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要讓天下不吃豬肉的新聞登上了《京報》、《大明報》、《邸報》的頭版頭條。


    以上三者《京報》的覆蓋範圍最廣。隻要有囚牛商行的地方就有《京報》。雖然生活枯燥無聊能用八卦當調劑,可五文一張《京報》換成大肉包子能買十個。經常買《京報》的人,更看重它透露出的政策導向,能跟著囚牛商行後頭喝一口湯。


    大明的經商風氣濃厚,商人的地位比明初高了一大截。太子成立囚牛商行後,權貴們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堂而皇之談論各自在外的生意。現如今的士子,落榜放棄仕途轉為經商,內心抱著有朝一日被太子重用的期待。經商做什麽?看《京報》啊!


    結果《京報》上說太子要天下人不吃豬肉。不吃豬肉,此前看了報紙興辦養豬場、肉脯作坊的人怎麽辦?


    隨著商業興起,民間也冒出了各種各樣的商會。豕商會就是由養豬、屠夫、肉脯作坊主等相關商人組成的行會。豕商會的會長是位幾次進士科落榜的舉人,自負有點學識,串聯商會的成員把豬肉價格從每斤1錢6分漲到3錢。最受明軍歡迎的肉脯也從每斤1兩,漲到了3兩。消息一出,豕商會的人立刻就急了。


    等到地方官員收到朝廷邸報證實新聞的真實,豕商會雇傭人手跑到地方官府門前抗議。可把地方官嚇的不輕。不少地方官甚至自掏腰包把帶著奏折的信使用熱氣球送往京師。


    劉健黑著臉,一股腦把相關奏折送入文華殿。


    朱厚照禁止天下人吃豬肉的聖旨在內閣被攔下。沒有內閣的點頭,隻能算是內廷頒布的中旨。中旨的效力和皇帝的威信直接掛鉤。


    朱厚照折騰官員時下手一點也不輕。不少京官爭相外放,把“不好相與”的標簽徹底打在朱厚照的額頭上。雖然沒有內閣同意,相當數量的地方官員選擇聽從中旨,停了市集上的豬肉攤、強令肉脯鋪子下架豬肉脯。豬肉賣不掉,養豬場也不敢宰殺豬,使得豬皮鞋、豬毛刷、豬飼料等不少小眾行業受到影響。到官衙抗議的百姓數量一日高過一日。


    京師更不用說了,都知道朱厚照心血來潮會出宮考察,哪個商家敢當麵不給太子麵子。囚牛商行率先停止了豬肉脯、鹹肉、臘肉、火腿肉等幾種商品。讓習慣拿著囚牛寶鈔到商行買肉的京官們苦笑不得。


    京官們能怎麽辦?每日上朝每日提豬肉的事,太子就坐在平台充耳不聞。禦史言官輪番上陣,口水都講幹了,太子神態自若。


    京師最大的酒樓“酒中仙”裏每天都是針對此事的吐槽聲。


    “內閣就沒找皇上反應此事嗎?”


    “皇上為了養身本就飲食清淡。太子找了喇嘛、和尚、道士,蠱惑宮裏的娘娘們吃素齋替皇上祈福。宮裏也不吃肉。”


    “這……太子殿下不幹人事!當初鼓勵北方等糧食欠收的地區發展養殖業。還親自給豬肉脯站台,逢年過節都把肉脯當作禮品送給官員。這一下子不許大家吃豬肉,讓聽了太子號召養豬、做肉脯小生意的百姓怎麽活?“


    “太子說了,不想養豬的百姓可以把豬賣給囚牛商行。而且養殖業主推養雞。以普通百姓家裏的條件,養豬的數量根本不多。”


    “那你怎麽不說囚牛商行把收豬價格壓低了三分之二。”


    “太子說了,和漲價前一致。豬肉漲價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明顯背後有人炒作。”


    “那就讓東廠把炒作的人抓起來啊!下什麽禁止豬肉的糊塗政令!”


    “那個,李兄,你是不是忘了禁止吃豬肉並不是為了逼豕商行把肉價降下來。”


    “那為了什麽?”


    “土魯番、伊教啊!說是太子要改信伊教。”


    “哦~那又怎麽樣!百姓吃不到肉多慘啊。”


    “李兄,李兄,能吃到肉的百姓本就不多。吃得起肉的,沒豬肉,還有牛羊雞鴨。”


    “你說的也有道理。可憐的是養豬戶。”


    “要我說啊,最該罵的是地方官員。太子不讓吃豬肉,地方官應該安撫好養豬戶、想辦法處理他們手上的豬,不讓他們虧太多錢也就是了。粗暴地停了豬肉攤有什麽用!地方官員水平差啊!”


    “也是!不幹人事的地方官!”


    -------------------------------------


    朱厚照操控輿論的能力一流,在一體黨成員的攪局下,民間的輿論從罵他轉為罵地方官員。在一片罵聲中,掩蓋了十分尖銳的宗教矛盾。


    “把民間的輿情寫入邸報,刊發各地。”劉健的臉黑的能滴墨。太子顛倒黑白的能力令他歎為觀止。“其後緊接一條土魯番的現狀。連情況都搞不清楚就胡搞,白白讀了幾年的書!告訴吏部,所有遵中旨禁吃豬肉的地方官考評全都為‘不稱職’。”


    可憐的地方官,不但要被地方上的養豬戶等人圍著衙門罵,還要被上頭認為能力不行。朱厚照可把他們坑慘了。


    “首輔大人,您這樣做今後中旨無人敢從。會讓太子誤會我等想要掣肘皇權。”謝遷趕緊攔住火氣旺盛的劉健。


    謝遷是真怕了朱厚照。囚牛商行從日本、朝鮮購買繅絲,明顯要插手絲綢業。弘仁殿出品的水力紡織器具讓“京布”輕而易舉打敗“鬆江布”。江南唯有靠著絲綢、繅絲穩固紡織業。現在合作的消息傳出去,種子鋪同步進行“買一送一”的買高產糧種送農肥的促銷活動。太子想要保江南糧食的用心顯露無疑。


    謝遷讓家裏人砍掉一半的桑樹改種水稻。江南不少大戶人家也行動起來,恢複了部分稻田。太子見江南一地的官紳識相,讓囚牛商行的陳雲之找鬆江商人談繅絲的生意。太子願意把日本、朝鮮的繅絲份額讓五成給江南。


    太子借陳雲之的口傳達了想法。


    “隻要有地、有人手、有相應技術,繅絲到處都能有。而絲綢,海內外隻認大明。絲綢重要的是技術,不是原料繅絲。本王承諾,江南的布匹、絲綢永遠會是海貿的重要部分。諸位也要守著江南糧田的紅線,不能為了發財連糧食都不種了。”


    於是乎,江南和太子達成了口頭協議。江南保耕種,太子保江南紡織業。雙方各以信譽作保,竟比白紙黑字滿是套路的文書更具有權威性。


    協議以達成,拖拖拉拉了許久的市舶司飛速成立。寧波港上等著拿到許可下海的船隊排成長龍。


    江南穩矣。


    謝遷把此事寫信告訴土魯番總督王軾時,王軾隻迴了四個字——帝王心術。


    黑著臉的劉健反問:“內閣的存在意義又是什麽?”


    朱厚照真正高明在於,讓內閣意識到他們的權利來自皇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子別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坑媳婦專業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坑媳婦專業戶並收藏太子別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