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勳貴武官被刻意彈壓,可他們的爵位是實打實的。每年各類祭祀,宮宴等都不會繞過勳貴。有勳貴第一人之稱的英國公,更是常出入宮闈,深受幾任皇帝敬重。他如同巨石,在幾次波瀾詭秘的皇權交接中穩穩站在勝利者一方。
每次被人恭維國之柱石,英國公嘴巴上客氣,心裏很是受用。他也真覺得自己是大明的柱石。
被下旨申飭,絕對是大姑娘上花嬌頭一遭。
英國公反複告誡自己要冷靜下來。孤軍在外,一個衝動容易全軍覆沒。
“步兵怎麽還沒到?”英國公胸口像有一團火,說話的語氣比以往嚴厲了許多。
“迴國公爺,按照預定計劃,步兵應該三天後到。”張毅聽從朱宿的話,不出去搶軍功,整日守在中軍帳前聽候英國公差遣。
英國公坐下喝茶試圖冷靜下來,可胸口總覺得堵了什麽。
“去找最新的報紙。”英國公想知道報紙上是如何報道他的事。士子們又是如何評價的。
一來一去要好幾天。張毅咬了咬牙:“此地沒有,屬下去平虜城給國公爺買報紙!”
“去吧。”
張毅領取了10天的口糧和水,同朱宿打了聲招唿。朱宿借口不放心他一個人,得了英國公的恩準,陪同張毅一起返迴平虜城。
“師兄!還是你對我好。”沒有外人在,張毅喊出了一個二十來年沒有再叫過的稱唿。
朱宿握韁繩的手僵了一僵,不敢對上小師弟的眼睛,揮了揮馬鞭提起了速度。“別說有的沒的,我們快些趕路。”
人類適合群居。一個人在無邊無垠的沙漠中騎行會有揮之不去的孤獨感。兩個人一起行動,周圍又沒有其他人,容易加深兩人之間的感情。尤其對關係本來就親密的兩人來說。
“師兄,我覺得國公爺不會保下我。”張毅一路上都在喋喋不休。沒有外人,他說話更沒了顧忌。“國公爺怕了。”
“別瞎說,國公爺什麽事情沒經曆過?奪門之變那等兇險的時刻,國公爺都穩住了。”
“那時候勳貴最有權勢的當屬忠國公石亨,我們國公爺也要避其鋒芒。結果呢,忠國公病死獄中。英宗皇帝都沒感念忠國公的複立之功呢。皇家都無情,尤其是小小年紀敢立京觀的太子!”
“太子都讓保國公入了閣,鐵了心抬舉我們。如果不是太子放一馬,你得跟著行人司迴京受罰。”
“保國公還要叫我們國公爺舅舅!不也沒攔住聖旨嗎?”沒內閣的票擬隻能是中旨。保國公沒攔住,不外乎沒盡力或者其他幾位閣老堅持要治罪。都不是好事。
“是你現在心不定!看什麽都像沒了希望。說說你兒子吧,他吃不了苦又是你獨子,放在軍隊萬一遇到大戰不安全。這次領了軍功,你可以讓國公爺把他安排到其他地方。比如巡捕營就挺不錯的。”朱宿由衷建議道。
張毅把頭搖成破浪鼓:“京師處處都能遇到權貴。我家兒子沒眼力見的,容易得罪人。”
朱宿笑了一聲:“你不放心兒子被權貴欺負?當了武官就不會嗎?官高一級壓死人,克扣兵餉的事國公爺都沒少幹,何況他人。”
“那不一樣。”
“有什麽不一樣的。”
張毅很自然地道:“到了軍隊,別人看他身後站著英國公府,會給三分麵子。”
朱宿想嘲諷一個家奴的兒子給什麽麵子,眼角餘光看到前方路邊一堆高起的東西,倏地勒緊韁繩停了下來。
兩人戒備地四下張望,下馬緩步接近。沙漠中風沙大,凸起的一堆東西上蓋著一層沙子。
“那是……人吧?”張毅動了動鼻子,殺了太多人,光憑味道就能辨別出人血和動物血的區別。“可是路上我們殺的人都被埋了啊!難道被什麽動物翻出來了?”
沙漠裏沒什麽標記。張毅記不得把殺掉的人埋在了哪裏。
朱宿想到了什麽。把馬繩遞給張毅,快速跑上前。扒拉掉沙子,看到了屬於國公府的標記。
“張勳!”朱宿認出了死者。留在國公府的家將,三代效命國公府的老人。
“師兄,我們快跑!”張毅很快反應過來,催促著朱宿快點離開。
朱宿淡淡一笑:“跑不掉了。他們死了才半天而已。”
他們也才出來了一天,離營地很近。他說呢,韃靼又沒投降,怎麽會對他們在後套濫殺無動無衷,原來是想一口氣吞下他們。國公爺,被包圍了啊。
張毅五官扭曲,驚恐地看著屍體堆旁邊從沙地裏鑽出一顆顆人頭。他現在的表情,和牧民看到他舉刀時的表情一模一樣。
從沙子裏鑽出來的人頭頂剃了一塊,留出類似三角形的三搭頭,左右有增辮。蒙古人常見的發式。不用問,肯定是韃靼人了。
朱宿不敢肯定這些人知不知道同聖母合作的事,他冒險用蒙古語說了句“真空家鄉,無生老母”,邊說邊舉起右手,大拇指、中指、無名指捏在一起,做了個類似半瓣蓮花的手印。
幾個韃靼人用彎刀擺出防禦架勢,顯然不知道白蓮教的事。
朱宿心裏一咯噔。他不怕死。唯恐沒完成聖母交代的任務。
“師兄會蒙古語?你同他們說什麽?他們會放過我們嗎?”張毅惶恐不安地站到朱宿身後。此刻他想到死在他刀下的亡魂,他害怕進了地獄他們不會放過他。蒙古人信仰不一樣,閻羅王不收他們的吧?
“師弟,”朱宿一臉誠懇地向他保證,“如果師兄能活下來,師兄會照顧好你的兒子。”
張毅雙眼迷茫,突然胸口一痛。低頭,一把匕首正插了進去。
“師兄,你……”張毅瞪大眼睛不甘地倒地。
朱宿蹲下合上張毅瞪大的雙眼:“我爺爺是白蓮教徒,我爹娘是,我也是。對不起了,師弟。”
韃靼人麵麵相覷,顯然不理解對麵的兩個明軍為何要自相殘殺。
“我是白蓮教的人,我有重要情報要見你們的百戶或者千戶。”朱宿用蒙古話喊話。
張毅的屍體被拋棄在路上。韃靼人牽走了兩人的戰馬,押著朱宿離開。
70
每次被人恭維國之柱石,英國公嘴巴上客氣,心裏很是受用。他也真覺得自己是大明的柱石。
被下旨申飭,絕對是大姑娘上花嬌頭一遭。
英國公反複告誡自己要冷靜下來。孤軍在外,一個衝動容易全軍覆沒。
“步兵怎麽還沒到?”英國公胸口像有一團火,說話的語氣比以往嚴厲了許多。
“迴國公爺,按照預定計劃,步兵應該三天後到。”張毅聽從朱宿的話,不出去搶軍功,整日守在中軍帳前聽候英國公差遣。
英國公坐下喝茶試圖冷靜下來,可胸口總覺得堵了什麽。
“去找最新的報紙。”英國公想知道報紙上是如何報道他的事。士子們又是如何評價的。
一來一去要好幾天。張毅咬了咬牙:“此地沒有,屬下去平虜城給國公爺買報紙!”
“去吧。”
張毅領取了10天的口糧和水,同朱宿打了聲招唿。朱宿借口不放心他一個人,得了英國公的恩準,陪同張毅一起返迴平虜城。
“師兄!還是你對我好。”沒有外人在,張毅喊出了一個二十來年沒有再叫過的稱唿。
朱宿握韁繩的手僵了一僵,不敢對上小師弟的眼睛,揮了揮馬鞭提起了速度。“別說有的沒的,我們快些趕路。”
人類適合群居。一個人在無邊無垠的沙漠中騎行會有揮之不去的孤獨感。兩個人一起行動,周圍又沒有其他人,容易加深兩人之間的感情。尤其對關係本來就親密的兩人來說。
“師兄,我覺得國公爺不會保下我。”張毅一路上都在喋喋不休。沒有外人,他說話更沒了顧忌。“國公爺怕了。”
“別瞎說,國公爺什麽事情沒經曆過?奪門之變那等兇險的時刻,國公爺都穩住了。”
“那時候勳貴最有權勢的當屬忠國公石亨,我們國公爺也要避其鋒芒。結果呢,忠國公病死獄中。英宗皇帝都沒感念忠國公的複立之功呢。皇家都無情,尤其是小小年紀敢立京觀的太子!”
“太子都讓保國公入了閣,鐵了心抬舉我們。如果不是太子放一馬,你得跟著行人司迴京受罰。”
“保國公還要叫我們國公爺舅舅!不也沒攔住聖旨嗎?”沒內閣的票擬隻能是中旨。保國公沒攔住,不外乎沒盡力或者其他幾位閣老堅持要治罪。都不是好事。
“是你現在心不定!看什麽都像沒了希望。說說你兒子吧,他吃不了苦又是你獨子,放在軍隊萬一遇到大戰不安全。這次領了軍功,你可以讓國公爺把他安排到其他地方。比如巡捕營就挺不錯的。”朱宿由衷建議道。
張毅把頭搖成破浪鼓:“京師處處都能遇到權貴。我家兒子沒眼力見的,容易得罪人。”
朱宿笑了一聲:“你不放心兒子被權貴欺負?當了武官就不會嗎?官高一級壓死人,克扣兵餉的事國公爺都沒少幹,何況他人。”
“那不一樣。”
“有什麽不一樣的。”
張毅很自然地道:“到了軍隊,別人看他身後站著英國公府,會給三分麵子。”
朱宿想嘲諷一個家奴的兒子給什麽麵子,眼角餘光看到前方路邊一堆高起的東西,倏地勒緊韁繩停了下來。
兩人戒備地四下張望,下馬緩步接近。沙漠中風沙大,凸起的一堆東西上蓋著一層沙子。
“那是……人吧?”張毅動了動鼻子,殺了太多人,光憑味道就能辨別出人血和動物血的區別。“可是路上我們殺的人都被埋了啊!難道被什麽動物翻出來了?”
沙漠裏沒什麽標記。張毅記不得把殺掉的人埋在了哪裏。
朱宿想到了什麽。把馬繩遞給張毅,快速跑上前。扒拉掉沙子,看到了屬於國公府的標記。
“張勳!”朱宿認出了死者。留在國公府的家將,三代效命國公府的老人。
“師兄,我們快跑!”張毅很快反應過來,催促著朱宿快點離開。
朱宿淡淡一笑:“跑不掉了。他們死了才半天而已。”
他們也才出來了一天,離營地很近。他說呢,韃靼又沒投降,怎麽會對他們在後套濫殺無動無衷,原來是想一口氣吞下他們。國公爺,被包圍了啊。
張毅五官扭曲,驚恐地看著屍體堆旁邊從沙地裏鑽出一顆顆人頭。他現在的表情,和牧民看到他舉刀時的表情一模一樣。
從沙子裏鑽出來的人頭頂剃了一塊,留出類似三角形的三搭頭,左右有增辮。蒙古人常見的發式。不用問,肯定是韃靼人了。
朱宿不敢肯定這些人知不知道同聖母合作的事,他冒險用蒙古語說了句“真空家鄉,無生老母”,邊說邊舉起右手,大拇指、中指、無名指捏在一起,做了個類似半瓣蓮花的手印。
幾個韃靼人用彎刀擺出防禦架勢,顯然不知道白蓮教的事。
朱宿心裏一咯噔。他不怕死。唯恐沒完成聖母交代的任務。
“師兄會蒙古語?你同他們說什麽?他們會放過我們嗎?”張毅惶恐不安地站到朱宿身後。此刻他想到死在他刀下的亡魂,他害怕進了地獄他們不會放過他。蒙古人信仰不一樣,閻羅王不收他們的吧?
“師弟,”朱宿一臉誠懇地向他保證,“如果師兄能活下來,師兄會照顧好你的兒子。”
張毅雙眼迷茫,突然胸口一痛。低頭,一把匕首正插了進去。
“師兄,你……”張毅瞪大眼睛不甘地倒地。
朱宿蹲下合上張毅瞪大的雙眼:“我爺爺是白蓮教徒,我爹娘是,我也是。對不起了,師弟。”
韃靼人麵麵相覷,顯然不理解對麵的兩個明軍為何要自相殘殺。
“我是白蓮教的人,我有重要情報要見你們的百戶或者千戶。”朱宿用蒙古話喊話。
張毅的屍體被拋棄在路上。韃靼人牽走了兩人的戰馬,押著朱宿離開。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