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九淵懵了一下:“第二個狀元郎?”
舒淺朝他笑了下:“我這麵前不就是第一個狀元郎。說來好笑,雖說不是一個字,但好歹你也有個‘潛’字。”
“潛入九淵唄。”段九淵這迴是不敢靠著舒淺太近了,男女到底有別。
他對舒淺這行徑覺得有趣,又有點好奇舒淺所說的那孩子:“孩子幾歲了?為什麽不幹脆來,迴頭看著順眼的再拜師。”
舒淺跟著一步步往上走:“年紀是不大,六七歲的年紀,童子試去考了一場,拿了個第一。”
段九淵又懵了:“什麽?”
六七歲才是別的孩子剛入私塾的時候。這筆還沒能拿穩呢,就考個童子試縣試第一?
莫不是這個縣總共就五個人考試?
這考的還不是童子科,是童子試。
“他怎麽不幹脆去考童子科啊?直接拿個進士!”段九淵想不通了,看向舒淺都忍不住倒豆子一樣,“這才智考個童子科當了進士,直接入皇宮了。現在太子伴讀就是童子科出生!”
舒淺哪能不知道。
問題是他爹沒讓唄,考那麽一迴童子試都被抓迴去了,還求爹爹吿奶奶的讓眾人別傳出去了。
當然,她還是笑了笑:“說是要考出個六元及第。”
段九淵朝著舒淺認真問了一句:“你是不是在嘲諷我?”
舒淺疑惑:“嗯?”
段九淵聽著她說得跟假的一樣:“六元及第哪能這麽好考?就我這考個狀元郎還是準備了三年!本來我想著得過且過就成了的……”
他忍不住後頭嘀咕了起來:“後來發現現在這朝廷還挺有盼頭的,我當時那個探花郎其實挺厲害的。”
舒淺見他是有點誤會:“這孩子是真的挺聰明。既然有這麽個想法,為何非要說人不成呢?”
段九淵抿著唇看向舒淺。
兩人站在台階上一上一下。
舒淺微微仰頭:“既然是個天才,就該讓他把那天才勁都使出來。發揮到了極致,能走到哪一步就算哪一步。成與不成,都是他的事。”
段九淵挑眉。
“要是不成,他知道有人比他更厲害,他就能走得更遠。要是成了,他就真正做到了天下第一,哪都不是一件壞事。”舒淺覺得這才是帶孩子的方式。
不管是做什麽,人生的路是他自己走的。
舒淺最多就在前頭給他尋個引路人。
“為什麽一定要發揮極致?”段九淵看著舒淺,“做萬人之上,一人之下。也就那樣。前提還要你攤上一個好帝王。人過好這一生,不才是最好的麽?”
舒淺笑了:“可這孩子覺得他過好這一生,最高興的事情,就是在京城騎著大馬,展示給他爹娘看呀。”
段九淵不知道在想點什麽,哼了一聲:“還是個孝順的。”
轉頭他繼續往上走:“萬一沒騎上大馬,他豈不是要哭出來。這才六歲。”
舒淺跟在後頭:“哭就哭了唄。人一生又不是隻有科舉。當個丞相不也挺好的。丞相不成,迴頭他喜歡釀酒,釀個天下第一也挺好的。”
段九淵被逗笑了:“哪有你這麽教人的?”
舒淺歎氣:“我這不就是不會教人,這才來尋先生了麽?我這人就愛讓孩子想做什麽就做什麽。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啊。”
段九淵問舒淺:“那你孩子呢?”
“我孩子似乎更想要從商或者做手藝人。”舒淺覺得這兩個孩子對科舉似乎沒什麽興趣,對當皇帝更是避而遠之,現在連皇宮都不想去。
“也挺好的。”段九淵這樣說,“天下什麽人都需要嘛。”
舒淺點頭:“是啊,天下什麽人都需要。”
到了。
兩人停下腳步,看向了書院門。
第159章
書院門是敞開的。
此刻書院裏還比較安靜, 學子們都在聽課,先生們不是在備課就是在講課, 偶爾還有旁聽的。
負責看門打掃的人見了段九淵, 認出後忙將人往裏頭引:“大人裏頭請。”
舒淺是跟隨著的,自然跟著進來了。
兩人走了一段, 就不要人帶路了。
反倒是段九淵給舒淺帶路, 讓她聽聽幾個先生的話。
兩人沒有特別靠近,怕打擾別人講課。
“入國子監,可以直接考鄉試, 不用再考童子試。這兒的人不成。所以在書院裏, 學的東西要更多。”段九淵和舒淺講著,“六元及第聽著就比三元及第了不起。”
他這麽一說, 舒淺就跟著笑起來。
“不過國子監有國子監的好處, 這書院裏請不來的先生, 在國子監裏都可能請得來。”段九淵還挺羨慕國子監的人的。
他就不是國子監出身。
“以後書院多了, 國子監指不定也會逐漸開始收普通學子。”舒淺是知道蕭子鴻在慢慢給科舉改製。
段九淵笑哼一聲:“誰知道呢。不過對天下學子而言,書院多了是好事。”
舒淺點頭。
“這道題我們來看怎麽寫。起講先提三句,即講這兩個字四股,中間過接四句, 複講四股,複收四句,再作大結。”
八股文,講格式呢。
段九淵小聲:“規矩是好事,整日講規矩就不是什麽好事。太規矩, 你瞧不上。”
他倒是清楚。
舒淺確實不喜歡太規矩的先生,對姚華不妥。
“邦有道,危言危行。這話的意思是……”
論語,講經義呢。
段九淵:“經義誰都能講,誰講不來都不好意做先生。”
舒淺覺得很有道理。
“前些日子,我在應天,也就是現在的南京……”
不知道在說什麽。
段九淵:“這人我知道,整日就愛吹噓,本事是有的,不適合當先生。”
舒淺聽著一個個批判過去,覺得好像哪個都不太妥當。
一溜煙看下來,段九淵自己都批判了一個遍,忍不住問舒淺:“你還看了哪些人?說來我聽聽。我也好知道你偏向於哪樣的先生。”
兩人尋了個屋子,受了下仆送來的兩杯茶。
舒淺這才和他說起自己看過的幾個先生。
“徽州的汪先生,總是愛提交訴狀,這是那兒的風氣,不成,容易得罪人,還容易扯出大事情。”舒淺隨口就說了一個例子。
段九淵想了想徽州的風氣,再想了想汪家……
汪家?
前工部侍郎?
段九淵臉上放空了點,覺得自己可能低估了麵前的女子。
舒淺還在說呢。
“瀛洲的崔先生,太拘束。這自己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現在是好了點,不過太死板。不適合。”
崔?
瀛洲現在的知州不就是崔嵩麽?
“崇明州也不妥,輩分不對。”舒淺又點了一個。
段九淵:“……請問,那個孩子姓什麽?”
舒淺看向段九淵:“姚。叫姚華。”
段九淵立刻對上了姚家,腦子裏想了半天沒在姚家裏找到一個姚家天才小輩。
姚長青的孩子……等等姚長青家的孩子幾歲了?
這樣算確實輩分不對!
“你這是姚家的孩子!”段九淵服了,“姚家把這孩子藏那麽好!”
舒淺覺得段九淵誤會了:“沒藏,就在崇明。”
段九淵不算很清楚姚家的私事,又是滿腦袋疑惑了:“在崇明?崇明有大戶姓姚?”
舒淺沒細說:“不是大戶,就是個小姚家,我看著這孩子聰明,不想讓他被埋沒了。”
段九淵隻好幫舒淺再想想,既然要輩分對一點的,又要不太死板,又不會太激進的……
嗯?
段九淵指了自己:“我怎麽覺得我好像還挺符合的?”
舒淺愣了下。
段九淵補充:“我還是個狀元嘞。”
好像,也不是不行?
舒淺是看過段九淵的卷子的,當時她就覺得有點意思。不過那時候她正懷著孩子,也就沒有顧上後續。再後來各種事情上來,又三年新一個狀元出現,她就把這事丟在了腦後。
段九淵這都是好幾年前的狀元了。
當過一段時間官,倒是也還成。
舒淺朝他笑了下:“我這麵前不就是第一個狀元郎。說來好笑,雖說不是一個字,但好歹你也有個‘潛’字。”
“潛入九淵唄。”段九淵這迴是不敢靠著舒淺太近了,男女到底有別。
他對舒淺這行徑覺得有趣,又有點好奇舒淺所說的那孩子:“孩子幾歲了?為什麽不幹脆來,迴頭看著順眼的再拜師。”
舒淺跟著一步步往上走:“年紀是不大,六七歲的年紀,童子試去考了一場,拿了個第一。”
段九淵又懵了:“什麽?”
六七歲才是別的孩子剛入私塾的時候。這筆還沒能拿穩呢,就考個童子試縣試第一?
莫不是這個縣總共就五個人考試?
這考的還不是童子科,是童子試。
“他怎麽不幹脆去考童子科啊?直接拿個進士!”段九淵想不通了,看向舒淺都忍不住倒豆子一樣,“這才智考個童子科當了進士,直接入皇宮了。現在太子伴讀就是童子科出生!”
舒淺哪能不知道。
問題是他爹沒讓唄,考那麽一迴童子試都被抓迴去了,還求爹爹吿奶奶的讓眾人別傳出去了。
當然,她還是笑了笑:“說是要考出個六元及第。”
段九淵朝著舒淺認真問了一句:“你是不是在嘲諷我?”
舒淺疑惑:“嗯?”
段九淵聽著她說得跟假的一樣:“六元及第哪能這麽好考?就我這考個狀元郎還是準備了三年!本來我想著得過且過就成了的……”
他忍不住後頭嘀咕了起來:“後來發現現在這朝廷還挺有盼頭的,我當時那個探花郎其實挺厲害的。”
舒淺見他是有點誤會:“這孩子是真的挺聰明。既然有這麽個想法,為何非要說人不成呢?”
段九淵抿著唇看向舒淺。
兩人站在台階上一上一下。
舒淺微微仰頭:“既然是個天才,就該讓他把那天才勁都使出來。發揮到了極致,能走到哪一步就算哪一步。成與不成,都是他的事。”
段九淵挑眉。
“要是不成,他知道有人比他更厲害,他就能走得更遠。要是成了,他就真正做到了天下第一,哪都不是一件壞事。”舒淺覺得這才是帶孩子的方式。
不管是做什麽,人生的路是他自己走的。
舒淺最多就在前頭給他尋個引路人。
“為什麽一定要發揮極致?”段九淵看著舒淺,“做萬人之上,一人之下。也就那樣。前提還要你攤上一個好帝王。人過好這一生,不才是最好的麽?”
舒淺笑了:“可這孩子覺得他過好這一生,最高興的事情,就是在京城騎著大馬,展示給他爹娘看呀。”
段九淵不知道在想點什麽,哼了一聲:“還是個孝順的。”
轉頭他繼續往上走:“萬一沒騎上大馬,他豈不是要哭出來。這才六歲。”
舒淺跟在後頭:“哭就哭了唄。人一生又不是隻有科舉。當個丞相不也挺好的。丞相不成,迴頭他喜歡釀酒,釀個天下第一也挺好的。”
段九淵被逗笑了:“哪有你這麽教人的?”
舒淺歎氣:“我這不就是不會教人,這才來尋先生了麽?我這人就愛讓孩子想做什麽就做什麽。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啊。”
段九淵問舒淺:“那你孩子呢?”
“我孩子似乎更想要從商或者做手藝人。”舒淺覺得這兩個孩子對科舉似乎沒什麽興趣,對當皇帝更是避而遠之,現在連皇宮都不想去。
“也挺好的。”段九淵這樣說,“天下什麽人都需要嘛。”
舒淺點頭:“是啊,天下什麽人都需要。”
到了。
兩人停下腳步,看向了書院門。
第159章
書院門是敞開的。
此刻書院裏還比較安靜, 學子們都在聽課,先生們不是在備課就是在講課, 偶爾還有旁聽的。
負責看門打掃的人見了段九淵, 認出後忙將人往裏頭引:“大人裏頭請。”
舒淺是跟隨著的,自然跟著進來了。
兩人走了一段, 就不要人帶路了。
反倒是段九淵給舒淺帶路, 讓她聽聽幾個先生的話。
兩人沒有特別靠近,怕打擾別人講課。
“入國子監,可以直接考鄉試, 不用再考童子試。這兒的人不成。所以在書院裏, 學的東西要更多。”段九淵和舒淺講著,“六元及第聽著就比三元及第了不起。”
他這麽一說, 舒淺就跟著笑起來。
“不過國子監有國子監的好處, 這書院裏請不來的先生, 在國子監裏都可能請得來。”段九淵還挺羨慕國子監的人的。
他就不是國子監出身。
“以後書院多了, 國子監指不定也會逐漸開始收普通學子。”舒淺是知道蕭子鴻在慢慢給科舉改製。
段九淵笑哼一聲:“誰知道呢。不過對天下學子而言,書院多了是好事。”
舒淺點頭。
“這道題我們來看怎麽寫。起講先提三句,即講這兩個字四股,中間過接四句, 複講四股,複收四句,再作大結。”
八股文,講格式呢。
段九淵小聲:“規矩是好事,整日講規矩就不是什麽好事。太規矩, 你瞧不上。”
他倒是清楚。
舒淺確實不喜歡太規矩的先生,對姚華不妥。
“邦有道,危言危行。這話的意思是……”
論語,講經義呢。
段九淵:“經義誰都能講,誰講不來都不好意做先生。”
舒淺覺得很有道理。
“前些日子,我在應天,也就是現在的南京……”
不知道在說什麽。
段九淵:“這人我知道,整日就愛吹噓,本事是有的,不適合當先生。”
舒淺聽著一個個批判過去,覺得好像哪個都不太妥當。
一溜煙看下來,段九淵自己都批判了一個遍,忍不住問舒淺:“你還看了哪些人?說來我聽聽。我也好知道你偏向於哪樣的先生。”
兩人尋了個屋子,受了下仆送來的兩杯茶。
舒淺這才和他說起自己看過的幾個先生。
“徽州的汪先生,總是愛提交訴狀,這是那兒的風氣,不成,容易得罪人,還容易扯出大事情。”舒淺隨口就說了一個例子。
段九淵想了想徽州的風氣,再想了想汪家……
汪家?
前工部侍郎?
段九淵臉上放空了點,覺得自己可能低估了麵前的女子。
舒淺還在說呢。
“瀛洲的崔先生,太拘束。這自己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現在是好了點,不過太死板。不適合。”
崔?
瀛洲現在的知州不就是崔嵩麽?
“崇明州也不妥,輩分不對。”舒淺又點了一個。
段九淵:“……請問,那個孩子姓什麽?”
舒淺看向段九淵:“姚。叫姚華。”
段九淵立刻對上了姚家,腦子裏想了半天沒在姚家裏找到一個姚家天才小輩。
姚長青的孩子……等等姚長青家的孩子幾歲了?
這樣算確實輩分不對!
“你這是姚家的孩子!”段九淵服了,“姚家把這孩子藏那麽好!”
舒淺覺得段九淵誤會了:“沒藏,就在崇明。”
段九淵不算很清楚姚家的私事,又是滿腦袋疑惑了:“在崇明?崇明有大戶姓姚?”
舒淺沒細說:“不是大戶,就是個小姚家,我看著這孩子聰明,不想讓他被埋沒了。”
段九淵隻好幫舒淺再想想,既然要輩分對一點的,又要不太死板,又不會太激進的……
嗯?
段九淵指了自己:“我怎麽覺得我好像還挺符合的?”
舒淺愣了下。
段九淵補充:“我還是個狀元嘞。”
好像,也不是不行?
舒淺是看過段九淵的卷子的,當時她就覺得有點意思。不過那時候她正懷著孩子,也就沒有顧上後續。再後來各種事情上來,又三年新一個狀元出現,她就把這事丟在了腦後。
段九淵這都是好幾年前的狀元了。
當過一段時間官,倒是也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