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黑布,陽光刺目,吳昊立刻用手擋住陽光。
“吳監正,請入轎。”一個老得牙齒掉了一半、說話漏風的老宦官神情寡淡地道。
“公公請見諒,我想曬一會太陽。”在暗無天日、直不起身的地牢中關了一天一夜,哪怕陽光灼眼、此刻昏昏欲睡,吳昊就想站在太陽下伸展筋骨。
從地獄爬上來的感覺真好!
吳昊不知道老宦官的身份,隻知道老宦官去了趟地牢,和牢頭說了句話直接把他領了出來。
老宦官不緊不慢地道:“我不急,隻是監正的家人現在還關在北鎮撫司,怕是急眼了。”
吳昊瞬間清醒,馬上進了轎子。轎子由前後兩人抬著,裏麵隻能容納一個人,且沒有轎簾。轎子一顛一顛前行,繞了無數的圈,超過十八個時辰沒睡覺的吳昊在轎子裏唿嚕打的震天響。
“到了,下轎。”老宦官聲音也不大,但就像一道閃電劈在吳昊耳邊。吳昊猛然間醒過來。
吳昊下轎,北鎮撫司四個大字印入眼中。從始至終,吳昊不知道他被關在哪裏。審問他的全是宮裏的老宦官,各個眼生的很。
一天一夜中,吳昊沒有受刑,身上完好無損。
隻是不讓睡覺。
吳昊第一次知道不能睡覺也會讓人生不如死。
“那不是吳監正嗎?”
“吳監正從哪裏過來的?”
“那位老公公是哪個宮裏的?”
“不清楚。”
吳監正一出現在北鎮撫司大門口,馬上吸引了大批人圍觀。
北鎮撫司在大明門西麵衙署後府胡同的後軍都督府左手旁。平日裏除了在左邊的後軍都督府、南麵的太常寺任職的官吏,一般沒有人經過。
進了北鎮撫司想要出來極難。老首輔徐溥咽氣的同時,吳昊全族被抓。除了吳昊,其餘的吳家人被關在北鎮撫司。於是,清冷的北鎮撫司門前多了幾絲人氣。很多人想要第一時間知道吳昊的消息。
吳昊全須全尾出現在北鎮撫司門口,可把大家驚著了。
吳昊火急火燎地衝進北鎮撫司,被守門的錦衣衛攔下。要不是錦衣衛沒收到抓捕吳昊的命令,吳昊現在又會被關進去。
吳昊的出現同樣驚到了錦衣衛。昨天很多人通過各種關係詢問在錦衣衛當差的千戶、百戶們吳昊的行蹤。錦衣衛表示他們也不知道。
吳昊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瞧見老宦官遺世獨立地站著,無視一切打量的目光,這才後知後覺地上前請教。“敢問公公如何稱唿,我又如何從北鎮撫司把家人接出來?”
“鄙人羅祥,弘仁殿管事。太子爺向皇爺求情,吳監正才能從‘黃泉不歸路’折返人間。想要北鎮撫司放了吳家人,還得太子爺遞話。”羅祥說話時不急不躁。
詫異之色從吳昊臉上一閃而過。他還以為是三位閣老的其中一位把他弄出來的。但一聽“黃泉不歸路”和裏麵的老宦官,猜也猜得到關他的地方不一般。
老宦官羅祥沒有避著人,很多人聽到“弘仁殿”。頓時猜測太子殿下看重吳監正的才能,把人保下了。太子那句“本宮身邊不留無用之人”流傳甚廣。
吳昊其實是不想和太子扯上關係的。吳家祖上曾是名氣不小的相師,後被征辟入了欽天監。吳家給每一任太子、皇帝都相過麵。
太子出身時,吳昊隻敢說出“太子類太祖”的批語。不敢透露太子“空亡”的命格,更有短命關煞。十歲之前有一大難,未必能存活。空亡命格的人,不為人喜。且與吉神結合為兇,與惡煞結合出現吉兆。此生注定坎坷,艱難存活。
吳昊在人群中看到了曾替劉首輔傳話的中書舍人。中書舍人給出暗示,表明劉首輔托了太子才保下他和全族的命。
“麻煩公公帶我前往端本宮拜見太子。”吳昊認命地道。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羅祥輕蔑地笑了一下:“以吳監正的身份,進不了端本宮。對吳監正有興趣的是弘仁殿的匠人們。太子爺向來對他們有求必應。囚牛商行的人很快就到,隻要吳監正和囚牛商行談妥工錢、待遇,太子爺自會讓錦衣衛放人。”
說曹操曹操就到。囚牛商行京師分行掌事皮修小跑著趕來。
“羅公公萬福金安。”皮修給羅祥恭敬地作了個輯。
皮修原是禦馬監提督太監,因在提督四夷館裏表現的好,被寧瑾看中,讓他打理囚牛商行。皮修上任時,有幸被寧公公帶進端本宮見了太子爺,與弘仁殿的羅祥管事有一麵之緣。羅公公身份神秘,連寧公公也不是非常清楚。
羅祥淡淡地點了個頭:“你們談。談妥了去端本宮遞個話。”
羅祥在人前亮了個相,慢吞吞穿過後府胡同迴了宮。
喪著臉的吳昊接受了囚牛商行開出的待遇。雖然囚牛商行給出的工錢比正五品監正的俸祿高三倍,但失去了官身意義不同。
吳昊遞上的辭呈馬上被吏部批複,吏部的速度前所未有的高效。成為平民的吳昊和囚牛商行簽完二十年的“賣身契”,吳家人馬上被放了出來。
“爹!”吳昊的兒子喜極而泣,“徐老大人死了,孩兒以為爹也……爹,這官咱家不當了。”
“老大人死了?怎麽死的?什麽時候的事?”吳昊如遭雷擊。
“就在我們下詔獄的當晚。聽說是病逝。”
吳昊搖搖欲墜。
……
全身縞素的徐家人找了逗留京師的張天師,算出辰時三刻乃吉時。吉時一到,徐家人扶靈走宣武門離京。
因為正值早朝,過來送行的人寥寥無幾,與昨日上門吊唁的場麵有天壤之別。
突然送葬隊伍在宣武門前停了下來。
此處有一處路奠。徐家人疑惑不解,哪位親朋會在城門前設奠?
設奠的楊廷和想挖個洞把自己埋起來。
他朝徐溥的棺材三鞠躬,漲紅著臉轉述太子的話,“下官替殿下送老大人一程。殿下由衷感謝徐老大人上的這一堂課。作為答謝,‘蘇湖熟,天下足’將成為曆史。殿下找到更好的糧倉。江南的那幫地主們可以放心大膽的種桑養蠶,把農田變為桑田。”
“一石大米,乃殿下送給諸位返家的程儀。”楊廷和硬著頭皮把話說完。
“吳監正,請入轎。”一個老得牙齒掉了一半、說話漏風的老宦官神情寡淡地道。
“公公請見諒,我想曬一會太陽。”在暗無天日、直不起身的地牢中關了一天一夜,哪怕陽光灼眼、此刻昏昏欲睡,吳昊就想站在太陽下伸展筋骨。
從地獄爬上來的感覺真好!
吳昊不知道老宦官的身份,隻知道老宦官去了趟地牢,和牢頭說了句話直接把他領了出來。
老宦官不緊不慢地道:“我不急,隻是監正的家人現在還關在北鎮撫司,怕是急眼了。”
吳昊瞬間清醒,馬上進了轎子。轎子由前後兩人抬著,裏麵隻能容納一個人,且沒有轎簾。轎子一顛一顛前行,繞了無數的圈,超過十八個時辰沒睡覺的吳昊在轎子裏唿嚕打的震天響。
“到了,下轎。”老宦官聲音也不大,但就像一道閃電劈在吳昊耳邊。吳昊猛然間醒過來。
吳昊下轎,北鎮撫司四個大字印入眼中。從始至終,吳昊不知道他被關在哪裏。審問他的全是宮裏的老宦官,各個眼生的很。
一天一夜中,吳昊沒有受刑,身上完好無損。
隻是不讓睡覺。
吳昊第一次知道不能睡覺也會讓人生不如死。
“那不是吳監正嗎?”
“吳監正從哪裏過來的?”
“那位老公公是哪個宮裏的?”
“不清楚。”
吳監正一出現在北鎮撫司大門口,馬上吸引了大批人圍觀。
北鎮撫司在大明門西麵衙署後府胡同的後軍都督府左手旁。平日裏除了在左邊的後軍都督府、南麵的太常寺任職的官吏,一般沒有人經過。
進了北鎮撫司想要出來極難。老首輔徐溥咽氣的同時,吳昊全族被抓。除了吳昊,其餘的吳家人被關在北鎮撫司。於是,清冷的北鎮撫司門前多了幾絲人氣。很多人想要第一時間知道吳昊的消息。
吳昊全須全尾出現在北鎮撫司門口,可把大家驚著了。
吳昊火急火燎地衝進北鎮撫司,被守門的錦衣衛攔下。要不是錦衣衛沒收到抓捕吳昊的命令,吳昊現在又會被關進去。
吳昊的出現同樣驚到了錦衣衛。昨天很多人通過各種關係詢問在錦衣衛當差的千戶、百戶們吳昊的行蹤。錦衣衛表示他們也不知道。
吳昊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瞧見老宦官遺世獨立地站著,無視一切打量的目光,這才後知後覺地上前請教。“敢問公公如何稱唿,我又如何從北鎮撫司把家人接出來?”
“鄙人羅祥,弘仁殿管事。太子爺向皇爺求情,吳監正才能從‘黃泉不歸路’折返人間。想要北鎮撫司放了吳家人,還得太子爺遞話。”羅祥說話時不急不躁。
詫異之色從吳昊臉上一閃而過。他還以為是三位閣老的其中一位把他弄出來的。但一聽“黃泉不歸路”和裏麵的老宦官,猜也猜得到關他的地方不一般。
老宦官羅祥沒有避著人,很多人聽到“弘仁殿”。頓時猜測太子殿下看重吳監正的才能,把人保下了。太子那句“本宮身邊不留無用之人”流傳甚廣。
吳昊其實是不想和太子扯上關係的。吳家祖上曾是名氣不小的相師,後被征辟入了欽天監。吳家給每一任太子、皇帝都相過麵。
太子出身時,吳昊隻敢說出“太子類太祖”的批語。不敢透露太子“空亡”的命格,更有短命關煞。十歲之前有一大難,未必能存活。空亡命格的人,不為人喜。且與吉神結合為兇,與惡煞結合出現吉兆。此生注定坎坷,艱難存活。
吳昊在人群中看到了曾替劉首輔傳話的中書舍人。中書舍人給出暗示,表明劉首輔托了太子才保下他和全族的命。
“麻煩公公帶我前往端本宮拜見太子。”吳昊認命地道。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羅祥輕蔑地笑了一下:“以吳監正的身份,進不了端本宮。對吳監正有興趣的是弘仁殿的匠人們。太子爺向來對他們有求必應。囚牛商行的人很快就到,隻要吳監正和囚牛商行談妥工錢、待遇,太子爺自會讓錦衣衛放人。”
說曹操曹操就到。囚牛商行京師分行掌事皮修小跑著趕來。
“羅公公萬福金安。”皮修給羅祥恭敬地作了個輯。
皮修原是禦馬監提督太監,因在提督四夷館裏表現的好,被寧瑾看中,讓他打理囚牛商行。皮修上任時,有幸被寧公公帶進端本宮見了太子爺,與弘仁殿的羅祥管事有一麵之緣。羅公公身份神秘,連寧公公也不是非常清楚。
羅祥淡淡地點了個頭:“你們談。談妥了去端本宮遞個話。”
羅祥在人前亮了個相,慢吞吞穿過後府胡同迴了宮。
喪著臉的吳昊接受了囚牛商行開出的待遇。雖然囚牛商行給出的工錢比正五品監正的俸祿高三倍,但失去了官身意義不同。
吳昊遞上的辭呈馬上被吏部批複,吏部的速度前所未有的高效。成為平民的吳昊和囚牛商行簽完二十年的“賣身契”,吳家人馬上被放了出來。
“爹!”吳昊的兒子喜極而泣,“徐老大人死了,孩兒以為爹也……爹,這官咱家不當了。”
“老大人死了?怎麽死的?什麽時候的事?”吳昊如遭雷擊。
“就在我們下詔獄的當晚。聽說是病逝。”
吳昊搖搖欲墜。
……
全身縞素的徐家人找了逗留京師的張天師,算出辰時三刻乃吉時。吉時一到,徐家人扶靈走宣武門離京。
因為正值早朝,過來送行的人寥寥無幾,與昨日上門吊唁的場麵有天壤之別。
突然送葬隊伍在宣武門前停了下來。
此處有一處路奠。徐家人疑惑不解,哪位親朋會在城門前設奠?
設奠的楊廷和想挖個洞把自己埋起來。
他朝徐溥的棺材三鞠躬,漲紅著臉轉述太子的話,“下官替殿下送老大人一程。殿下由衷感謝徐老大人上的這一堂課。作為答謝,‘蘇湖熟,天下足’將成為曆史。殿下找到更好的糧倉。江南的那幫地主們可以放心大膽的種桑養蠶,把農田變為桑田。”
“一石大米,乃殿下送給諸位返家的程儀。”楊廷和硬著頭皮把話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