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氏商行獨一無二、開創曆史性的投資操作,把大明上下的目光聚焦到了南京。
白天,走在南京最繁華的南市街、北市街,一路上停下行禮作揖交談的人無數。隻要是商人,在此走幾步就能見到同行。仿佛大明的商人都跑了來。
晚上,這群人又重聚秦淮河。軟玉在懷、溫香盈齒,觥籌交錯、推杯換盞。口上談著幾萬、幾十萬的生意。
好一副虛妄盛世!
齊聚的商人、權貴們相信,河套鹽場的對賭協議是繼大寧土地拍賣會後另一個聚寶盆。
商人們盯著北市街上的醉月軒,南京六部官員則緊盯南京五處皇莊。
弘治十二年起清查南北直隸的土地。經過調查,南直隸的兼並問題比京畿更為嚴重。陪都南京天高皇帝遠,又留著一整套小朝堂,在南京養老的權貴不比京師少,還都是資格特別老的那批!
仁厚的弘治帝既要名聲又要政績,隻得真金白銀掏錢買單。南直隸無法追究責任、溯源的土地統統劃入皇莊,由宮裏統一負責賠償失地百姓。在灑出去金銀五六十萬、搬空一大半南京皇宮珍寶後,皇室得到了南京五處加起來一萬多傾的皇莊。
這五處皇莊來源清清白白,彰顯弘治帝全國清丈田畝的強大決心!
朱厚照一開口,直接成了南京城最大的地主。
原本被百官們認為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的五處皇莊,愣是被朱厚照弄出了個驚天大瓜。
五月二十,醉月軒開始龐氏商行第二期投資。同日,五處皇莊熱火朝天開始收割去年冬日種下的小麥。
南京官員很想進去一觀。不說原本應該7、8月份成熟的小麥為何提前2個月收割。皇莊種了小麥,耽誤了水稻、棉花等播種季節,豈不是得不償失嗎?以太子的為人,官員們絕不信太子是為撿芝麻丟掉西瓜的人。
是不是培育出高產、早熟的小麥了?
官員被阻攔在皇莊外。各處皇莊外都有應天衛的將士把守,還有錦衣衛、東廠明裏暗裏護著。外人根本無法混進去。
“老哥兒,你們都在忙啥呢?“南京戶部尚書王軾換上麻衣,蹲在距離皇莊三裏外的村莊口支起售價便宜的琥珀酒攤子,試圖找皇莊佃戶探聽消息。
在小酒攤前駐足的老農一臉戒備:“還能忙嘛,都是田裏的事。你的酒怎麽賣的比外頭便宜?”
“我家兒子、孫子都在囚牛商行辦差,琥珀酒是他們每月都有的福利。家裏人不喝酒,幹脆拿出來賣,存錢給孫子到南京城裏買婚房。”
王軾挺直腰板,裝出一臉驕傲。現實是王軾有五子,除二子早逝,其餘都是國子監監生。監生越來越難當官後,四子五子去了青土城賣身太子府。將來的官途如何王軾無法預知,福利待遇是真好!中了秀才的孫子加入囚牛商行,體驗太子富國強民的理念,日子過得也不差。
“你家孫子相看了嗎?我家孫女是村裏一枝花,人還勤快,我這就叫她來讓你瞧瞧眼。”老農立刻變得熱情起來。
在民間,誰家的小子給囚牛商行做事,媒婆能把家裏的門檻踩爛。
王軾在村子口擺了7天的攤,甚至叫來自家孫子到攤子上幫忙。在村民們確認王軾的孫子在囚牛商行報館當記者後,才把皇莊內的情形說了出來。
“冬小麥的種子特殊處理過?棉麥套種?4月份已經在麥田預留的田壟上中上了棉花苗?”略懂農事的劉健表示聞所未聞。
文淵閣收到王軾出賣孫子色相換來的詳細情報,在放衙後,又把九卿全都請了來。這次無關朝政,也請了五軍都督府。
文武高產官員再一次自動加班。
劉健把王軾的密信公之於眾:“收完麥子,皇莊會對農田進行施肥。在收完麥子的地裏種上瓜果蔬菜。等十月份采摘棉花後,又可以種麥。錯開一年一熟的小麥、棉花生長和成熟期,讓同一塊土地做到一年兩熟。”
這次連善謀的李東陽也一問三不知了:“套種,會影響產量的吧?”
“據說,不會。原因,不明。”劉健眼皮下垂,眼神中露出困惑的神情。太子怎麽總能創造匪夷所思的成績。
並不想參加謀奪太子手上技術的英國公裝傻充楞:“管它怎麽種,皇莊增長試驗成功,太子肯定會向其他地方推廣。我們現在應該關心哈密的局勢。大明是哈密的宗主國,哈密王位更迭,竟然想繞過大明!哈密必須嚴懲!”
成國公也道:“朝廷應厲兵秣馬,在沙州屯兵威懾哈密。”
“若朝廷大軍一到嚇跑了達延汗,成國公獨自麵對太子的怒火嗎?”兵部尚書劉大夏平靜地反問。
成國公脖子下意識地縮了縮脖子。小太子發怒,他還真怕!
英國公淡淡地道:“朝廷奪得哈密銅礦,太子一樣會發怒。”
“對啊,這次我們的對手還有太子府。”成國公後知後覺地道。
見現場文武劍拔弩張,謝遷勸和道,“諸位應該都明白,表麵上是朝廷和太子爭奪哈密銅礦。其實暗中是太子與朝廷不同的守邊政策的較量。太子不滿的何止是哈密,還有九邊、南方的安南或者應該稱為交趾、沿海等所有的邊疆。一旦太子贏得哈密銅礦,到時將會徹底改變朝廷的守勢。“
李東陽附和道:“無軍功不封爵。武官們肯定希望能統統快快地打幾仗封妻蔭子。可攘外必先安內!國內正在進行改革,改革沒有結束前,不宜對外強勢。”
“好了!”劉健拉迴話題,“今年朝廷最棘手的問題是如何在天災不斷的情況下提高糧食產量。大家來談談,太子是否會公布早熟小麥種和棉麥套種方法?或者說,我等在何事上退讓才能換取太子手上的技術。”
在產量沒有變化隻有增加的情況下,同一塊土地種兩種作物,相當於多了一倍的土地。怎會不誘人呢?
“首輔大人,下官有一點很疑惑。為何弘仁殿每一次都能弄出大動靜,工部、戶部隻會拘守成規?朝廷是否應該學太子善待匠人和一技之長者?”新任戶部尚書韓文直指問題核心。
又是一個打擊官員們傳統思想的尖銳問題!
文淵閣一片靜寂。
太子攝政的新時代來臨,官員們內心並沒有做好準備。
白天,走在南京最繁華的南市街、北市街,一路上停下行禮作揖交談的人無數。隻要是商人,在此走幾步就能見到同行。仿佛大明的商人都跑了來。
晚上,這群人又重聚秦淮河。軟玉在懷、溫香盈齒,觥籌交錯、推杯換盞。口上談著幾萬、幾十萬的生意。
好一副虛妄盛世!
齊聚的商人、權貴們相信,河套鹽場的對賭協議是繼大寧土地拍賣會後另一個聚寶盆。
商人們盯著北市街上的醉月軒,南京六部官員則緊盯南京五處皇莊。
弘治十二年起清查南北直隸的土地。經過調查,南直隸的兼並問題比京畿更為嚴重。陪都南京天高皇帝遠,又留著一整套小朝堂,在南京養老的權貴不比京師少,還都是資格特別老的那批!
仁厚的弘治帝既要名聲又要政績,隻得真金白銀掏錢買單。南直隸無法追究責任、溯源的土地統統劃入皇莊,由宮裏統一負責賠償失地百姓。在灑出去金銀五六十萬、搬空一大半南京皇宮珍寶後,皇室得到了南京五處加起來一萬多傾的皇莊。
這五處皇莊來源清清白白,彰顯弘治帝全國清丈田畝的強大決心!
朱厚照一開口,直接成了南京城最大的地主。
原本被百官們認為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的五處皇莊,愣是被朱厚照弄出了個驚天大瓜。
五月二十,醉月軒開始龐氏商行第二期投資。同日,五處皇莊熱火朝天開始收割去年冬日種下的小麥。
南京官員很想進去一觀。不說原本應該7、8月份成熟的小麥為何提前2個月收割。皇莊種了小麥,耽誤了水稻、棉花等播種季節,豈不是得不償失嗎?以太子的為人,官員們絕不信太子是為撿芝麻丟掉西瓜的人。
是不是培育出高產、早熟的小麥了?
官員被阻攔在皇莊外。各處皇莊外都有應天衛的將士把守,還有錦衣衛、東廠明裏暗裏護著。外人根本無法混進去。
“老哥兒,你們都在忙啥呢?“南京戶部尚書王軾換上麻衣,蹲在距離皇莊三裏外的村莊口支起售價便宜的琥珀酒攤子,試圖找皇莊佃戶探聽消息。
在小酒攤前駐足的老農一臉戒備:“還能忙嘛,都是田裏的事。你的酒怎麽賣的比外頭便宜?”
“我家兒子、孫子都在囚牛商行辦差,琥珀酒是他們每月都有的福利。家裏人不喝酒,幹脆拿出來賣,存錢給孫子到南京城裏買婚房。”
王軾挺直腰板,裝出一臉驕傲。現實是王軾有五子,除二子早逝,其餘都是國子監監生。監生越來越難當官後,四子五子去了青土城賣身太子府。將來的官途如何王軾無法預知,福利待遇是真好!中了秀才的孫子加入囚牛商行,體驗太子富國強民的理念,日子過得也不差。
“你家孫子相看了嗎?我家孫女是村裏一枝花,人還勤快,我這就叫她來讓你瞧瞧眼。”老農立刻變得熱情起來。
在民間,誰家的小子給囚牛商行做事,媒婆能把家裏的門檻踩爛。
王軾在村子口擺了7天的攤,甚至叫來自家孫子到攤子上幫忙。在村民們確認王軾的孫子在囚牛商行報館當記者後,才把皇莊內的情形說了出來。
“冬小麥的種子特殊處理過?棉麥套種?4月份已經在麥田預留的田壟上中上了棉花苗?”略懂農事的劉健表示聞所未聞。
文淵閣收到王軾出賣孫子色相換來的詳細情報,在放衙後,又把九卿全都請了來。這次無關朝政,也請了五軍都督府。
文武高產官員再一次自動加班。
劉健把王軾的密信公之於眾:“收完麥子,皇莊會對農田進行施肥。在收完麥子的地裏種上瓜果蔬菜。等十月份采摘棉花後,又可以種麥。錯開一年一熟的小麥、棉花生長和成熟期,讓同一塊土地做到一年兩熟。”
這次連善謀的李東陽也一問三不知了:“套種,會影響產量的吧?”
“據說,不會。原因,不明。”劉健眼皮下垂,眼神中露出困惑的神情。太子怎麽總能創造匪夷所思的成績。
並不想參加謀奪太子手上技術的英國公裝傻充楞:“管它怎麽種,皇莊增長試驗成功,太子肯定會向其他地方推廣。我們現在應該關心哈密的局勢。大明是哈密的宗主國,哈密王位更迭,竟然想繞過大明!哈密必須嚴懲!”
成國公也道:“朝廷應厲兵秣馬,在沙州屯兵威懾哈密。”
“若朝廷大軍一到嚇跑了達延汗,成國公獨自麵對太子的怒火嗎?”兵部尚書劉大夏平靜地反問。
成國公脖子下意識地縮了縮脖子。小太子發怒,他還真怕!
英國公淡淡地道:“朝廷奪得哈密銅礦,太子一樣會發怒。”
“對啊,這次我們的對手還有太子府。”成國公後知後覺地道。
見現場文武劍拔弩張,謝遷勸和道,“諸位應該都明白,表麵上是朝廷和太子爭奪哈密銅礦。其實暗中是太子與朝廷不同的守邊政策的較量。太子不滿的何止是哈密,還有九邊、南方的安南或者應該稱為交趾、沿海等所有的邊疆。一旦太子贏得哈密銅礦,到時將會徹底改變朝廷的守勢。“
李東陽附和道:“無軍功不封爵。武官們肯定希望能統統快快地打幾仗封妻蔭子。可攘外必先安內!國內正在進行改革,改革沒有結束前,不宜對外強勢。”
“好了!”劉健拉迴話題,“今年朝廷最棘手的問題是如何在天災不斷的情況下提高糧食產量。大家來談談,太子是否會公布早熟小麥種和棉麥套種方法?或者說,我等在何事上退讓才能換取太子手上的技術。”
在產量沒有變化隻有增加的情況下,同一塊土地種兩種作物,相當於多了一倍的土地。怎會不誘人呢?
“首輔大人,下官有一點很疑惑。為何弘仁殿每一次都能弄出大動靜,工部、戶部隻會拘守成規?朝廷是否應該學太子善待匠人和一技之長者?”新任戶部尚書韓文直指問題核心。
又是一個打擊官員們傳統思想的尖銳問題!
文淵閣一片靜寂。
太子攝政的新時代來臨,官員們內心並沒有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