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六年二月初一是一個值得記入史冊的日子。


    有了朱厚照的開恩,被停職的官員暫且複職。朝會有了人氣,眾官員的心情鬆快了許多。隻要太子不因皇宮被炸遷怒大家,哪怕被記過了、挨點罰也沒什麽。


    “都2月了還在下雪!”戶部尚書侶鍾衝著左右侍郎嘀咕,“希望不要耽誤了春耕。”


    “這幾年天災不斷,夏天幹旱、冬天極寒,全國糧食減產。若沒有占城、安南輸入糧食,戶部的日子怕是要不好過。”戶部左侍郎感慨。


    侶鍾看了他一眼:“放心,海禁是一定會廢除。梁總督從滿勒加送來消息,囚牛商行和另一個色目人國家談了一筆大生意。那個國家原本屬於葡萄牙,百多年前獨立出來,兩國之間關係不好。秉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囚牛商行和對方的合作相當緊密。”


    給手下們透了些消息,侶鍾抖了抖身上的雪花。戶部官員和商人的關係最為親密。他給出的消息會有用。


    戶部右侍郎恍然大悟:“難怪囚牛商行到處在聯係布商,想大肆購買棉布和絲綢。原來是接了一個大單!”


    “前幾天囚牛商行大掌櫃來找我們尚書,想讓工部作坊加緊製作玻璃製品。我們尚書沒敢答應。”旁邊偷聽的工部右侍郎壓低聲音小聲說。


    工部不少官員實實在在牽扯到皇宮被炸的驚天大案之中。尚書曾鑒又是湖廣人,雖然暫時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曾尚書與此事有關,但曾尚書每日過得兢兢戰戰不敢有任何差池。海禁還沒有明文廢除,就算工部拿到了玻璃製作工藝也不敢用。曾尚書又怎麽敢輕易答應大掌櫃。


    “海禁廢了,朝廷兩年之內都沒有足夠的船隻出海。你們樂嗬些什麽呢!”


    有支持開海的,自然也有堅決反對廢除海禁的。除了掛在永遠都找不到錯處的“祖製”,令頑固派堅決反對的原因不外乎防止宦官勢力大漲。


    弘治帝做了退讓,除了九邊等寥寥幾個地方,撤下了其餘地方的鎮守太監。宦官的勢力大減!但隨著囚牛商行海貿興起,宦官有做大的趨勢。


    囚牛商行派出去的遠征軍幾乎由宦官蕭敬說了算。梁儲想在滿勒加做些什麽,需要一個宦官點頭答應!占城港同樣如此。呂宋、日本同樣是宦官做主。


    這讓敵視宦官的文官絕對無法容忍的。


    但是朝堂上至少有七成的人和商人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反對開海禁的人隻占了一小部分。兵部尚書劉大夏極力反對,多次找太子上諫,可每次都未能說服太子。


    辰時二刻到了。“啪”一聲,鴻臚寺打響了朝鞭。


    百官整理儀容,有序走過金水橋步入奉天門。


    “那是……帳篷?忘了收拾?”


    百官驚訝地發現空曠的廣場上,由幾個鐵架子撐起一個巨大的帳篷頂。帳篷占了奉天門廣場一半的麵積。


    帳篷下是一把把會議專用椅。


    鴻臚寺官員如是說:“殿下命人準備了帳篷和座椅,從今日開始朝會不用站著。”


    今日是大朝,除了高品級官員能夠站在奉天殿上,其餘的官員隻能露天站在廣場上。有了帳篷大家也不用擔心散朝後變成一個雪人。


    但為什麽要坐椅子?官員們表示亙古未聞。也沒人敢坐下。


    奉天殿內,同樣擺放著椅子。


    朱厚照落座後,官員們三跪九叩行大禮。等儀式結束,朱厚照揮揮手讓百官坐下。


    ”啟稟殿下,自古以來隻有少數年邁、體弱的國之柱石有幸被皇帝賜予坐位。臣等不能壞了規矩。“


    禮部尚書張華見首輔和內閣沒有站出來反對,跳出來當了出頭鳥。誰讓他是禮部尚書!太子專愛監督官員是否盡責地完成本職工作。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本王坐著開朝會的先例,會有後人跟隨。“朱厚照狀似憨厚,”皇權也不是靠禮儀樹起威信!“


    朱厚照真的是出於好意。今日的朝會預計要開一整天。讓官員們在下雪天站一整天,第二日會有一半的人請病假。朝廷還如何運轉!


    朱厚照話音剛落,劉健帶頭坐下,李東陽、謝遷依次落座。


    有內閣帶頭,其餘官員老老實實坐下。法不責眾,若是萬一引起弘治帝不滿,大家一塊兒犯事罪責會輕。他們在有暖氣的奉天殿內站著不礙事。也得考慮站在廣場上的其餘官員。


    朱厚照嘴角上揚,笑得開懷。昨日在集義殿和劉健勾肩搭背交流感情挺有用的。


    劉健是純粹不想受罪。他昨日鬆口願意助太子出宮,太子一定會加緊腳步處理政務。今天又是大朝,是宣布新政最好的時候。定然不會像之前一樣不到一個時辰過早結束。


    奉天殿裏的官員都坐下了,外頭的低品級官員不敢不坐。奉天殿平台上的太子瞧不見他們,他們能放肆地靠在椅背上。


    上朝體驗坐著的殊榮,足以讓他們寫入個人傳記中。太子攝政以後,他們的傳記內容會將會非常豐富。隨著在囚牛商行出書的同僚越來越多,競爭相當大。


    ”座椅右側的那塊板可以轉動到胸前,方便眾愛卿書寫記錄。“朱厚照特意提醒,想給百官一個較為溫和的開頭。


    其實會議專用的折疊椅大家都不陌生。無論是前往文淵閣開會,還是在各衙門內開會,用的都是這種椅子。隻是在奉天殿用上,讓大家顯得很拘束。


    朱厚照向李榮使眼色。


    李榮宣讀詔書。


    弘治帝把玉璽交給了朱厚照。朱厚照沒有拿走,放在了掌印太監李榮處。李榮深感責任重大,每次都會當著弘治帝的麵落印。


    以下幾份詔書自然是在弘治帝麵前過了目。


    ”進外戚慶雲侯周壽為太傅,瑞安侯王源、壽寧侯、長寧伯俱為太保,建昌伯張延齡為建昌伯。“


    幾位皇親國戚出列謝恩。正常情況下是在新皇登基的時候嘉封皇親國戚。現在嘉封,也沒什麽區別。


    “玄武像送武當山齋醮。令內宮監於朝陽門外修建延壽塔。命內閣撰敕令。”


    雖然不少官員不喜皇家鋪張浪費,可這兩項事先聲明由太子出資,不會動用國庫分毫。官員們也不會沒眼力勁反對。


    “免除天下歲辦物料十分之五!”


    各地需要把特產上貢入京。以前由鎮守太監督辦,除了很多逼死百姓的惡性事件。此舉減輕地方上一半的負擔,禦史們就差舉雙腳支持。


    第四份詔書有關廢除海禁。海禁的事提了多時。反對的少部分官員隻能服從支持的多數官員。也沒多少出人意料。


    第五份詔書直接宣布《鹽法條例》條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子別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坑媳婦專業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坑媳婦專業戶並收藏太子別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