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一年看似沒發生影響國運的大事,但京官們心知肚明朝堂裏的暗湧多麽驚險萬分。京師裏耳聰目明的百姓或許聽到些風聲,可對他們影響最大的還是年底不穩定的糧價。


    京畿重地缺糧是不可想象的大事。


    為了拱衛國都,京師和通州陸續建了很多糧倉。五十年前土木堡之戰後瓦剌攻入京城,想搶通州糧倉糧食。於謙發動百姓用了幾天幾夜,方才把一千九百萬石糧食運迴京師。可見京通二倉的糧食儲備之豐富。


    弘治朝雖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天災,北方幾地鬧過災荒,卻從沒有短過京師的糧食。因為弘治初年幾次整治水災、興建江南水利,保證江南糧倉不失。


    等到京師附近的順天、宛平等地缺糧,導致糧食上漲百姓餓孚遍野時,弘治帝一臉懵逼。


    在普遍印象中,靠近京師的地方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樂。畢竟當地發生點不好的事,很容易傳到京師的皇帝和百官耳中。


    弘治帝想發火。


    想要追究戶部對京通倉管理的混亂,可他剛撤迴京通倉的宦官,很容易讓剛擺平的事又起波瀾。


    想要問責夏糧征收數額不足,讓司禮監核對了一遍,今夏遭旱情的幾地都免了稅糧,免去的數目累計可觀。


    想要懲治順天府等地官員,卻發現最大的問題出在皇莊、官田等處。


    “皇爺,順天幾地的皇莊、官田占了民田的七分之一。進來人口增長,外加上越來越多的流民湧進,民田不足以養活數百萬人口。”


    司禮監掌印太監李榮匯總了底下幾波人的調查,揭開了此次旱情影響巨大的根本原因。


    “今年夏天發生旱情時……朝廷發生很多事,沒有及時救災。沒想到九、十月的時候天又熱了,剛播種的禾苗枯死一半。”


    “管皇莊、官田的宦官們怕今年收的糧食數目減少,把佃租加到了六分銀,又不許佃戶們把事情鬧大。當地官員管不了皇莊、官田,出於某種原因也沒有如實上報。”


    “等到了冬季,百姓手中存糧耗盡。旱情影響了北方多地,南方今夏暴雨,稅糧上繳不足。糧商們聞訊,偷偷漲了糧價。糧價一漲,百姓恐慌買糧,糧店售罄,糧價又漲了一波。如此循環,事情越鬧越大。”


    弘治帝胸口有一團火熊熊燃燒,但他隻能憋著。


    禦馬監負責管理皇莊。此前汪直一度有起複的希望,禦馬監暗中全力支持,底下人肯定不想把皇莊減產、百姓缺糧的事情上報。汪直一死,在他的默許之下,禦馬監投靠了照哥兒。皇莊的事情鬧大,照哥兒免不了要背鍋,底下人更是把事情捂得嚴嚴實實。


    “那幫蠢貨,京畿附近發生的事能瞞多久!”弘治帝現在就算把寧瑾殺了,也是於事無補。


    旱情會發展到百姓餓死、賣兒賣女的地步,背後一定也少不了推手。


    弘治帝憋屈著還得幫著蠢貨們掩蓋皇莊收租漲到六分銀的實情。不但是為了照哥兒,還因為皇莊乃是先皇力排眾議設立的。


    皇室之前有過仁壽、清寧、未央等宮莊,但數量不多。先皇登基初,沒收宦官曹吉祥在順義的田莊,把其設為皇莊。至此,順義等地的民田不斷被並入皇莊。弘治帝心裏門清,順天幾地不算皇莊,他送給慶雲侯、壽寧侯、瑞安侯、幾位公主的田莊數量也很可觀。


    李榮雖然內心很想借此機會把禦馬監壓服,但知道現在不是他們內鬥的時候。


    朝堂袞袞諸公又不是瞎了,怎麽會不知道距離京師幾十裏外發生的事!


    皇爺召迴多地鎮守太監,讓官員們誤以為能再進一步限製他們的權利!


    嗬,想得到挺美!


    “皇爺,當務之急需要籌措糧食賑災。不能讓事情鬧大。”李榮道,“等事件平息再懲處禦馬監辦事不利不遲。”


    弘治帝氣唿唿地把禦案上的賬本扔向李榮:“幾百萬石糧食運到蘭州,難道要讓運迴來嗎?從糧商手裏購糧要銀子,銀子從哪來?”


    從李廣府裏查抄的金銀,一部分留作重建清寧宮,另一部分全都拿出來賑災。繼續賑災,得要掏弘治帝的家底。


    養兵、打仗最消耗糧草。太祖施行開中法,招募商人運輸軍糧到邊關換取鹽引。隨著納粟中鹽弊端叢生,弘治帝改為以銀代米,不需要商人大老遠把糧食運往邊關。此舉雖然讓朝廷的稅收增多,但也產生了巨大的破壞力。想要拿鹽引的商人不再需要繳納糧食,所以邊地的鹽商舉家內遷,在邊地屯的田漸漸荒廢,軍糧儲備也因此大減。一旦遇到大戰,需從其他地方調糧。


    弘治帝頂著壓力把納粟中鹽改為納銀中鹽,現在更不可能改迴來。哈密局勢混亂,弘治帝同意王越生前提前屯糧的建議。朝令夕改隻會折損皇帝威嚴。


    看似順天等地缺糧,深究下去實際上牽連到方方麵麵。


    弘治帝在禦書房焦急地踱來踱去。難道真的要同意納糧捐監的方法嗎?先皇曾強烈反對過,他並不想違逆先皇的意思。連年幼的照哥兒也清楚,納糧捐監和傳奉官無異。傳奉官名不正言不順。而如果讓捐糧者獲得國子監監生的身份,再捐來的官身就是過了明路、堂堂正正的身份了。


    “皇爺,太子爺想了個法子,或許能解決缺糧問題。”楊鵬欣喜若狂地跑來報喜。


    李榮身體一僵,淡淡地問,“說出來聽聽。”


    楊鵬把彩票的規則和玩法,以及太子爺設想第二輪收糧食買彩票的計劃一一道來。


    弘治帝沉住氣坐迴龍椅,攏了攏龍袍,“你們議議。”


    李榮、韋泰、蕭敬等司禮監太監們湊在一起小聲交談,各抒己見發表看法。


    “太子爺如何控製中獎人數?”心思縝密的蕭敬問。


    楊鵬磕磕絆絆複述了“概率”的含義。大家板著手指算了算,好像真的不容易中。


    李榮一臉躊躇:“一等獎五千兩是不是太多了?”


    “李公公,就算咱家聽到五千兩,都不由得心動。”韋泰綠豆般的小眼睛露出貪婪的光芒。


    “可以留幾張空白彩票,安排自己人中獎。”皺眉深思的蕭敬相處對策。


    楊鵬張了張嘴:“太子爺不會同意的吧?”


    “太子爺不會知道。”蕭敬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子別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坑媳婦專業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坑媳婦專業戶並收藏太子別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