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一聽就樂了,“周叔說笑了,我能幫你什麽忙呐?再說,那日陶村正許下的兩貫錢,至今可還半文沒見著!”
朱秀兩手抱胸倚靠著門框,表情有些玩味。
周進財抬起袖口擦擦腦門上的汗,稍一猶豫,兩撇八字胡肉疼般地顫了顫,唉聲道:“我出我出!隻要朱小郎今日肯幫忙,周某自掏腰包出了那兩貫錢!再...再多添五百文以作酬謝!”
朱秀訝異地瞥了他一眼,這廝一向吝嗇,這次竟然肯出點血求他幫忙,看來的確是遇到了難事。
朱秀倒也沒一口應承下來,站直身子笑道:“周叔先說說什麽事吧!”
周進財嘴裏發幹,扯了扯脖領,朝院裏瞄了一眼,幹笑道:“你娘她出門了吧?且容我進院喝口水,剛從水口村趕來,這嗓子眼都快冒煙了!”
朱秀笑了笑,轉身進了院,“進來吧!”
周進財定是在外麵晃蕩了好一會,等方翠蘭出門後才敢跑來敲門。
從水缸裏舀了碗清水給他,周進財咕嘟一口氣喝完,這才抹著胸口順口氣。
“自那日陶家一別之後,周某才知小郎君才學過人,將來繼承朱舉人的衣缽,定是不在話下......”
朱秀滿臉帶笑地聽著他一通彩虹屁,這種市儈的家夥辦事風格就是這樣,有求於人的時候,甭管有用沒用,先上來就是一頓誇。
周進財稍稍馱著腰,略帶討好似地賠笑,“周某也知小郎君算學了得,故而想請小郎君大駕光臨在下那小作坊,幫忙...清算一下賬簿!”
“請我幫忙算賬?”朱秀眼珠一轉,“周叔難道沒有請賬房先生?”
周進財苦笑道:“就我那小作坊,忙時撐死不超過二十個人,平時也就十一二個雇工,哪裏請得起賬房,記賬對賬我自己辛苦一點倒也應付得來。隻是這次,錢貨對不上,虧了不少,得往前盤算半年內的進出項,我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這才來請小郎君受累幫忙!”
“噢...原來是這樣!”朱秀點點頭,“周叔別怪我多嘴再問一句,陶昌陶盛都是有學問的人,又是周叔的侄兒,怎地不去請他們幫忙?”
周進財臉上愁苦之色愈濃,躊躇了一會,才吞吞吐吐地道:“請他二人...未必會幫忙。再說這些虧空的錢...唉...總之此事還請朱小郎保密,莫要讓陶家人知曉。周某在此拜謝了!”
周進財說著就深躬揖禮,朱秀忙將他扶起,知道他有難言之隱,不再追問,笑道:“周叔客氣了。非是朱秀自誇,其他的學問不敢跟陶氏兄弟相比,但這算學嘛...嘿嘿,陶昌陶盛加一塊,也未必及得上我。周叔,走吧,這忙我幫了!”
周進財頓時大喜,連連道謝,一再拍胸脯保證,等事情辦妥,剛才答應的酬謝定會分文不少奉上。
朱秀留了張字條貼堂屋立柱上,關好院門,正要跟周進財坐上他那輛破舊的驢車,不遠處田埂上,傳來一聲清脆地叫喊聲“朱秀!你要去哪?”
扭頭一看,正是小黑妞王竹,朱秀笑著招招手:“王竹妹妹,你咋來了?”
王竹一路跑來,微黑的臉蛋有些透紅,嫌棄似地瞥了眼周進財,沒有靠近,脆聲道:“今天我家吃肉,爹讓我來叫你!”
朱秀笑道:“多謝了,王竹妹妹迴去告訴王叔一聲,今日我就不去了,還有點事要辦。改日再去登門拜謝王叔。”
朱秀朝她晃晃手,“你迴去吧!拜拜~”便上了驢車,周進財吆喝著一抽鞭子,那老驢叫喚一聲,拉著車朝西邊村口駛去。
王竹一呆,小黑圓臉蛋上有些迷惑,下意識地晃手嘟囔一句:“拜拜...是在跟我道別嗎?”
望著遠去的驢車,王竹小腳一跺有些不忿地惱道:“這個書呆子,怎麽跟陶家人混在一起了?哼~請你吃肉都不去,餓死你算了!”
抱怨了一陣,小姑娘悶悶不樂地一路踢著石子迴家去了。
~~
才走了一半路,朱秀就覺得屁股都被硌得又疼又麻,那個薄薄的小墊子根本抵擋不了這破驢車的顛簸,從車軸到車軲轆再到車廂都在發出“嘎吱嘎吱”地噪音,那單薄的車廂板,劇烈搖晃間露出指頭寬的縫隙,朱秀真怕半道上散了架。
“朱小郎受累!受累!”見朱秀臉色泛白地一臉驚恐樣,周進財歉然地作揖。
“我說周叔,你好歹也是本村第一商戶,這座駕怎地不好好拾掇拾掇?你看那葛老爺坐的馬車,又寬敞又結實,多氣派!”
周進財苦著臉歎道:“小郎君可別取笑周某了,周某哪敢跟葛老相提並論?人家葛老爺光是一個月養馬的錢,恐怕都比我的進項多!”
“還不知周叔是做何生意的?”
周進財道:“小本買賣,收攏這水口鄉和鄰近幾個鄉所產的麻皮,浸煮捶打後製取成麻紗,然後再賣給商販,有時本州的大織戶會統一收購,有時也會有河南江淮一帶的織戶前來收購。”
朱秀聞言點頭,原來是做麻紡行業的,隻是這生意比較低端,處於整個麻紡行業的最上遊,粗加工階段。
房州是產麻大州,每年的調賦也是以麻和布為主,周進財因地製宜做麻紡粗加工的生意,倒也不錯。
作為本鄉中心和市集所在地,水口村自是要比陶朱村熱鬧太多,水口鄉六個村子都集中在這趕集。
這一世的朱秀還是頭次來水口村,伸著腦袋四處張望,眼裏充滿了新奇,沿街都有鄉親擺攤,賣點自家用不著的東西,錢幣和布匹都是常見的貨幣,也有不少直接論價以物易物。
要不是周進財催得急,朱秀還真想下車逛逛這鄉街。
小作坊開在水口村南邊,靠近霍河,方便取水,一間占地寬敞的大土院,兩間土石房,落在朱秀眼裏,的確是簡陋無比,可就這條件,已經是目前陶家僅次於田租的一大重要收入來源,也是陶朱村村民人人羨慕的好營生、大產業。
現在還未到大規模收麻的時節,作坊裏不到十個雇工,將一捆捆去年還未來得及處理,存在地窖裏的老麻杆搬出來,用一口口扁圓較淺的大鐵鍋,加水和草木灰煮沸,等到將麻皮煮的從麻杆上剝離,再取出用木錘輕輕敲打,便可以得到較為分散的麻紗。
朱秀繞著作坊看了一圈,仔細觀看了幾名雇工的工藝,又跑到一個晾曬麻紗的木架子旁,捧起那些粗糙的脫膠以後的麻質纖維,出神地看了好一會,腦子裏仿佛有一道靈光閃過!
“朱小郎?朱小郎?”
周進財沒想到朱秀會對製作麻紗感興趣,喚了幾聲,又笑道:“這些都是陳年麻杆剝落的,質地粗糙,產量也低,價錢也最差,隻能織成粗布。小郎君,咱們還是屋裏坐吧,那些賬簿...還有厚厚幾大本~~”
朱秀迴過神來,強捺心中激動,深深吸了幾口氣,又環視了一圈這處簡單的麻紗加工作坊,目光熱切滿臉神秘地朝周進財道:“周叔,咱們先算賬,等賬簿算清楚了,小侄想跟你談談生意上的事!”
周進財訝然失笑,這朱小郎賣什麽關子,他哪懂什麽生意上的事?
不過見朱秀神情認真,周進財含糊地點頭道:“唔...還是先請朱小郎幫忙算賬吧!請~”
周進財打開一間掛著門鎖的小屋,灰撲撲的有些嗆人,角落裏有幾口大木箱,還有一張窄窄的床,桌上堆滿了往年賬冊,這便是周進財平時看賬管賬的地方,等到忙時或者存放的錢帛多時,他還要睡在這看守家當。
需要清點的賬冊已被周進財整理好,朱秀翻開一看,頓時隻覺眼前一片黑烏烏,稍微看一會就頭昏腦漲。
繁體數字朱秀倒還看得慣,隻是這粗糙低級的記賬水平,錢貨進出混雜無序,東一筆西一筆,關鍵是字還寫的奇醜無比。
周進財被朱秀嫌棄鄙夷的眼神瞧得滿麵赧然,訕訕地小聲道:“還請朱小郎受累,盤查盤查,看看這虧空之處究竟出在何時!”
朱秀瞥了眼周進財雙手奉上的,一個類似算盤一樣的小器材,輕哼一聲,不動聲色地淡淡道:“無需此物!我自有算法!”
周進財眨眨眼,心中嘀咕如此大的數字,不用籌算珠盤怎能算得清楚?
不過見朱秀一副成竹在胸的架勢,周進財也不敢多問,老老實實在一旁研磨遞紙。
他哪裏知道,不是朱秀不想用工具,隻是這年頭的珠算盤和後世還有很大不同,運算方法也大相徑庭,朱秀前世學的那點算盤運用法則,大多還給了老師不說,放在這古老的器材上也根本用不上。
朱秀提筆蘸墨,先在紙上寫下幾項賬目,然後再分門別類進行統計。
“朱小郎寫的一手好字呀!”周進財眼前一亮,發自誠心地稱讚道。
朱秀嘴角一翹沒有說話,這可是他曾經苦練過幾年的黃庭堅小行書,再搭配一手柳體楷書,已是被他當成了這一世讀書人身份的門麵活。
朱秀不忙著計算,先用阿拉伯數字進行統計,等一本賬冊統計完後,再分項進行計算。
周進財在一旁瞪大眼睛的看著,越看越迷糊,那些奇奇怪怪的符號完全看不懂。
越是疑惑,就越是心焦,周進財抓耳撓腮想要開口請教,見朱秀神情投入又不敢打擾。
足足耗費了兩個時辰,朱秀才將那一摞賬冊整理完畢,廢掉的紙張都有厚厚一疊。
揉揉眼睛,喝了口水,朱秀瞥了眼巴巴望著的周進財,清清嗓道:“查清楚了,總共遺缺四筆款項,第一筆在去年十月,房陵縣陳姓麻商付貨款五十六貫,賬麵所記是這個數,但當月結餘時卻少了二十五貫。第二筆在臘月,永清縣吳姓商人付貨款四十八貫,當月結餘少了二十貫。第三筆和第四筆分別在今年正月和本月初,賬麵所記比實收少了總共四十二貫。攏共虧空八十七貫!”
朱秀暗暗咋舌,這筆錢對於鄉下百姓可是一筆巨款,對於陶家這樣的鄉地主也算數目不小,不過半年時間,這小作坊就虧了這麽多!
不過也從側麵印證了,這處小作坊在周進財的打理下,的確算是生意興隆。
以這廝的精明,做生意的確是一把好手,朱秀打量著周進財,心中的想法又多了不少。
朱秀兩手抱胸倚靠著門框,表情有些玩味。
周進財抬起袖口擦擦腦門上的汗,稍一猶豫,兩撇八字胡肉疼般地顫了顫,唉聲道:“我出我出!隻要朱小郎今日肯幫忙,周某自掏腰包出了那兩貫錢!再...再多添五百文以作酬謝!”
朱秀訝異地瞥了他一眼,這廝一向吝嗇,這次竟然肯出點血求他幫忙,看來的確是遇到了難事。
朱秀倒也沒一口應承下來,站直身子笑道:“周叔先說說什麽事吧!”
周進財嘴裏發幹,扯了扯脖領,朝院裏瞄了一眼,幹笑道:“你娘她出門了吧?且容我進院喝口水,剛從水口村趕來,這嗓子眼都快冒煙了!”
朱秀笑了笑,轉身進了院,“進來吧!”
周進財定是在外麵晃蕩了好一會,等方翠蘭出門後才敢跑來敲門。
從水缸裏舀了碗清水給他,周進財咕嘟一口氣喝完,這才抹著胸口順口氣。
“自那日陶家一別之後,周某才知小郎君才學過人,將來繼承朱舉人的衣缽,定是不在話下......”
朱秀滿臉帶笑地聽著他一通彩虹屁,這種市儈的家夥辦事風格就是這樣,有求於人的時候,甭管有用沒用,先上來就是一頓誇。
周進財稍稍馱著腰,略帶討好似地賠笑,“周某也知小郎君算學了得,故而想請小郎君大駕光臨在下那小作坊,幫忙...清算一下賬簿!”
“請我幫忙算賬?”朱秀眼珠一轉,“周叔難道沒有請賬房先生?”
周進財苦笑道:“就我那小作坊,忙時撐死不超過二十個人,平時也就十一二個雇工,哪裏請得起賬房,記賬對賬我自己辛苦一點倒也應付得來。隻是這次,錢貨對不上,虧了不少,得往前盤算半年內的進出項,我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這才來請小郎君受累幫忙!”
“噢...原來是這樣!”朱秀點點頭,“周叔別怪我多嘴再問一句,陶昌陶盛都是有學問的人,又是周叔的侄兒,怎地不去請他們幫忙?”
周進財臉上愁苦之色愈濃,躊躇了一會,才吞吞吐吐地道:“請他二人...未必會幫忙。再說這些虧空的錢...唉...總之此事還請朱小郎保密,莫要讓陶家人知曉。周某在此拜謝了!”
周進財說著就深躬揖禮,朱秀忙將他扶起,知道他有難言之隱,不再追問,笑道:“周叔客氣了。非是朱秀自誇,其他的學問不敢跟陶氏兄弟相比,但這算學嘛...嘿嘿,陶昌陶盛加一塊,也未必及得上我。周叔,走吧,這忙我幫了!”
周進財頓時大喜,連連道謝,一再拍胸脯保證,等事情辦妥,剛才答應的酬謝定會分文不少奉上。
朱秀留了張字條貼堂屋立柱上,關好院門,正要跟周進財坐上他那輛破舊的驢車,不遠處田埂上,傳來一聲清脆地叫喊聲“朱秀!你要去哪?”
扭頭一看,正是小黑妞王竹,朱秀笑著招招手:“王竹妹妹,你咋來了?”
王竹一路跑來,微黑的臉蛋有些透紅,嫌棄似地瞥了眼周進財,沒有靠近,脆聲道:“今天我家吃肉,爹讓我來叫你!”
朱秀笑道:“多謝了,王竹妹妹迴去告訴王叔一聲,今日我就不去了,還有點事要辦。改日再去登門拜謝王叔。”
朱秀朝她晃晃手,“你迴去吧!拜拜~”便上了驢車,周進財吆喝著一抽鞭子,那老驢叫喚一聲,拉著車朝西邊村口駛去。
王竹一呆,小黑圓臉蛋上有些迷惑,下意識地晃手嘟囔一句:“拜拜...是在跟我道別嗎?”
望著遠去的驢車,王竹小腳一跺有些不忿地惱道:“這個書呆子,怎麽跟陶家人混在一起了?哼~請你吃肉都不去,餓死你算了!”
抱怨了一陣,小姑娘悶悶不樂地一路踢著石子迴家去了。
~~
才走了一半路,朱秀就覺得屁股都被硌得又疼又麻,那個薄薄的小墊子根本抵擋不了這破驢車的顛簸,從車軸到車軲轆再到車廂都在發出“嘎吱嘎吱”地噪音,那單薄的車廂板,劇烈搖晃間露出指頭寬的縫隙,朱秀真怕半道上散了架。
“朱小郎受累!受累!”見朱秀臉色泛白地一臉驚恐樣,周進財歉然地作揖。
“我說周叔,你好歹也是本村第一商戶,這座駕怎地不好好拾掇拾掇?你看那葛老爺坐的馬車,又寬敞又結實,多氣派!”
周進財苦著臉歎道:“小郎君可別取笑周某了,周某哪敢跟葛老相提並論?人家葛老爺光是一個月養馬的錢,恐怕都比我的進項多!”
“還不知周叔是做何生意的?”
周進財道:“小本買賣,收攏這水口鄉和鄰近幾個鄉所產的麻皮,浸煮捶打後製取成麻紗,然後再賣給商販,有時本州的大織戶會統一收購,有時也會有河南江淮一帶的織戶前來收購。”
朱秀聞言點頭,原來是做麻紡行業的,隻是這生意比較低端,處於整個麻紡行業的最上遊,粗加工階段。
房州是產麻大州,每年的調賦也是以麻和布為主,周進財因地製宜做麻紡粗加工的生意,倒也不錯。
作為本鄉中心和市集所在地,水口村自是要比陶朱村熱鬧太多,水口鄉六個村子都集中在這趕集。
這一世的朱秀還是頭次來水口村,伸著腦袋四處張望,眼裏充滿了新奇,沿街都有鄉親擺攤,賣點自家用不著的東西,錢幣和布匹都是常見的貨幣,也有不少直接論價以物易物。
要不是周進財催得急,朱秀還真想下車逛逛這鄉街。
小作坊開在水口村南邊,靠近霍河,方便取水,一間占地寬敞的大土院,兩間土石房,落在朱秀眼裏,的確是簡陋無比,可就這條件,已經是目前陶家僅次於田租的一大重要收入來源,也是陶朱村村民人人羨慕的好營生、大產業。
現在還未到大規模收麻的時節,作坊裏不到十個雇工,將一捆捆去年還未來得及處理,存在地窖裏的老麻杆搬出來,用一口口扁圓較淺的大鐵鍋,加水和草木灰煮沸,等到將麻皮煮的從麻杆上剝離,再取出用木錘輕輕敲打,便可以得到較為分散的麻紗。
朱秀繞著作坊看了一圈,仔細觀看了幾名雇工的工藝,又跑到一個晾曬麻紗的木架子旁,捧起那些粗糙的脫膠以後的麻質纖維,出神地看了好一會,腦子裏仿佛有一道靈光閃過!
“朱小郎?朱小郎?”
周進財沒想到朱秀會對製作麻紗感興趣,喚了幾聲,又笑道:“這些都是陳年麻杆剝落的,質地粗糙,產量也低,價錢也最差,隻能織成粗布。小郎君,咱們還是屋裏坐吧,那些賬簿...還有厚厚幾大本~~”
朱秀迴過神來,強捺心中激動,深深吸了幾口氣,又環視了一圈這處簡單的麻紗加工作坊,目光熱切滿臉神秘地朝周進財道:“周叔,咱們先算賬,等賬簿算清楚了,小侄想跟你談談生意上的事!”
周進財訝然失笑,這朱小郎賣什麽關子,他哪懂什麽生意上的事?
不過見朱秀神情認真,周進財含糊地點頭道:“唔...還是先請朱小郎幫忙算賬吧!請~”
周進財打開一間掛著門鎖的小屋,灰撲撲的有些嗆人,角落裏有幾口大木箱,還有一張窄窄的床,桌上堆滿了往年賬冊,這便是周進財平時看賬管賬的地方,等到忙時或者存放的錢帛多時,他還要睡在這看守家當。
需要清點的賬冊已被周進財整理好,朱秀翻開一看,頓時隻覺眼前一片黑烏烏,稍微看一會就頭昏腦漲。
繁體數字朱秀倒還看得慣,隻是這粗糙低級的記賬水平,錢貨進出混雜無序,東一筆西一筆,關鍵是字還寫的奇醜無比。
周進財被朱秀嫌棄鄙夷的眼神瞧得滿麵赧然,訕訕地小聲道:“還請朱小郎受累,盤查盤查,看看這虧空之處究竟出在何時!”
朱秀瞥了眼周進財雙手奉上的,一個類似算盤一樣的小器材,輕哼一聲,不動聲色地淡淡道:“無需此物!我自有算法!”
周進財眨眨眼,心中嘀咕如此大的數字,不用籌算珠盤怎能算得清楚?
不過見朱秀一副成竹在胸的架勢,周進財也不敢多問,老老實實在一旁研磨遞紙。
他哪裏知道,不是朱秀不想用工具,隻是這年頭的珠算盤和後世還有很大不同,運算方法也大相徑庭,朱秀前世學的那點算盤運用法則,大多還給了老師不說,放在這古老的器材上也根本用不上。
朱秀提筆蘸墨,先在紙上寫下幾項賬目,然後再分門別類進行統計。
“朱小郎寫的一手好字呀!”周進財眼前一亮,發自誠心地稱讚道。
朱秀嘴角一翹沒有說話,這可是他曾經苦練過幾年的黃庭堅小行書,再搭配一手柳體楷書,已是被他當成了這一世讀書人身份的門麵活。
朱秀不忙著計算,先用阿拉伯數字進行統計,等一本賬冊統計完後,再分項進行計算。
周進財在一旁瞪大眼睛的看著,越看越迷糊,那些奇奇怪怪的符號完全看不懂。
越是疑惑,就越是心焦,周進財抓耳撓腮想要開口請教,見朱秀神情投入又不敢打擾。
足足耗費了兩個時辰,朱秀才將那一摞賬冊整理完畢,廢掉的紙張都有厚厚一疊。
揉揉眼睛,喝了口水,朱秀瞥了眼巴巴望著的周進財,清清嗓道:“查清楚了,總共遺缺四筆款項,第一筆在去年十月,房陵縣陳姓麻商付貨款五十六貫,賬麵所記是這個數,但當月結餘時卻少了二十五貫。第二筆在臘月,永清縣吳姓商人付貨款四十八貫,當月結餘少了二十貫。第三筆和第四筆分別在今年正月和本月初,賬麵所記比實收少了總共四十二貫。攏共虧空八十七貫!”
朱秀暗暗咋舌,這筆錢對於鄉下百姓可是一筆巨款,對於陶家這樣的鄉地主也算數目不小,不過半年時間,這小作坊就虧了這麽多!
不過也從側麵印證了,這處小作坊在周進財的打理下,的確算是生意興隆。
以這廝的精明,做生意的確是一把好手,朱秀打量著周進財,心中的想法又多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