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運用談判技巧,把人嚇唬一通後,與官員們談妥了贖買死囚的方案。
順帶解決了四月囚牛寶鈔增發一事。
周經借機“太子心情好”,把原本隻發放京官三分之一俸祿的囚牛寶鈔,暫時提升到全額發放給在京所有官吏。也就是說,四月在京任職的官員和吏目的俸祿,全部用囚牛寶鈔發放。囚牛商行需保證官吏們可用囚牛寶鈔換等價的銀子、糧食。
“殿下,官員俸祿包含一部分貶值的寶鈔,戶部結給我們的棉花、小麥等物價按照貶值後的俸祿算。可戶部卻要求囚牛寶鈔實發。等於我們收到的物資貴了近一成五,幾個作坊的成本漲了一大截。”禦馬監負責囚牛商行賬目的中書舍人蔣連愁眉苦臉。
大明的中書舍人很有趣。中書舍人負責書寫誥敕、製詔等文書工作,屬於從七品,人數不定。
中書舍人有從進士科選拔的,替內閣做事,這種可以升官。
也有不經過吏部選官,從監生、儒士、布衣中挑選擅長書寫的人擔任。比如劉健的次孫劉學成,如果沒有朱厚照橫插一腳,現在就是從七品的中書舍人。
還有些是封蔭成中書舍人的,屬於不幹活也能領俸祿的特權階級。
最後是有門路的富家子弟。能越過納糧、納銀捐監,直接捐成中書舍人。因為有進士科中書舍人的存在,自我介紹時還備有麵子。
所以朱厚照是真搞不懂官員們為何要反感傳奉官。中書舍人本質上和傳奉官有何不同?
蔣連是寧瑾從此科落榜的考生中精挑細選出來的。他的中書舍人也是寧瑾花銀子托關係弄來。讀書人都不願意和宦官走得近,怕名聲有礙。與此同時,官職對讀書人的誘惑力更大。
“周尚書又不是傻子。沒好處戶部怎麽會願意和囚牛商行合作。”朱厚照一點也沒上位者的架子,親自給蔣連倒了杯茶。
蔣連受寵若驚。素有不好相與之稱的太子,親自給他倒茶!
太子身邊不留無用之人。太子一定欣賞他的才幹。落第了又如何,會試用八股文取士,又不能證明他真正的才能!蔣連刹那間湧起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
心中一腔熱血的蔣連激動地道:“戶部提供給我們的名錄有缺。在京文官1671人,在職武官2192人,傳奉官827人,吏目2481人。這些名單還沒包括帶俸祖蔭的人員。”
朱厚照挑了挑眉:“在京的官吏人數超過本宮的預想。帶俸祖蔭的,不都屬於武官行列嗎?”
否則為何在京武官比文官多。據朱厚照所知,皇帝爹給長公主家的兒孫都封了錦衣衛的官職。除了皇帝爹,大家都太能生。光隻領俸祿不幹活的皇親國戚,超過了一百人。
“文官也有。而且……”蔣連尷尬地道,“文官的虛銜比武官的更受歡迎。這些人沒有統計在文官的名單上。”
他就是看上中書舍人的頭銜。當然還因為能有機會接觸太子殿下。
“唿~”朱厚照長籲一口氣,“本宮會交代下麵,按原計劃多備三分之一的貨。希望兌換銀子的人越少越好。本宮可拿不出多少現銀。”
蔣連臉上一喜。太子遇到麻煩,該是他表現的機會。“三月囚牛商行搞促銷活動,大大降低了現銀的兌換。四月可以換成另外一種活動,買滿多少抽獎。獎品可以選最受文武官員歡迎的商品。”
朱厚照連連點頭,大為讚賞,“這主意好,就照你說的辦。”
蔣連喜笑顏開地離開文華殿。
“還是年輕人好忽悠。”朱厚照感慨了一句。隻要在官場上混過一年,就不會被幾句話打動。
大明官吏隊伍中吃空餉的情況尤為嚴重。始作俑者是皇帝爹,還真不好處理。
朱厚照甩甩頭,暫時把此事擱置。他現在最緊要的問題是守住河套。
不過還有一件事情,必須得盡快處理。
“建寧衛的人什麽時候到?”朱厚照對錢能的威脅耿耿於懷。
劉瑾迴道:“至少需要一個月。我們的人應該還沒把信送到。”
劉瑾按照朱厚照的吩咐,正在研究用熱氣球送信。氣極了的朱厚照讓他以最快的速度給女真所在的建寧衛去威脅信。建寧衛的都督必須要有朝廷的冊封。新任都督想要冊封,就必須跑一趟京師。朱厚照很期待錢能在獄中見到家鄉人的反應。
當然,他也不會為了出口氣耽擱大事。送信的使者會先去一趟朵顏三衛。他以河套太子府的名義,邀請朵顏三衛南遷。
朵顏三衛和開原衛鬧到這種地步,今後兩鄰居該如何相處?還不如換個地方重新開始。
朵顏三衛遷徙的地方他都給找好了。就在火篩部在河套的放牧地。那有一大片草灘,非常適合養牛羊。
為了能讓朵顏三衛盡快做出明智的決定,朱厚照決定暗中添一把火。
“你們做個局,盡快讓胡禦史見到多紮。別忘了,先把開原衛請功的奏章透露給多紮知道。”朱厚照笑眯眯地道,“此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多紮就是提督四夷館幸存的小通事。劉瑾欠了欠身,悄然退下。
朱厚照也沒閑著。跑了一趟乾清宮,哭喪著臉問皇帝爹借銀子。同樣不富裕的弘治帝,不知從哪摳出5000兩銀子,二話不說的給兒子應急。
朱厚照心裏哭笑不得。大明的皇帝和太子為了銀子徹夜難眠。而群當官的,為如何從國庫偷銀子失眠。
朱厚照一離開,弘治帝馬上召來司禮監。5000兩銀子是張皇後的私房錢,弘治帝怎麽好意思拿自家媳婦兒的銀子!當然會想方設法把銀子還迴去。
可是沒有戶部的同意,根本從太倉銀拿不出銀子。司禮監緊咬著遼東的十萬兩銀子找事。沒有司禮監的同意,戶部也無法從太倉銀調銀子。
於是,大明陷入了僵局,無論是朝廷還是皇宮,都沒有銀子可用。
戶部實在是沒辦法,隻能把難題扔給內閣。在劉建的建議下都察院派出禦史前往遼東調查。務必要弄清遼東實況,找迴丟失的10萬兩銀子。
看著朝堂上天天吵吵嚷嚷,皇帝爹頭疼欲裂,朱厚照自責地道,“我覺得我挺快壞的。”
“寧瑾,想辦法破壞開原馬市。長痛不如短痛。”朱厚照一臉悲憫。
順帶解決了四月囚牛寶鈔增發一事。
周經借機“太子心情好”,把原本隻發放京官三分之一俸祿的囚牛寶鈔,暫時提升到全額發放給在京所有官吏。也就是說,四月在京任職的官員和吏目的俸祿,全部用囚牛寶鈔發放。囚牛商行需保證官吏們可用囚牛寶鈔換等價的銀子、糧食。
“殿下,官員俸祿包含一部分貶值的寶鈔,戶部結給我們的棉花、小麥等物價按照貶值後的俸祿算。可戶部卻要求囚牛寶鈔實發。等於我們收到的物資貴了近一成五,幾個作坊的成本漲了一大截。”禦馬監負責囚牛商行賬目的中書舍人蔣連愁眉苦臉。
大明的中書舍人很有趣。中書舍人負責書寫誥敕、製詔等文書工作,屬於從七品,人數不定。
中書舍人有從進士科選拔的,替內閣做事,這種可以升官。
也有不經過吏部選官,從監生、儒士、布衣中挑選擅長書寫的人擔任。比如劉健的次孫劉學成,如果沒有朱厚照橫插一腳,現在就是從七品的中書舍人。
還有些是封蔭成中書舍人的,屬於不幹活也能領俸祿的特權階級。
最後是有門路的富家子弟。能越過納糧、納銀捐監,直接捐成中書舍人。因為有進士科中書舍人的存在,自我介紹時還備有麵子。
所以朱厚照是真搞不懂官員們為何要反感傳奉官。中書舍人本質上和傳奉官有何不同?
蔣連是寧瑾從此科落榜的考生中精挑細選出來的。他的中書舍人也是寧瑾花銀子托關係弄來。讀書人都不願意和宦官走得近,怕名聲有礙。與此同時,官職對讀書人的誘惑力更大。
“周尚書又不是傻子。沒好處戶部怎麽會願意和囚牛商行合作。”朱厚照一點也沒上位者的架子,親自給蔣連倒了杯茶。
蔣連受寵若驚。素有不好相與之稱的太子,親自給他倒茶!
太子身邊不留無用之人。太子一定欣賞他的才幹。落第了又如何,會試用八股文取士,又不能證明他真正的才能!蔣連刹那間湧起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
心中一腔熱血的蔣連激動地道:“戶部提供給我們的名錄有缺。在京文官1671人,在職武官2192人,傳奉官827人,吏目2481人。這些名單還沒包括帶俸祖蔭的人員。”
朱厚照挑了挑眉:“在京的官吏人數超過本宮的預想。帶俸祖蔭的,不都屬於武官行列嗎?”
否則為何在京武官比文官多。據朱厚照所知,皇帝爹給長公主家的兒孫都封了錦衣衛的官職。除了皇帝爹,大家都太能生。光隻領俸祿不幹活的皇親國戚,超過了一百人。
“文官也有。而且……”蔣連尷尬地道,“文官的虛銜比武官的更受歡迎。這些人沒有統計在文官的名單上。”
他就是看上中書舍人的頭銜。當然還因為能有機會接觸太子殿下。
“唿~”朱厚照長籲一口氣,“本宮會交代下麵,按原計劃多備三分之一的貨。希望兌換銀子的人越少越好。本宮可拿不出多少現銀。”
蔣連臉上一喜。太子遇到麻煩,該是他表現的機會。“三月囚牛商行搞促銷活動,大大降低了現銀的兌換。四月可以換成另外一種活動,買滿多少抽獎。獎品可以選最受文武官員歡迎的商品。”
朱厚照連連點頭,大為讚賞,“這主意好,就照你說的辦。”
蔣連喜笑顏開地離開文華殿。
“還是年輕人好忽悠。”朱厚照感慨了一句。隻要在官場上混過一年,就不會被幾句話打動。
大明官吏隊伍中吃空餉的情況尤為嚴重。始作俑者是皇帝爹,還真不好處理。
朱厚照甩甩頭,暫時把此事擱置。他現在最緊要的問題是守住河套。
不過還有一件事情,必須得盡快處理。
“建寧衛的人什麽時候到?”朱厚照對錢能的威脅耿耿於懷。
劉瑾迴道:“至少需要一個月。我們的人應該還沒把信送到。”
劉瑾按照朱厚照的吩咐,正在研究用熱氣球送信。氣極了的朱厚照讓他以最快的速度給女真所在的建寧衛去威脅信。建寧衛的都督必須要有朝廷的冊封。新任都督想要冊封,就必須跑一趟京師。朱厚照很期待錢能在獄中見到家鄉人的反應。
當然,他也不會為了出口氣耽擱大事。送信的使者會先去一趟朵顏三衛。他以河套太子府的名義,邀請朵顏三衛南遷。
朵顏三衛和開原衛鬧到這種地步,今後兩鄰居該如何相處?還不如換個地方重新開始。
朵顏三衛遷徙的地方他都給找好了。就在火篩部在河套的放牧地。那有一大片草灘,非常適合養牛羊。
為了能讓朵顏三衛盡快做出明智的決定,朱厚照決定暗中添一把火。
“你們做個局,盡快讓胡禦史見到多紮。別忘了,先把開原衛請功的奏章透露給多紮知道。”朱厚照笑眯眯地道,“此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多紮就是提督四夷館幸存的小通事。劉瑾欠了欠身,悄然退下。
朱厚照也沒閑著。跑了一趟乾清宮,哭喪著臉問皇帝爹借銀子。同樣不富裕的弘治帝,不知從哪摳出5000兩銀子,二話不說的給兒子應急。
朱厚照心裏哭笑不得。大明的皇帝和太子為了銀子徹夜難眠。而群當官的,為如何從國庫偷銀子失眠。
朱厚照一離開,弘治帝馬上召來司禮監。5000兩銀子是張皇後的私房錢,弘治帝怎麽好意思拿自家媳婦兒的銀子!當然會想方設法把銀子還迴去。
可是沒有戶部的同意,根本從太倉銀拿不出銀子。司禮監緊咬著遼東的十萬兩銀子找事。沒有司禮監的同意,戶部也無法從太倉銀調銀子。
於是,大明陷入了僵局,無論是朝廷還是皇宮,都沒有銀子可用。
戶部實在是沒辦法,隻能把難題扔給內閣。在劉建的建議下都察院派出禦史前往遼東調查。務必要弄清遼東實況,找迴丟失的10萬兩銀子。
看著朝堂上天天吵吵嚷嚷,皇帝爹頭疼欲裂,朱厚照自責地道,“我覺得我挺快壞的。”
“寧瑾,想辦法破壞開原馬市。長痛不如短痛。”朱厚照一臉悲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