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芳從禮部左侍郎調任吏部左侍郎,品級未變看似平調,其實算高升。吏部的權柄遠大於禮部。馬文升比張升年紀大,留任不了幾年。


    焦芳對自己的調動很滿意。雖說去不了戶部,有極大可能入不了內閣,但將來吏部尚書地位未必會比內閣低。


    其他官員雖不爽真小人焦芳入吏部,反對聲倒也不大。每次有太子不方便直說的事,焦芳自告奮勇當傳聲筒。太子抬舉焦芳在所有人的預料之內。


    能被大家琢磨透的舉動,一般不會帶來強烈的反對聲。如果太子不抬舉焦芳,才會讓百官擔憂。至於將來焦芳當上吏部尚書,那也是之後的事。時間最能改變一切,一切皆有可能。幾天之前,太子還流露出想要扶持焦芳入閣的心思呢。


    六部四位侍郎的人事調動隻在京師引起一陣漣漪。小小漣漪,在因內閣變動揭起的狂風巨浪中很快溶於其中。


    勳貴武官入閣可不像全國不吃豬肉一樣能一笑置之。各有各的對策。


    比如抵達平虜城外的英國公。


    任何人突然獲知預料之外的事,情緒上的衝擊力極大,一切感官會被放大。身為大明勳貴第一人的英國公,知道保國公入閣的消息後再也沒睡過一個安穩覺。


    五十多年前瓦剌攻到京師城門下的時候他還是個孩子。他爹乃靖難功臣,深得太宗信任和重用。那時期的勳貴武官對朝政影響巨大,在文官麵前趾高氣揚。可土木堡大敗,葬送了當朝能征善戰的將領,此後的奪門之變更是受到了皇帝的猜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武官在文官麵前不止低一個頭,打仗都要文官領頭。大明武官重複宋朝武官們的遭遇。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勳貴武官的地位還得看皇帝的態度。強硬的先皇讓英國公看到一絲希望,因文官而保住皇位的弘治帝上台,英國公又消沉了下去。太子好武的天性,讓英國公重燃希望。卻沒料太子在短短幾年之內讓武官們逆風翻盤,再次碰觸到了朝政。


    保國公入了閣,需要在北伐上動手腳,擴大勳貴武官對朝政的影響力嗎?


    英國公的內心在撕裂。一方是對勳貴武官重新奪迴權勢的渴望,一方是對太子的忌憚。


    “太子類太祖”並非虛言。教過太子兵法、有師生情誼的英國公對此有切身體會。


    在五十年的渴望、後世子孫的地位與恐懼之間,英國公難以抉擇。


    是的,英國公恐懼和比他孫子還小幾歲的太子朱厚照。是恐懼,而不是敬畏!


    智多如妖。妖孽不是凡夫俗子能夠招惹的。以英國公的地位和太子老師的關係,本能夠成為太子的左膀右臂。但英國公逃避了,因恐懼而逃避。太子逐漸掌權後,英國公有意疏離了和太子的關係。


    “國公爺,平虜城周圍的空地全部種上水稻。我等隻能在十裏之外建營。”家將張毅見英國公坐在馬背上長久遙望平虜城,故意上前打擾。自從國公爺在報紙上看到保國公入閣的消息,經常會神遊物外,不知道為何事不安。


    英國公不在意地道:“就選這裏。”太子府未動一兵一卒輕鬆拿下平虜城,想跑的韃靼人早就跑了。留下的大部分真心歸順大明。


    平虜城是北伐前線,卻比後方更安全。


    這是英國公最懼怕太子的地方。花了四年時間消磨光敵人的野心、打斷敵人的脊梁骨,讓敵人從心裏喪失抵抗的意願。商人們如此,韃靼人如此,對部分文官也是如此。


    太子抬舉勳貴武將,就不怕遭遇奪門之變嗎?曆朝曆代,皇帝總少不了對武官的防備。太子會用什麽防備他們呢?


    英國公目光一凝:“選出一千騎兵隨本公進城。”


    “是!”


    以賀蘭山太子府拿下平虜城為信號,北伐的號角聲吹響整個草原。英國公唯恐夜長夢多,事先率領五千騎兵日夜兼程趕到平虜城。


    英國公沒有提前知會賀蘭山太子府。領著一千騎兵大搖大擺進城。


    寒酸破敗、城牆隻有一丈高的平虜城沒有守城士兵。隻在城門下擺了一張桌椅。木桌缺了條木腿,用堆起的碎石支撐著。一位年輕小吏坐在一條刻畫了歲月痕跡的斑駁長椅上,指點想來此辦理大明戶籍的異族們。


    散發肅殺之氣的千人騎兵隊伍靠**虜城的時候沒有減速。戰馬的跑動震得地麵晃動了幾下。一段夯土壘砌的城牆“嘩”一聲倒塌。激起的塵土把年輕小吏弄得灰頭蓋臉。


    “啊呸!城門有堆成山的三合土原料,李典寶也不撥點下來修修城牆。”


    小吏嘀嘀咕咕地拍打身上的塵土,見到一支有能力全滅賀蘭山太子府的騎兵隊伍突然出現,沒表現出一點害怕。汝箕溝裏的50名護衛隊成員都是傷殘老兵,協助管理受雇的鏢師和運煤隊。殺殺平虜城內的豪強還行,遇到正規軍隻有跑路的份。


    家將張毅驅馬在距離小吏半米不到的地方定下。他等小吏整理好衣服,也沒等到小吏有眼色的拜見國公爺。頓時怒了:“中軍都督府掌事英國公率前鋒入城,還不快上前行禮!”


    小吏蔑視地看了張毅一眼,對騎兵簇擁著的英國公抱拳道,“李寶典在城主府恭迎國公爺。”


    張毅知道太子把一堆有來頭的監生充入賀蘭山太子府。這位小吏估計是哪個朝廷重臣家的子孫。可他沒想到小吏會如此目中無人!知道國公爺的身份不去通寶,竟然敢讓國公爺去見小小的太子府寶典!


    估計是還未收到太子讓保國公入閣的消息,依舊端著文官看不起武官的架勢!


    “大膽!”張毅舉起馬鞭揮向缺了一條木腿的木桌。有些年頭的老木桌頓時四分五裂。桌上唯一值錢的玻璃茶杯碎裂。


    如果時光倒流迴五十多年前,張毅敢直接抽向沒有正式官職的小吏。


    英國公沒有出言阻攔。他帶一千驕兵入城就是想來個下馬威,觀察賀蘭山太子府對他的態度。以此試探太子。


    太子拿元帝國國璽把玩,從不掩飾要讓大明勝過元帝國的心思。開疆擴土必定要倚重勳貴武官。


    7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子別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坑媳婦專業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坑媳婦專業戶並收藏太子別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