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
論聖父的垮掉[快穿] 作者:打字機N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劉管事被送去了衙門,不過他咬定自己是不知情的,是江二春夫婦覬覦死去大哥留下來的財產,想要敗壞大嫂名聲,利用了他。
因為江二春夫婦拿不出證據來,劉管事隻是被打了十個板子,就被放了。
好在王舉人深明大義,將這個居心不良的刁奴趕出了王家。
至於江二春夫婦的下場就慘了許多,按照族規,他們夥同外人敗壞長嫂的名聲,除了各自仗責三十大板外,還被趕出了青陽村。
對於封建守舊的古人來說,被宗族驅逐是最大的懲罰,江二春夫婦忍著傷痛日夜在族長家門外求饒痛哭,都沒能讓族長迴心轉意,最後隻能變賣田地屋舍,帶著兒女離開了青陽縣。
得知他們離開的消息,孟芸娘是最開心的,從今往後,不用再擔心身邊臥著兩條毒蛇,日日夜夜就想從你身上咬下一塊肉來了。
不過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現如今她最重視的,還是兒子江流之後的幾場考試。
*****
“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此時江流已經通過了府試,並且同樣以案首的名次,進入到了這次的院試中。
他明顯的察覺到院試考題和府試考題的差距,並不敢掉以輕心,每道題都是在草稿紙上反複修改後才抄錄到試卷上的,可饒是這樣,他心裏對連中三元還是有些沒把握。
“這隻能說是宿主平日裏念書的時間還不夠。”
沒人看得見001,它自在的漂浮在江流身邊,用意識和江流交流。
“難道不是你這個係統不夠給力嗎?”
江流生氣地瞪了他一眼,這一年多的時間他可半點沒有鬆懈過,除了吃飯睡覺以外的時間一直捧著書本看著。
托益智丹的福,他覺得自己的學習效率高了很多,很快就將原身留給他的那些記憶完完整整梳理了一遍,並且因為智商的提升,在理解力上,甚至還比原身高出一截。
天才的滋味,江流總算是感受到了。
不過即便是天才也不可能在短短一年之內就將旁人學了一輩子的知識融會貫通,江流紮紮實實將四書五經翻來覆去的熟讀背誦,他敢說這一年多的時間,他念了比前頭三輩子加起來還多的書。
就這樣,係統居然還敢說他花在學習上的時間不夠多。
“人家的係統還能有點輔助功能,比如暫停時間或減緩時間流速,讓我多出數百倍的時間念書,又比如提供什麽精力補充劑,讓我不睡覺也能龍精虎猛。”
江流數落著自家的統,如果他這次沒能連中三元,一定是這個臭統的問題。
其實他現在最大的弊端不是他的文章,而是他的書法,許多考官對於試卷上的書法有自己的偏好,江流的年紀畢竟還小,就算有原身留給他的記憶經驗加成,手速跟不上腦速,即便他從六歲起就有意識的鍛煉自己的手腕力量,可他落筆時的筆力依舊遜色於那些苦練十幾年幾十年的考生。
這一點,即便江流再聰明也彌補不了,因為書法,除了天賦,還需要長期的努力才能夠練成。
“是我的錯嗎?”
001還是太單純,外加臉皮薄了些,在宿主的攻擊下很快敗下陣來,開始反省自己作為係統,是不是真的太沒用了些。
抄錄完最後一道策論,江流仔仔細細將試卷檢查了兩遍,然後長長舒了口氣。
他已經盡他所能,之後就聽天由命了。
蔣參道是翰林院學士,這一次被簡派到豫川省為學政,主持這一次的院試,在院試開始前,他已經聽說了有個七歲神童連中兩元的消息,當時他隻是一笑置之,隻當對方或許有些本事,可更多的是地方官員為了政績,故意提拔出來的所謂“神童”。
當他在巡視考場時,第一眼就注意到了那個運氣不好,剛巧被分在臭號的小神童,他耐心觀察了對方三天,然後在最後一門考試即將收卷的時候,踱步到對方的考位前,凝神觀閱了一番對方的答卷。
江流檢查完卷子,剛想鬆快鬆快筋骨,就看到了這個不知道什麽時候出現在他麵前的學政官。
對方時而點頭,時而搖頭,這讓江流摸不清他的想法。
正當江流想著要不要和對方打聲招唿的時候,學政卻又踱著步離開了。
這讓江流更加迷糊了,對方到底是欣賞他呢,還是看不慣他呢?
走遠了的蔣參道迴到自己的主考席上,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激動地搓了搓手。
神童,真的是神童啊,老天有眼,給他送學生來了!
第44章 寡婦娘的狀元兒12
“我好像聽到了鑼鼓聲?”
“好像是, 從村口那兒傳過來的, 今天村裏可有嫁娶?”
江衝正和幾個族老商量著事, 就聽到遠處似乎傳來了鑼鼓的喧囂, 他在想是不是自己聽岔了,因為如果村裏有人嫁娶,肯定會請他這個族長兼村正坐上席才對。
可不止他一個人聽到, 和他商量正是的族老們同樣也聽見了。
互相打聽問了問, 村子裏近期也沒有人家操辦喜事。
那麽除了村裏人操辦喜事可能會有的鑼鼓聲, 剩下的似乎也就一個可能了,那就是江流考中秀才了,因為隻有他考中秀才, 且名次較前的情況下, 縣衙才會派人敲鑼打鼓迴原籍報喜。
江衝有些激動, 臉頰都漲得通紅了,不過他也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時沒敢說出自己的猜測,而是拋下了那些族老,直接衝到外頭去了。
其他族老心裏也有這樣的猜測,緊跟著他的步伐,跑向了鑼鼓聲傳來的地方。
“給大夥兒報喜了,江小老爺中了院試第一,賜廩生。”
來的是倆個衙役,腰間綁著紅綢帶, 看上去極其喜氣,其中一人手裏拿著銅鑼,剛剛的聲響就是這玩意兒傳出來的。
“第一,院試也考了第一,那不就是秀才公了嗎?”
“廩生啊,咱們青陽村頭一次出廩生啊,以後作保都不用去找別人了。”
現在的族長江衝重視族中小輩的學習,因此村裏人也知道廩生意味著什麽,成了廩生,不僅每個月有縣學給與的六鬥廩米,每年還能發廩餼銀四兩。
除此之外,科舉前替考生作保也有不菲的收入,成了廩生,就徹底和窮秀才無緣了,就算比起舉人,也差不了多少。
幸福來的太突然,老族長喜得跟羊癲瘋發作似的,要不是顧忌自己的身份,這會兒他都想拽過那兩個報喜的衙役身上的紅綢緞,扭上一段豐收舞嘍。
“快,開祠堂,咱們得告訴老祖宗這個好消息,過不了幾年,咱們江氏或許就要出一個舉人老爺了。”
江衝自掏腰包給了那兩個傳信的衙役一兩銀子,尋常報喜給的喜錢就一兩百文,他這出手可以說是極其闊氣了。
倆衙役嘿嘿笑了笑,說了不少好聽話:“江小老爺七歲就能成廩生,過上幾年,別說舉人了,或許進士老爺都能當得。”
這話聽得江衝內心火熱,他們江氏一族要是真的能夠出一個進士,那可就真是改換門庭了,以後走出去,誰還敢瞧不起他們江姓族人,就連縣令老爺,也得給他這個江氏一族的族長薄麵啊。
因為太高興,江衝把口袋裏那一把銅錢都塞給了報喜的衙役。
因為江流還未迴鄉,江衝決定先開祠堂祭祖,向祖宗們宣告這個好消息,等江流迴來後,再擺流水席,讓其他氏族都知道,他們江家出了一個七歲的小神童。
當然,這次的費用是從族中出的,按照江流現如今取得的成績,想來也沒人會反駁了。
*****
一個月後,江流等人從省城歸來。
“什麽,你說學政大人要收你為弟子!”
這些日子的驚喜是來了一茬又一茬,江衝捂著腦袋,幸福的快要昏過去了。
“學政大人,那可是學政大人啊。”
江衝來迴的在屋裏踱步,看著江流的神色不像是在看一個晚輩,更像是在看一個和他能夠平等交流,甚至他應該尊重的人了。
如果說考上秀才,使得江衝下定決心加大投注在江流身上的籌碼,成為學政的入室弟子,則是讓江衝可以不顧一切,將家族能夠給與的所有資源,統統向江流傾斜。
江衝已經從自己兒子的口中打聽到了那個學政的來曆。
蔣參道,晉陽27年的狀元,現任職翰林院學士,這可是從三品的大官啊,而且在官場有一句暗語,非翰林不入內閣,蔣參道隻要不做錯事,站錯隊,他的未來不可小覷。
江流成了對方唯一的入室弟子,有蔣參道的扶持,未來同樣一片光明。
這對於他,對於江氏來說,都是一個天大的喜事。
“隻是這樣一來,我們娘倆就得啟程趕往京城了。”
孟芸娘又喜又憂,喜的是兒子能夠被蔣翰林看中,收為入室弟子,憂的是離開故鄉,去往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城都生活。
雖說兒子的恩師早已有言,他們娘倆去往京城後可在蔣家借宿,但孟芸娘畢竟是寡婦的身份,住在兒子老師的家中還是多有不便。
所以這一趟去京城,他們恐怕還得買或租一個小院,這樣一來,開銷頓時就增大了不少。
而且青陽離京城路途遙遠,去了京城以後,如非必要,恐怕娘倆都不會再迴來了,現在江二春夫婦被逐出了江家,他們娘倆再一走,江家祖先和亡夫江大春的墳墓又有誰來祭拜清掃。
還有……
孟芸娘垂下眼,沒敢再想那個男人。
孟芸娘憂愁煩惱的問題在江衝看來都不是問題,旁人想要做學政的弟子學政都不願意收呢,現在學政主動收了江流做入室弟子,這樣的大好事哪裏還有往外拒的道理。
至於孟芸娘的擔心……
“既然現在你們母子得去京城生活,大春死前讓你交給族中的六畝良田自然也不該歸族中所有,這樣,以後你們恐怕照顧不了田地,我做主以市價買下這六畝良田,還有大郎成了廩生,每月都有不少廩米可領,以後我代大郎領這廩米,至於這廩米就折合成銀錢,也好解你們母子倆的燃眉之急。”
江衝看好江流的未來,自然就不能讓他對族中有任何芥蒂,當初孟芸娘為保平安送給族中的六畝良田統統折成了銀錢,江衝還一次性給與了江流五年的廩米銀,手裏一下子多了七十多兩銀子,孟芸娘安心了許多。
*****
“夫君去了一趟豫川,似乎碰著了什麽好事,自你從豫川迴來,眉眼都是笑著的。”
蔣參道的夫人替他整理早上上朝要穿的官袍,笑著問他。
“哈哈哈,還是夫人懂我,本來是想等我那弟子來到京城之後和夫人分享這件喜事,現在看來,是得提早告訴夫人了。”
蔣參道哈哈大笑,這會兒的他哪有平日裏在同僚麵前的嚴肅刻板。
此時他正用手指挑著麵脂,然後用手掌的溫度將那麵脂揉化開,動作輕柔地擦於臉上,塗完麵脂,他還不忘對著銅鏡仔細地修了修自己的胡子以及眉毛。
“弟子?夫君終於願意收徒了?”
這確實是件喜事,蔣夫人原本還想著按照她夫婿外表剛正,內裏龜毛的個性,一輩子都不會收徒呢。
“正是,我那弟子,真真是——算了,等你見著他就知道了。”
蔣參道想了想,還是打算給夫人留點驚喜,沒有仔細敘說自己那小徒弟的出彩之處。
見他想要賣關子,蔣夫人也沒有細問,隻是在蔣參道修飾完麵容後,替他換上官袍。
“夫人,我今天這番打扮如何啊。”
蔣參道正了正衣襟,朝一旁的夫人問道。
“夫君今天依舊俊美異常。”
蔣夫人笑著比了一個大拇指,她才不會當著夫君的麵告訴他,即便他再怎麽捯飭,他那張平平無奇的臉都不可能和潘安相比較。
“嗯。”
聽到夫人的讚美,蔣參道滿意地點了點頭。
因為江二春夫婦拿不出證據來,劉管事隻是被打了十個板子,就被放了。
好在王舉人深明大義,將這個居心不良的刁奴趕出了王家。
至於江二春夫婦的下場就慘了許多,按照族規,他們夥同外人敗壞長嫂的名聲,除了各自仗責三十大板外,還被趕出了青陽村。
對於封建守舊的古人來說,被宗族驅逐是最大的懲罰,江二春夫婦忍著傷痛日夜在族長家門外求饒痛哭,都沒能讓族長迴心轉意,最後隻能變賣田地屋舍,帶著兒女離開了青陽縣。
得知他們離開的消息,孟芸娘是最開心的,從今往後,不用再擔心身邊臥著兩條毒蛇,日日夜夜就想從你身上咬下一塊肉來了。
不過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現如今她最重視的,還是兒子江流之後的幾場考試。
*****
“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此時江流已經通過了府試,並且同樣以案首的名次,進入到了這次的院試中。
他明顯的察覺到院試考題和府試考題的差距,並不敢掉以輕心,每道題都是在草稿紙上反複修改後才抄錄到試卷上的,可饒是這樣,他心裏對連中三元還是有些沒把握。
“這隻能說是宿主平日裏念書的時間還不夠。”
沒人看得見001,它自在的漂浮在江流身邊,用意識和江流交流。
“難道不是你這個係統不夠給力嗎?”
江流生氣地瞪了他一眼,這一年多的時間他可半點沒有鬆懈過,除了吃飯睡覺以外的時間一直捧著書本看著。
托益智丹的福,他覺得自己的學習效率高了很多,很快就將原身留給他的那些記憶完完整整梳理了一遍,並且因為智商的提升,在理解力上,甚至還比原身高出一截。
天才的滋味,江流總算是感受到了。
不過即便是天才也不可能在短短一年之內就將旁人學了一輩子的知識融會貫通,江流紮紮實實將四書五經翻來覆去的熟讀背誦,他敢說這一年多的時間,他念了比前頭三輩子加起來還多的書。
就這樣,係統居然還敢說他花在學習上的時間不夠多。
“人家的係統還能有點輔助功能,比如暫停時間或減緩時間流速,讓我多出數百倍的時間念書,又比如提供什麽精力補充劑,讓我不睡覺也能龍精虎猛。”
江流數落著自家的統,如果他這次沒能連中三元,一定是這個臭統的問題。
其實他現在最大的弊端不是他的文章,而是他的書法,許多考官對於試卷上的書法有自己的偏好,江流的年紀畢竟還小,就算有原身留給他的記憶經驗加成,手速跟不上腦速,即便他從六歲起就有意識的鍛煉自己的手腕力量,可他落筆時的筆力依舊遜色於那些苦練十幾年幾十年的考生。
這一點,即便江流再聰明也彌補不了,因為書法,除了天賦,還需要長期的努力才能夠練成。
“是我的錯嗎?”
001還是太單純,外加臉皮薄了些,在宿主的攻擊下很快敗下陣來,開始反省自己作為係統,是不是真的太沒用了些。
抄錄完最後一道策論,江流仔仔細細將試卷檢查了兩遍,然後長長舒了口氣。
他已經盡他所能,之後就聽天由命了。
蔣參道是翰林院學士,這一次被簡派到豫川省為學政,主持這一次的院試,在院試開始前,他已經聽說了有個七歲神童連中兩元的消息,當時他隻是一笑置之,隻當對方或許有些本事,可更多的是地方官員為了政績,故意提拔出來的所謂“神童”。
當他在巡視考場時,第一眼就注意到了那個運氣不好,剛巧被分在臭號的小神童,他耐心觀察了對方三天,然後在最後一門考試即將收卷的時候,踱步到對方的考位前,凝神觀閱了一番對方的答卷。
江流檢查完卷子,剛想鬆快鬆快筋骨,就看到了這個不知道什麽時候出現在他麵前的學政官。
對方時而點頭,時而搖頭,這讓江流摸不清他的想法。
正當江流想著要不要和對方打聲招唿的時候,學政卻又踱著步離開了。
這讓江流更加迷糊了,對方到底是欣賞他呢,還是看不慣他呢?
走遠了的蔣參道迴到自己的主考席上,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激動地搓了搓手。
神童,真的是神童啊,老天有眼,給他送學生來了!
第44章 寡婦娘的狀元兒12
“我好像聽到了鑼鼓聲?”
“好像是, 從村口那兒傳過來的, 今天村裏可有嫁娶?”
江衝正和幾個族老商量著事, 就聽到遠處似乎傳來了鑼鼓的喧囂, 他在想是不是自己聽岔了,因為如果村裏有人嫁娶,肯定會請他這個族長兼村正坐上席才對。
可不止他一個人聽到, 和他商量正是的族老們同樣也聽見了。
互相打聽問了問, 村子裏近期也沒有人家操辦喜事。
那麽除了村裏人操辦喜事可能會有的鑼鼓聲, 剩下的似乎也就一個可能了,那就是江流考中秀才了,因為隻有他考中秀才, 且名次較前的情況下, 縣衙才會派人敲鑼打鼓迴原籍報喜。
江衝有些激動, 臉頰都漲得通紅了,不過他也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時沒敢說出自己的猜測,而是拋下了那些族老,直接衝到外頭去了。
其他族老心裏也有這樣的猜測,緊跟著他的步伐,跑向了鑼鼓聲傳來的地方。
“給大夥兒報喜了,江小老爺中了院試第一,賜廩生。”
來的是倆個衙役,腰間綁著紅綢帶, 看上去極其喜氣,其中一人手裏拿著銅鑼,剛剛的聲響就是這玩意兒傳出來的。
“第一,院試也考了第一,那不就是秀才公了嗎?”
“廩生啊,咱們青陽村頭一次出廩生啊,以後作保都不用去找別人了。”
現在的族長江衝重視族中小輩的學習,因此村裏人也知道廩生意味著什麽,成了廩生,不僅每個月有縣學給與的六鬥廩米,每年還能發廩餼銀四兩。
除此之外,科舉前替考生作保也有不菲的收入,成了廩生,就徹底和窮秀才無緣了,就算比起舉人,也差不了多少。
幸福來的太突然,老族長喜得跟羊癲瘋發作似的,要不是顧忌自己的身份,這會兒他都想拽過那兩個報喜的衙役身上的紅綢緞,扭上一段豐收舞嘍。
“快,開祠堂,咱們得告訴老祖宗這個好消息,過不了幾年,咱們江氏或許就要出一個舉人老爺了。”
江衝自掏腰包給了那兩個傳信的衙役一兩銀子,尋常報喜給的喜錢就一兩百文,他這出手可以說是極其闊氣了。
倆衙役嘿嘿笑了笑,說了不少好聽話:“江小老爺七歲就能成廩生,過上幾年,別說舉人了,或許進士老爺都能當得。”
這話聽得江衝內心火熱,他們江氏一族要是真的能夠出一個進士,那可就真是改換門庭了,以後走出去,誰還敢瞧不起他們江姓族人,就連縣令老爺,也得給他這個江氏一族的族長薄麵啊。
因為太高興,江衝把口袋裏那一把銅錢都塞給了報喜的衙役。
因為江流還未迴鄉,江衝決定先開祠堂祭祖,向祖宗們宣告這個好消息,等江流迴來後,再擺流水席,讓其他氏族都知道,他們江家出了一個七歲的小神童。
當然,這次的費用是從族中出的,按照江流現如今取得的成績,想來也沒人會反駁了。
*****
一個月後,江流等人從省城歸來。
“什麽,你說學政大人要收你為弟子!”
這些日子的驚喜是來了一茬又一茬,江衝捂著腦袋,幸福的快要昏過去了。
“學政大人,那可是學政大人啊。”
江衝來迴的在屋裏踱步,看著江流的神色不像是在看一個晚輩,更像是在看一個和他能夠平等交流,甚至他應該尊重的人了。
如果說考上秀才,使得江衝下定決心加大投注在江流身上的籌碼,成為學政的入室弟子,則是讓江衝可以不顧一切,將家族能夠給與的所有資源,統統向江流傾斜。
江衝已經從自己兒子的口中打聽到了那個學政的來曆。
蔣參道,晉陽27年的狀元,現任職翰林院學士,這可是從三品的大官啊,而且在官場有一句暗語,非翰林不入內閣,蔣參道隻要不做錯事,站錯隊,他的未來不可小覷。
江流成了對方唯一的入室弟子,有蔣參道的扶持,未來同樣一片光明。
這對於他,對於江氏來說,都是一個天大的喜事。
“隻是這樣一來,我們娘倆就得啟程趕往京城了。”
孟芸娘又喜又憂,喜的是兒子能夠被蔣翰林看中,收為入室弟子,憂的是離開故鄉,去往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城都生活。
雖說兒子的恩師早已有言,他們娘倆去往京城後可在蔣家借宿,但孟芸娘畢竟是寡婦的身份,住在兒子老師的家中還是多有不便。
所以這一趟去京城,他們恐怕還得買或租一個小院,這樣一來,開銷頓時就增大了不少。
而且青陽離京城路途遙遠,去了京城以後,如非必要,恐怕娘倆都不會再迴來了,現在江二春夫婦被逐出了江家,他們娘倆再一走,江家祖先和亡夫江大春的墳墓又有誰來祭拜清掃。
還有……
孟芸娘垂下眼,沒敢再想那個男人。
孟芸娘憂愁煩惱的問題在江衝看來都不是問題,旁人想要做學政的弟子學政都不願意收呢,現在學政主動收了江流做入室弟子,這樣的大好事哪裏還有往外拒的道理。
至於孟芸娘的擔心……
“既然現在你們母子得去京城生活,大春死前讓你交給族中的六畝良田自然也不該歸族中所有,這樣,以後你們恐怕照顧不了田地,我做主以市價買下這六畝良田,還有大郎成了廩生,每月都有不少廩米可領,以後我代大郎領這廩米,至於這廩米就折合成銀錢,也好解你們母子倆的燃眉之急。”
江衝看好江流的未來,自然就不能讓他對族中有任何芥蒂,當初孟芸娘為保平安送給族中的六畝良田統統折成了銀錢,江衝還一次性給與了江流五年的廩米銀,手裏一下子多了七十多兩銀子,孟芸娘安心了許多。
*****
“夫君去了一趟豫川,似乎碰著了什麽好事,自你從豫川迴來,眉眼都是笑著的。”
蔣參道的夫人替他整理早上上朝要穿的官袍,笑著問他。
“哈哈哈,還是夫人懂我,本來是想等我那弟子來到京城之後和夫人分享這件喜事,現在看來,是得提早告訴夫人了。”
蔣參道哈哈大笑,這會兒的他哪有平日裏在同僚麵前的嚴肅刻板。
此時他正用手指挑著麵脂,然後用手掌的溫度將那麵脂揉化開,動作輕柔地擦於臉上,塗完麵脂,他還不忘對著銅鏡仔細地修了修自己的胡子以及眉毛。
“弟子?夫君終於願意收徒了?”
這確實是件喜事,蔣夫人原本還想著按照她夫婿外表剛正,內裏龜毛的個性,一輩子都不會收徒呢。
“正是,我那弟子,真真是——算了,等你見著他就知道了。”
蔣參道想了想,還是打算給夫人留點驚喜,沒有仔細敘說自己那小徒弟的出彩之處。
見他想要賣關子,蔣夫人也沒有細問,隻是在蔣參道修飾完麵容後,替他換上官袍。
“夫人,我今天這番打扮如何啊。”
蔣參道正了正衣襟,朝一旁的夫人問道。
“夫君今天依舊俊美異常。”
蔣夫人笑著比了一個大拇指,她才不會當著夫君的麵告訴他,即便他再怎麽捯飭,他那張平平無奇的臉都不可能和潘安相比較。
“嗯。”
聽到夫人的讚美,蔣參道滿意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