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文中……)
信使一來,明軍將士的目光全都聚焦而來。
“太子會如何決定?”
“肯定讓我們堅守。還能找達延汗報複?鬼曉得躲到那個犄角疙瘩!一個大汗,號稱要一統漠南,如同老鼠一樣東躲西藏像什麽樣!有膽子就露頭啊!”
“隻要達延汗敢露頭,二十八星宿就能把人解決了,哪還輪得到我們去給大帥報仇。”
“都去找達延汗,誰來守邊!達延汗能趁我們分兵的時候增兵突襲,就不怕在我們滿草原找人的時候抄了我們的家?”
又有人道:“太子至少也要讓我們把安樂城打下來吧?就差一口氣了。”
“所以說你就是個大頭兵。打下來不難。仗打到這一步,該考慮怎麽站穩腳的事。土魯番後頭還有一個東察哈爾汗國,還有眾多的當地人。你以為真能把所有人從這裏趕出去啊!”
“不會讓我們退迴哈密吧?留守哈密的2萬人隻剩下2000人了。”有人邊說邊哭。
“不知道……”
劉勝焦急地接過急報,越是心急越是拆不開火漆。
滿頭大汗地拆開,看到急報中的內容,不可置信地把急報拿近了瞧。揉揉眼睛,確定沒看錯上麵的內容。
“主帥,急報上說了些什麽!”將士們等著急了。
“主帥!”
“主帥你倒是說話啊!”
劉勝抖著手淚流滿麵:“太子宣布大明和韃靼打國戰!調動天下兵馬,不把韃靼人趕到陰山以北不停戰!”
“嗷~”現在將士發出驚天動地的尖叫聲。
和韃靼打國戰!他們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太子竟然為了戰死的大帥發動國戰!
劉勝大喊:“太子還命我們攻下安樂城,確保側麵戰場安穩。兄弟們,迅速準備進攻!攻下安樂城,本帥要申請調到北線戰場,替大帥報仇!”
將士們不管全線開展的困難有多大,也不考慮拿下土魯番後的管理和防守問題。太子做了他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樂得將士們高唿“太子萬歲”。
五十多年前瓦剌打到京師城下,瓦剌走了又來了韃靼。這些年邊軍死在韃靼手上的不計其數,韃靼人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搶走財物、殺死邊地百姓。忍了這些年,終於可以痛痛快快打一場了!
“太子萬歲!”
安樂城裏湧起一陣又一陣的歡唿聲。嚇得正在收拾行囊的當地人加快了速度。
“太子千歲,是千歲!”監軍太監原地跳腳,“不準亂喊!改口,都改口。”
一掃鬱悶之情的將士們哪還聽的進監軍的話,他們有的驅趕火州城裏的當地人盡快離開,有的擦拭戰刀、維護火器準備戰鬥,恨不得現在就衝到安樂城前。
“主帥,要不要把城裏的當地人驅趕到安樂城前?我們找些人混進去打開城門?”有將領出主意道。
劉勝一拳打在對方鋼甲上:“不把人打服,讓以後接管的守軍時不時遭到騷擾?接下來重點是北上,若側方不安穩,你還想讓分兵過來守城?”
“土魯番還能抽出多少防守力量!讓大家把一窩蜂、手雷往同一段城牆上扔,城牆塌了我們一起上。淹都把安樂城裏的人淹死。”
“攻下城,記得第一時間把當地人趕出去。”劉勝一顆心已經飛迴甘州,不想在此地浪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劉勝根本用不著戰前動員。等最後一個火州人踏出城門,將士們立刻上馬,向安樂城奔襲而去。三十裏路,當先頭軍抵達安樂城下時,還有騎兵沒出火州城門。
火州人甚至來不及給安樂城通風報信。
朱厚照一臉笑嗬嗬:“本王會給蕭敬去信說明情況。先生盡管放手去幹。大明必須在古裏所在的大陸上擁有一塊我們的土地。那是大明的千裏眼、順風耳、橋頭堡!”
古裏港的繁華比滿勒加更甚。古裏國當權者把敵對勢力擁有的科欽城送給大明,主意打的啪啪響。古裏所在的大陸離大明實在太遠,如果能用比較溫和的方法解決落腳問題,大明願意當一迴古裏的刀。
“古裏是中西方貿易的必經之路。古裏的迴迴人和西方意大利商人壟斷貿易,賺得盆滿缽滿。古裏不想葡萄牙人壓在頭上,也不想大明壓在他們頭上。那麵局勢極其複雜,先生多多保重。”
朱厚照為楊廷和掬一把同情淚。他給楊廷和留了一個油水豐厚的職位,沒想到內閣會把他調往科欽。滿剌加離大明兩三個月的航程,那裏又有大批的漢人。梁儲去了滿勒加沒聽說有什麽水土不服。古裏、科欽可不一樣。海上來去一迴需要一年,氣候、環境、飲食和大明差異巨大。遠征軍有很多人在古裏水土不服。蕭敬信上說,遠征軍內部已經用寶石換泡麵了!
“殿下沒意見?”楊廷和詫異萬分。
朱厚照奇道:“大明遲早有一天是本王的,本王為何要有意見?”古裏國會幫著遠征軍一起攻下科欽,並將負責說服周圍邦國承認大明對科欽的占領。到時候遷過去一批移民,把科欽變成大明海外飛地。比他原定的計劃好。
到時候能縮減遠征軍數量。養海軍太費銀子了!他都想尾隨西班牙人去有銀礦的新大陸搶銀礦了!
劉健沒好氣地道:“殿下應該提議宗人府把犯了大錯的宗室流放到古裏。”
國戰是一個契機,讓內閣和太子關係緩和的契機。朱厚照鐵了心要搶韃靼人的地,勢必在很多地方讓步。內閣為了大明安穩,適當放寬尺度,允許朱厚照胡搞。
朱厚照交出海外的利益。內閣在異族歸化、通婚上高抬貴手。別看這兩件事情不大,涉及到了華夏人根深蒂固的宗族觀念、血脈觀念,朱厚照遇到的阻力比清丈田畝都大。
大明和韃靼鬧起來,最慌的應該是剛被朱厚照忽悠著通婚的年輕夫婦、以及他們的族人。內閣也是在朱厚照放棄古裏、提出交換條件時才得知了此事。百姓通婚也就算了,還偏偏都是有點身份的人。劉健逮著機會,批評朱厚照思慮不周。
朱厚照認真受教,堅決不改,“朝廷和韃靼打仗是一迴事,百姓間通婚又是一迴事。婚姻是傳播華夏文明最好的辦法。等把韃靼收拾的服服帖帖,本王再當一次紅娘,給兩族青年牽線。讓他們下一代接受漢文化教育,把友誼天長地久傳播到草原的各個角落。”
70
信使一來,明軍將士的目光全都聚焦而來。
“太子會如何決定?”
“肯定讓我們堅守。還能找達延汗報複?鬼曉得躲到那個犄角疙瘩!一個大汗,號稱要一統漠南,如同老鼠一樣東躲西藏像什麽樣!有膽子就露頭啊!”
“隻要達延汗敢露頭,二十八星宿就能把人解決了,哪還輪得到我們去給大帥報仇。”
“都去找達延汗,誰來守邊!達延汗能趁我們分兵的時候增兵突襲,就不怕在我們滿草原找人的時候抄了我們的家?”
又有人道:“太子至少也要讓我們把安樂城打下來吧?就差一口氣了。”
“所以說你就是個大頭兵。打下來不難。仗打到這一步,該考慮怎麽站穩腳的事。土魯番後頭還有一個東察哈爾汗國,還有眾多的當地人。你以為真能把所有人從這裏趕出去啊!”
“不會讓我們退迴哈密吧?留守哈密的2萬人隻剩下2000人了。”有人邊說邊哭。
“不知道……”
劉勝焦急地接過急報,越是心急越是拆不開火漆。
滿頭大汗地拆開,看到急報中的內容,不可置信地把急報拿近了瞧。揉揉眼睛,確定沒看錯上麵的內容。
“主帥,急報上說了些什麽!”將士們等著急了。
“主帥!”
“主帥你倒是說話啊!”
劉勝抖著手淚流滿麵:“太子宣布大明和韃靼打國戰!調動天下兵馬,不把韃靼人趕到陰山以北不停戰!”
“嗷~”現在將士發出驚天動地的尖叫聲。
和韃靼打國戰!他們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太子竟然為了戰死的大帥發動國戰!
劉勝大喊:“太子還命我們攻下安樂城,確保側麵戰場安穩。兄弟們,迅速準備進攻!攻下安樂城,本帥要申請調到北線戰場,替大帥報仇!”
將士們不管全線開展的困難有多大,也不考慮拿下土魯番後的管理和防守問題。太子做了他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樂得將士們高唿“太子萬歲”。
五十多年前瓦剌打到京師城下,瓦剌走了又來了韃靼。這些年邊軍死在韃靼手上的不計其數,韃靼人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搶走財物、殺死邊地百姓。忍了這些年,終於可以痛痛快快打一場了!
“太子萬歲!”
安樂城裏湧起一陣又一陣的歡唿聲。嚇得正在收拾行囊的當地人加快了速度。
“太子千歲,是千歲!”監軍太監原地跳腳,“不準亂喊!改口,都改口。”
一掃鬱悶之情的將士們哪還聽的進監軍的話,他們有的驅趕火州城裏的當地人盡快離開,有的擦拭戰刀、維護火器準備戰鬥,恨不得現在就衝到安樂城前。
“主帥,要不要把城裏的當地人驅趕到安樂城前?我們找些人混進去打開城門?”有將領出主意道。
劉勝一拳打在對方鋼甲上:“不把人打服,讓以後接管的守軍時不時遭到騷擾?接下來重點是北上,若側方不安穩,你還想讓分兵過來守城?”
“土魯番還能抽出多少防守力量!讓大家把一窩蜂、手雷往同一段城牆上扔,城牆塌了我們一起上。淹都把安樂城裏的人淹死。”
“攻下城,記得第一時間把當地人趕出去。”劉勝一顆心已經飛迴甘州,不想在此地浪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劉勝根本用不著戰前動員。等最後一個火州人踏出城門,將士們立刻上馬,向安樂城奔襲而去。三十裏路,當先頭軍抵達安樂城下時,還有騎兵沒出火州城門。
火州人甚至來不及給安樂城通風報信。
朱厚照一臉笑嗬嗬:“本王會給蕭敬去信說明情況。先生盡管放手去幹。大明必須在古裏所在的大陸上擁有一塊我們的土地。那是大明的千裏眼、順風耳、橋頭堡!”
古裏港的繁華比滿勒加更甚。古裏國當權者把敵對勢力擁有的科欽城送給大明,主意打的啪啪響。古裏所在的大陸離大明實在太遠,如果能用比較溫和的方法解決落腳問題,大明願意當一迴古裏的刀。
“古裏是中西方貿易的必經之路。古裏的迴迴人和西方意大利商人壟斷貿易,賺得盆滿缽滿。古裏不想葡萄牙人壓在頭上,也不想大明壓在他們頭上。那麵局勢極其複雜,先生多多保重。”
朱厚照為楊廷和掬一把同情淚。他給楊廷和留了一個油水豐厚的職位,沒想到內閣會把他調往科欽。滿剌加離大明兩三個月的航程,那裏又有大批的漢人。梁儲去了滿勒加沒聽說有什麽水土不服。古裏、科欽可不一樣。海上來去一迴需要一年,氣候、環境、飲食和大明差異巨大。遠征軍有很多人在古裏水土不服。蕭敬信上說,遠征軍內部已經用寶石換泡麵了!
“殿下沒意見?”楊廷和詫異萬分。
朱厚照奇道:“大明遲早有一天是本王的,本王為何要有意見?”古裏國會幫著遠征軍一起攻下科欽,並將負責說服周圍邦國承認大明對科欽的占領。到時候遷過去一批移民,把科欽變成大明海外飛地。比他原定的計劃好。
到時候能縮減遠征軍數量。養海軍太費銀子了!他都想尾隨西班牙人去有銀礦的新大陸搶銀礦了!
劉健沒好氣地道:“殿下應該提議宗人府把犯了大錯的宗室流放到古裏。”
國戰是一個契機,讓內閣和太子關係緩和的契機。朱厚照鐵了心要搶韃靼人的地,勢必在很多地方讓步。內閣為了大明安穩,適當放寬尺度,允許朱厚照胡搞。
朱厚照交出海外的利益。內閣在異族歸化、通婚上高抬貴手。別看這兩件事情不大,涉及到了華夏人根深蒂固的宗族觀念、血脈觀念,朱厚照遇到的阻力比清丈田畝都大。
大明和韃靼鬧起來,最慌的應該是剛被朱厚照忽悠著通婚的年輕夫婦、以及他們的族人。內閣也是在朱厚照放棄古裏、提出交換條件時才得知了此事。百姓通婚也就算了,還偏偏都是有點身份的人。劉健逮著機會,批評朱厚照思慮不周。
朱厚照認真受教,堅決不改,“朝廷和韃靼打仗是一迴事,百姓間通婚又是一迴事。婚姻是傳播華夏文明最好的辦法。等把韃靼收拾的服服帖帖,本王再當一次紅娘,給兩族青年牽線。讓他們下一代接受漢文化教育,把友誼天長地久傳播到草原的各個角落。”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