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覺得世界對他充滿惡意。
因為皇宮桃色往事,他身邊沒有漂亮的宮女伺候;因為叫嚷著去南院,身邊相貌清秀的宦官換成了大老粗。目之所及,宮人的顏值觸目驚心。
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審美觀,朱厚照把相貌英武的禁軍調到文華殿駐守。結果……牟斌又給換防了!
達延汗想用唯一的女兒聯姻,第一人選竟然不是他!
韃靼雖然國力差了點、領土小了點、人口少了點,也是周邊一一數過去,也隻比大明差了一點。29歲的達延汗,女兒也不多才11歲而已。花當是30多的老男人了,妻妾一個帳篷住不下!
花當難道比他對達延汗更有吸引力?!
在家世上,朱厚照有十足的底氣。在婚姻由父母之命決定的時代,他很不服被人比下去。
“太皇太後、皇太後就沒再提過替本王選妃嗎?”朱厚照突然問道。
雖然每個月至少要支出5萬兩用於宮人養老、看病、福利等支出,迴報也是豐厚的。皇宮到處是朱厚照的眼線。皇宮是鐵桶還是篩子,全憑他一句話。
他已經能在宮裏做主了!皇太後宮裏的那位,雖然這輩子得不到名分,可朱厚照能保證她的生活比肩皇太後。
黃獻咽了口唾沫:“小爺處置了老娘娘們看上的女子長輩。又在酒中仙放話‘舍得把閨女、姐妹送進宮換幾代榮華富貴沒有好人家’。現在有點骨氣的,都不願意把女兒送進宮。禮部官員也不會在這個檔口給小爺選妃。”
黃獻心裏吐槽:太子妃從你爭我奪的金疙瘩淪為“炙手可熱”的燙手山芋。全都是某人折騰的後果!
段聰低眉垂眼,把自己當成木架子。有些話隻有和小爺從小一起長大的黃公公能說。
“真不會說話!就不能學學劉瑾!”下不來台的朱厚照氣道。
黃獻戒備地往後退了一步:“奴婢才不上當。小爺如果喜歡劉公公那一套,又怎麽會把人趕到鍾鼓司去?師傅說奴婢木訥,不管是調往四司八局還是十二監,都不會有好下場。一輩子跟在小爺身邊才能平平順順。”
朱厚照翻翻白眼。可憐他除了黃獻,至今沒有其他的同齡朋友。他交朋友真的從不看家世!大明哪有家世比他更好的。怎麽就混到沒朋友的地步?
“朵顏三衛和大明唇齒相依,還是從太宗傳下來世交!本王不能讓達延汗從中攪和。”朱厚照雙手相擊,“黃獻,你準備準備,一個時辰後前往亦集乃,向圖魯勒圖格根公主求親,希望大明和韃靼永結秦晉之好。”
“要準備聘禮嗎?”黃獻傻乎乎地問。
朱厚照大笑:“送封蓋有皇太子寶印的信件就行。你大可放心,本王不會放你出去自毀‘本王身邊不留無用之人’的人設。”
韃靼是不會和大明聯姻的。老朱家奪了天下之後,僅有秦王娶了元末名將王保保的妹妹,下場還不好。就算達延汗願意嫁女,也成不了他的太子妃。
他真帶聘禮去求親,還被達延汗拒絕,那是把大明的麵子往地上扔!百官們能把他撕了!朝堂上很多官員都上了年紀,生氣容易折壽。老臣們隻要轉變思想適應時代,能力遠不是年輕官員能比的。
讓黃獻去,與其說求親,不如說警告朵顏三衛。
做人做事要把握尺度,兔子逼急了還會咬人!朵顏三衛在遼東混不下去,被逼得遠去亦集乃。短期內絕對不能再讓他們寒心了!否則不用達延汗拿出女兒,朵顏三衛會主動追隨。
他去求娶達延汗之女,手段溫和,效果斐然。就是會丟麵子。
達延汗為了讓大明在哈密吃虧,連唯一的女兒都舍得拿出來。他丟點麵子不算什麽!
黃獻聽話做事,不會思考多餘的事。他出去準備出遠差需要帶的路引、符驗、腰牌等。等段聰絞盡腦汁寫好求婚書,蓋上皇太子寶印,黃獻帶著兩個東宮侍衛拿上信就走。
“用火牌。別耽誤事。”朱厚照提醒。
官員來往驛站需要憑借符驗才可以在驛站白吃白住。驛丞不會核對持有符驗者的身份,隻看符驗不看官身。因此隻要有背景的商人、官宦子弟身上也有符驗。朱厚照沒有製止白蹭朝廷好處的不良風氣。錦衣衛、東廠、囚牛商行明裏暗裏出門辦事都需要用到符驗,符驗濫用才能保護好他們的身份。
火牌隻允許邊關傳遞緊急軍情使用。拿著火牌到驛站,一切優先。
黃獻拍拍屁股走了。獨留段聰苦苦思索是否要把求婚書的事告訴李榮公公。此事可大可小。萬一達延汗同意嫁女又當如何是好?
朱厚照倒也沒放在心上。達延汗真願意嫁女,隻要不當太子妃,他就娶唄。娶異族女子有先例。太祖、太宗後宮裏有不少朝鮮國上貢的美女。如果一場婚事能讓北邊安定幾十年,省下的軍費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不虧!
誰讓他是大明皇太子,肩負天下!
不過金帳汗國和韃靼之間隔著瓦剌。金帳汗國連大汗都死在了戰場上,餘部苟延殘喘,大部分國土被莫斯科公國吞沒。達延汗為何要收容他們?中間隔著瓦剌,金帳汗國殘部敗逃,瓦剌人不可能不知道。
卜六王又是否知道呢?
卜六王依靠大明壯大實力拿下瓦剌太師之位。是瓦剌內亂?還是瓦剌也參與了?
朱厚照習慣下抓了抓頭發,又掉了一把頭發。
“立刻派人傳太醫!”朱厚照抓狂。他可不想像皇帝爹一樣禿頂。
太子急召太醫的消息如同龍卷風一樣席卷皇宮。宮裏一番人仰馬翻,弄清“病情”,紫禁城又恢複了莊嚴肅穆。
李榮命人泡了敗火的金銀花茶。他為了龐氏商行的對賭協議焦慮了很多天,一聽到太子爺生病,立刻上了火。
還好是白擔心一場。
皇爺要養身體,隻能他多關注太子爺了。
“李公公,大事不妙啊!”負責盯梢宮門的人顧不得規矩體統,急急闖入司禮監。
李榮一口茶喝了一半,淡淡地瞟了眼報信的人。
經過了無數大風大浪,在他麵前極少有事稱得上一個“大”。
因為皇宮桃色往事,他身邊沒有漂亮的宮女伺候;因為叫嚷著去南院,身邊相貌清秀的宦官換成了大老粗。目之所及,宮人的顏值觸目驚心。
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審美觀,朱厚照把相貌英武的禁軍調到文華殿駐守。結果……牟斌又給換防了!
達延汗想用唯一的女兒聯姻,第一人選竟然不是他!
韃靼雖然國力差了點、領土小了點、人口少了點,也是周邊一一數過去,也隻比大明差了一點。29歲的達延汗,女兒也不多才11歲而已。花當是30多的老男人了,妻妾一個帳篷住不下!
花當難道比他對達延汗更有吸引力?!
在家世上,朱厚照有十足的底氣。在婚姻由父母之命決定的時代,他很不服被人比下去。
“太皇太後、皇太後就沒再提過替本王選妃嗎?”朱厚照突然問道。
雖然每個月至少要支出5萬兩用於宮人養老、看病、福利等支出,迴報也是豐厚的。皇宮到處是朱厚照的眼線。皇宮是鐵桶還是篩子,全憑他一句話。
他已經能在宮裏做主了!皇太後宮裏的那位,雖然這輩子得不到名分,可朱厚照能保證她的生活比肩皇太後。
黃獻咽了口唾沫:“小爺處置了老娘娘們看上的女子長輩。又在酒中仙放話‘舍得把閨女、姐妹送進宮換幾代榮華富貴沒有好人家’。現在有點骨氣的,都不願意把女兒送進宮。禮部官員也不會在這個檔口給小爺選妃。”
黃獻心裏吐槽:太子妃從你爭我奪的金疙瘩淪為“炙手可熱”的燙手山芋。全都是某人折騰的後果!
段聰低眉垂眼,把自己當成木架子。有些話隻有和小爺從小一起長大的黃公公能說。
“真不會說話!就不能學學劉瑾!”下不來台的朱厚照氣道。
黃獻戒備地往後退了一步:“奴婢才不上當。小爺如果喜歡劉公公那一套,又怎麽會把人趕到鍾鼓司去?師傅說奴婢木訥,不管是調往四司八局還是十二監,都不會有好下場。一輩子跟在小爺身邊才能平平順順。”
朱厚照翻翻白眼。可憐他除了黃獻,至今沒有其他的同齡朋友。他交朋友真的從不看家世!大明哪有家世比他更好的。怎麽就混到沒朋友的地步?
“朵顏三衛和大明唇齒相依,還是從太宗傳下來世交!本王不能讓達延汗從中攪和。”朱厚照雙手相擊,“黃獻,你準備準備,一個時辰後前往亦集乃,向圖魯勒圖格根公主求親,希望大明和韃靼永結秦晉之好。”
“要準備聘禮嗎?”黃獻傻乎乎地問。
朱厚照大笑:“送封蓋有皇太子寶印的信件就行。你大可放心,本王不會放你出去自毀‘本王身邊不留無用之人’的人設。”
韃靼是不會和大明聯姻的。老朱家奪了天下之後,僅有秦王娶了元末名將王保保的妹妹,下場還不好。就算達延汗願意嫁女,也成不了他的太子妃。
他真帶聘禮去求親,還被達延汗拒絕,那是把大明的麵子往地上扔!百官們能把他撕了!朝堂上很多官員都上了年紀,生氣容易折壽。老臣們隻要轉變思想適應時代,能力遠不是年輕官員能比的。
讓黃獻去,與其說求親,不如說警告朵顏三衛。
做人做事要把握尺度,兔子逼急了還會咬人!朵顏三衛在遼東混不下去,被逼得遠去亦集乃。短期內絕對不能再讓他們寒心了!否則不用達延汗拿出女兒,朵顏三衛會主動追隨。
他去求娶達延汗之女,手段溫和,效果斐然。就是會丟麵子。
達延汗為了讓大明在哈密吃虧,連唯一的女兒都舍得拿出來。他丟點麵子不算什麽!
黃獻聽話做事,不會思考多餘的事。他出去準備出遠差需要帶的路引、符驗、腰牌等。等段聰絞盡腦汁寫好求婚書,蓋上皇太子寶印,黃獻帶著兩個東宮侍衛拿上信就走。
“用火牌。別耽誤事。”朱厚照提醒。
官員來往驛站需要憑借符驗才可以在驛站白吃白住。驛丞不會核對持有符驗者的身份,隻看符驗不看官身。因此隻要有背景的商人、官宦子弟身上也有符驗。朱厚照沒有製止白蹭朝廷好處的不良風氣。錦衣衛、東廠、囚牛商行明裏暗裏出門辦事都需要用到符驗,符驗濫用才能保護好他們的身份。
火牌隻允許邊關傳遞緊急軍情使用。拿著火牌到驛站,一切優先。
黃獻拍拍屁股走了。獨留段聰苦苦思索是否要把求婚書的事告訴李榮公公。此事可大可小。萬一達延汗同意嫁女又當如何是好?
朱厚照倒也沒放在心上。達延汗真願意嫁女,隻要不當太子妃,他就娶唄。娶異族女子有先例。太祖、太宗後宮裏有不少朝鮮國上貢的美女。如果一場婚事能讓北邊安定幾十年,省下的軍費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不虧!
誰讓他是大明皇太子,肩負天下!
不過金帳汗國和韃靼之間隔著瓦剌。金帳汗國連大汗都死在了戰場上,餘部苟延殘喘,大部分國土被莫斯科公國吞沒。達延汗為何要收容他們?中間隔著瓦剌,金帳汗國殘部敗逃,瓦剌人不可能不知道。
卜六王又是否知道呢?
卜六王依靠大明壯大實力拿下瓦剌太師之位。是瓦剌內亂?還是瓦剌也參與了?
朱厚照習慣下抓了抓頭發,又掉了一把頭發。
“立刻派人傳太醫!”朱厚照抓狂。他可不想像皇帝爹一樣禿頂。
太子急召太醫的消息如同龍卷風一樣席卷皇宮。宮裏一番人仰馬翻,弄清“病情”,紫禁城又恢複了莊嚴肅穆。
李榮命人泡了敗火的金銀花茶。他為了龐氏商行的對賭協議焦慮了很多天,一聽到太子爺生病,立刻上了火。
還好是白擔心一場。
皇爺要養身體,隻能他多關注太子爺了。
“李公公,大事不妙啊!”負責盯梢宮門的人顧不得規矩體統,急急闖入司禮監。
李榮一口茶喝了一半,淡淡地瞟了眼報信的人。
經過了無數大風大浪,在他麵前極少有事稱得上一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