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牛商行南京、大同、太原、蘭州、西安、濟南、開封、台州、福州、廣州、南寧、哈密12個分行按照慣例,到了年底把最後一季度一半的盈利拿來采買年貨送入京師。
入京師的年貨經由囚牛商行總行清點,全進了皇宮。除了用來封賞皇親國戚、簡在帝心的官員、大太監們,其餘分賞給各宮。今年依舊如此。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封賞的名單由朱厚照定奪。
和往年一樣,年三十司禮監的太監們往各府送年禮。無數雙眼睛盯著看。宮中的年禮不在貴重,而在榮耀。沒收到年禮的人,來年未必還能得到重用。
司禮監戴義、黃偉、伏安、徐智、範亨五位公公分別去了皇親國戚府送禮。送完了禮……迴宮了。
“劉首輔沒得到宮中賞賜的年禮?”
“沒,謝閣老、李閣老府上也沒收到。”
“英國公府上中門打開,等了一上午都沒等到宮裏的人出現。英國公都傻了!”
“別說英國公,勳貴們都傻了啊!沒一人收到年禮的。你說今年宮裏是怎麽了?對文武百官都不滿了?”
如果隻有幾家沒收到,沒收到的官員會心慌。現在所有人都沒收到,大家隻是好奇心重了些而已。
“快看,宮裏又出來人了!”專門有好事者在露天演講場待上一天,的專門盯著宮裏的動向。
天氣好的時候,露天演講場會請國子監祭酒、名士大儒講學,是士子們交流之地。過年期間露天演講場向百姓們開放,會請戲班唱戲、各類雜耍、戲法,是京師百姓的公共活動場所。
這次宮裏出來了上百個宦官,瞧著都挺麵生。百姓們大膽地跟在他們身後,見他們到養濟院、各坊市的暖房、京中各寺廟、道觀、喇嘛寺、迴迴教寺院、土地公、娘娘廟等地送年禮。
同時東廠、《京報》記者大肆宣揚,酉時初刻,太子殿下在大明門廣場宴請年過六十的老者吃年夜飯。
沒有收到年禮的劉健換上藍青色棉衣準點步行到大明門前。廣場上擺了五百桌流水席。外圍沒有人檢查身份,一桌坐滿了八人即可開席。每桌上八菜一湯,雞、鴨、魚、肉、海鮮、素菜都有,還有一壺溫熱的黃酒。吃完後客人帶走自己用過的碗筷和勺子,宮人會把動過的菜撤下,換上一桌新菜等待下一輪客人。
劉健看到了幾位熟人,微微一笑上桌。
“劉首輔來的正好。”馬文升哈哈大笑。
見這桌滿了,立刻有宮人過來擺碗筷上菜。菜從保溫桶中取出。保溫桶內有夾層,夾層塞了少量的棉花和靰鞡草。菜上桌時還散發著熱氣。
靰鞡草有很好的保暖效果,是女真族帶到大寧的新事物。靰鞡草在遼東隨處可見。女真族提前曬了幹草到冬天塞入冬鞋,借助大寧的銷售渠道向外售賣。聽說賺了不少,至少全族能憑借靰鞡草渡過這個寒冬。
“殿下對我等向來吝嗇,請百姓們吃年夜飯倒是大方的很。”侶鍾對著一桌菜肴無奈苦笑。雞鴨魚肉和海鮮倒也還好,冬日裏一盤油炒小青菜在酒樓能賣到一兩銀子的高價!
好酒的馬文升摸了摸有餘溫的黃酒壺:“光有酒沒有酒杯,讓我們怎麽喝?”
“想要?給我們每人五十文帶走。席上沒人願意出錢買酒,就把黃酒留下。”程敏政指指隔壁坐滿勳貴的一桌。他們那一桌就沒拿,給了另外一桌需要的人。宮裏的酒,哪怕是普通的黃酒也有百姓願意掏錢買迴去。
“五十文能買六兩肉。太子殿下還想給大家拿迴去添個菜?”工部尚書曾鑒失笑。
馬文升摸摸腰間:“沒帶銀子,算我欠諸位的。”說完對著嘴灌了口黃酒。
刑部尚書閔珪瞅著程敏政問:“程長吏似乎沒滿六十吧?”
程敏政微笑:“明年就58了。今晚過來蹭一頓,還望各位大人包庇,別把下官趕下桌。”
之前太子暗中打壓青土城,調走了不少人。都以為程敏政會下台,不少人想方設法接任太子府左長吏一職。卻沒想到太子竟然沒動程敏政。
“程長吏不迴休寧老家過年嗎?何時來京?”劉健笑問。
程敏政放下筷子恭順地迴道:“殿下緊急召下官來京。今日才到,沒來得及進宮見殿下。”
程敏政去青土城磨礪三年,磨掉了他的清高和不忿,變得像正常的京官一樣為人圓滑。不然他也不會厚著臉皮來此和各部堂官聯絡感情。
劉健點點頭:“大家快吃,難得可以敞開了吃太子一頓好的。”太子不可能無緣無故把程敏政召迴京。但太子心思太難猜,誰知道打什麽主意。
“程長吏迴京,青土城誰做主?右長吏王欽?”隔壁桌的英國公聽了一耳朵,不顧禮節地插話。文武變動是英國公最在意的事。
程敏政搖搖頭:“殿下命總管魏彬總理青土城。”
宦官?
大家忍不住皺眉。不管是文還是武,都不喜歡宦官當道。不過太子府以藩王的規格設立,大家也不好說什麽。
“魏總管是個狠人。青土城由他總理不會出岔子。”程敏政打量眾人的神色後多提了一句。
魏彬不如蕭敬擅長兵事,但為人是出了名的狠。太子突然把他調入京,又給魏彬去了密信。他上京之前魏彬從涼州、甘州多地擴招護衛隊。給出的月俸極高,但要求他們大過年的入營集訓。
程敏政說不出的焦慮,總感覺出了事。可是京師歌舞升平,也沒見朝中高官們露出異常。
“當初魏彬和項忠在荊襄驅趕百萬流民。‘流民不前即殺,戍者舟行多疫死’。有說死了幾千,有說死了幾萬,還有說死了十幾萬人。因為項忠和汪直不對付,汪直拿此事彈劾項忠。先皇保下了項忠。因此荊襄流民到底死了多少至今仍是一個迷。”閔珪想起往事唏噓不已。當時他還在都察院,知道的內情不少。
剛滿六十的禮部尚書張升瞟了程敏政一眼:“好像囚牛商行大掌櫃陳雲之也是西廠出身?”
劉健瞬間想到了太子養在東番的海盜“鬼刹”。太子手下都是狠人,令劉健不免心驚。
“項忠和汪直相繼離世。大過年的,往事不便再提。大家吃菜。”喝的微醺的馬文升岔開了話題。
大明門廣場熱熱鬧鬧,誰都沒在意有一群人從東華門悄然離開。
入京師的年貨經由囚牛商行總行清點,全進了皇宮。除了用來封賞皇親國戚、簡在帝心的官員、大太監們,其餘分賞給各宮。今年依舊如此。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封賞的名單由朱厚照定奪。
和往年一樣,年三十司禮監的太監們往各府送年禮。無數雙眼睛盯著看。宮中的年禮不在貴重,而在榮耀。沒收到年禮的人,來年未必還能得到重用。
司禮監戴義、黃偉、伏安、徐智、範亨五位公公分別去了皇親國戚府送禮。送完了禮……迴宮了。
“劉首輔沒得到宮中賞賜的年禮?”
“沒,謝閣老、李閣老府上也沒收到。”
“英國公府上中門打開,等了一上午都沒等到宮裏的人出現。英國公都傻了!”
“別說英國公,勳貴們都傻了啊!沒一人收到年禮的。你說今年宮裏是怎麽了?對文武百官都不滿了?”
如果隻有幾家沒收到,沒收到的官員會心慌。現在所有人都沒收到,大家隻是好奇心重了些而已。
“快看,宮裏又出來人了!”專門有好事者在露天演講場待上一天,的專門盯著宮裏的動向。
天氣好的時候,露天演講場會請國子監祭酒、名士大儒講學,是士子們交流之地。過年期間露天演講場向百姓們開放,會請戲班唱戲、各類雜耍、戲法,是京師百姓的公共活動場所。
這次宮裏出來了上百個宦官,瞧著都挺麵生。百姓們大膽地跟在他們身後,見他們到養濟院、各坊市的暖房、京中各寺廟、道觀、喇嘛寺、迴迴教寺院、土地公、娘娘廟等地送年禮。
同時東廠、《京報》記者大肆宣揚,酉時初刻,太子殿下在大明門廣場宴請年過六十的老者吃年夜飯。
沒有收到年禮的劉健換上藍青色棉衣準點步行到大明門前。廣場上擺了五百桌流水席。外圍沒有人檢查身份,一桌坐滿了八人即可開席。每桌上八菜一湯,雞、鴨、魚、肉、海鮮、素菜都有,還有一壺溫熱的黃酒。吃完後客人帶走自己用過的碗筷和勺子,宮人會把動過的菜撤下,換上一桌新菜等待下一輪客人。
劉健看到了幾位熟人,微微一笑上桌。
“劉首輔來的正好。”馬文升哈哈大笑。
見這桌滿了,立刻有宮人過來擺碗筷上菜。菜從保溫桶中取出。保溫桶內有夾層,夾層塞了少量的棉花和靰鞡草。菜上桌時還散發著熱氣。
靰鞡草有很好的保暖效果,是女真族帶到大寧的新事物。靰鞡草在遼東隨處可見。女真族提前曬了幹草到冬天塞入冬鞋,借助大寧的銷售渠道向外售賣。聽說賺了不少,至少全族能憑借靰鞡草渡過這個寒冬。
“殿下對我等向來吝嗇,請百姓們吃年夜飯倒是大方的很。”侶鍾對著一桌菜肴無奈苦笑。雞鴨魚肉和海鮮倒也還好,冬日裏一盤油炒小青菜在酒樓能賣到一兩銀子的高價!
好酒的馬文升摸了摸有餘溫的黃酒壺:“光有酒沒有酒杯,讓我們怎麽喝?”
“想要?給我們每人五十文帶走。席上沒人願意出錢買酒,就把黃酒留下。”程敏政指指隔壁坐滿勳貴的一桌。他們那一桌就沒拿,給了另外一桌需要的人。宮裏的酒,哪怕是普通的黃酒也有百姓願意掏錢買迴去。
“五十文能買六兩肉。太子殿下還想給大家拿迴去添個菜?”工部尚書曾鑒失笑。
馬文升摸摸腰間:“沒帶銀子,算我欠諸位的。”說完對著嘴灌了口黃酒。
刑部尚書閔珪瞅著程敏政問:“程長吏似乎沒滿六十吧?”
程敏政微笑:“明年就58了。今晚過來蹭一頓,還望各位大人包庇,別把下官趕下桌。”
之前太子暗中打壓青土城,調走了不少人。都以為程敏政會下台,不少人想方設法接任太子府左長吏一職。卻沒想到太子竟然沒動程敏政。
“程長吏不迴休寧老家過年嗎?何時來京?”劉健笑問。
程敏政放下筷子恭順地迴道:“殿下緊急召下官來京。今日才到,沒來得及進宮見殿下。”
程敏政去青土城磨礪三年,磨掉了他的清高和不忿,變得像正常的京官一樣為人圓滑。不然他也不會厚著臉皮來此和各部堂官聯絡感情。
劉健點點頭:“大家快吃,難得可以敞開了吃太子一頓好的。”太子不可能無緣無故把程敏政召迴京。但太子心思太難猜,誰知道打什麽主意。
“程長吏迴京,青土城誰做主?右長吏王欽?”隔壁桌的英國公聽了一耳朵,不顧禮節地插話。文武變動是英國公最在意的事。
程敏政搖搖頭:“殿下命總管魏彬總理青土城。”
宦官?
大家忍不住皺眉。不管是文還是武,都不喜歡宦官當道。不過太子府以藩王的規格設立,大家也不好說什麽。
“魏總管是個狠人。青土城由他總理不會出岔子。”程敏政打量眾人的神色後多提了一句。
魏彬不如蕭敬擅長兵事,但為人是出了名的狠。太子突然把他調入京,又給魏彬去了密信。他上京之前魏彬從涼州、甘州多地擴招護衛隊。給出的月俸極高,但要求他們大過年的入營集訓。
程敏政說不出的焦慮,總感覺出了事。可是京師歌舞升平,也沒見朝中高官們露出異常。
“當初魏彬和項忠在荊襄驅趕百萬流民。‘流民不前即殺,戍者舟行多疫死’。有說死了幾千,有說死了幾萬,還有說死了十幾萬人。因為項忠和汪直不對付,汪直拿此事彈劾項忠。先皇保下了項忠。因此荊襄流民到底死了多少至今仍是一個迷。”閔珪想起往事唏噓不已。當時他還在都察院,知道的內情不少。
剛滿六十的禮部尚書張升瞟了程敏政一眼:“好像囚牛商行大掌櫃陳雲之也是西廠出身?”
劉健瞬間想到了太子養在東番的海盜“鬼刹”。太子手下都是狠人,令劉健不免心驚。
“項忠和汪直相繼離世。大過年的,往事不便再提。大家吃菜。”喝的微醺的馬文升岔開了話題。
大明門廣場熱熱鬧鬧,誰都沒在意有一群人從東華門悄然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