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投親,請軍爺通融一下。”侶鍾諸笑著把衣袖裏的一袋通寶滑入守城士兵的手心。
這已經是他身上最後的錢了。進個大同,竟然要一人五百文的入城費!侶鍾甚至想:要不要抬出大同皇店的掌櫃攀親戚。自皇上招迴大量的鎮府太監後,皇店的掌櫃都換上了宦官。他是禦史,不方便與宦官扯上關係。
守城士兵掂量一下荷包的重量,皮袋肉不笑地道,“你們一行人沒有路引,放你們進城老子要擔責任的!”言下之意除了入城費還要小費。
侶鍾糾結著眉頭一臉為難:“我們在路上遇到劫匪,搶走了我們的路引和包裹。我們已經把藏起來的銀錢都給了軍爺。”
“瞧你身上衣服的料子不錯。”守城士兵像打量貨物一樣打量侶鍾幾人的穿著,“要麽讓你們的親戚掏銀子,要麽把你們身上的衣服脫了!”入城費是上麵拿的。多餘的才是他們的收入。最近韃靼人一直在大同城外徘徊,每天有上千人要進城。開了先例放過一個,其他的泥腿子們豈能善罷甘休。
侶鍾額頭青筋一跳。強忍著沒有發怒。萬般無奈之下,從鞋底掏出了兩張囚牛寶鈔。他想湊滿十貫囚牛寶鈔讓司禮監經廠印書。好不容易瞞著夫人存下了兩貫私房錢。
守城士兵“呸”了一聲:“這年頭寶鈔掉地上都沒人撿!”
“這是囚牛寶鈔。”侶鍾爭辯道。
“真是囚牛寶鈔的的話可是好東西。”城門官聽到動靜過來,從侶鍾手裏抽過囚牛寶鈔。也不嫌棄上麵有腳臭味,舉到頭頂對著陽光辯認真假。
囚牛寶鈔雖然隻比大明寶鈔多了一個印章。但此印章用特殊工藝印燙。印章無色,摸上去有凹凸感。對著太陽光會顯出淡紫色。
城門官彈了幾下囚牛寶鈔:“放行吧!看他們長得像群弱雞,不可能是韃靼的探子。”
侶鍾心裏歎息:甄別敵方探子竟成了盤剝入城費的借口。或許太子殿下是對的,太祖推行的軍製真的要改革了。
侶鍾一行人憑借兩張囚牛寶鈔終於進了大同城。
“大同守軍竟也認得出囚牛寶鈔。”侶鍾一臉心痛,“迴去一定要報帳。”本想認不出就找宦官攀親戚。
同行的行人司官員認同地道:“囚牛商行賣的布料質地上乘,洗過多次不退色、不顯舊。下官的俸祿都被賤內買成了布。下官看上的硯台不知何時才能買到手。”
朱厚照用實打實的好處,讓在京官吏們的認同使用囚牛寶鈔發放俸祿。
比如司禮監專製的筆墨硯台之類的宮中禦製之物,隻能用囚牛寶鈔購買。且囚牛寶鈔發行量有限,商人們想買禦製之物,也隻能從官員手裏高價購得。黑市上一貫囚牛寶鈔已經炒到了二兩銀子!除非家中困難,一般無人願意出手。
朱厚照一直向外輸出“囚牛寶鈔能買到金銀買不到的東西”的理念。
黑市上大部分高收高賣囚牛寶鈔的黃牛,是被他收在麾下的鈔戶。這種初級金融炒作手段上不了台麵,隻是賺些零花錢而已。
畢竟他要養幾十萬人啊!以前每天睜開眼都要迴憶一下兩個月亮世界裏的生活。現在第一時間盤算著又要花多少銀子出去。
所有的感傷,都是因為太閑!忙起來的時候,誰有功夫悲秋傷月。
侶鍾找了家位置偏僻的客棧,用都察院的暗語寫了封信,派眼生的隨行人員送往大同府衙。在等待許進的時候,侶鍾等人逛大同城,了解當地民生。來到東市時,還能看到半個月前戰鬥的痕跡。詢問當地人,大家對談論此事忌諱莫深。神英的威名可見一斑。
侶鍾在經過總兵府的時候,碰見神英大張旗鼓地迎接英國公入府。
“大人,是否需要下官表明身份前去找許大人?”行人司官員怕耽擱了首輔的交代,急切地問。
侶鍾搖頭:“不急。英國公在明吸引神英的視線,惠安伯在暗準備動手。行人司出現在府衙,神英必會察覺不妥。大局為重,此時不可壞了他們的事。我們靜等許大人。”
文武之間爭長短,非一朝一夕之事。太子年幼,有的是時間糾正他對武官的錯誤認知。文官乃優勢一方,不用和武官一樣心急火燎的。
許進在入夜後敲響了侶鍾的房門。
“許兄快請進!”披著衣裳借助油燈看書的侶鍾立刻把人迎了進去。
“真的是侶兄你!”許進高興地道,“我看到信的時候還不敢相信。神英晝夜派人監視,今夜還是借著給英國公接風洗塵裝醉溜出來的。”
侶鍾指指天上;“我們做熱氣球來,淩晨左右到了城外。除了英國公,惠安伯也來了。他是朝廷剛任命的宣大總兵,總領宣府、大同兩地城防。”
“出了何事?”許進臉色緊繃,神色肅穆。大同事發的時候英國公力保神英,突然之間改變態度必定有因。
侶鍾徐徐道來:“昨日密談親眼看到神英和火篩密會!”
“昨日?”許進一時沒反應過來。昨日的密報,今日朝廷就做應對舉措,效率是不是太快了些?
“準確來說是昨日一大早。密談用熱氣球把密信送到京師。太子通知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當夜我們坐熱氣球來大同。因為順風,路上隻花了一個多時辰。”
許進眼神有點呆滯:“熱氣球真……神奇。有機會必要乘一次。”
“馬上就有機會了。太子要在大同建立熱氣球作坊,由弘仁殿管事親自帶隊。首輔大人讓你有機會留心一下。工部仿製熱氣球技術獨獨卡在了煤油上。至今沒發現煤油的來源。不過切記,不可觸怒對方。”侶鍾粗略提了一句。太子脾氣不好,劉首輔不想用強。找到機會雙方可以坐下談。
信息量有點大,許進消化了好一會兒。
“需要我做什麽?”許進開門見山地問。如果隻是來宣旨,不必動用都察院右都禦史親至。從《京報》窺看,太子攪亂了京師的局麵。首輔大人也應該有應對舉措了。
侶鍾悄聲說:“找機會帶兵打退韃靼。彰顯我們文官帶兵打仗的能力強於武官。”
呃?
文官終於開始明著搶武官飯碗了嗎?
這已經是他身上最後的錢了。進個大同,竟然要一人五百文的入城費!侶鍾甚至想:要不要抬出大同皇店的掌櫃攀親戚。自皇上招迴大量的鎮府太監後,皇店的掌櫃都換上了宦官。他是禦史,不方便與宦官扯上關係。
守城士兵掂量一下荷包的重量,皮袋肉不笑地道,“你們一行人沒有路引,放你們進城老子要擔責任的!”言下之意除了入城費還要小費。
侶鍾糾結著眉頭一臉為難:“我們在路上遇到劫匪,搶走了我們的路引和包裹。我們已經把藏起來的銀錢都給了軍爺。”
“瞧你身上衣服的料子不錯。”守城士兵像打量貨物一樣打量侶鍾幾人的穿著,“要麽讓你們的親戚掏銀子,要麽把你們身上的衣服脫了!”入城費是上麵拿的。多餘的才是他們的收入。最近韃靼人一直在大同城外徘徊,每天有上千人要進城。開了先例放過一個,其他的泥腿子們豈能善罷甘休。
侶鍾額頭青筋一跳。強忍著沒有發怒。萬般無奈之下,從鞋底掏出了兩張囚牛寶鈔。他想湊滿十貫囚牛寶鈔讓司禮監經廠印書。好不容易瞞著夫人存下了兩貫私房錢。
守城士兵“呸”了一聲:“這年頭寶鈔掉地上都沒人撿!”
“這是囚牛寶鈔。”侶鍾爭辯道。
“真是囚牛寶鈔的的話可是好東西。”城門官聽到動靜過來,從侶鍾手裏抽過囚牛寶鈔。也不嫌棄上麵有腳臭味,舉到頭頂對著陽光辯認真假。
囚牛寶鈔雖然隻比大明寶鈔多了一個印章。但此印章用特殊工藝印燙。印章無色,摸上去有凹凸感。對著太陽光會顯出淡紫色。
城門官彈了幾下囚牛寶鈔:“放行吧!看他們長得像群弱雞,不可能是韃靼的探子。”
侶鍾心裏歎息:甄別敵方探子竟成了盤剝入城費的借口。或許太子殿下是對的,太祖推行的軍製真的要改革了。
侶鍾一行人憑借兩張囚牛寶鈔終於進了大同城。
“大同守軍竟也認得出囚牛寶鈔。”侶鍾一臉心痛,“迴去一定要報帳。”本想認不出就找宦官攀親戚。
同行的行人司官員認同地道:“囚牛商行賣的布料質地上乘,洗過多次不退色、不顯舊。下官的俸祿都被賤內買成了布。下官看上的硯台不知何時才能買到手。”
朱厚照用實打實的好處,讓在京官吏們的認同使用囚牛寶鈔發放俸祿。
比如司禮監專製的筆墨硯台之類的宮中禦製之物,隻能用囚牛寶鈔購買。且囚牛寶鈔發行量有限,商人們想買禦製之物,也隻能從官員手裏高價購得。黑市上一貫囚牛寶鈔已經炒到了二兩銀子!除非家中困難,一般無人願意出手。
朱厚照一直向外輸出“囚牛寶鈔能買到金銀買不到的東西”的理念。
黑市上大部分高收高賣囚牛寶鈔的黃牛,是被他收在麾下的鈔戶。這種初級金融炒作手段上不了台麵,隻是賺些零花錢而已。
畢竟他要養幾十萬人啊!以前每天睜開眼都要迴憶一下兩個月亮世界裏的生活。現在第一時間盤算著又要花多少銀子出去。
所有的感傷,都是因為太閑!忙起來的時候,誰有功夫悲秋傷月。
侶鍾找了家位置偏僻的客棧,用都察院的暗語寫了封信,派眼生的隨行人員送往大同府衙。在等待許進的時候,侶鍾等人逛大同城,了解當地民生。來到東市時,還能看到半個月前戰鬥的痕跡。詢問當地人,大家對談論此事忌諱莫深。神英的威名可見一斑。
侶鍾在經過總兵府的時候,碰見神英大張旗鼓地迎接英國公入府。
“大人,是否需要下官表明身份前去找許大人?”行人司官員怕耽擱了首輔的交代,急切地問。
侶鍾搖頭:“不急。英國公在明吸引神英的視線,惠安伯在暗準備動手。行人司出現在府衙,神英必會察覺不妥。大局為重,此時不可壞了他們的事。我們靜等許大人。”
文武之間爭長短,非一朝一夕之事。太子年幼,有的是時間糾正他對武官的錯誤認知。文官乃優勢一方,不用和武官一樣心急火燎的。
許進在入夜後敲響了侶鍾的房門。
“許兄快請進!”披著衣裳借助油燈看書的侶鍾立刻把人迎了進去。
“真的是侶兄你!”許進高興地道,“我看到信的時候還不敢相信。神英晝夜派人監視,今夜還是借著給英國公接風洗塵裝醉溜出來的。”
侶鍾指指天上;“我們做熱氣球來,淩晨左右到了城外。除了英國公,惠安伯也來了。他是朝廷剛任命的宣大總兵,總領宣府、大同兩地城防。”
“出了何事?”許進臉色緊繃,神色肅穆。大同事發的時候英國公力保神英,突然之間改變態度必定有因。
侶鍾徐徐道來:“昨日密談親眼看到神英和火篩密會!”
“昨日?”許進一時沒反應過來。昨日的密報,今日朝廷就做應對舉措,效率是不是太快了些?
“準確來說是昨日一大早。密談用熱氣球把密信送到京師。太子通知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當夜我們坐熱氣球來大同。因為順風,路上隻花了一個多時辰。”
許進眼神有點呆滯:“熱氣球真……神奇。有機會必要乘一次。”
“馬上就有機會了。太子要在大同建立熱氣球作坊,由弘仁殿管事親自帶隊。首輔大人讓你有機會留心一下。工部仿製熱氣球技術獨獨卡在了煤油上。至今沒發現煤油的來源。不過切記,不可觸怒對方。”侶鍾粗略提了一句。太子脾氣不好,劉首輔不想用強。找到機會雙方可以坐下談。
信息量有點大,許進消化了好一會兒。
“需要我做什麽?”許進開門見山地問。如果隻是來宣旨,不必動用都察院右都禦史親至。從《京報》窺看,太子攪亂了京師的局麵。首輔大人也應該有應對舉措了。
侶鍾悄聲說:“找機會帶兵打退韃靼。彰顯我們文官帶兵打仗的能力強於武官。”
呃?
文官終於開始明著搶武官飯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