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瀚越來越看不懂局勢走向。


    文淵閣遭雷擊起火,內閣和六部堂官不去處置流言,竟然有心情圍在文華殿廷推了禮部左侍郎和右侍郎的人選!


    傅瀚雖然被推為禮部左侍郎,但他並無絲毫的喜悅。他兢兢業業做事,從沒有出過大的紕漏。程敏政下台,他順利升遷乃是常理。他甘願充當棋子拉程敏政下台,為的可不是左侍郎,而是詹事的官位!楊廷和連升五級成為右侍郎,雖史無前例卻是經過六部正式廷推產生的。楊廷和是太子的心腹,禮部的事不可能繞過他決定。


    隻要楊廷和在禮部一日,哪怕徐瓊致仕、傅瀚按常規晉升禮部尚書,也不得不分權給楊廷和。當不上詹事,傅瀚幾年內無望進入內閣。


    但聽了劉首輔的分析,他又覺得有楊廷和在,萬一和宗室起了衝突,他無須為難。


    禮部會和宗室起衝突嗎?


    傅瀚很肯定地點頭。


    “奪去岐王王爵,貶為庶人”的聖旨剛下,岐王設在十王府的靈堂被宦官拆除。靈柩和岐王妃等女眷被扔到大街上。岐王的同胞弟弟雍王上書彈劾宗人府、禮部不近人情。剛接任左侍郎的傅瀚,迎來了講究禮法的言官們一頓痛罵。


    傅瀚心中腹誹:有本事你們去罵監國的太子啊!一群榆木腦袋!隻要是明眼人就能看出徐尚書是如何“病休”的。找禮部麻煩有用?彰顯朝廷仁義?


    被罵幾句也就罷了。當官的人,尤其是正三品高官,哪有人沒被彈劾過。


    他絞盡腦汁地安排被貶為庶人的岐王家眷。既不能被人說道朝廷無情,也不能惹太子生氣,他也太難做的。在左右為難之際,楊廷和轉交了一份太子親筆書信。


    “《告宗室書》?江山大危!北有韃靼枕戈待旦、南有倭寇騷擾、西有吐魯番蠢蠢欲動、東有異族伺機而動。外部眾敵環視,內部天災不斷。國庫艱難,故需宗室解囊相助。本宮以皇太子名義向宗室的叔伯等眾長輩借款,一年後以倍息償還。萬望眾長輩慷慨解囊。”


    傅瀚目瞪口呆。太子竟然想要向宗室伸手借錢!


    太子殿下不要臉麵了嗎?


    “殿下希望禮部擔保,發往各藩國。”楊廷和麵紅耳赤地說道。


    太子不覺得丟人,楊廷和替太子丟人。太子明顯要敲詐宗室。倍息算什麽!海船出一次還,獲利在五倍以上。太子隻缺本錢。隻要派人出海,一年的獲利將相當可觀。


    看看《告宗室書》裏寫的都是些什麽!好像大明四麵楚歌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一樣。


    東麵的異族指誰?被開原衛欺負得要哭的朵顏三衛,還是成化梨廷後實力大損的女真?


    西麵吐魯番蠢蠢欲動,太子對吐魯番就安了好心嗎?在宮裏“養病”的皇上多次召見在京密宗高僧。以大能仁寺為首的密宗寺院派出超過千人的喇嘛隊伍前往北方。囚牛商行押送一車又一車的貨物隨行。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南麵的確有倭寇襲擾,但規模極小,很快就被當地衛所擊敗。楊廷和在太子身邊甚至聽到太子命東廠拷問倭寇,打聽日本的消息。當東廠迴稟日本島有黃金但缺盔甲、刀劍等兵器後,太子睜大兩眼,發出比太陽光更耀眼的光芒。


    “殿下還有事讓下官處理,下官先行一步。”楊廷和扔下《告宗室書》就跑。所幸他身上還有左中允的官職在,把難題扔給了傅瀚。


    傅瀚趕緊前往文淵閣請求內閣指點。


    劉健抽搐著嘴角看完《告宗室書》,扔迴,“禮部看著辦。”


    李東陽、謝遷無語望天,同樣沒給出任何建議。


    傅瀚離開文淵閣的時候,遠遠見到了程敏政。程敏政雙手抱胸,對他冷笑連連。似乎等著看他的笑話。


    心虛的傅瀚快步離開。估計程敏政已經猜到了弄出科舉泄題的人是他了。程敏政雖然丟了正三品高位,但成了太子府的左長吏,京中依舊無人敢小瞧了他。太子不好相與,有本事留在太子身邊的都是能人。


    有政敵程敏政待在太子身邊,傅瀚迅速做出決定。在《告宗室書》的太子私章之後加上了禮部大印,並且讓禮部文吏謄寫多份發往各藩國。


    有人嘲笑傅瀚沒有骨氣拒絕太子。傅瀚當場懟迴去:“太子監國更改了無數規矩,爾等有骨氣上朝時為何不發一言?”


    ……


    劉健以文淵閣需要修繕為由,命中書舍人把奏章搬到主敬殿處理。每日下午,劉健三人在主敬殿票擬,朱厚照在文華殿上英國公的兵法課。


    隔三差五逃掉上午文學課的太子,延長了兵法課的時長。而每每劉健遇到不好處理的奏章,直接到文華殿打擾認真上課的太子。每天的次數也不多,控製在五十次上下。


    英國公正在講解騎兵在草原上的優勢,聽到熟悉的咳嗽聲,立刻識相地停下。坐到一旁端著茶杯看戲。因為岐王突然暴斃,太子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宗室身上,並和文官們起了衝突,暫時不提軍製改革的事。勳貴武官身上的壓力一輕。


    這段時間足夠英國公從容安排各類事務,如端午節射柳以及北邊的防禦。太子對勳貴武官的態度很明確,一切以實力說話。勳貴武官展現出了相應的實力,太子就不會改製。可若九邊出現第三次破防,軍製改革勢在必行。


    原本認為太子年幼不會有魄力改軍製的人,在看到“烽火戲諸侯”一幕後,不會再報有僥幸心理。


    就算不懼怕太子層出不窮的手段,也要擔心弘治帝的想法。“烽火戲諸侯”後弘治帝的態度很能說明一切。


    朝野內外對寬和仁厚的弘治帝風評很好。陝西、山西、遼東等北地經常遭遇旱災,弘治帝連年減免賦稅,派出巡撫督察官府賑災。被抓到的逃跑的軍戶,也在弘治帝寬恕下免了死罪和流放。北方幾個布政使司任命的官員全都是老成持重之人,盯緊了各地衛所。邊軍想要造反,都找不到適合的借口和機會。


    英國公希望一切平穩,千萬別在鬧出什麽事刺激太子做出意想不到的事。


    “殿下,派往遼東的巡查禦史奏章。開原衛濫殺朵顏三衛已經查清。擇日就會把人押解進京。”劉健一板一眼地問,“十萬兩預備金已找到,禦史問如何處置。”


    朱厚照嗬嗬一笑:“這就找到了?把如何找到的原原本本寫下來,給戶部找找茬。”


    顯然朱厚照不會輕易放過遼東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子別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坑媳婦專業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坑媳婦專業戶並收藏太子別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