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笑容僵了僵。


    曾鑒明著請示,實為上眼藥吧?曾鑒就不怕宦官掌管的東廠找他麻煩嗎?工部捅出大簍子,尚書本就要擔責。


    狐狸窩裏藏著為數不少的刺蝟。想要掏狐狸窩,紮手啊!


    不過,他喜歡!


    和老狐狸們過招,是平淡的宮廷生活為數不多的樂趣。既漲關注度,又能罵人解壓。


    朱厚照敲敲腦門思考片刻:“盤活經濟有一招稱為‘提高內需’。內需,是指國內需要。相應的也有外需,就是指海外貿易。詳細來說,就是想要大明商業繁榮,宮裏和朝廷要學會花錢帶動國民經濟。”


    曾鑒麵沉如水,眼眉間出現川字紋。一雙眼珠子向左上看,表示正在認真思考。朱厚照又拋出了一組新詞匯,足夠讓“靜坐中養出端倪”的官員消化一陣子了。


    “宮中有四司八局十二監,基本能滿足皇宮自給自足。差不多和大明各地村莊的現狀類似。越閉塞的村莊生活物資越少,百姓也越窮。“朱厚照一點也沒有覺得把皇宮比作村莊有什麽不妥的。一樣都是封閉的小社會。


    “宮裏兩萬人,不包括禁軍,每月開銷在三十萬兩銀子左右。”比先皇成化時期用度緊縮很多。


    “其中每月有十萬由八局的收入相抵,本宮每月貼十萬兩。朝廷實際負擔十萬兩左右。”


    勤儉的太祖朝宮內費用都沒這麽低過!官員還要盯著宮裏不放!


    朱厚照突然爆出宮裏的收支和開銷。宦官管著內承運庫,賬本做的眼花繚亂。百官們對宮裏的用度了解的不多。隻有殿宇需要新建或者修繕時,工部、戶部會知道所需費用。皇宮開銷由國庫承擔。花銷大,自然會遭受非議。


    李廣任內宮監期間,先後修繕建造壽安宮、欽安殿、毓秀亭、神樂觀等,耗資百萬兩。當時百官彈劾不斷。百官並不知道朱厚照為了建淨室,前後一共投入了四十多萬兩,還將繼續投入。若是知道,肯定又是一場血雨腥風。


    “八局中專門掌管瓜果蔬菜的司苑局,用玻璃暖房種蔬菜。上個月除了供給宮中、賞賜皇親國戚等,多餘蔬果賣到民間酒樓。賺得兩萬三千兩。”


    “京師乃至北直隸的酒樓,在冬日有新鮮的瓜果供應,生意更上一層樓。這點諸位應該比本王更了解。司苑局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各地開始有人有樣學樣修玻璃暖房。沾光賺錢的人少說也有一千吧?”


    “八局中的酒醋麵局,賣出去的調料每月固定收入在五千兩左右;麵點因為要扣除提供給諸位愛卿的部分,隻有一兩千兩的收入。酒醋麵局的人手有限,原料加工都是外聘民間作坊。諸位可以調查一下,間接提供了多少百姓營生。”


    “還有曾尚書提到的針工局。本王出資助讓年過二十五的繡娘出宮開繡坊。繡坊掛靠針工局,上繳四成利。宮裏給各繡坊派發宮人的成衣訂單等不重要的活計,助其經營。繡坊從地方招收女眷。如果繡坊招收孤寡、家庭不幸的女子,針工局還會返利。你們可以去民間打聽一下,繡坊幫助了多少活不下去的女子。”


    “就是不起眼的寶鈔司,民間也有千人附庸其下養家糊口。囚牛商行十文一大捆皺紋草紙,諸位都沒少買吧?”


    “其他就不一一舉例了。八司帶動了多少行業,給多少百姓提供飯碗。這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人手招的多,作坊做的大,民間財物順向流轉,經濟在一定程度上盤活了。”


    “在此,本王不得不批評工部。新式三合土出現了多久,你們就沒注意到?修堤岸、修路、造房哪一樣用不到三合土?!三合土費用低廉,凝固後堅硬度不比石頭差。就因為會減少石料消耗,損害和工部關係緊密的石料商人利益,你們都當瞎子視而不見?!”


    “知不知道青土城的三合土作坊雇傭了多少人手?大同的作坊又用了多少人手?說出來嚇死你們!想要讓百姓有好日子過,就要給百姓們提供賣力氣的地方。百姓們有了盼頭,民間的治安都好了很多。你們去涼州看一下就能有深刻的印象。”


    “李閣老提到修繕長城。知不知道運用新式三合土,能省多少開支?”


    “正事不幹,天天盯著哪呢?!”


    曾鑒被朱厚照罵得頭也抬不起來。工部不是不知道新式三合土,而是正在研究三合土配方,打算工部自己生產。


    “還有,東勝衛用人工成功植林的消息你們都知道了吧?東勝衛把古人智慧的結晶‘坎兒井’與幹旱、沙化地區相結合,弄出了‘沙井’地下灌溉技術。北方幹旱,糧食減產,你們隻會讓朝廷免稅減賦!你們就不知道讓幹旱的地方弄沙井減少損失嗎?!”


    “當官要替百姓謀福祉。多動動腦子!別像八婆們一樣整天總盯著東家長西家短!”


    朱厚照用皇帝爹的溫和語氣偽裝。雖然開口說出的話侮辱性極強,但一點也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乍聽之下不會認為他在罵人。


    “曾尚書,去年南直隸再一次遭遇水災。你們說說該如何著手處置?”朱厚照尤覺得沒罵過癮,隨機出了到題。


    被奉天殿的暖氣熏得滿頭大汗的曾鑒深思熟慮後道:“命沿河百姓清淤泥,奪迴被占據的河灘地,加高兩河堤壩,在經常發洪水的地段挖河渠導水。”


    曾鑒想:以上是前任工部尚書徐貫治理太湖的經驗之談,受過弘治帝嘉獎。太子總挑不出錯了吧?


    朱厚照一臉笑嗬嗬:“說的都對。不過……”


    “以上是你一位工部尚書管得了、處置得當的嗎?如何統籌安排是內閣的事。處理侵吞河灘地又涉及到當地官府。治水是一項係統工程,要各個部門配合。”


    “工部要做的是,儲備善於治水的人才、備好治水方案、研究最安全、快捷的修堤方法……等等。”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太多的聲音隻會幹擾決策層。內閣每天要處理一堆的奏折。剔除無意義的,能有三分之一管用都算好的。”


    “吏部管吏部,兵部管兵部,分工明確才能更有效率。你們要是真忍不住嘮叨,可以調去都察院或者六科。”


    有了曾鑒的前車之鑒,接下來的匯報工作進行的無比順暢。都是三言二語、長話短說。新年計劃內容雖短,條條一針見血直指弊端。


    雖然和朱厚照預計的結果南轅北轍。但官員們的乖順還是讓他很有成就感。


    戴著鋼手套,還能擼不了刺蝟?


    退朝後已經是黃昏。坐了一天的百官痛苦不堪。


    沒想到坐著會比跪著更難受。


    朱厚照揉揉屁股。彈簧坐墊還是缺了點什麽。希望瓊州上報的新材料有普及實用的價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子別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坑媳婦專業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坑媳婦專業戶並收藏太子別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