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從西域傳入華夏。土魯番種植棉花的曆史比國內更長。
如今現在在外隻聽過大明的京布和鬆江布,何曾聽過土魯番布匹?
究其原因,很複雜。從地區局勢、商路多寡、產業鏈形成等。刨根問底,商業繁榮基礎取決於當權者的執政能力。
哪怕商人生意做的再大,也離不來朝廷的扶持。
比如說大明。太祖用政令強令在全國推行棉花種植,乃至於棉布很快取代葛布、麻布等成為大明百姓最主要的衣物用料。要知道在交通不便的時代,新物種自然傳播需要花上很長一段時間。南北朝的時候邊疆已經有棉花種植,卻到大明才推廣到各地。大明棉布密實、價格實惠、出貨量還大,在國外從未遇到過競爭對手。這離不開紡織工具的改良運用、朱厚照拓寬多條商路。
土魯番被納入哈密宣慰司,自然而然被大明列為棉產地之一。當然了,此時已經沒必要考慮哪個是因哪個是果。總之,土魯番坐上朝廷扶持建立北直隸紡織業中心的順風車。投靠上大明的好處凸顯。
有好日子過,誰還會不想不開呢?生活條件好了,極端宗教主義者自然就少。畢竟人性有很多弱點,極少有人把信仰看的比性命還重要。說到底,蒙古四大汗國陸續改信伊教,也是為了生存和統治。
安樂城的情況比王守仁想象中的還要好。
兩年前開始,囚牛商行拿著真金白銀來此和種植戶簽訂種棉協議。棉花苗還沒到地裏,已經被預定了出去。種植戶隻要安心種棉花,遇到土地肥力不足、棉苗蟲害等頭疼的問題,找囚牛商行便是。優異的條件使者囚牛商行拿下土魯番八成的棉花。當地人也因為家業在此,沒有選擇跟隨滿速兒汗流亡。就算不改信密宗,也不會對異教徒喊打喊殺。
“張領隊也要去阿速?”王守仁又遇上了城門口那支來自密雲紡織廠的采購隊伍。
安樂城一切都好,王守仁留了兩天便要動身離開。為了保證王守仁安全,總督府貼出告示,組了一個由十幾個小商隊組成的大商隊共同前往阿速。商隊是總督府組織,自然也有總督府派兵護衛。就衝著免費的軍隊護送,無論是當年商人還是遠道而來的大明商人,紛紛踴躍報名。
王守仁怎麽也想不到密雲紡織廠的人也會冒險去阿速收購棉花。
由於來土魯番買棉花的商人太多,棉花從每斤十文的收購價漲到十五文,可商人依舊還是收不到。原因就在於囚牛商行和種植戶簽訂的協議。協議隻寫明最低收購價,市場行情好以市場價為準。賣同樣的錢,種植戶肯定願意遵守協議賣給囚牛商行。囚牛商行吞了土魯番八成以上的棉花,竟然不分點密雲紡織廠?
領隊的張廣抱拳迴道:“王公子直接喚我張廣便可。如今密雲小鎮和囚牛商行拆分,各自為政。我們給不出每斤二十文的高價,皮掌櫃自然不會賣給我們。”
“可是囚牛商行沒了作坊,要棉花有何用?總不會把棉花放到商行裏賣吧?自己買棉花織布比買布還貴,做棉被也消耗不了那麽多。”王守仁可太好奇了。
因為父親王華時常要幫太子處理“私事”。忙不過來的王華拉王守仁當免費勞力。王守仁比很多人更了解囚牛商行的運作。囚牛商行之所以賣的貨物物美價廉,與它控製整條產業鏈、從源頭控製成本有關。
就拿京布來說。瓊州的氣候更適宜棉花生產,每畝收成比江南高上三到五成。棉種、農肥以及其他技術支持也出自囚牛商行。另外囚牛商行有自己的車船行,把瓊州棉花送往密雲加工的運費也不貴。每個環節的成本降下來,哪怕京布賣的便宜利潤也不少。
現在拆分作坊,成本不就升上去了嗎?
張廣一臉無奈:“囚牛商行不賣棉布,改賣棉花。他們的顧客除了散戶還有各紡織作坊。隻要出得起二十文一斤的價格,囚牛商行能和任何一家紡織作坊做生意。”密雲紡織廠如果能接受,也不會派他來采購降低成本了。
“囚牛商行以後不賣棉布了?”王守仁驚得拔高聲調,引來商隊眾多的注目禮。
因為囚牛商行有價廉物美的棉布可買,廣受百姓們歡迎。才能讓囚牛商行把分銷店開到縣城,手下遊商遍布各村莊。
“不,囚牛商行還賣布。代賣!賣別的作坊生產的布。”
向來自認為是聰明人的王守仁糊塗了:“囚牛商行不賺錢了?”太子依靠囚牛商行這隻吞金獸,才能讓百官無可奈何、眼睜睜看太子這改革、那改革的。
“哎呦喂,王公子啊,咱太子爺是財神爺下凡,哪能做虧本生意!要讓囚牛商行代賣得給錢。布賣出去了,囚牛商行再結算貨款。從頭到尾不用押貨款。”
“布商自己也能賣貨,會願意掏錢讓囚牛商行代賣?還延後結款?”王守仁覺得不可思議。江南布商把貨賣給上門大批買貨的商販,直接結款
。怎麽看也比讓囚牛商行代賣劃算。
張廣笑:“布商們賣貨拘於一地,最大的布商不過是在江南幾地鋪開。囚牛商行的銷售渠道遍布大明上下、海外多地,需求量極大。更何況囚牛商行收的費用低於布商讓利商販的價。王公子問問他們,願不願意把自家作坊的布讓囚牛商行代賣。”
聽到這個消息的小商人們狂喜,都不住地點頭。他們圍在張廣身邊,詳細打聽如何讓囚牛商行代賣貨物。
王守仁一臉懵逼。他還是沒搞懂。做生意裏的門道怎麽比《易經》還要複雜難學!難怪倫文敘每天大把大把掉頭發。得虧他沒被太子弄進大明錢莊。
他還是想想到了阿速如何完成任務吧。
“我們要不要也學囚牛商行在阿速搞種植協議?”
“囚牛商行家大業大,不在乎虧本。我們都是小生意,可不敢冒那個險。收購時按照市場價,如果市場價低於最低收購價,則按最低收購價來。那是做生意?是菩薩吧!”
“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囚牛商行乃太子的利刃。當初敢這麽做,無非就是知道太子會把土魯番收入囊中。多花點銀子獲取土魯番人的好感,百利而無一害。太子常把能用銀子解決的問題都是小事掛嘴邊。我等可沒那個本事。”
王守仁渾身一僵。
他終於明白太子為何要派他出使阿速執行秘密任務!
連小商人都瞧出囚牛商行在土魯番的操作,西域哪個勢力不防著一二!
草!
70
如今現在在外隻聽過大明的京布和鬆江布,何曾聽過土魯番布匹?
究其原因,很複雜。從地區局勢、商路多寡、產業鏈形成等。刨根問底,商業繁榮基礎取決於當權者的執政能力。
哪怕商人生意做的再大,也離不來朝廷的扶持。
比如說大明。太祖用政令強令在全國推行棉花種植,乃至於棉布很快取代葛布、麻布等成為大明百姓最主要的衣物用料。要知道在交通不便的時代,新物種自然傳播需要花上很長一段時間。南北朝的時候邊疆已經有棉花種植,卻到大明才推廣到各地。大明棉布密實、價格實惠、出貨量還大,在國外從未遇到過競爭對手。這離不開紡織工具的改良運用、朱厚照拓寬多條商路。
土魯番被納入哈密宣慰司,自然而然被大明列為棉產地之一。當然了,此時已經沒必要考慮哪個是因哪個是果。總之,土魯番坐上朝廷扶持建立北直隸紡織業中心的順風車。投靠上大明的好處凸顯。
有好日子過,誰還會不想不開呢?生活條件好了,極端宗教主義者自然就少。畢竟人性有很多弱點,極少有人把信仰看的比性命還重要。說到底,蒙古四大汗國陸續改信伊教,也是為了生存和統治。
安樂城的情況比王守仁想象中的還要好。
兩年前開始,囚牛商行拿著真金白銀來此和種植戶簽訂種棉協議。棉花苗還沒到地裏,已經被預定了出去。種植戶隻要安心種棉花,遇到土地肥力不足、棉苗蟲害等頭疼的問題,找囚牛商行便是。優異的條件使者囚牛商行拿下土魯番八成的棉花。當地人也因為家業在此,沒有選擇跟隨滿速兒汗流亡。就算不改信密宗,也不會對異教徒喊打喊殺。
“張領隊也要去阿速?”王守仁又遇上了城門口那支來自密雲紡織廠的采購隊伍。
安樂城一切都好,王守仁留了兩天便要動身離開。為了保證王守仁安全,總督府貼出告示,組了一個由十幾個小商隊組成的大商隊共同前往阿速。商隊是總督府組織,自然也有總督府派兵護衛。就衝著免費的軍隊護送,無論是當年商人還是遠道而來的大明商人,紛紛踴躍報名。
王守仁怎麽也想不到密雲紡織廠的人也會冒險去阿速收購棉花。
由於來土魯番買棉花的商人太多,棉花從每斤十文的收購價漲到十五文,可商人依舊還是收不到。原因就在於囚牛商行和種植戶簽訂的協議。協議隻寫明最低收購價,市場行情好以市場價為準。賣同樣的錢,種植戶肯定願意遵守協議賣給囚牛商行。囚牛商行吞了土魯番八成以上的棉花,竟然不分點密雲紡織廠?
領隊的張廣抱拳迴道:“王公子直接喚我張廣便可。如今密雲小鎮和囚牛商行拆分,各自為政。我們給不出每斤二十文的高價,皮掌櫃自然不會賣給我們。”
“可是囚牛商行沒了作坊,要棉花有何用?總不會把棉花放到商行裏賣吧?自己買棉花織布比買布還貴,做棉被也消耗不了那麽多。”王守仁可太好奇了。
因為父親王華時常要幫太子處理“私事”。忙不過來的王華拉王守仁當免費勞力。王守仁比很多人更了解囚牛商行的運作。囚牛商行之所以賣的貨物物美價廉,與它控製整條產業鏈、從源頭控製成本有關。
就拿京布來說。瓊州的氣候更適宜棉花生產,每畝收成比江南高上三到五成。棉種、農肥以及其他技術支持也出自囚牛商行。另外囚牛商行有自己的車船行,把瓊州棉花送往密雲加工的運費也不貴。每個環節的成本降下來,哪怕京布賣的便宜利潤也不少。
現在拆分作坊,成本不就升上去了嗎?
張廣一臉無奈:“囚牛商行不賣棉布,改賣棉花。他們的顧客除了散戶還有各紡織作坊。隻要出得起二十文一斤的價格,囚牛商行能和任何一家紡織作坊做生意。”密雲紡織廠如果能接受,也不會派他來采購降低成本了。
“囚牛商行以後不賣棉布了?”王守仁驚得拔高聲調,引來商隊眾多的注目禮。
因為囚牛商行有價廉物美的棉布可買,廣受百姓們歡迎。才能讓囚牛商行把分銷店開到縣城,手下遊商遍布各村莊。
“不,囚牛商行還賣布。代賣!賣別的作坊生產的布。”
向來自認為是聰明人的王守仁糊塗了:“囚牛商行不賺錢了?”太子依靠囚牛商行這隻吞金獸,才能讓百官無可奈何、眼睜睜看太子這改革、那改革的。
“哎呦喂,王公子啊,咱太子爺是財神爺下凡,哪能做虧本生意!要讓囚牛商行代賣得給錢。布賣出去了,囚牛商行再結算貨款。從頭到尾不用押貨款。”
“布商自己也能賣貨,會願意掏錢讓囚牛商行代賣?還延後結款?”王守仁覺得不可思議。江南布商把貨賣給上門大批買貨的商販,直接結款
。怎麽看也比讓囚牛商行代賣劃算。
張廣笑:“布商們賣貨拘於一地,最大的布商不過是在江南幾地鋪開。囚牛商行的銷售渠道遍布大明上下、海外多地,需求量極大。更何況囚牛商行收的費用低於布商讓利商販的價。王公子問問他們,願不願意把自家作坊的布讓囚牛商行代賣。”
聽到這個消息的小商人們狂喜,都不住地點頭。他們圍在張廣身邊,詳細打聽如何讓囚牛商行代賣貨物。
王守仁一臉懵逼。他還是沒搞懂。做生意裏的門道怎麽比《易經》還要複雜難學!難怪倫文敘每天大把大把掉頭發。得虧他沒被太子弄進大明錢莊。
他還是想想到了阿速如何完成任務吧。
“我們要不要也學囚牛商行在阿速搞種植協議?”
“囚牛商行家大業大,不在乎虧本。我們都是小生意,可不敢冒那個險。收購時按照市場價,如果市場價低於最低收購價,則按最低收購價來。那是做生意?是菩薩吧!”
“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囚牛商行乃太子的利刃。當初敢這麽做,無非就是知道太子會把土魯番收入囊中。多花點銀子獲取土魯番人的好感,百利而無一害。太子常把能用銀子解決的問題都是小事掛嘴邊。我等可沒那個本事。”
王守仁渾身一僵。
他終於明白太子為何要派他出使阿速執行秘密任務!
連小商人都瞧出囚牛商行在土魯番的操作,西域哪個勢力不防著一二!
草!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