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二照例需要祭祀先農神。弘治帝行動不便,由皇太子朱厚照代勞。祭祀迴宮,按例文武百官要在奉天殿行慶成禮。弘治帝不出麵,太皇太後、皇太後也沒有出現。


    朱厚照提倡朝廷裁撤一切不必要典禮,再一次取消慶成宴。


    祭先農神為祈求五穀豐登。弘治帝覺得不妥,命司禮監在左闕門宴請四夷使者。


    安南、占城、琉球、朝鮮的使者在四夷館中並未離去。明朝是個龐然大物,首輔的權利交接都能牽扯各國,更何況是皇權。每次皇權更迭朝堂上肯定要大換血,外國使臣會逗留很久。


    弘治帝坐著輪椅出現在左闕門。尤其和占城使者笑談了幾句,以安占城。又向安南傳遞希望和睦相處的訊息。


    安南在曆經兩任少帝的動亂之後國內穩定、國力大漲。先後攻打占城和南掌,擴大了國土。雖然安南再也不是大明交趾布政使司,但安南依舊無法頂住大明的壓力。大明為占城出頭,強逼安南放棄占領的占城中部毗闍耶地區。


    安南並不是安分守己的屬國。雲南和安南交界地常有摩擦。若大明權利交接的時候出點什麽事,見風使舵的安南必定會再次奪迴占城中部地區。


    弘治帝使了正規的外交手段。如果安南不給大明皇帝麵子,大明肯定也不會給安南麵子。安南顯然不敢讓大明皇帝沒麵子。


    這事本應該朱厚照來做。禮部尚書張升勸了許久,朱厚照仍舊不願意和安南使者好生說話。


    因為種種原因,海貿乃是確保大明國庫充盈的根本。朱厚照強勢插入遠洋貿易。處於和平時期的兩個月亮世界都有海盜出沒,更別提大明了。囚牛商行養著遠征軍護衛航線。可航線太長,遠征軍總有顧及不到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要看大明在周邊國家的威懾力。


    宣德朝撤銷交趾,相當於向安南認輸,動搖了明朝的宗主國地位。此後的舊港宣慰司被滅,更是沉重地打擊了大明在周圍海域的聲望。


    在哪跌倒就要在哪爬起來!


    朱厚照對安南的不安好心朝野皆知,安南也知道。這幾年安南乖順,唯恐被抓到錯處。大明太子可是做出過懸賞兩萬人頭建京觀的主!


    朱厚照認為,堂堂大明皇太子何必向敵人虛以蛇尾!


    張升覺得,朝廷此時不宜和安南開戰,以和為貴。


    論辯才,滿朝文武找不出一人能辯過朱厚照的。和他講道理,他跟你講情懷;和他講情懷,他又跟你講道理。還總是滿口仁義道德,站在大義的高處指責你。


    於是,內閣出麵,請出了弘治帝。左闕門宴請隻是一個契機。


    -------------------------------------


    “幸虧皇上的身體有所好轉。”謝遷拭去額頭的汗珠。


    剛才太子突然出現在文淵閣,親口確認朝廷近期不會向安南動手。太子大有不給個說法就不走的架勢。劉健抬出弘治帝,總算把太子給弄走。


    劉健頭疼,他特後悔說服弘治帝放太子出宮。太太平平去東番島不好嗎?非要插手安南和占城的事!


    若不是梁儲從滿勒加送來急件,內閣根本就不知道此事。隻怕又是打起來後給太子收拾殘局的份!


    安南占領占城大部分國土後,不少占城人躲到了滿勒加等地。滿勒加的占城人用錢財賄賂了蕭敬的人。想要讓大明替占城把國土都奪迴來。占城王甚至還承諾收複北部阿摩羅波後,租借給大明五十年。大明可以派駐總督管理。


    三分之一的占城有一半的瓊州島大嗎?


    大明還缺這點土地?


    可惜酷愛土地的大明太子不這麽認為!


    “劉瑾不應該給太子送美人,應該送地!”謝遷吐槽,“送足夠多的土地,下一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必是劉瑾。”


    劉瑾給朱厚照塞宮女的事傳遍宮裏宮外。皇宮消息密不透風,能傳出來,代表宮裏有人想警告劉瑾。


    朱厚照向劉瑾索要年齡大一輪的女子成為笑談,都以為他在警告劉瑾。誰又知道那是朱厚照的肺腑之言!


    李東陽苦笑:“太子身邊人都知道太子喜好土地。所以蕭敬才願意接受占城的建議。當初太子從南方水師抽了不少官兵入遠征軍,朝廷還能控製遠征軍一二。青土城的護衛軍、東番島的’鬼刹‘都在宦官的掌控之下。就怕他們投太子所好……”


    “賓之怕太子身邊出現第二位王振步英宗後塵?”劉健揉揉太陽穴,“皇上健在,我等無須過慮。先把開春後北方以工代徭挖溝渠引水的事前工作準備好。”


    謝遷憂慮重重:“還記得弘治十四年遼東大旱嗎?從春到秋,全年有8個月未下雨,河溝盡涸!不管是’坎兒井‘還是’沙井‘,本質上都是儲存雨水。勞師動眾真的有用嗎?還不如修路,方便把糧食運送到北方各縣。”


    “老天爺也不知道怎麽了,南澇北旱,不給百姓們一點活路。也難怪太子要把目標移到海外。沒有占城米,幹旱饑荒兩年的遼東早就餓殍遍野。”李東陽說了句公道話。


    劉健抽出一份奏折:“諾,這是南直隸剛遞上來的折子。去年池州府銅陵縣水災嚴重,希望朝廷免去稅糧五千一百八十七石,馬草八千二百九十五包。”


    在朝廷不缺糧的情況下,一般都會同意免去遭災地方的稅糧。朝廷缺糧,但太子不缺。大明總有一天要由太子接手,內閣向來不心疼太子的財物。劉健在奏折下方草擬了一個大大的“諾”。


    “如果今年南直隸再來一次大水,戶部欠著太子的95萬石糧食,後年都還不上。”李東陽搖頭。


    謝遷想了想,道,“占城一年三季稻。地方不大,產出的糧應該夠養活半個南直隸吧?”


    “想什麽呢!達延汗枕戈待旦,北方不穩。南北兩線作戰乃是兵家大忌。一切等安定北方再議。”劉健道。


    -------------------------------------


    朱厚照摸摸下巴:“劉首輔真這麽說?”


    “迴小爺的話,千真萬確。不過兵部劉尚書反對開海禁,未必會同意。”被李榮教訓一頓的劉瑾做事越發積極了。


    “協調百官是內閣的事。”朱厚照滿不在乎,“去催一下兵部,關於甘肅總兵、總督的人選。還有事關組建海上巡捕營,讓他們給盡快給一份名單。本王出海時順帶瞧一瞧寧波、泉州、廣州三處市舶司和海上巡捕營。”


    他難得有機會出趟宮,當然不能浪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子別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坑媳婦專業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坑媳婦專業戶並收藏太子別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