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友善。


    別家嫡子和庶子之間,關係還都挺一般的。


    至少這種連對方子嗣要照料都考慮到的,少有。


    這或許就是他來京城專程跑一趟的原因。


    他想見見姚長青,想知道這孩子是不是一如既往,固執跟在他身後。


    姚旭垂下眼,一肚子的心事。


    師華聽著旁邊安靜,側頭看他。


    現下的姚旭沒有平日動不動就說出口的裝腔作勢一樣的嘲諷,也沒有特意去玩弄什麽風流浪蕩子的扇子。


    他將那點矛盾的兇悍,收斂著。


    他也將那點書生特有的自傲,收斂著。


    普普通通,像是路上隨意的一個公子哥。


    師華看著就入了神。


    姚旭迴過神,察覺到視線,轉頭和師華雙眼對上:“看我做什麽?”


    師華並沒有收迴自己的視線:“覺得,你有些難過。”


    姚旭微愣,隨後笑開:“什麽……”


    和她在吉武關那會兒,一模一樣。師華如今迴想起來那會兒,還是那種感受。


    沒有眼淚,沒有情緒,心中滿是事,清清楚楚的。


    就是,有些難過。


    天地間似乎就剩下自己一人的那種寂寥。


    “沒什麽,幾天後就要迴崇明了。”師華轉迴了話。


    姚旭應了聲。


    反正也看不進書,他將書合攏,放到了一旁。


    師華問他:“迴去喝酒麽?”


    崇明教糧食富裕後,不少人家都開始釀起了酒。米酒、果酒,各式各樣,不加糖就已極甜,喝多了後勁十足,第二日能睡到午後。


    “嗯。”姚旭應了。


    兩人沒有再多說什麽,和準時迴來的教徒們一道碰頭,稍帶休整後便離開了京城。


    在離開城門時,姚旭不自覺撩開簾子,探頭朝後看了一眼。


    什麽都沒有看到。


    他合上簾子,趕路。


    京城到崇明趕得急一些,幾日能到,走得慢一點,則是要按月來算。


    崇明教沒有一個教徒是不能吃苦的,輪著趕路和休息,很快就迴了崇明教。


    舒淺得了消息,親自去迎了姚旭和師華。


    他們兩個這迴帶迴來大批的火器,需要將一部分派發下去,先行練習。這段時間,她特意讓人給開辟了一塊荒蕪地,專門用於練火器。


    舒淺讓教徒們將火器處置好後,這才尋了機會問了姚旭和師華:“這迴上京可有什麽趣事?”


    師華想想,覺得對於姚旭而言,可能還真沒什麽趣事。


    倒是對她而言:“二當家被催著成親?”


    舒淺噗嗤笑出聲。


    姚旭假笑:“皇家別院一事,我已經催過了。等別院建起來後,我想這壓寨相公,也該好好考慮一下孩子的事,省得整日擔心他人婚事。”


    舒淺笑著點頭,樂嗬了好半天。


    她倒是沒覺得姚旭需要被催婚。


    就如她過去也孤家寡人習慣了多年,半點沒覺得有哪裏不好。


    不過現在……


    “皇家別院建起來就好。”她笑彎了眉眼。


    而崇明教的眾人也是萬萬沒有想到,蕭子鴻一旦將某件事放在心上,那必然不會一拖再拖,還做得比別人所想更加驚人。


    海商引第一迴出海,帶來的巨額稅款在早朝上被提了出來。


    一趟,堪比一年整個朝廷能收上來的稅。


    戶部尚書在說完數目後,當即提出了:“臣以為,這些銀錢從運河或從官道運往京城,著實不妥。路途遙遠,耗費人力物力諸多。前者耗時一月半載,後者兩月有餘,若每年出海多迴,豈不是時時都要運錢?”


    運一部分就算了,一年到頭總在送錢,那豈不是明晃晃告訴有心人:這裏有錢,快來搶。


    迴頭朝廷的錢財還要另外撥下去。


    蕭子鴻頷首:“卿可有良計?”


    這迴就不是戶部尚書的事情了。


    老丞相出列:“臣有一計。”


    蕭子鴻示意老丞相開口。


    “兩京製。應天原本為舊朝古都,也曾是京都。臣以為,可有兩個京都,南方建別院,另設六部,以北京為主,南京為輔。”


    朝中有得到消息的人,心中暗歎果然。


    沒有得到消息的則是滿是愕然。


    這兩個京都是怎麽迴事?


    很快就又有臣子出列:“臣以為不妥。南北官員在朝中本就數量不同,暗中更有貶斥之事。若是有兩個京都,豈不是南北對立愈演愈烈?”


    這話卻是說出了不少人的心裏話。


    皇帝在北邊的京城裏,到底是北邊這才算真正朝廷,若是另設六部,那南方的京都算是什麽事呢?


    有名無實?


    或是稍有權勢?


    若是今後一分為二……


    “朕一半日子在北京,一半日子在南京。諸位為君為民,豈該南北對立?”蕭子鴻其實早就決定好了,不過是放到朝廷上想要過個明路,“此事還要眾位愛卿看看如何安排才妥當。這兩京之間的路途,也要走起來越便利越好。”


    否則他真的兩個月在路上,他還上個什麽朝?


    他略加思索:“南京六部,隻設到侍郎,尚書隻設京城,統管兩京六部。今年科舉,翰林院、禮部、貢院,都要細著來。”


    這一年走兩迴的路,也正好讓他能夠清楚看到天下在他的治理之下,是否步步變好。


    眾臣在下方互相對視著,不少都皺起了眉頭。


    要不是蕭子鴻早與丞相以及六個尚書都說過這一事,今日朝上肯定是吵成一鍋。


    而即便是這樣,不少臣子還是輪番上陣,紛紛說起了此行的益處和弊端。


    要不是蕭子鴻看著時辰差不多,喊了下朝,朝中眾人估計能說上一整天。


    而這一迴早朝上討論的事情,很快便傳遍了整個京城,又從京城傳遞了出去。


    天下書生為此心中一喜。


    南方要另設六部,原本翰林中有不少進士,而考了三迴沒中的舉人也在可當官的名錄上,但那也遠遠不夠。不過怎麽辦,必然是從今後的考生中選取。


    這可是大事情。


    尤其是近日裏還有傳聞,官員的月錢要漲,遠超先皇時期。新帝認為官員們有了足夠的錢,就會大大減少去貪的可能性。


    當這個消息傳到崇明教,到了舒淺耳中時。


    舒淺愣了愣:“兩京製?”


    前些天喝多了酒的姚旭揉了揉額頭:“是。應天預計要改名為南京,京城則是直接叫京師。南京除了六部外,都察院一類也一並設立。”


    舒淺覺得這法子短期內是可行,長遠角度,卻是有些不妥的。


    “南京六部管轄哪些地方?”舒淺問姚旭。


    姚旭思索片刻:“這個爭議頗大,至今似乎都沒有正式說定。新皇的意思是,統管長江以南,江南著一帶。但是臣子們的意思大多是隻管幾個州府以及周邊縣。”


    本來這事就算是江南牽扯起來的,若是勢頭太大,今後猛然割裂開南北,京師會被內外夾擊,太危險了。


    舒淺聽了還覺得臣子們劃分的地方太大了,這南京六部所能管的地方該是越小越好,比如隻管南京。


    她想了會兒,忽然失笑:“我在這兒想什麽?”


    想出來什麽,也不可能朝廷上下聽她的話來做。


    “朝廷這事,有事也是百年後的事。哪能管那麽多呢?”舒淺擺了擺手,“我知道了。你記得再去看看他們火器練得如何。我們該準備出海了。”


    崇明教第二迴出海,日子也是差不多了。


    作者有話要說:  明朝是唯一一個朝代,設置了兩京製度的。不過本文設定和曆史上稍有差異,主要是南京六部等掌權和管轄範圍的差異性。


    第91章


    第二迴出海,舒淺早就和眾人說定了, 她負責帶著人一塊兒出。


    這迴海舟經過幾月修繕和改造, 還放上了幾個隱蔽的移動火炮, 準備了一些彈丨藥。


    每艘船上都安排了弓箭手和炮手。


    本來出海的該是畢山、舒淺,再帶上教中一半出過海的和一半沒有出過海的, 算是老帶新,能夠快速讓教中教徒都習慣起出海日子。


    但計劃總是比不過意外的。


    原本舒淺這幾日帶著人練火器, 手上臉上時常帶著灰黑。


    她跑上跑下的,也算是常見到喬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魔教賣甜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奶酪西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奶酪西瓜並收藏我在魔教賣甜餅最新章節