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米特不說話。
他想要反駁舒淺,想說當時的情況極為危險,他是在賭命。
作為一個將士,他不能將自己的命放到對方手上,靠著希望對方是好人而……
他沒有說出來,甚至有點惱怒。
因為他隻要多想一點點,就發現舒淺說的是對的。他不管那一箭射哪裏,都能夠引起對方的警惕,也能夠讓他有足夠的時間折返去喊人。
而最慘的是即便他殺了人,最後就近的居民連武裝都沒有武裝起來。
舒淺見薩米特總算不再是那般將自己全然當做正義者,才緩和了話:“在□□,以你的行徑,杖一百,流放三千裏。”
而這個島總共就四千裏。
“維卡斯說得很對,我們是承認的,你的所作所為確實有值得我們理解的地方。但我們無法諒解。”舒淺看向使者維卡斯,“維卡斯有家人的話,更能理解我的話。”
維卡斯自然有家人。
蘇門塔次島上女子的地位比男子低很多,當一家當家的男子死了,對一家人影響是極大的。
他微微點頭,沒想到自己竟是被麵前這看著很是年輕的女子給說服了。
“我希望薩米特能杖三十,並親自表達歉意,為我的教徒送行。”舒淺這般說,並問了一下,“蘇門塔次的喪禮是如何辦的?”
維卡斯在蘇門塔次的地位並不低,他略帶思考後,斟酌詢問舒淺:“在我們這兒,除了君主之外,最高等的喪禮被稱為焚天。頭戴花環,放在昂貴的木棺材中,加上各式各樣的香草。所有的將士都會為他吹奏樂曲。不知道你們可能接受?”
是火葬。
舒淺轉身,詢問教徒們:“你們覺得這樣可行麽?”
人打也打了,還要用最高等的喪禮來為自己人送行。
眾人也知道土葬屍體帶不迴去,互相看看,最後都開口:“聽教主的。”
舒淺朝著維卡斯點點頭,表示同意了。
維卡斯微鬆口氣:“既然如此,那麽著杖三十,我們一樣是同意的。我們將為那位無辜的人,送上我們最誠摯的歉意。”
他這般說完後,眼神止不住就看向了舒淺身邊教徒們手上的火器,笑眯眯問她:“不知道各位手上的武器賣不賣呢?價好說,金子我們這兒很多。”
誰不想要強有力的武器,能夠保護自己這身後的地呢?
舒淺恍然,想著難怪這人這麽好說話。
她搖了搖頭:“現下不行,我們還要迴去,並沒有準備那麽多武器。不過若是在我們在島上期間有碰到危險的外來人,我們能幫你們一起對抗。”
現下不行,代表著以後可能可以。
維卡斯聽出了舒淺的意思:“不知道下迴崇明教什麽時候再來我們這兒?”
這迴耗時,其實已比舒淺預計要長不少。
她略思考:“今年還會再來一趟,怕是到年底才可。”
有了具體的時間,維卡斯更加滿意:“妥。”
作者有話要說: 教徒們:今天受刺激有點多,緩緩緩緩……
第95章
蘇門塔次的普通百姓,其實早就有了試探性接觸崇明教的意思。
先前礙於有了人命衝突, 在沒有解決的情況下, 眾人都生怕再出什麽事端, 不敢靠近。
等雙方上頭談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蘇門塔次的人知道了薩米特最後會受到的審判, 有些同情他。畢竟事後想當初怎麽做最好,是一件更容易的方法。可真在那個時候, 比薩米特做得更好的人不會多。
同情歸同情,他們一樣也認可了這一迴的審判,甚至有不少人親自為無辜的教徒做了花環。
在蘇門塔次, 送花環是他們對死者最真誠的禱告方式。
焚天在蘇門塔次,則算是軍喪的最高等級。
用最好的青龍木打造一口棺材, 擱在柴火之上, 棺材內放著眾人送的花環,連裏麵的人頭上都頂著一個花環。
柴火下方擺放著無數的香草, 在燃燒時會掩蓋住那些難聞的氣味, 讓整個儀式從味道到視覺,都充滿了美感。
與崇明教教徒們的觀念不一樣,蘇門塔次的人從不畏懼死亡, 他們甚至覺得死亡是一件該高興的事情, 會讓他們前往另一個更快樂的國度。
當然,這不代表著他們樂意被人侵略。
舉行焚天的那一天,舒淺也收到了一個不知道什麽樂器,配合著蘇門塔次的人們進行著這神聖的儀式, 用力吹著樂曲將這位教徒送走。
火燒了很久,最後棺木與骨灰混合在一起,被放入了一個昂貴的瓷罐頭中,送迴了船上。
舒淺會將他帶迴崇明,入土安葬。
此事過去,生意還是要做的。
崇明教和蘇門塔次開始了第一迴的交易,隨著日子一天一天過去,逐漸也成了在別的地方那樣。
蜂擁而至的人群,用著各種金子銀子,還有香料象牙來交換著他們想要的東西。
甚至有一個權貴派人來問他們大象要不要。
姚旭嗤笑一聲,心想自家這船坐頭大象,迴頭剛出海三十尺,他和大象一同海裏沐浴。
當然還有更可愛的小孩子,抱著一個自己家裏人拿出的象牙製品,愣是不給賣,說要拿迴去放在被子裏一起睡覺的。
最後導致那孩子的父母隻能選擇拿了別的東西再來換。
到了臨走的那天,蘇門塔次的人們擁在海灘上,對著他們瘋狂甩手,還告訴他們下迴來的時候,這裏會為了崇明教專門建造一個新的碼頭。
就連臀部受創不得不臥床的薩米特,也被人攙扶著出來給他們送行。
舒淺朝著他們揮手告別,直到看不清人影。
於是,眾人又過起了在海上趕船,每天苦哈哈吃海味的日子。
蘇門塔次是最後一個點,舒淺帶著教徒折返迴崇明,沿途還經過了幾個補給點。
姚旭在看地圖的時候,眼尖點了圖上一個頗為靠近崇明的位置:“我記得前朝這兒有個島,後來荒廢了,島上的百姓紛紛就被哄上了隔壁州。”
舒淺看了一眼:“荒廢了重建要時間,我們在五島拿補給,方便得多。”
姚旭若有所思:“倭寇逐漸增多,五島那兒其實並不算安全。”
師華敏銳聽出他話裏有別的意思:“你是想要重建那個島,還是想要打倭寇?”
姚旭扯開扇子:“打倭寇明明該是朝廷的事,怎麽一來二去都成了我們的事?我是覺得那荒島可以讓百姓上去居住,發現一下新的東西。你看蘇門塔次島上那麽多的香料,我們從未見過。”
不是說教中沒見過香料。
他們見過。
但大約是蘇門塔次的天氣比尋常地方都要熱很多的緣故,那裏產出的香料,不管是吃的還是用的,都比舒淺等人在別的地方見到的多。
舒淺想到香料,就想到了她這些天都忍不住要偷笑的事情。
這還是出海了,她才終於敢笑出聲來:“這迴其實有一個意外之喜,不過蘇門塔次的人沒有太在意,我們大部分人也當成了普通的吃食。”
師華和姚旭對視一眼,眼內帶著疑惑。
他們確實一直沒有注意到舒淺有什麽極為高興的事情。
唯有返程的時候,舒淺揮手揮得特別興高采烈。他們還當是以為能迴去了,舒淺才那麽高興。
可是這都返程那麽久了,他們隻見著舒淺埋頭寫東西,也沒見著舒淺興奮跟他們說這個“意外之喜”。
舒淺憋是真的能憋。
她興奮掏出了一本小冊子:“玉米,我們也能稱之為玉麥!這東西和紅薯不同。上迴在崇明教就有人說,紅薯吃多了腸胃總是會有不適,這就還好。這裏是我記著的做法,還有種植方式。”
前有紅薯十八式,後有玉米三十二吃。
姚旭對那奇怪形狀的吃食還真沒有太在意。
自打出了海,什麽不曾見過呢?
那些果子,有腦袋大恍若蹴鞠的,有奇形怪狀恍若鉤子的,有帶一圈毛刺恍若海物的。幾乎隻有想不到,沒有見不著的。
區區一個被包裹起來的金黃色棒子一樣的東西,真的沒怎麽入姚旭的眼。
“蘇門塔次的糧食應該基本都是外來的,這種玉米在他們那兒種植的田地並不多,我當時隨口問了一聲,才知道他們也才開始種這個沒多久。”舒淺這般說著。
玉米在蘇門塔次還沒有普及,所以對方和姚旭、師華一樣沒有意識玉米的重要性。
姚旭翻開看了眼:“我覺得北方和沿海才是……”
糧食要能在北方種植,才能是普及到各地去的糧食。
“耐寒,耐旱,耐貧瘠,可以在山地和沙丘上種植,幾乎是隻要一點微薄的土,玉米就能存活下來。”天氣不是總順從人心的。
舒淺是見過更極端天氣的,靠天吃飯的人,稍有不慎便是顆粒無收,真正好種的糧食,對於農耕時代而言太過重要。
而紅薯要不是崇明教一力推廣各種吃法,恐怕很多人還不肯吃,因為味道總不及稻和麥。
師華並不懂這一塊,但也隱隱明白這裏頭是有好處的。
舒淺繼續說著:“玉米畝產或許沒有紅薯那般誇張,但畝產是比稻子和麥子都高的,若是與這兩種輪作,產量會更高。”
田裏的營養是有限的。
每一年都種同一種吃食,在收割過後,這片田就會慢慢失去養分。這就是為何田地總是需要施肥的。
而要是玉米和別的糧食輪作,先種一次玉米,再種一次水稻這種方式,兩種的畝產都會上升。
姚旭聽著眼前確實亮了亮:“那是極好。”
舒淺點頭:“是。”
至於真正推廣,貧瘠的地種不出麥子和水稻的,又受到朝廷的強製要求,總會樂意種玉米的。誰會和自己的肚皮過不去呢?
姚旭快速將整個冊子看完,恭敬還給了舒淺:“教主不愧是教主。”
舒淺朝著他笑笑。
她憋著那麽久,其實一個是由於不能讓海外人先一步注意到這些糧食的重要性。要是注意到了,舒淺怕自己帶不走這些玉米。
二個是上迴紅薯的事情,她還沒能寫出各種做法,相關種田的方法,一個個就會來問她。
他想要反駁舒淺,想說當時的情況極為危險,他是在賭命。
作為一個將士,他不能將自己的命放到對方手上,靠著希望對方是好人而……
他沒有說出來,甚至有點惱怒。
因為他隻要多想一點點,就發現舒淺說的是對的。他不管那一箭射哪裏,都能夠引起對方的警惕,也能夠讓他有足夠的時間折返去喊人。
而最慘的是即便他殺了人,最後就近的居民連武裝都沒有武裝起來。
舒淺見薩米特總算不再是那般將自己全然當做正義者,才緩和了話:“在□□,以你的行徑,杖一百,流放三千裏。”
而這個島總共就四千裏。
“維卡斯說得很對,我們是承認的,你的所作所為確實有值得我們理解的地方。但我們無法諒解。”舒淺看向使者維卡斯,“維卡斯有家人的話,更能理解我的話。”
維卡斯自然有家人。
蘇門塔次島上女子的地位比男子低很多,當一家當家的男子死了,對一家人影響是極大的。
他微微點頭,沒想到自己竟是被麵前這看著很是年輕的女子給說服了。
“我希望薩米特能杖三十,並親自表達歉意,為我的教徒送行。”舒淺這般說,並問了一下,“蘇門塔次的喪禮是如何辦的?”
維卡斯在蘇門塔次的地位並不低,他略帶思考後,斟酌詢問舒淺:“在我們這兒,除了君主之外,最高等的喪禮被稱為焚天。頭戴花環,放在昂貴的木棺材中,加上各式各樣的香草。所有的將士都會為他吹奏樂曲。不知道你們可能接受?”
是火葬。
舒淺轉身,詢問教徒們:“你們覺得這樣可行麽?”
人打也打了,還要用最高等的喪禮來為自己人送行。
眾人也知道土葬屍體帶不迴去,互相看看,最後都開口:“聽教主的。”
舒淺朝著維卡斯點點頭,表示同意了。
維卡斯微鬆口氣:“既然如此,那麽著杖三十,我們一樣是同意的。我們將為那位無辜的人,送上我們最誠摯的歉意。”
他這般說完後,眼神止不住就看向了舒淺身邊教徒們手上的火器,笑眯眯問她:“不知道各位手上的武器賣不賣呢?價好說,金子我們這兒很多。”
誰不想要強有力的武器,能夠保護自己這身後的地呢?
舒淺恍然,想著難怪這人這麽好說話。
她搖了搖頭:“現下不行,我們還要迴去,並沒有準備那麽多武器。不過若是在我們在島上期間有碰到危險的外來人,我們能幫你們一起對抗。”
現下不行,代表著以後可能可以。
維卡斯聽出了舒淺的意思:“不知道下迴崇明教什麽時候再來我們這兒?”
這迴耗時,其實已比舒淺預計要長不少。
她略思考:“今年還會再來一趟,怕是到年底才可。”
有了具體的時間,維卡斯更加滿意:“妥。”
作者有話要說: 教徒們:今天受刺激有點多,緩緩緩緩……
第95章
蘇門塔次的普通百姓,其實早就有了試探性接觸崇明教的意思。
先前礙於有了人命衝突, 在沒有解決的情況下, 眾人都生怕再出什麽事端, 不敢靠近。
等雙方上頭談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蘇門塔次的人知道了薩米特最後會受到的審判, 有些同情他。畢竟事後想當初怎麽做最好,是一件更容易的方法。可真在那個時候, 比薩米特做得更好的人不會多。
同情歸同情,他們一樣也認可了這一迴的審判,甚至有不少人親自為無辜的教徒做了花環。
在蘇門塔次, 送花環是他們對死者最真誠的禱告方式。
焚天在蘇門塔次,則算是軍喪的最高等級。
用最好的青龍木打造一口棺材, 擱在柴火之上, 棺材內放著眾人送的花環,連裏麵的人頭上都頂著一個花環。
柴火下方擺放著無數的香草, 在燃燒時會掩蓋住那些難聞的氣味, 讓整個儀式從味道到視覺,都充滿了美感。
與崇明教教徒們的觀念不一樣,蘇門塔次的人從不畏懼死亡, 他們甚至覺得死亡是一件該高興的事情, 會讓他們前往另一個更快樂的國度。
當然,這不代表著他們樂意被人侵略。
舉行焚天的那一天,舒淺也收到了一個不知道什麽樂器,配合著蘇門塔次的人們進行著這神聖的儀式, 用力吹著樂曲將這位教徒送走。
火燒了很久,最後棺木與骨灰混合在一起,被放入了一個昂貴的瓷罐頭中,送迴了船上。
舒淺會將他帶迴崇明,入土安葬。
此事過去,生意還是要做的。
崇明教和蘇門塔次開始了第一迴的交易,隨著日子一天一天過去,逐漸也成了在別的地方那樣。
蜂擁而至的人群,用著各種金子銀子,還有香料象牙來交換著他們想要的東西。
甚至有一個權貴派人來問他們大象要不要。
姚旭嗤笑一聲,心想自家這船坐頭大象,迴頭剛出海三十尺,他和大象一同海裏沐浴。
當然還有更可愛的小孩子,抱著一個自己家裏人拿出的象牙製品,愣是不給賣,說要拿迴去放在被子裏一起睡覺的。
最後導致那孩子的父母隻能選擇拿了別的東西再來換。
到了臨走的那天,蘇門塔次的人們擁在海灘上,對著他們瘋狂甩手,還告訴他們下迴來的時候,這裏會為了崇明教專門建造一個新的碼頭。
就連臀部受創不得不臥床的薩米特,也被人攙扶著出來給他們送行。
舒淺朝著他們揮手告別,直到看不清人影。
於是,眾人又過起了在海上趕船,每天苦哈哈吃海味的日子。
蘇門塔次是最後一個點,舒淺帶著教徒折返迴崇明,沿途還經過了幾個補給點。
姚旭在看地圖的時候,眼尖點了圖上一個頗為靠近崇明的位置:“我記得前朝這兒有個島,後來荒廢了,島上的百姓紛紛就被哄上了隔壁州。”
舒淺看了一眼:“荒廢了重建要時間,我們在五島拿補給,方便得多。”
姚旭若有所思:“倭寇逐漸增多,五島那兒其實並不算安全。”
師華敏銳聽出他話裏有別的意思:“你是想要重建那個島,還是想要打倭寇?”
姚旭扯開扇子:“打倭寇明明該是朝廷的事,怎麽一來二去都成了我們的事?我是覺得那荒島可以讓百姓上去居住,發現一下新的東西。你看蘇門塔次島上那麽多的香料,我們從未見過。”
不是說教中沒見過香料。
他們見過。
但大約是蘇門塔次的天氣比尋常地方都要熱很多的緣故,那裏產出的香料,不管是吃的還是用的,都比舒淺等人在別的地方見到的多。
舒淺想到香料,就想到了她這些天都忍不住要偷笑的事情。
這還是出海了,她才終於敢笑出聲來:“這迴其實有一個意外之喜,不過蘇門塔次的人沒有太在意,我們大部分人也當成了普通的吃食。”
師華和姚旭對視一眼,眼內帶著疑惑。
他們確實一直沒有注意到舒淺有什麽極為高興的事情。
唯有返程的時候,舒淺揮手揮得特別興高采烈。他們還當是以為能迴去了,舒淺才那麽高興。
可是這都返程那麽久了,他們隻見著舒淺埋頭寫東西,也沒見著舒淺興奮跟他們說這個“意外之喜”。
舒淺憋是真的能憋。
她興奮掏出了一本小冊子:“玉米,我們也能稱之為玉麥!這東西和紅薯不同。上迴在崇明教就有人說,紅薯吃多了腸胃總是會有不適,這就還好。這裏是我記著的做法,還有種植方式。”
前有紅薯十八式,後有玉米三十二吃。
姚旭對那奇怪形狀的吃食還真沒有太在意。
自打出了海,什麽不曾見過呢?
那些果子,有腦袋大恍若蹴鞠的,有奇形怪狀恍若鉤子的,有帶一圈毛刺恍若海物的。幾乎隻有想不到,沒有見不著的。
區區一個被包裹起來的金黃色棒子一樣的東西,真的沒怎麽入姚旭的眼。
“蘇門塔次的糧食應該基本都是外來的,這種玉米在他們那兒種植的田地並不多,我當時隨口問了一聲,才知道他們也才開始種這個沒多久。”舒淺這般說著。
玉米在蘇門塔次還沒有普及,所以對方和姚旭、師華一樣沒有意識玉米的重要性。
姚旭翻開看了眼:“我覺得北方和沿海才是……”
糧食要能在北方種植,才能是普及到各地去的糧食。
“耐寒,耐旱,耐貧瘠,可以在山地和沙丘上種植,幾乎是隻要一點微薄的土,玉米就能存活下來。”天氣不是總順從人心的。
舒淺是見過更極端天氣的,靠天吃飯的人,稍有不慎便是顆粒無收,真正好種的糧食,對於農耕時代而言太過重要。
而紅薯要不是崇明教一力推廣各種吃法,恐怕很多人還不肯吃,因為味道總不及稻和麥。
師華並不懂這一塊,但也隱隱明白這裏頭是有好處的。
舒淺繼續說著:“玉米畝產或許沒有紅薯那般誇張,但畝產是比稻子和麥子都高的,若是與這兩種輪作,產量會更高。”
田裏的營養是有限的。
每一年都種同一種吃食,在收割過後,這片田就會慢慢失去養分。這就是為何田地總是需要施肥的。
而要是玉米和別的糧食輪作,先種一次玉米,再種一次水稻這種方式,兩種的畝產都會上升。
姚旭聽著眼前確實亮了亮:“那是極好。”
舒淺點頭:“是。”
至於真正推廣,貧瘠的地種不出麥子和水稻的,又受到朝廷的強製要求,總會樂意種玉米的。誰會和自己的肚皮過不去呢?
姚旭快速將整個冊子看完,恭敬還給了舒淺:“教主不愧是教主。”
舒淺朝著他笑笑。
她憋著那麽久,其實一個是由於不能讓海外人先一步注意到這些糧食的重要性。要是注意到了,舒淺怕自己帶不走這些玉米。
二個是上迴紅薯的事情,她還沒能寫出各種做法,相關種田的方法,一個個就會來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