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結束的格外順利。在朱厚照主動挑事、來者不善,朝臣三分之一缺席的情況下,不到半個時辰散朝。
朱厚照講究效率,他主持早朝著重解決問題。和弘治帝主政期間重要政務由大小九卿小範圍內廷議商討大相庭徑。今日早朝暴露出的暗湧,值得另外三分之二的朝臣好好思量。
鴻臚寺宣布散朝,朱厚照前腳離開,後腳左都禦史戴珊便找上劉健,“首輔大人,一下子停掉所有受商人盧安福賄賂的官員是否不妥?不少人隻是象征性地接受商人孝敬,從未與……那人之事有牽連。”
盧安福賄賂的官員工部為最,都察院次之。
都察院具體辦事的經曆司、司務廳、照磨所、司獄司官員很多被停了職。牽扯進去的文吏占了一多半。都察院留下一群靠嘴皮子辦事的禦史,做事效率幾乎為無。被停職的官員要經過三法司聯合審查後才能複職。都察院拖了三法司後腿,審查的速度非常緩慢。為此,戴珊急得團團轉。
朝臣們沒有離開,目光投向劉健。不提停職中有他們的同年、好友,缺了人手他們整天忙得像陀螺一樣。當官最忌諱兩耳不聞窗外事,他們竟然連銀礦發生了點什麽都不知道。太子不喜歡有人在朝會上空談,背後絕對有事!
“左都禦史可以直接向殿下反應。”劉健抬了一下眼皮子,“都知道殿下不好相與。熱氣球轟炸皇宮,差點炸死了殿下。殿下為了大局沒有把人送進詔獄。難不成還指望殿下當做什麽事都沒發生嗎?”
拿商人好處在官場上司空見慣。劉健也不是兩袖清風之人。但起碼要會辨別什麽人的銀子好拿、什麽人不能接觸。
盧安福從弘治帝登基那年出現在京師,十五年中真的沒人知道他和興王的關係嗎?興王又為何會對朝政了如指掌?弘治十二年京師、江南缺糧,糧庫告急,到去年儋州造反,又有多少人揣著明白裝糊塗一旁看戲?
刑部尚書閔珪也道:“殿下常召左都禦史議事,左都禦史上諫更方便。”都知道太子幾乎不去文淵閣,內閣草擬的奏折都讓宦官段聰讀給他聽。
戴珊覺得很冤:“殿下開了話匣子,本官隻有迴答的份。多一個字都不讓提啊!之前認為殿下會換內閣,就沒叨擾首輔大人。現在看來,都是我等妄加猜測,殿下無意更換內閣。還請首輔大人替大家說說好話。”
太子和六部談事,處處讓內閣旁聽。重視內閣的意思很明顯。
戴珊拱手,向劉健深深一躬。太子向他打聽了都察院禦史、地方提刑按察使的風評、政績等。總讓他覺得不懷好意。太子做事天馬行空,為達目的手段層出不窮,比都察院更能占據大義的高地。戴珊是真發怵。
當場被人說破窘境,劉健、李東陽、謝遷三人臉色不好看。不過戴珊都把話說到這地步,想來也是束手無策了。
“下午本官會和殿下提此事。”首輔有了統領百官的權利,也要處處維護百官的權益。劉健當仁不讓。
別人擔心太子會換內閣,劉健卻從無憂心過。太子純孝,不會在弘治帝在世時搶權。
中午,欽安殿傳出的風聲證實了劉健的推測。太子承諾給宮人養老後,宮裏的消息極難泄露。不過為了安定天下,中書舍人、行人司等低品級的近侍衙門跟隨在弘治帝身邊,方便弘治帝隨時詢問朝政。他們不經允許不能和弘治帝說話,但他們帶著耳朵,能把欽安殿發生的風吹草動帶出皇宮。
太子陪同弘治帝用膳時,突然向高鳳發難。質問高鳳為何沒有上報宗人令用瑣事叨擾弘治帝。當弘治帝慢慢說出“朕不允”之後,太子偃旗息鼓。
弘治帝認為淨室不宜出現在玄武像周圍,明確拒絕在欽安殿修淨室。至於宮裏其他地方,弘治帝並沒有發表意見。大有一種“愛去哪折騰去哪,別在朕的地盤上瞎折騰”的意味。
通過修建淨室一事,大家也看出來弘治帝真的是徹底放權給太子了。
-------------------------------------
“本王不喜歡婆婆媽媽,說話做事都是開門見山。可為何你們都不信本王說的話。喜歡從微不足道的小事揣摩上意呢?見微知著不是這麽用的!”
下午的軍事會議上,朱厚照借題發揮,把眾人罵了一通。
集義殿內的氣氛非常凝重。
關於哈密出兵的主力,雙方始終談不攏。
“朝廷在陝甘的兵馬需要防備韃靼突襲固原。哈密周圍幾大勢力,瓦剌卜六王、赤斤蒙古衛已經和太子府結盟,聽太子府號令。”
“這三年來,太子府護衛隊在河套和韃靼多次交戰,戰鬥力大幅提升。就算沒有熱氣球的空中打擊,護衛隊還有其它秘密武器彈壓土魯番。”
朱厚照主導哈密戰事的決心不動搖。
“土魯番和韃靼還未挑起戰爭,朝廷和本王倒先起了衝突。迴想三年前朝廷意圖放棄河套的態度,本王差點為自己的豐功偉績流下熱淚。不容易啊,三年了!爾等的格局終於大了。”朱厚照連消帶打,試圖激起眾人的羞愧心。
劉健老神在在:“看樣子殿下對哈密勢在必得。臣可否問一句緣由?”
“禦敵於國門之外的理由還不夠嗎?”朱厚照笑問。
朱厚照反對越是強烈,劉健越要插手哈密。“三年前火篩敢突襲大同。三年後,達延汗站在背後,借助土魯番之手才敢和大明硬碰。臣不相信土魯番敢染指大明國土。在土魯番眼中,哈密不是大明的。”
“在蒙古人眼裏,大明還是元帝國的一部分。可是……”朱厚照走到劉健麵前與他四目相交,兩人之間的距離不足一拳。
李東陽、英國公、劉大夏緊張地上前,擔心兩人起衝突。
“元帝國四大汗國,不提存在時間過短的窩闊台汗國;伊爾汗國已被帖木兒帝國所滅;察哈爾汗國分裂成如今的東察哈爾汗國、土魯番,他們身邊有月即別虎視眈眈,離滅亡不遠了;金帳汗國分裂成無數小國,去年被莫斯科大公聯合克羅地亞滅亡。”
“曆史的年輪正在滾滾向前進。大明不能坐井觀天!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大明是全部的世界。掩耳盜鈴騙的隻有我們自己。”
“大明既要有首輔般的老成持重之人,守好祖宗基業。也要有本王般開拓進取的年輕人,開創盛世強國!”
“蒙古人都能打到西方,打跑了蒙古人的大明難道做不到?!”
朱厚照留下熱淚。先要感動別人先要感動自己。
“所以,哈密有什麽是有助於殿下開創盛世強國的?”劉健騰一下站起。他的臉差點貼到朱厚照臉上。
朱厚照講究效率,他主持早朝著重解決問題。和弘治帝主政期間重要政務由大小九卿小範圍內廷議商討大相庭徑。今日早朝暴露出的暗湧,值得另外三分之二的朝臣好好思量。
鴻臚寺宣布散朝,朱厚照前腳離開,後腳左都禦史戴珊便找上劉健,“首輔大人,一下子停掉所有受商人盧安福賄賂的官員是否不妥?不少人隻是象征性地接受商人孝敬,從未與……那人之事有牽連。”
盧安福賄賂的官員工部為最,都察院次之。
都察院具體辦事的經曆司、司務廳、照磨所、司獄司官員很多被停了職。牽扯進去的文吏占了一多半。都察院留下一群靠嘴皮子辦事的禦史,做事效率幾乎為無。被停職的官員要經過三法司聯合審查後才能複職。都察院拖了三法司後腿,審查的速度非常緩慢。為此,戴珊急得團團轉。
朝臣們沒有離開,目光投向劉健。不提停職中有他們的同年、好友,缺了人手他們整天忙得像陀螺一樣。當官最忌諱兩耳不聞窗外事,他們竟然連銀礦發生了點什麽都不知道。太子不喜歡有人在朝會上空談,背後絕對有事!
“左都禦史可以直接向殿下反應。”劉健抬了一下眼皮子,“都知道殿下不好相與。熱氣球轟炸皇宮,差點炸死了殿下。殿下為了大局沒有把人送進詔獄。難不成還指望殿下當做什麽事都沒發生嗎?”
拿商人好處在官場上司空見慣。劉健也不是兩袖清風之人。但起碼要會辨別什麽人的銀子好拿、什麽人不能接觸。
盧安福從弘治帝登基那年出現在京師,十五年中真的沒人知道他和興王的關係嗎?興王又為何會對朝政了如指掌?弘治十二年京師、江南缺糧,糧庫告急,到去年儋州造反,又有多少人揣著明白裝糊塗一旁看戲?
刑部尚書閔珪也道:“殿下常召左都禦史議事,左都禦史上諫更方便。”都知道太子幾乎不去文淵閣,內閣草擬的奏折都讓宦官段聰讀給他聽。
戴珊覺得很冤:“殿下開了話匣子,本官隻有迴答的份。多一個字都不讓提啊!之前認為殿下會換內閣,就沒叨擾首輔大人。現在看來,都是我等妄加猜測,殿下無意更換內閣。還請首輔大人替大家說說好話。”
太子和六部談事,處處讓內閣旁聽。重視內閣的意思很明顯。
戴珊拱手,向劉健深深一躬。太子向他打聽了都察院禦史、地方提刑按察使的風評、政績等。總讓他覺得不懷好意。太子做事天馬行空,為達目的手段層出不窮,比都察院更能占據大義的高地。戴珊是真發怵。
當場被人說破窘境,劉健、李東陽、謝遷三人臉色不好看。不過戴珊都把話說到這地步,想來也是束手無策了。
“下午本官會和殿下提此事。”首輔有了統領百官的權利,也要處處維護百官的權益。劉健當仁不讓。
別人擔心太子會換內閣,劉健卻從無憂心過。太子純孝,不會在弘治帝在世時搶權。
中午,欽安殿傳出的風聲證實了劉健的推測。太子承諾給宮人養老後,宮裏的消息極難泄露。不過為了安定天下,中書舍人、行人司等低品級的近侍衙門跟隨在弘治帝身邊,方便弘治帝隨時詢問朝政。他們不經允許不能和弘治帝說話,但他們帶著耳朵,能把欽安殿發生的風吹草動帶出皇宮。
太子陪同弘治帝用膳時,突然向高鳳發難。質問高鳳為何沒有上報宗人令用瑣事叨擾弘治帝。當弘治帝慢慢說出“朕不允”之後,太子偃旗息鼓。
弘治帝認為淨室不宜出現在玄武像周圍,明確拒絕在欽安殿修淨室。至於宮裏其他地方,弘治帝並沒有發表意見。大有一種“愛去哪折騰去哪,別在朕的地盤上瞎折騰”的意味。
通過修建淨室一事,大家也看出來弘治帝真的是徹底放權給太子了。
-------------------------------------
“本王不喜歡婆婆媽媽,說話做事都是開門見山。可為何你們都不信本王說的話。喜歡從微不足道的小事揣摩上意呢?見微知著不是這麽用的!”
下午的軍事會議上,朱厚照借題發揮,把眾人罵了一通。
集義殿內的氣氛非常凝重。
關於哈密出兵的主力,雙方始終談不攏。
“朝廷在陝甘的兵馬需要防備韃靼突襲固原。哈密周圍幾大勢力,瓦剌卜六王、赤斤蒙古衛已經和太子府結盟,聽太子府號令。”
“這三年來,太子府護衛隊在河套和韃靼多次交戰,戰鬥力大幅提升。就算沒有熱氣球的空中打擊,護衛隊還有其它秘密武器彈壓土魯番。”
朱厚照主導哈密戰事的決心不動搖。
“土魯番和韃靼還未挑起戰爭,朝廷和本王倒先起了衝突。迴想三年前朝廷意圖放棄河套的態度,本王差點為自己的豐功偉績流下熱淚。不容易啊,三年了!爾等的格局終於大了。”朱厚照連消帶打,試圖激起眾人的羞愧心。
劉健老神在在:“看樣子殿下對哈密勢在必得。臣可否問一句緣由?”
“禦敵於國門之外的理由還不夠嗎?”朱厚照笑問。
朱厚照反對越是強烈,劉健越要插手哈密。“三年前火篩敢突襲大同。三年後,達延汗站在背後,借助土魯番之手才敢和大明硬碰。臣不相信土魯番敢染指大明國土。在土魯番眼中,哈密不是大明的。”
“在蒙古人眼裏,大明還是元帝國的一部分。可是……”朱厚照走到劉健麵前與他四目相交,兩人之間的距離不足一拳。
李東陽、英國公、劉大夏緊張地上前,擔心兩人起衝突。
“元帝國四大汗國,不提存在時間過短的窩闊台汗國;伊爾汗國已被帖木兒帝國所滅;察哈爾汗國分裂成如今的東察哈爾汗國、土魯番,他們身邊有月即別虎視眈眈,離滅亡不遠了;金帳汗國分裂成無數小國,去年被莫斯科大公聯合克羅地亞滅亡。”
“曆史的年輪正在滾滾向前進。大明不能坐井觀天!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大明是全部的世界。掩耳盜鈴騙的隻有我們自己。”
“大明既要有首輔般的老成持重之人,守好祖宗基業。也要有本王般開拓進取的年輕人,開創盛世強國!”
“蒙古人都能打到西方,打跑了蒙古人的大明難道做不到?!”
朱厚照留下熱淚。先要感動別人先要感動自己。
“所以,哈密有什麽是有助於殿下開創盛世強國的?”劉健騰一下站起。他的臉差點貼到朱厚照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