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詹事府官員負責教導太子學識、為人處世之道,對太子的影響最為直接。


    弘治帝倚重的重臣很多曾是詹事府官員,三位內閣都做過弘治帝的侍讀官。因此,弘治帝為朱厚照挑選詹事府官員時尤為精心。弘治帝暈倒蘇醒後宮裏傳出過消息,弘治帝有意增選內閣成員。大家分析,最有可能從詹事府官員中挑選。


    一朝天子一朝臣。把教導太子的侍讀官選入內閣,萬一發生意外,太子可順利掌控內閣,從而掌控百官。


    程敏政即是弘治帝的侍讀官,又是新上任的詹事府詹事,成了最大的熱門人選。


    明朝的會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主考官定有兩人,基本上從進士出身的大學士、尚書之類的官員中選擇。雖然主考官的人選是朝廷機密,一般隻有皇帝本人知道,在會考前幾天揭曉。但會試前,已經有很多人猜到程敏政會是其中之一。原因如上。


    主考官自動成為今科進士的座師,相當於皇帝把政治資源送到主考官手裏。另一名人選李東陽也就不難猜了。無論是弘治帝還是太子,都對李東陽讚譽有加。


    程敏政見徐徑、唐寅,並收下徐徑給的潤筆費給其長輩寫墓誌銘的時候,他自己都不知道會成為主考官。


    但,局已經布下了。


    朱厚照一臉無奈:“李閣老已經入選內閣,所以程詹事必會成為某些人的眼中釘。”


    王鏊、梁儲對朱厚照給出的分析結果表示拜服。到了朱厚照練習九節鞭的時辰,兩人悻悻然離去。


    朱厚照搖頭失笑。


    侍讀官們總教導他:合格的帝皇,不能以個人喜好做事。


    他是好學生,把這句話記在心裏。所以哪怕喜歡程敏政的為人,也不能讓他入閣。至於原因……


    古人含蓄,文章像《易經》一樣,光看表麵是讀不懂內在思想。程敏政講課時會旁征博引,揭開層層麵紗,讓朱厚照看清聖賢之言內裏真正要表達的深意。程敏政教他的不是學識,而是一種思維方式。


    比如今日《禮記·祭義》中有一句話。“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也就是說,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


    朱厚照發散思維,想到了兩個月亮世界打工人的求職手冊。其中有一條很有意思。


    如果想要追求事業發展,找一有潛力的新公司奮鬥。等公司做大做強,作為公司元老迴報驚人。比如大米、某寶、某鵝之類的。如果想要體麵而穩定的工作,找一家老牌大型企業。企業經營得越久越大,弱化公司創始人,引進職業經理人。管理體係成熟,企業發展越穩定。


    太祖的大明是前者,現在的大明是後者。


    皇帝爹暈倒的幾日內,朝政行之有效。這不是他的功勞!而是大明內部已經產生了穩定的管理體係,內閣充當職業經理人的角色。皇帝存在的作用其實和印章也差不多。甚至皇帝越有個性,給大明帶來的風險也就越大。


    一心想要權利集於皇帝一身的太祖如果泉下有知,一定會從棺材裏爬出來吧?


    不用想,皇帝爹百年之後一定會成為青史上交口稱讚的好皇帝。


    而他,絕對不受歡迎!


    大明施行的明明就是早已被兩個月亮世界淘汰了的封建製度,為什麽有些地方如此之先進?


    真讓人蛋疼!


    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絕對的權利隻會帶來絕對的腐敗。深受兩個月亮世界教育影響的朱厚照,能接受皇權被有條件的限製。


    現在的問題是,大明畸形的製度導致國家經濟出現問題。民間的資本日益強大,一步步滲透入官場。正在朝官商勾結,走向官商一體。年前直隸饑荒被他橫插一腳,即將實施的納糧捐監流產。這就是信號!


    前任戶部尚書葉淇改納粟中鹽為納銀中鹽,一下子給國庫增加了百萬兩的稅銀。更可以說“功在當代,害在千秋”了。囚牛商行開始行商,在民間已經發現晉商、陝西商人、徽商、江右商幫等區域性商幫的形成。


    程敏政是徽州府人。


    徽州有理學大家朱熹,也有徽商。


    朱厚照自鳴得意:皇帝爹並不是位合格的老師。他憑自個兒瞎琢磨,慢慢觸及到真正的帝王心術。他真聰明!


    “誒呦喂”,正練習九節鞭法的朱厚照一個失神,臉上挨了自己一鞭。


    王欽小心翼翼地指正:“殿下,您還沒練到如臂指使的地步,在練武時千萬不可分心。”


    “唔!”朱厚照捂著腮幫子哼了一聲。


    “殿下,臣有句話不知當講還是不當講。”王欽猶豫再三,防備地四下張望,壓低聲音小聲道。


    朱厚照翻翻白眼:“王師傅是武人,能不能別學文人‘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


    王欽很糾結:“可是,這也隻是臣的私下猜測。”這裏是皇宮,不是他一手遮天的應天衛。皇宮裏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


    比如弘治帝在午門處置了百名宮人。有宦官,也有照顧太康公主的宮女。短短一個時辰之內,皇宮的氣氛陡然變了。


    “猜對有獎,猜錯了本宮就當沒聽過。”朱厚照收起九節鞭,圍在腰間的玉帶上。


    王欽這下放心了。他道:“宮中有不少宦官精通兵法。比如侍奉過六帝的名將劉永誠,還有汪直、蕭敬等。司禮監把犯事之人集中關在三座無人的宮殿內,似乎不太妥。”


    朱厚照給了他一個安心的眼神:“王師傅也說蕭敬精通兵法。蕭敬不可能會忽視這一點。我們還是看戲吧。”


    皇帝爹要名聲,做事強調師出有名。沒有證據也要創造證據。


    朱厚照其實不太認同這一點。嘴巴長在別人身上。哪怕有理有據,隻要立場不同,肯定有人會說閑話。這事他當主播的時候……也做過。為了熱度嘛!


    就大明文人的嘴,以及愛著書的臭毛病,誰知道會在書裏怎麽誇大其詞呢!


    除非興文字獄,不然肯定不會落下好話。


    朱厚照才不怕別人罵他。越罵他,關注度越高,活得越久。


    “小爺,不好了!出大事了!”黃獻跌跌撞撞地跑來。


    又是這句!


    朱厚照無力地吐槽:“下次換個台詞,行不?”


    黃獻自顧自說:“太祖的孝陵塌了!都說是您不孝,引發太祖不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子別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坑媳婦專業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坑媳婦專業戶並收藏太子別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