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朱厚照說出準備金的時候,程敏政等人刮目相看。至少說明太子知道寶鈔貶值的真正原因所在。


    如果控製在小範圍內,並公布準確的發行量、流通量、準備金,還真的有成功推行的可能。


    但太子說了大半天,最關鍵的一點始終沒有說明——囚牛商行能從中得到什麽。弘治帝問出了大家的心聲。


    朱厚照笑:“囚牛商行肯定不虧。如果操作的好,能大賺特賺,和韃靼到邊界搶糧、搶財寶、搶人一樣容易。”


    “咳咳!”弘治帝被口水嗆到。


    “話又要說迴去了。把囚牛寶鈔比作一畝土地,正常現象為農戶一年收獲2石糧食。本宮打算分兩步走,第一步仍舊種糧食,但要使一畝一年收獲20石糧食。第二步不種糧食,也不種棉花,具體做什麽保密,但保守能得到200石糧食。”


    第二步當然是玩金融。不過對一群連大明寶鈔都玩不轉的老頭解釋什麽是金融,挑戰度太高,朱厚照不準備嚐試。


    “在場的諸位都是科舉取仕,家中都有田產,應該都知道點種田的門道。”


    官場有官場的潛規則。潛規則是連皇帝都不能碰觸的禁忌。比如“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比如不通過科舉會試,用祖蔭或納糧捐監等手段弄到監生、傳奉官等身份當官的,最高不過五品官。在場的都是五品及以上官員,很難找出一位非進士出身。


    “種不出莊稼,土地就沒有價值。而要讓土地豐收,離不開良種、農肥、精心侍弄、老天爺賞臉四點。”


    “換成囚牛寶鈔,同樣如此。”


    幹貨來了。朱厚照笑眯眯,等著魚兒上鉤。


    “首先是良種。要選對種子。也就是要選對讓囚牛寶鈔增值的項目。諸位認為把桑蠶加工成絲綢賺的多,還是把甘蔗製成白糖賺的多?”


    眾人看向朱厚照。他們又不知道白糖的成本是多少。


    朱厚照大笑:“按單價來說,當然是甘蔗做成糖果賺的利潤最高。但按產量、投入、產出、市場供需關係、邊際效益等等來算,白糖賺得多。”


    雖然用了一堆讓官員們聽不懂的詞,但朱厚照說的是大實話。此時大明沒了草原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從絲綢獲的利真比不過元朝。


    “其次說說農肥。種地施肥,相當於作坊使用的技術。這就不以製糖為例了,本宮不能把家底透出來。比如用水磨坊磨麵比用石磨快很多。提花機織的布賣的比一般織布機的貴。比如江南剛剛盛行起來的新式繅車和趕車,就比舊版效率更高。”


    謝遷側目。太子竟然連江南用上新式繅車和趕車都知道。


    “接著說精心侍弄。也就是讓人更用心的勞作,或者一天的活隻花半天做完。例如宮裏的製冰作坊,急需用冰的那幾個月,作坊擴張。宮人們每日三班,一天十二個時辰日夜不停地趕工。其中還涉及到流水線生產、工序安排等。”


    “最後一條老天爺賞臉,在囚牛寶鈔上得換成物流通暢。大明的官道、驛路、水路四通八達。隻要不碰到像年前京師運糧不暢的現象就成。”


    朱厚照不忘損官員兩句。年前京師缺糧,沒遭遇雪災風暴之類的嚴酷天氣,竟然從遠處調不來糧。為了想讓朝廷開一次納糧捐監的口子人為製造糧荒,背後的人也是很拚了!


    胡禦史皺眉沉思,正在一句句消化朱厚照所言。


    周經聽著聽著,感覺很像商人開作坊賺錢。但還沒想明白囚牛寶鈔如何賺錢。


    “殿下似乎漏說了最重要的一環。”李東陽用火辣辣地眼神直視朱厚照,“囚牛寶鈔從何而來?殿下先用了假設,又列舉了種種,唯獨隱藏囚牛寶鈔的來源。土地不可能憑空出現。或是祖產分得,或是一生積蓄所購,或是嫁妝等等,總有一個來由。囚牛寶鈔的來由是什麽?”


    朱厚照吃吃地笑了起來。他的話術竟然沒有瞞過李東陽。也是,李東陽現在隻有53歲。算在場中比較年輕、頭腦靈活的一位了。


    “本宮已經說過了啊,戶部給的嘛!”朱厚照對著李東陽調皮地眨眨眼。


    “啊?!”周經一片茫然,“臣何時給的?”


    “俸祿賬目上的一半唄。戶部每年會收到各地繳納的大米、小麥、棉花、絲綢等不一的田賦。本宮知道戶部缺銀子,所以打算直接拿各地的田賦等產出充當本金。”朱厚照細長的眼睛眯起,雙唇上揚,露出最憨厚、最天真無邪的笑容,“當然啦,還可以用百姓的徭役抵扣。隻要不是銀子,本宮來者不拒。”


    如果一家剛開業的工廠,有免費的原材料、免費的人工,高超的技術(二十四衙門),甚至拉來固定的消費群體,能賺不到銀子嗎?簡直是地上撿銀子啊!


    說到底,就是朱厚照發現大明財政運轉中的漏洞,想歸攏到手裏把浪費的一部分價值撿起來。


    話說到這個份上,大部分的人都聽懂了。


    太子隻要實現給出十分之一的準備金,就能從戶部手裏賺出足夠的銀子補貼部分俸祿。


    好像真的很可行。


    也隻有太子這樣的身份,才能玩得轉這件事。


    弘治帝用衣袖遮擋住嘴型,微不可查的聲音問李榮,“照哥兒是不是又弄到了什麽好秘方?”


    弘治帝想到了從蔗糖提取白糖的方子。一張方子替照哥兒賺了無數的銀子。


    “老奴並不清楚。”


    李榮就算知道了也不敢說出來。事後皇爺反應過來,豈不會懷疑他暗中監視太子?


    弘治帝換了個問題:“那照哥兒最近有沒有舉薦他人當傳奉官?”


    “暫時沒有。但自從太子爺舉薦老木匠當傳奉官後,司禮監、內宮監、禦用監等各處的工匠經常跑端本宮。”李榮為難地道,“清寧宮災之後,騰驤四衛把端本宮圍的水泄不通。太子爺又是個做事有章法的。端本宮裏發生了什麽,外人極難窺探一二。”


    有和弘治帝一樣想法的官員很多。主要是這個年京師流行送糖果和白糖,官員們沒少往囚牛商行送囚牛寶鈔和銀子。


    “難怪殿下年前要把囚牛寶鈔塞給戶部!”周經一拍大腿。


    太子也太能胡侃,為了向戶部索要東西,硬是把囚牛寶鈔說得玄玄乎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子別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坑媳婦專業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坑媳婦專業戶並收藏太子別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