照就當沒看見,把他們當成民間的義務糾察隊。儋州民亂有白蓮教的身影,前提也是儋州官府無能造成的。邪教連科技發達的兩個月亮世界都無法根除,他可不想花時間做無用功。但白蓮教勾結韃靼,這超出了他的容忍範圍。
可就算朱厚照無法容忍白蓮教,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動手。安內必先攘外!韃靼才是必須要解決的麻煩。
瞟了眼滿麵紅光、虎步騰騰地走來的焦芳,朱厚照皺了下眉頭。他正煩著呢,不想和不帶腦子出門的家夥多費唇舌。
“劉瑾,有點大局觀好不好?現在不是挑事、把前輩拉下馬自己上的時候!”朱厚照指桑罵槐。
劉瑾立刻跪下認錯。一臉喜色的焦芳瞬間僵住。
路過的王華瞅了他一眼,經過朱厚照的時候拱拱手,忙自己的事去了。散會的兵部官員也看到了這一幕,忍下笑意。
“殿下,英國公府擺好了靈堂。您要去嗎?”很會看眼色的焦芳立刻換了個有大局觀的話題。可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被人看出他被太子嫌棄了!
“不去!”朱厚照斷然拒絕。真要論起來,他也是害死英國公的元兇之一。
“啊?”焦芳傻眼了。
兵部眾人也愣住了。
太子在英國公曾經教授兵書的地方站了那麽久不嫌累,竟會不去靈堂送英國公一程。
“本王再等很重要的情報。”朱厚照一臉漠然。
“殿下!”兵部尚書劉大夏衝上前,“您再等什麽情報?”可別又瞞著他們做下了什麽事。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