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帝仁厚,沒有提前透露今年京察從嚴的消息。希望大家過個好年。
等到正月初六百官在奉天殿上朝,弘治帝這才公布此項決定。
首輔劉健出麵製止:“朝廷朝令夕改,會讓各方恐慌。下一次京察可提前通知各地考核從嚴。”
首輔是百官與皇帝之間的橋梁,既要遵從聖意,也要為百官謀福利。
“直隸旱情變饑荒,順天府戶籍黃冊不實,令朕大失所望。”弘治帝語氣溫和、態度堅決,“不稱職的官員該罷黜的罷黜,該調任的調任。不能讓大家以為當上了官就可以魚肉百姓、怠政、瀆職。”
弘治帝真的被直隸官員們欺上瞞下的事氣壞了。所以照哥兒提議在京察上下黑手時,弘治帝爽快地同意。
這件事民間罵聲洶湧,劉健不好替下頭的人開脫。劉健打算退朝後找屠滽,商議一份既能讓皇上消氣,又能保下直隸一批官員的辦法。
劉健善斷,但是不擅長陰謀詭計。隻以為皇上想處罰直隸的官員出氣。
直隸是很多官員升遷前的跳板。直隸官員很多都能升遷成京官。而一般家世普通的官員,根本不願意調到皇親國戚、當朝權貴集中的直隸做官。
比如壽寧侯就曾在順天地界與太皇太後的弟弟長寧伯搶田莊發生鬥毆。當時發生衝突時,順天府尹出麵都未能勸說兩家放下武器。壽寧侯府、建昌伯府從容下人為非作歹,百姓們報官官府視而不見。
能在直隸站穩腳跟的官員,多半和皇親國戚、權貴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因此官官相護尤為嚴重。所以才能把旱情和饑荒的消息拖延大半年。
性格耿直的胡禦史心裏樂得開花。
胡禦史對順天府尹巴結權貴、無視百姓疾苦的軟骨頭行為十分看不上。尤其是壽寧侯和長寧伯鬥毆一事,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胡禦史撞了幾次南牆也學聰明了。皇上會偏袒皇後家人,但不會偏袒順天府尹。
胡禦史跳了出來:“直隸災情,有天災也有人禍。順天府尹懼怕皇親國戚不敢據實已告,事後又沒有能力調度糧食救助百姓。臣奏請皇上嚴加處置。”
話音剛落,同在朝堂上的順天府尹張憲下跪請罪。“臣有罪。”
事實勝於雄辯。張憲心想:麻利地請罪還扭轉在皇上心裏的形象。反正直隸饑荒真正的原因,皇上應該已經知道。他頂多屬於害怕得罪人、袖手旁觀。
有人起了頭,劉健也生出了推張憲出來頂鍋的想法。誰讓張憲過年走動期間,曾直言首輔要為直隸餓死的百姓負責。
“皇上,臣附議。”劉健看也不看請罪的張憲,提出了一個能讓弘治帝心動的理由,“順天府尹手上權柄太重。若有異心,能切斷京師與外界聯係。”
京師地處順天府腹地。劉健話裏暗示張憲有能力欺上瞞下,其它事情也能做得出。
殺人誅心!
張憲猛然抬頭,看向劉健的眼睛目眥盡裂。他為何要無緣無故切斷京師與外界的聯係?造反嗎?他造什麽反!
弘治帝微微動容,瞟了一眼跪地的張憲,並沒有讓他起身。
朝堂上的氣氛一時間比較微妙。
弘治十二年第一個大朝,按規矩隻是接受百官朝拜。怎麽突然就變了味?
謝遷目光在張憲身上轉了一圈,出列道,“臣也覺得順天府尹權柄太重。京師在順天府管轄之內。不但能夠管轄皇宮一二事,也能管理京師城防與治安。分權刻不容緩!”
張憲傻眼了!
張憲看不慣劉健的剛愎自用,兩人之間有過小口角。所以並不意外劉健的中傷。但與他關係不錯、能放衙聚在一起喝酒、兩家常有往來的謝遷竟然也落井下石。
謝遷眼角一抽一抽,給跪地上發愣的張憲猛使眼色。見張憲還沒反應過來,清咳了幾下。
“臣附議分散順天府尹手中的權利。”在京察從嚴一事上沒有發表看法的李東陽緊隨謝遷之後表態。
上朝的官員們麵麵相覷。三位閣老同時對一件事情發表看法,六部尚書們沒有出言反對,這事大部分情況下就定了。年還沒過完,順天府尹的權利就要被削弱了?是為京察從嚴做鋪墊?明明事前一點消息也沒有透出來。
有資格站在奉天殿內的官員們各自揣摩起來。
那些排到殿外站在奉天門場上的低品級官員竊竊私語,相互傳遞殿內的實況轉播。維持上朝秩序的鴻臚寺官員們心不在焉,他們也想知道內情。皇上突然下旨京察從嚴,誰能不慌呢!
奉天殿內,一臉懵的張憲終於反應過來。好歹為官多年,當了順天府尹每日遊走權貴之間,非常懂得取舍。雖然不明白朝堂上為什麽好好地從京察談論到限製他的權利,但敏銳察覺其中有大事。又心裏盤算了一番,張、謝兩家近期並沒有利益衝突,還有成為兒女親家的可能。謝遷不可能無緣無故害他。
“臣有罪,請皇上責罰。”張憲重重磕在地麵光潔的金磚上,沒有為自己辯解一句。
“咚!”
高高在上坐著的弘治帝聽到了張憲的磕頭聲,根據經驗判斷,張憲的頭磕破了。弘治帝心中讚賞,張憲的態度比言官們認真許多。
限製順天府尹權利,也不是因為張憲犯了什麽大錯。弘治帝雖然很生氣張憲是欺上瞞下的其中一員,但張憲看到有百姓活活餓死,馬上把饑荒提前捅了出來。沒讓事情發酵得更嚴重。
“你就調任戶部右侍郎,協助周尚書做好重新統計戶籍黃冊一事。”弘治帝開恩了。
順天府尹雖然是三品之位,但一向由二品官員擔任。張憲在任前為從二品右布政使,現在成了正三品的戶部右侍郎,算是降職。但戶部乃肥缺。隻要簡在帝心,早晚能升職。
張憲涕零,再次重重磕了一下以謝皇恩。
達到目的的胡禦史很高興。散朝後他會讓都察院的同僚放出風聲,下一任順天府尹如再敢包庇權貴,等著被趕下台。
瞄了一眼奉天殿龍椅上威嚴的皇帝。胡禦史想到因為彈劾壽寧侯、韋泰拿李廣賄賂名冊斂財而別貶官的同僚,暗自歎氣。
皇帝耳根子軟也罷,偏袒外戚也罷,這樣的皇帝史書上有現成的例子,不稀奇。但為什麽後宮隻有皇後一人不敢納妾!皇帝要開枝散葉,皇室人丁興旺國朝才會永葆。現在宮裏隻有太子一位皇子算什麽!
陡然之間,胡禦史血色盡退。他突然反應過來三位閣老支持他分權順天府尹的原因。
等到正月初六百官在奉天殿上朝,弘治帝這才公布此項決定。
首輔劉健出麵製止:“朝廷朝令夕改,會讓各方恐慌。下一次京察可提前通知各地考核從嚴。”
首輔是百官與皇帝之間的橋梁,既要遵從聖意,也要為百官謀福利。
“直隸旱情變饑荒,順天府戶籍黃冊不實,令朕大失所望。”弘治帝語氣溫和、態度堅決,“不稱職的官員該罷黜的罷黜,該調任的調任。不能讓大家以為當上了官就可以魚肉百姓、怠政、瀆職。”
弘治帝真的被直隸官員們欺上瞞下的事氣壞了。所以照哥兒提議在京察上下黑手時,弘治帝爽快地同意。
這件事民間罵聲洶湧,劉健不好替下頭的人開脫。劉健打算退朝後找屠滽,商議一份既能讓皇上消氣,又能保下直隸一批官員的辦法。
劉健善斷,但是不擅長陰謀詭計。隻以為皇上想處罰直隸的官員出氣。
直隸是很多官員升遷前的跳板。直隸官員很多都能升遷成京官。而一般家世普通的官員,根本不願意調到皇親國戚、當朝權貴集中的直隸做官。
比如壽寧侯就曾在順天地界與太皇太後的弟弟長寧伯搶田莊發生鬥毆。當時發生衝突時,順天府尹出麵都未能勸說兩家放下武器。壽寧侯府、建昌伯府從容下人為非作歹,百姓們報官官府視而不見。
能在直隸站穩腳跟的官員,多半和皇親國戚、權貴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因此官官相護尤為嚴重。所以才能把旱情和饑荒的消息拖延大半年。
性格耿直的胡禦史心裏樂得開花。
胡禦史對順天府尹巴結權貴、無視百姓疾苦的軟骨頭行為十分看不上。尤其是壽寧侯和長寧伯鬥毆一事,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胡禦史撞了幾次南牆也學聰明了。皇上會偏袒皇後家人,但不會偏袒順天府尹。
胡禦史跳了出來:“直隸災情,有天災也有人禍。順天府尹懼怕皇親國戚不敢據實已告,事後又沒有能力調度糧食救助百姓。臣奏請皇上嚴加處置。”
話音剛落,同在朝堂上的順天府尹張憲下跪請罪。“臣有罪。”
事實勝於雄辯。張憲心想:麻利地請罪還扭轉在皇上心裏的形象。反正直隸饑荒真正的原因,皇上應該已經知道。他頂多屬於害怕得罪人、袖手旁觀。
有人起了頭,劉健也生出了推張憲出來頂鍋的想法。誰讓張憲過年走動期間,曾直言首輔要為直隸餓死的百姓負責。
“皇上,臣附議。”劉健看也不看請罪的張憲,提出了一個能讓弘治帝心動的理由,“順天府尹手上權柄太重。若有異心,能切斷京師與外界聯係。”
京師地處順天府腹地。劉健話裏暗示張憲有能力欺上瞞下,其它事情也能做得出。
殺人誅心!
張憲猛然抬頭,看向劉健的眼睛目眥盡裂。他為何要無緣無故切斷京師與外界的聯係?造反嗎?他造什麽反!
弘治帝微微動容,瞟了一眼跪地的張憲,並沒有讓他起身。
朝堂上的氣氛一時間比較微妙。
弘治十二年第一個大朝,按規矩隻是接受百官朝拜。怎麽突然就變了味?
謝遷目光在張憲身上轉了一圈,出列道,“臣也覺得順天府尹權柄太重。京師在順天府管轄之內。不但能夠管轄皇宮一二事,也能管理京師城防與治安。分權刻不容緩!”
張憲傻眼了!
張憲看不慣劉健的剛愎自用,兩人之間有過小口角。所以並不意外劉健的中傷。但與他關係不錯、能放衙聚在一起喝酒、兩家常有往來的謝遷竟然也落井下石。
謝遷眼角一抽一抽,給跪地上發愣的張憲猛使眼色。見張憲還沒反應過來,清咳了幾下。
“臣附議分散順天府尹手中的權利。”在京察從嚴一事上沒有發表看法的李東陽緊隨謝遷之後表態。
上朝的官員們麵麵相覷。三位閣老同時對一件事情發表看法,六部尚書們沒有出言反對,這事大部分情況下就定了。年還沒過完,順天府尹的權利就要被削弱了?是為京察從嚴做鋪墊?明明事前一點消息也沒有透出來。
有資格站在奉天殿內的官員們各自揣摩起來。
那些排到殿外站在奉天門場上的低品級官員竊竊私語,相互傳遞殿內的實況轉播。維持上朝秩序的鴻臚寺官員們心不在焉,他們也想知道內情。皇上突然下旨京察從嚴,誰能不慌呢!
奉天殿內,一臉懵的張憲終於反應過來。好歹為官多年,當了順天府尹每日遊走權貴之間,非常懂得取舍。雖然不明白朝堂上為什麽好好地從京察談論到限製他的權利,但敏銳察覺其中有大事。又心裏盤算了一番,張、謝兩家近期並沒有利益衝突,還有成為兒女親家的可能。謝遷不可能無緣無故害他。
“臣有罪,請皇上責罰。”張憲重重磕在地麵光潔的金磚上,沒有為自己辯解一句。
“咚!”
高高在上坐著的弘治帝聽到了張憲的磕頭聲,根據經驗判斷,張憲的頭磕破了。弘治帝心中讚賞,張憲的態度比言官們認真許多。
限製順天府尹權利,也不是因為張憲犯了什麽大錯。弘治帝雖然很生氣張憲是欺上瞞下的其中一員,但張憲看到有百姓活活餓死,馬上把饑荒提前捅了出來。沒讓事情發酵得更嚴重。
“你就調任戶部右侍郎,協助周尚書做好重新統計戶籍黃冊一事。”弘治帝開恩了。
順天府尹雖然是三品之位,但一向由二品官員擔任。張憲在任前為從二品右布政使,現在成了正三品的戶部右侍郎,算是降職。但戶部乃肥缺。隻要簡在帝心,早晚能升職。
張憲涕零,再次重重磕了一下以謝皇恩。
達到目的的胡禦史很高興。散朝後他會讓都察院的同僚放出風聲,下一任順天府尹如再敢包庇權貴,等著被趕下台。
瞄了一眼奉天殿龍椅上威嚴的皇帝。胡禦史想到因為彈劾壽寧侯、韋泰拿李廣賄賂名冊斂財而別貶官的同僚,暗自歎氣。
皇帝耳根子軟也罷,偏袒外戚也罷,這樣的皇帝史書上有現成的例子,不稀奇。但為什麽後宮隻有皇後一人不敢納妾!皇帝要開枝散葉,皇室人丁興旺國朝才會永葆。現在宮裏隻有太子一位皇子算什麽!
陡然之間,胡禦史血色盡退。他突然反應過來三位閣老支持他分權順天府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