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換了個舒服的姿勢靠在椅背上,雙手交叉,翹起二郎腿,麵無表情盯著楊廷和。


    經他觀察,在他起床不愛說話的那一個時辰,端本宮上下噤若寒蟬。某天灌黃獻喝酒,酒醉的黃獻說他不笑的時候令人瘮得慌。說的文雅一點,就是不怒自威。


    如果順利接納楊廷和的投誠,這將是他手下第一個小弟。此前的寧瑾、伍善、劉瑾等都是宦官,屬於家仆。性質不一樣,對待方式也不同。


    以他上輩子混社會的經驗,收小弟是一項技術活。上杆子不是買賣。越聰明的人越想自立門戶。你以為對方是小弟,說不定對方拿你當臨時靠山靠一下。比方說曾有位製冰廠廠長的女兒,踩著他的直播間出道。


    人有失錯,馬有失蹄。在同一個錯誤上犯兩次,那不是失錯,那是失智!


    “本宮身邊不留無用之人。”朱厚照虛偽地笑了笑,用不似八歲孩子的成熟語氣說,“但也不是有用的人都要。除了能為本宮所用之人,另一些人適合當短暫的合作者,剩下的……適合當磨刀石。先生是否認同?”


    楊廷和篤定的心,在朱厚照客套的笑容下土崩瓦解。喝酒壯膽之類的招數,隻是為了讓年幼的太子相信他的真誠。此前和太子之間有過幾次不愉快的爭執,他怕太子拿喬不願意庇護。


    “微臣一定是可以為殿下所用之人。”


    沒有退路的楊廷和硬著頭皮一條道走到底。左順門散朝後,他收到家鄉成都商會的請帖。送他請帖的人,正是他家聯係的鈔戶,也是找上老首輔的男子。鈔戶讓他謹言慎行。


    楊廷和怕了。他不想牽扯入老首輔布的局中。老首輔四朝老臣,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是江南官員的領軍人物。官場上能不樹敵就不樹敵,更可況是與特別會抱團的江南官員作對。


    朱厚照微抬眼皮:“那就告訴本宮,京師腳下的直隸順義、河間等地從旱情發展到大麵積缺糧的原因是什麽。先生隻有……一次機會。”


    “一次機會哦。”朱厚照再次強調了一遍。


    朱厚照腦瓜子轉了許久都沒想明白京師周邊為何會缺糧。


    劉瑾給出的答案是內承運庫。是有那麽幾分道理,但感覺還缺一點。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皇帝爹雖仁厚,但畢竟是皇帝。在京師腳下動手腳就是宣戰,皇帝爹不會允許有人冒犯皇權。況且天下真的缺銀子,仁厚、愛民如子的皇帝爹肯定會把內承運庫的錢糧挪為救民之用。為了內庫、外庫的歸屬,不至於冒這麽大的風險。


    如果是他在暗中布局,先讓言官彈劾,然後讓欽天監說些似是而非的話,讓愛惜好名聲的皇帝爹動搖。正巧有人提出詳細劃分內外庫的方法,允許宦官監察外庫。事情一定能順利解決。等再過十幾二十幾年,舊例成了祖製,心想事成。


    就是比較費時間。


    楊廷和臉色一白。上湧的醉意也被嚇跑。


    一次機會?太子殿下已經看穿把戲,試探他是否知情?


    會不會在詐他?


    太子狡猾多疑。形似西廠雛形的囚牛商行,在太子的偽裝下,順利在京師站穩腳跟;彩票開買前半個時辰內換空白紙張;彩票點明麵收寶鈔,暗地調查寶鈔的來源……


    怎麽辦?要不要說實話?


    楊廷和麵臨人生最難的一道選擇題。


    楊廷和深吸一口氣,茫然的四處張望。他到底該怎麽辦呢?


    朱厚照沒有催著要答案。急的一方落下成。


    倏地,楊廷和在太子的書案上瞟到了傳奉官的名單。再瞟一眼,看到朱砂劃去的醒目名字。如果楊廷和記得沒錯,那是戶部在核對順天府戶籍黃冊中發現冒名頂替之人。經過錦衣衛、東廠連夜調查,今早才出的結果。那人賄賂李廣、更改戶籍、冒充同名同姓千戶破格升為正三品錦衣衛指揮僉事。


    重點不是太子信息的通暢,而是傳奉官名單。


    楊廷和瞬間想起了太子對傳奉官的態度。太子多次把傳奉官和納糧捐監的監生混為一談。言官們說要撤掉傳奉官,太子就說要廢去納糧捐監。找了幾次嘴仗,言官們偃旗息鼓。放過了借用李廣一事廢除傳奉官的原本計劃。


    撥開雲霧見青天!


    楊廷和抬頭重新注視太子,太子客套、虛偽的笑容下藏著不易察覺的戲謔。那不是淡定從容,而是靜坐一旁看你唱戲的無所謂態度。


    太子早就知道了!


    難怪一次又一次把傳奉官與納糧捐監劃上等號。


    楊廷和倒吸一口涼氣,太子城府之深堪比李閣老!


    李閣老一定探出了太子的真實麵目。所以從剛開始打算接觸,突然轉變為避之唯恐不及。


    被李閣老推出來擋災的楊廷和苦笑。曾以為太子是和自家兒子一樣聰慧的神童。是他走眼了。


    “為了納糧捐監。”楊廷和認命地吐露真相,“不少商賈之家想替自家子孫弄個監生名額。”


    朱厚照無聲地笑了笑,沒有表現得特別驚訝,好像隻是滿意楊廷和的答案。


    天知道他內心的小人狂噴臥槽、臥槽、臥槽……


    這是主播的職業素養,不管直播間界麵上跳出任何問題,都要表現得從容、一切盡在掌握中。屏幕一黑,任你口吐芬芳,誰還能看得到?


    納糧捐監首次出現在景泰年間,那時大明風雨飄搖,無奈中的妥協。天順朝天災人禍,也破了幾次例。到了成化三年,憲宗爺爺意識到納糧捐監的危害,嚴令奏請開捐。但各地仍有捐監者出現。但此時有資格參與捐監的人選,至少是生員。也就是在府、縣學讀書,有資格參與考秀才的人。


    成化二十年山西、陝西出現嚴重的饑荒,當時的首輔萬安再次奏請開捐。規定廩膳生支付八十石、增廣生支付一百石,可到國子監讀書。一共一千個名額。


    廩膳生和增廣生是生員擴張之後產生的區別。生員本有規定的人數,後來增加了。能和沒擴張之前一樣,享受每月領糧食待遇的生員,稱為廩膳生。


    不能從官府領糧食的,稱為增廣生。


    相當於兩個月亮世界的大學擴招。原來成績好的學生依舊能考上好大學,稍遜一些的人出點錢也能接受大學教育。


    有些人能成為增廣生,能捐糧到國子監讀書,一定也能通過人脈當上官。哪怕隻是七品的虛職,畢竟也是官身。


    朱厚照說不出的憤怒。順天府可是餓死過不少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子別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坑媳婦專業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坑媳婦專業戶並收藏太子別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